卷一百七十八

日期:06-14 国学经典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通典

  州郡八

  古冀州上(今置郡府二十二 县一百二十七)

  河内(怀)五县(河内 脩武 获嘉 武德 武陟)

  汲郡(卫)五县(汲 卫 新乡 共城 黎阳)

  邺郡(相)十一县(安阳 尧城 洹水 滏阳 内黄 邺 林虑 临河 汤阴 成安 临漳)

  广平(洺)十县(永年 鸡泽 曲周 清漳 邯郸 临洺 武安 洺水 肥乡 平恩)

  钜鹿(邢)九县(龙岗 南和 平乡 钜鹿 沙河 任 内丘 青山 尧山)

  信都(冀)九县(信都 南宫 堂阳 武强 下博 枣强 衡水 阜城 武邑)

  赵郡(赵)九县(平棘 元氏 昭庆 栾城 赞皇 高邑 柏乡 临城 宁晋)

  常山(镇)九县(真定 鹿泉 井陉 灵寿 稿城 九门 石邑 房山 行唐)

  博陵(定)十一县(安喜 北平 鼓城 恒阳 新乐 义丰 望都 无极 唐昌 深泽 陉邑)

  河间(瀛)六县(河间 博野 束城 乐寿 高阳 平舒)

  文安(莫)六县(鄚 清苑 任丘 文安 长丰 唐兴)

  饶阳(深)四县(饶阳 安平 鹿城 陆泽)

  上谷(易)八县(易 遂城 淶水 容城 满城 五回 楼亭 阪城)

  范阳(幽)十一县(蓟 归义 范阳 安次 固安 昌平 潞 永清 良乡 武清 广宁)

  顺义(顺)一县(宾义)

  归化(分顺州置)一县(怀柔)

  归德(燕)一县(辽西)

  妫川(妫)二县(怀戎 妫川)

  渔阳(蓟)二县(渔阳 三河)

  密云(檀)二县(密云 燕乐)

  北平(平)三县(卢龙 石城 马城)

  柳城(营)一县(柳城)

  古冀州

  禹贡曰:“冀州既载,(载,始也。冀州,尧都,故禹理水自此而始也。以唐虞之都不言封略,馀州所至,即是其境矣。)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壶口山,在今文城郡吉昌县。太岳,在今平阳郡霍邑县,即霍山也。雷首在今河东郡河东县,此山凡有八名,即历山、首阳山、薄山、襄山、甘枣山、中条山、渠猪山、独山等名是也。)既脩太原,至于岳阳。(太原,今太原府。岳阳即霍山也,亦曰太岳。)覃怀厎绩,至于衡漳,(覃怀,近河地名,今河内郡也。厎,致也。绩,功也。衡漳,谓漳水横流而入河,在今广平郡西北肥乡县界也。)厥土惟白壤。(柔土曰壤。)恒卫既从,大陆既作。(恒、卫,二水名也。恒水出恒山,在今博陵郡恒阳县界。卫水在今常山郡灵寿县西山所出。大陆泽,郑玄云:“在钜鹿北。”言水徙故道,可以耕作。今赵郡象城县界。)岛夷皮服。(海曲曰岛。居岛夷而衣其皮。)夹右碣石入于河。”(碣石,海边山名,在今北平郡卢龙县也。言禹夹行此山之右。入河逆上也。)舜以冀州南北阔大,分卫水为并州,燕以北为幽州,并置牧。周礼职方曰:“河内曰冀州,山曰霍,薮曰杨纡,(尔雅云”秦有杨纡”,而此以为冀州薮,未详其义及所在也。)川曰漳,浸曰汾、潞。(漳水出今上党郡长子县界。汾水出今楼烦郡静乐县山。潞水出今密云郡密云县也。)其利松柏。人五男三女。畜宜牛羊,穀宜黍稷。”其地险易,帝王所都,乱则冀安,弱则冀强,荒则冀丰,故曰冀州。其在天官,昴、毕则赵之分野,(汉之赵国,北有信都、真定、常山、中山,涿郡之高阳、鄚、州乡;东有广平、钜鹿、清河、河间,渤海之东平舒、中邑、文安、束州、成平、章武,河以北也;南至浮水、繁阳、内黄、斥丘;西有太原、定襄、云中、五原、上党:皆其分也。今邺郡、广平、钜鹿、信都、赵郡、常山、博陵、河间、文安、饶阳、高平、上党、乐平、阳城、太原、定襄、云中单于,雁门之西南境,楼烦之南境,西河之东境,皆是也。)尾、箕则燕之分野,(汉之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上谷、代郡、雁门,涿郡之易、容城、范阳、北新城、故安、涿县、良乡、新昌及渤海之安次,皆其分也。今上谷、范阳、顺义、归化、归德、妫川、渔阳、密云、北平、柳城、马邑、安边,雁门之东北境,楼烦之北境,皆是也。)兼得秦、魏、卫之交。(汉之西河,今昌化之北境,西河之西境,宜属秦。汉之高陵以东,尽河东、河内,今河东,平阳,文城,大宁,昌化之南境,绛郡,陕郡之河北地,河内之西境,并宜属魏。汉之河内野王、朝歌,今河内之东境、汲郡,皆宜属卫矣。)秦平天下,置郡为钜鹿、(今常山、信都,赵郡之东北境,博陵郡之西境,钜鹿之北境,饶阳之南境,兼兖州之域景城之南境,皆是也。)邯郸、(今广平、邺郡,钜鹿之南境,赵郡之西南境,皆是也。)上谷、(今上谷、范阳、文安、河间、妫川、归化、顺义、归德,饶阳之北境,赵、博陵之东境,及兖州之域景城之北境,皆是也。)渔阳、(今渔阳、密云郡地皆是也。)右北平、(今北平郡。)辽西、(今柳城及北平郡之东境皆是也。)河东、(今河东、绛郡,陕郡之北境,平阳、大宁、文城等郡,皆是也。)上党、(今上党、高平、乐平、阳城等郡皆是也。)太原、(今太原、西河、昌化、定襄及雁门之南境、楼烦等郡地,皆是也。)代郡、(今安边及马邑之北境皆是也。)雁门、(今马邑之南境,雁门之北境,皆是也。)云中(今云中、单于府是也。)及三川郡之北境。(今河内郡。)汉武置十三州,此为冀州、(领郡国九。)幽州、(领郡国十。)并州。(领郡九。古冀州西境则属司隶,今河东、绛郡、平阳、河内、汲郡。)后汉并因前代,为冀州、(理於鄗。鄗,今赵郡高邑县。袁绍、曹公理邺。邺,今郡县。鄗,呼各反。)幽州、(理蓟,今范阳郡县。)并州。(理晋阳,今太原府。)魏并因之。晋置冀州、(领郡国十三,理房子,今赵郡县。)幽州、(领郡国七,理涿,今范阳郡是也。)并州。(领郡国六。)惠帝之后,其地沦没於刘元海、石勒、慕容俊,又为苻坚所陷。坚败,慕容垂据之。后属后魏。自此分割,不可详焉。大唐分置十五部,此为河北道、(范阳、汲郡、邺郡、广平、饶阳、河间、常山、博陵、信都、赵郡、钜鹿、文安、上谷、北平、密云、妫川、渔阳、柳城、归德、顺义、归化等郡。)河东道,(河东、绛郡、北平、平阳、太原、上党、西河、高平、大宁、昌化、文城、阳城、定襄、乐平、雁门、楼烦、安边、云中、马邑等郡。)兼分入都畿、(河内郡。)关内道。(单于。)

  河内郡

  (东至汲郡二百六十里。南至……西至河南府济阴县七十三里。北至高平郡一百四十里。东南到荥阳郡一百五十里。西南到河南府一百四十里。西北到河南府界一百七十里。东北到汲郡二百六十里。去西京九百八十里,去东京一百四十里。户五万四千一百,口三十一万五千三百七十。)

  怀州(今理河内县。)禹贡覃怀之地,(禹贡曰“覃怀厎绩”。)大行山在焉。周为畿内及卫、邘、雍三国。(邘音于。)春秋时又属晋。左传,襄王赐文公“阳樊、温、原、欑茆之田,晋於是始启南阳”。(杜注云:“晋山之南,河之北,故曰南阳也。”)又云武王克商,苏忿生以温为司寇,其田有隤、怀是也。(隤,徒回反。)战国时,为魏、卫二国之境。秦始皇灭卫,其君角徙居野王,阻其山保之。胡亥废角为庶人,以其地属三川郡。项羽立司马卬为殷王,王河内。汉高帝初为殷国,寻更名河内郡。后汉因之。晋为河内、汲二郡地。后魏置怀州,兼置河内郡。隋初郡废,而怀州如故;炀帝初州废,复置河内郡。大唐因之,亦为东畿内之郡。领县五:

  河内(汉野王县。有沁水,自河南府济源界流入。)

  脩武(本殷宁邑,韩诗外传曰:“武王伐纣,勒兵於宁,故曰脩武。”有古南阳城,汉山阳县故城,在今县西北。有浊鹿城,汉献帝为山阳公,居於此矣。)

  获嘉(汉武幸缑氏,至汲县之新中乡,得南越相吕嘉首,因立获嘉县。后周置修武郡,隋置殷州是也。)

  武德(周司寇苏忿生之邑。东魏置武德郡。汉射犬故城在今城北。又有汉平皋县故城,在今县西。)

  武陟(汉怀县地故城,在今县西。)

  汲郡

  (东至灵昌郡一百十里。南至灵昌郡酸枣县七十五里。西至河内郡二百六里。北至邺郡一百九十里。东南到灵昌郡一百三十里。西南到河内郡二百六十里。西北到高平郡陆山县四十里。东北到邺郡临河县一百六十里。去西京一千七百九十里,去东京三百九十里。户四万六千九百八十,口二十万七千九百八十。)

  卫州(今理汲县。)殷之旧都。周既灭殷,以殷馀人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之间,故商墟也。其后卫为翟人所灭,齐桓更封卫於河南楚丘,而河内殷墟复属於晋。战国时属卫。秦并天下,为东郡、三川二郡之地。二汉为河内、魏二郡地。魏置朝歌郡。晋改置汲郡。后魏亦为汲郡。东魏置义州。后周为卫州,又分置脩武郡。隋初郡废,炀帝初州废,复为汲、河内二郡地。大唐为汲郡。领县五:

  汲(汉旧县。牧野之地,即纣都近郊三十里,即此也。)

  卫(汉朝歌县。古殷朝歌城在今县西,纣都,有鹿台,谓之殷墟上宫台,诗曰“要我乎上宫”,即此也。今县西北有黑山、苏门山,孙登隐处。淇水出共山东,至今县界入河,谓之淇水口。汉建安中,曹公於水口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漕运,故时人号其处为枋头。晋大将军桓温为慕容暐将慕容垂所败於枋头,即此也。枋音方。淇音其。)

  新乡(县西南三十二里有鄘城,即鄘国。)

  共城(古共伯国故城,在县东。汉共县。)

  黎阳(汉旧县。魏置黎州及黎阳。有白马津,即郦生所云“杜白马之津”是也。后魏改为黎阳津。又有枉人山,古凡伯国在北。有大岯山,今名黎阳东山,又名青檀山,在县南七里。其张揖云“成皋山是大岯山”,谬也。)

  邺郡

  (东至魏郡二百十里。南至汲郡一百九十里。西至上党郡三百里。北至广平郡一百八十里。东南到汲郡黎阳县一百六十里。西南到高平郡三百二十里。西北到上党郡黎城县三百里。东北到广平郡肥乡县一百四十里。去西京一千四百二十五里,去东京五百六十里。户十万九千四百五十,口五十九万一百九十六。)

  相州(今理安阳县。)殷王河亶甲居相,即其地也。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魏,后属赵。秦兼天下,为邯郸郡地。汉为魏郡,后汉因之。魏武王建都於此。(魏氏都在邺县。)晋亦为魏郡。后赵石季龙、前燕慕容俊并都之。(皆都於邺。冉闵为慕容俊所灭,慕容暐为苻坚所灭也。)后魏道武置相州,取河亶甲居相之义。东魏静帝初迁都於此,改置魏尹及置司州牧。北齐又都焉,改为清都郡,置尹。(后周武帝平高纬也。)后周置相州及魏郡。(自故邺移居安阳城也。)隋初郡废,炀帝初州废,复置魏郡。(自北齐之灭,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移实郡郭,由是人情险诐,至今好为诉讼也。)大唐为相州,或为邺郡。领县十一:

  安阳(汉魏郡城在今县东北。有韩陵山,即高欢破尔朱兆之所。又有丹蓝嵯山。)

  尧城(有丹朱陵,又有羛阳聚故城,在今县东。左传云“晋荀盈卒於戏阳”,注云“内黄县戏阳城”。戏与羛同,许宜反。)

  洹水(有洹水,音恒。)

  滏阳(有漳河、滏水。隋置慈州。滏音父。)

  内黄(汉旧县。有繁河。汉繁阳县故城,在今县西北。)

  邺(后汉末,冀州刺史尝理於此。有魏武帝、文帝、甄后等三陵台。东魏、北齐皆都於此。后周置相州,后徙相州於安阳,山漳水在县西。晋史曰:“石勒诸将佐,议欲都於邺,将攻三台。张宾进曰:"三台险固,攻守未可卒下。"於是进据襄国。”)

  林虑(汉为隆虑。后汉避殇帝讳,改为林虑。)

  临河(有王莽河,古淇河及颛顼陵在焉。)

  汤阴(古羑里城,纣拘周文王之所。汉荡阴县。荡音汤也。)

  成安(汉斥丘县故城在东南。地斥卤,故名焉。)

  临漳

  广平郡

  (东至清河郡临清县一百二十里。南至邺郡一百八十里。西至上党郡涉县界二百五十里。北至钜鹿郡南和县五十里。东南到魏郡魏县界九十里。西南到邺郡滏阳县界七十里。西北到钜鹿郡沙河县界六十里。东北到清河郡宗城县百十里。去西京一千五百八十里,去东京七百六十里。户八万九千二百九十,口六十六万二千八百一十。)

  洺州(今理永年县。)禹贡“覃怀厎绩,至于衡漳”。(衡漳在今郡南肥乡县界。)春秋时,赤狄之地,(晋荀林父败赤狄於曲梁,即此。)其后属晋。七国时,赵所都。秦并天下,属邯郸郡。汉初置广平国,武帝改为平干国,宣帝复为广平国。后汉光武省广平,入钜鹿郡,后为魏郡之西部。魏改为广平郡,晋因之。后魏为广平郡。后周置洺州。隋炀帝初置武安郡。大唐初,刘黑闼都之,克平,置洺州,或为广平郡。领县十:

  永年(汉曲梁县地。又汉广平县故城,在今县北。隋以炀帝讳,改曰永年。)

  鸡泽(有沙河。)

  曲周(汉旧县,故城在今县西南。纣钜桥仓亦在於此。)

  清漳(南近漳水。)

  邯郸(战国时赵国所都,自敬侯始都之。有丛台、洪波台。亦汉旧县。邯,山名。郸,尽也。汉赵王如意温明殿在此焉。)

  临洺(汉易阳县。北齐置襄郡。)

  武安(汉旧县。有武安城,赵奢与秦军战,鼓譟,武安屋瓦皆震,即此也。)

  洺水(有衡漳渎。或云禹贡曰“覃怀厎绩,至於衡漳”,即此也。)

  肥乡(汉列人县故城在今县东北。有漳水。)

  平恩(汉旧县。)

  钜鹿郡

  (东至清河郡二百三十里。南至广平郡临洺县六十五里。西至乐平郡县二百四十里。北至赵郡一百七十里。东南到广平郡曲周县一百十里。西南到广平郡武安县一百二十里。西北到太原府乐平县五十里。东北到信都郡二百六十里。去西京一千六百七十里,去东京八百五十里。户六万七千六百六十,口四十六万二千七百八十。)

  邢州(今理龙岗县。)古祖乙迁於邢,即此地,亦邢国也。春秋时,卫侯灭邢;鲁僖公时,晋伐卫取邢,其地遂属晋。七国时,属赵。秦为钜鹿、邯郸二郡地。项羽分赵,立张耳为常山王,居信都,更名信都曰襄国,即其地也。汉属钜鹿、常山二郡及赵、广平二国地。后汉因之。晋为钜鹿、赵二国。石勒都於此。(张宾进说曰:“襄国因山凭险,形胜之国,可都之。”)后魏为钜鹿郡。隋置邢州,炀帝初置襄国郡。大唐为邢州,或为钜鹿郡。领县九:

  龙岗(秦为信都县,项羽改为襄国。汉至隋始改为龙岗。夷仪岭在县北百五十里,左传云“邢迁於夷仪”,即此。)

  南和(汉旧县。后周置南和郡。)

  平乡(亦汉旧县地。或云秦置钜鹿郡於此,即古大鹿之野。有沙丘之台,纣所筑,即始皇死处。)

  钜鹿(汉南栾县地。汉钜鹿县,今平乡县地。)

  沙河(汉襄国县地,隋置。)

  任(汉张县地。)

  内丘(汉曰中丘,隋以国讳改之。)

  青山(隋置。)

  尧山

  信都郡

  (东至平原郡二百十里。南至清河郡百三十里。西至赵郡百六十里。北至河间郡二百三十里。东南到博平郡三百里。西南到钜鹿郡二百六十里。西北到饶阳郡百三十里。东北到景城郡三百五十里。去西京一千九百五十里,去东京一千一百里。户十一万一千八百八十,口八十二万六千七百七十。)

  今之冀州(理信都县。)古冀、兖二州之域。(禹导河自大坯山北过洚水,至於大陆。按地理志,洚水南自清河郡,经城县界入当郡南宫县界,又东北入信都县界。水经云:“洚故渎又东北经辟阳亭北,又经信都城东,散入泽渚。按:辟阳亭在今郡理东南三十五里,今县乃汉信都国城,则郡理东入兖州之域,郡理西入冀州之域焉。)春秋时晋地,战国时属赵。秦为钜鹿郡地。汉高帝置为信都国,景帝改为广川国,宣帝复为信都国。后汉明帝更名乐成国,安帝更名安平国,汉末兼置冀州。(领郡国九,理於此。)晋亦然。后魏为长乐郡,兼置冀州。北齐、后周皆因之。隋初郡废,而冀州如故;炀帝初州废,复置信都郡。大唐为冀州,龙朔二年改为魏州,咸亨三年复旧,或为信都郡。(郡今理,即汉信都国城。)领县九:

  信都(汉旧县。禹导河北过洚水,即此。亦曰枯洚渠,西南自南宫县界入。汉昌城县故城在今县北。又有汉扶柳县故城,在今县西。)

  南宫(汉旧县。汉吕后封张敖子偃为南宫侯,即此。洚水故渎南自清河郡经城县界入。)

  堂阳(汉旧县。在堂水之阳。)

  武强(汉武隧县。)

  下博(汉旧县。)

  枣强(汉旧县。又有汉广川县故城,在今县东北。)

  衡水(有衡漳故渎。)

  阜城(汉旧县。)

  武邑(汉旧县。洚水西南自衡水县界,而东北经县城西北。)

  赵郡

  (东至信都郡一百六十里。南至钜鹿郡一百七十九里。西至太原府五百五十九里。北至常山郡一百里。东南到信都,隔河相去一百六十五里。西北到常山郡一百七十里。西南到钜鹿郡一百九十五里。东北到博陵郡三百十七里。去西京一千八百五十里,去东京一千三百十里。户六万一千一百六十三,口三十七万四千七百十二。)

  赵州(今理平棘县。)春秋时晋地,战国时属赵。秦为邯郸、钜鹿二郡地。后汉属常山国、钜鹿郡地,兼置冀州。(领郡国九,理鄗,今高邑县。)晋为赵国,亦置冀州。(领郡国十三,理房子,今县。)后魏为赵郡,明帝兼置殷州。北齐改殷州为赵州,郡仍旧。隋改置栾州,炀帝改为赵州,寻复为赵郡。大唐为赵州,或为赵郡。领县九:

  平棘(汉南平棘县故城在今县南。又有汉宋子县故城,在今县北。有槐水。)

  元氏(汉旧县。汉常山郡故城在今县西。后汉光武征彭宠,阴后生明帝於此。)

  昭庆(汉广阿县。后魏置殷州及南钜鹿郡,后改为南赵郡。隋为大陆县,有大陆泽。旧是象城,天宝中改焉。)

  栾城(汉之关县地。)

  赞皇(有赞皇山。)

  高邑(汉之鄗县。光武即位,更名高邑。鄗音呼各反。)

  柏乡(汉鄗县地。汉光武即位坛在此。汉南县故城在今县东北。)

  临城(汉旧县也。有泜水。旧是房子,天宝中改焉。)

  宁晋(汉癭陶县。)

  常山郡

  (东至博陵郡一百二十四里。南至赵郡一百里。西至太原府五百十六里。北至安边郡四百九十里。东南到博陵郡鼓城县一百九十里。西南到太原府乐平县三百二十里。西北到雁门郡五百四十里。东北到博陵郡一百二十里。去西京一千七百七十里,去东京一千一百三十里。户五万三千五百十,口三十一万七千七百十七。)

  镇州(今理真定县。)春秋时鲜虞国之地。(左传曰:“晋荀吴以上军伐鲜虞。”注云:“中山新市县也。”)战国时属赵。(赵之东恒邑也。)秦属钜鹿郡。汉高帝置恒山郡,后避文帝讳,改曰常山郡,亦属真定国。后汉属常山国。晋复为常山郡,后魏因之。后周置恒州,领常山郡。隋初废,炀帝初州废,复置常山郡。大唐武德元年复置恒州,或为常山郡。天宝十五载改为平山郡,元和十五年改为镇州。领县九:

  真定(汉中山国之东恒邑,亦汉旧县。汉新市县故城在东北也。)

  鹿泉(井陉口在此,今谓之土门。汉韩信破赵军,杀陈馀於此。)

  井陉(汉旧县,古井陉。武德初置井州,今县城实中,甚固。)

  灵寿(本中山国之都也。汉旧县,故城在今西北。卫水在今西山东北,入滹沱河。滹音乎,沱音陀。)

  稿城(后周置钜鹿郡。隋置廉州。汉稿县故城在今县西。肥垒,故肥子国,汉以为县,亦在今县西南。)

  九门(汉旧县。)

  石邑(汉旧县。井陉山甚险固,故李左车说陈馀曰:“井陉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请守之。”不从。故城在今县西北,俗谓之人文城。有卑山,卑音蔽。今名抱犊山,西面危绝,山顶有二泉。后魏葛荣乱,百姓抱犊上山,因名焉。)

  房山(汉蒲吾县。房山在县西北,俗名曰王母山,上有西王母祠。)

  行唐(汉旧县。滋水所出。)

  博陵郡

  (东至河间郡二百八里。南至赵郡三百十七里。西至常山郡一百二十四里。北至安边郡四百九十里。东南到饶阳郡一百七十里。西南到常山郡一百二十里。西北到常山郡行唐县七十里。东北到文安郡二百五十里。去西京二千一百里,去东京一千二百里。户七万六千六百,口四十七万七千二百六。)

  定州(今理安喜县。)帝尧始封唐国之地。战国初为中山国,后为魏所并,后又属赵。秦为上谷、钜鹿二郡之地。汉高帝置中山郡,(中山记曰:“城中有山,故曰中山。”)景帝改为中山国。后汉因之,晋亦不改。后燕慕容垂移都於此,(都中山,置中山尹。至慕容宝,为后魏所陷。)北岳常山在焉。后魏为中山郡,兼置安州,道武帝改为定州。后周置总管府,领鲜虞郡。隋初郡废,炀帝初置博陵郡,后改为高阳郡。大唐为定州,或为博陵郡。领县十一:

  安喜(古中山鲜虞地。汉卢奴县。有卢水,水黑曰卢,不流曰奴,因名焉。)

  北平(秦曲逆县,汉为蒲阴县。蒲水所出,在今县西北。)

  鼓城(春秋鼓子国也。汉临平县故城在东南。又有汉下曲阳县在西。)

  恒阳(汉上曲阳县也。常山在县北一百四十里,常水所出。)

  新乐(春秋时鲜虞国,汉新市县地,盖尧帝始封之唐国也。)

  义丰(汉安国县。又有汉解渎亭,在今县东北。)

  望都(汉旧县。尧始封於此。尧山在北。尧母庆都山在南。有中人亭、左人亭,即今县城也。倒马故关在县西北,极险要也。)

  无极(汉旧县。)

  唐昌(汉苦陉县。又有中山故城,在县东北。有汉石臼河。又西北有故关邑城,即汉关县。)

  深泽(汉南深泽县。)

  陉邑

  河间郡

  (东至景城郡二百里。南至信都郡二百三十里。西至博陵郡二百八里。北至文安郡一百八里。东南到景城郡弓高县一百四十七里。西南到饶阳郡一百五十里。西北到上谷郡二百十里。东北到景城郡鲁城县二百五十七里。去西京二千二百里,去东京一千三百四十里。户九万五千二百四十,口六十四万二千五百六十二。)

  瀛州(今理河间县。)春秋时属晋,七国时属赵。秦上谷郡之地。汉属涿郡,后为河间国。后汉及晋因之。后魏为河间郡,孝文帝分置瀛州。隋初废河间郡,置瀛州;炀帝初州废,复置河间郡。大唐因之。领县六:

  河间(汉州乡县,后汉改武垣县。汉武帝得钩弋夫人於此。)

  博野(汉博陵郡,后徙安平。又有汉蠡吾县故城,在今县西。蠡音礼。)

  束城(汉旧县。后魏置束州。)

  乐寿(汉曰乐城县,故城在今县西北。汉又曰中水县,居两河之间,故曰中水。)

  高阳(汉旧县。后置高阳郡。有易水。)

  平舒(晋置章武郡。)

  文安郡

  (东至……南至河间郡一百八里。西至上谷郡露山一百七十里。北至范阳郡二百八十里。东南到景城郡二百六十里。西南到博陵郡二百五十里。西北到上谷郡一百八十里。东北到北平郡八百里。去西京二千三百十里,去东京一千四百四十四里。户五万五百十,口三十二万六千四百五十。)

  莫州(今理鄚县。)其地历代所属与瀛州同。大唐景云二年,分瀛州置鄚州。开元十年,改鄚为莫。其后或为文安郡。领县六:

  鄚(汉旧县。)

  清苑(汉乐乡县。汉高帝过赵,封乐毅之后乐巨叔於此。)

  任丘(有狐狸淀。淀,堂练反。)

  文安(汉旧县,故城在东北。)

  长丰

  唐兴

  饶阳郡

  (东至景城郡三百十五里。南至魏郡五百里。西至常山郡一百八十里。北至上谷郡三百里。东南到信都郡一百三十里。西南到赵郡一百九十里。西北到博陵郡一百七十里。东北到河间郡一百五十里。去西京二千五十里,去东京一千二百五十里。户四万八千八百五十八,口三十四万六千四百七十二。)

  深州(今理陆泽县。)战国时属赵。秦为上谷、钜鹿二郡地。汉为涿郡地。后汉属安平国,桓帝以后为博陵郡。晋为博陵国。后魏为博陵郡,北齐亦同。隋初郡废,置深州;炀帝初州废,以其地分入博陵、河间二郡。大唐复置深卅,或为饶阳郡。领县四:

  饶阳(汉旧县。有芜蒌亭在此。又有古博陵城、饶阳城。滹沱河旧在县南,即光武所渡。魏武王因饶河故渎,决令北注新沟,所以在今县北。蒌,力俱反。)

  安平(汉旧县。)

  鹿城(汉贳县故城在西南。又有汉鄡城在东。衡漳水,今名卫水,亦名苦水,西南自赵郡宁晋县界流入。贳音时夜反。鄡音苦尧反。)

  陆泽(禹贡大陆泽,亦在此。)

  上谷郡

  (东至范阳郡二百十四里。南至文安郡一百八十里。西至安边郡飞狐县一百四十里。北至妫川郡怀戎县南界废固城镇……东南到文安郡一百八十里。西南到博陵郡北平县一百四十里。西北到安边郡三百二十里。东北到范阳郡良乡县界八十里。去西京二千二百九十七里,去东京一千四百六十二里。户四万四千九百十二,口二十四万五千八百七。)

  易州(今理易县。)春秋至战国属燕。秦置上谷郡。(晋书曰:“在谷之上头,故曰上谷。”)汉属涿郡,后汉因之。晋为范阳国。后魏亦为上谷郡。隋初置昌黎郡,后兼置易州。炀帝初州废,置上谷郡。大唐因之。领县八:

  易(汉故安县故城在今县南。有淶、易二水。有燕台,昭王求仙处。又有汉范阳县故城,在县东南。)

  遂城(古武遂也。秦筑长城之所起。)

  淶水(汉之遒县。遒,即由反。)

  容城(汉旧县。)

  满城

  五回

  楼亭

  阪城

  范阳郡

  (东至渔阳郡二百十里。南至文安郡二百八十里。西至上谷郡二百十四里。北至妫川郡二百十里。东南到……西南到……西北到……东北到归化郡八十里。去西京二千五百二十三里,去东京一千六百八十里。户七万九百六,口三十九万五百八十五。)

  幽州(今理蓟县。)古之幽州,盖舜分冀州为之,置十二牧,则其一也。言北方太阴,故以幽冥为号。(幽州,因幽都山以为名也。山海经有幽都山,今列北荒矣。)昔颛顼都於帝丘,其地北至幽陵,即此。殷复省幽州入冀州。周礼职方曰:“东北曰幽州,其山曰医无闾,(山在辽东,今於柳城郡东置祠遥礼。)薮曰貕养,(貕养泽,在今东莱郡昌阳县界。)川曰河、泲,(河在景城郡无棣县界。旧泲合在今北海郡博昌县界。今无泲,即济水。)浸曰菑、时。(菑在今淄川郡淄川县界。时在今北海郡临淄县界。)其利鱼盐。民一男三女。畜宜四扰,(马、牛、羊、豕也。)穀宜三种。”(黍、稷、稻。)初武王定殷,封召公奭於燕。及秦灭燕,以其地为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汉高帝分上谷郡置涿郡。武帝置十三州,此为幽州,(领郡国十。)其后开东边,置玄菟、乐浪等郡,亦皆属焉。(玄菟、乐浪等郡,并今辽水之东,宜在禹贡青州之域。)后改燕国曰广阳郡。后汉置幽州,并因前代。(理於蓟,今县。)晋亦置幽州。(领郡国七,理於涿,今范阳郡。)晋乱,陷於石勒、慕容俊、苻坚,后入於魏,其后分割不可详也。今之幽州,(谓范阳郡。)古涿鹿也。(应劭曰“黄帝与蚩尤战於涿鹿”是也。)即燕国之都焉,谓之渤碣之间,亦一都会也。(蓟县,燕之所都。渤,渤海。碣,碣石也。)秦为上谷郡之地。汉高帝分置燕国,后又分燕置涿郡及广阳国,有独鹿、鸣泽。(独鹿,山名。鸣泽,泽名。皆在於此。)后汉为涿、广阳二郡地。魏更名范阳郡。晋为燕、范阳二国,兼置幽州。(领郡国七,理於此。)慕容俊尝都之。后魏置幽州。北齐置东北道行台。后周置燕、范阳二郡。隋初并废,炀帝初并置涿郡。大唐为幽州,或为范阳郡。领县十一:

  蓟(燕国都,碣石宫。汉为蓟县。旧置燕都。有桑乾水。慕容俊都於此也。)

  归义(汉易县也。公孙瓒於此筑城,名曰易京。后汉史曰:“瓒修营垒楼观,临易河,通辽海,以铁为门。乃曰:"兵法云“百楼不攻”,今吾诸营,楼橹千重,积穀三百万斛,足以待天下之变。"为袁绍所破。”后石季龙征慕容皝,回,恶其固而毁之,在今县南十八里。又有巨马水。)

  范阳(汉涿县。在范水之阳。汉涿郡故城亦在此。又有汉广阳国城,亦在西南。有督亢陂,溉田膏腴,荆轲献图於秦。)

  安次(汉旧县。)

  固安(汉方城县地也。)

  昌平(汉旧县,故城在今县东南。古居庸关在县西北,北齐改为纳款。淮南子云“天下九塞”,居庸是其一也。旧置东燕州。)

  潞(汉旧县。有潞河。汉平谷县故城在今县北。又有汉安乐县故城,在西北。)

  永清(旧是会昌,天宝中改焉。)

  良乡(汉旧县。)

  武清

  广宁

  顺义郡

  (置在范阳郡城内,去西京及四至八到并与范阳郡同。户五千七百十八,口一万八千一百五十。)

  顺州(理宾义县。)在范阳郡城。大唐天宝初置,寻又改为顺义、归化二郡。领县一:

  宾义

  归化郡

  (东至渔阳郡二百十五里。南至范阳郡八十里。西至妫川郡二百里。北至密云郡七十里。东南到渔阳郡二百十里。西南到范阳郡八十里。西北到……东北到密云郡七十里。去西京二千七百里,去东京一千八百五十里。户八百七十七,口三千三百六十九。)

  顺州之北境。(理怀柔县。)天宝初,置归化郡与顺义郡。领县一:

  怀柔

  归德郡

  (东至密云郡八十里。南至范阳郡九十里。西至范阳郡昌平县五十里。北至山五里。东南到后魏废易京城四十里。西南到芹城五里。西北到乾河山五里。东北到宋城镇二十五里。去西京二千一百六十三里,去东京一千八百七十六里。户二千二百四十六,口一万一千五百九十一。)

  燕州 秦上谷郡地,历代土地与范阳郡同。隋文帝时,粟末靺鞨有厥稽部渠长,率数千人,举部落内附,处之柳城、燕郡之北。炀帝为置辽西郡,以取秦汉辽西之名也,统辽西、怀远、垆河三县。大唐为燕州,或为归德郡。领县一:

  辽西

  妫川郡

  (东至密云郡二百十里。南至范阳郡二百里。西至安边郡二百二十九里。北至张说新筑长城九十里。东南到范阳郡一百五十里。西南到安边郡四百四十里。西北到新长城为界一百八十里。东北到长城界九十八里。去西京二千九百五十里,去东京一千九百里。户二千三百五十,口一万五百四十。)

  妫州(今理怀戎县。)春秋、战国并属燕。秦为上谷郡地,二汉因之。晋属广宁郡。后魏孝明帝废。北齐置北燕郡。隋属涿郡。大唐武德七年,讨平高开道,后置北燕州。贞观八年,改为妫州。其后或为妫川郡。领县二:

  怀戎(汉潘县地。汉上谷郡城在此。有涿鹿山及蚩尤城、阪泉地及涿水、羹颉山、涿泉。鸣鸡山本名磨笄山,赵襄子灭代,其姊磨笄自杀,因为名。代人怜之,立祠,有群鸡鸣於祠上,故名鸣鸡山。史记云:“燕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造阳即此。汉武破匈奴,取河南地,弃上谷之斗僻县造阳地以与胡。韦昭云“在上谷”。晋太康地志又云”在五原塞之北”。疑太康志误。)

  妫川

  渔阳郡

  (东至北平郡三百里。南至三会海口一百八十里,西至范阳郡二百十里。北至庆长城塞二百三十五里。东南到北平郡石城县一百八十五里。西南到范阳郡雍奴县界一百二十五里。西北到密云郡二百十七里。东北到北平郡石城县界废卢龙戍二百里。去西京二千八百二十里,去东京二千二十里。户四千八百二十九,口二万五千四百八十七。)

  蓟州(今理渔阳县。)战国时属燕。秦置渔阳郡,二汉因之。隋文帝徙玄州於此,并立总管府;炀帝初废,置渔阳郡。大唐属幽州。开元十八年,析幽州置蓟州,或为渔阳郡。领县三:

  渔阳(汉旧县。有鲍丘水,又名潞水。古北戎无终子国也。一名山戎,凡三名。七国时属燕。燕后,以为右北平郡。)

  三河

  玉田

  密云郡

  (东至渔阳郡二百十七里。南至范阳郡潞县界五十五里。西至范阳郡昌平县界一百三十里。北至长城四十五里。东南到渔阳郡三河县七十五里。西南到范阳郡昌平县七十里。西北到长浓水镇四十五里。东北到长城障塞一百十里。去西京二千六百八十里,去东京一千八百四十五里。户六千一百三十八,口三万一千六百三十七。)

  檀州(今理密云县。)春秋及战国并为燕地。秦汉并属渔阳郡。后魏置密云郡,兼置安州。后周改安州为玄州。隋徙玄州於渔阳,(今渔阳郡。)寻复於今郡置檀州;炀帝初,置安乐郡。大唐为檀州,或为密云郡。领县二:

  密云(有潞水,自塞外流入。)

  燕乐(后魏置广阳郡。有长城。)

  北平郡

  (东至柳城郡七百里。南至海二百里。西至渔阳郡三百里。北至上洽口八十里。东南到临榆关一百八十里。西南到马城县一百八十里。西北到石城县一百四十里。东北到柳城郡七百里。去西京四千三百二十里,去东京三千五百二十里。户三千三十一,口一万三千七百七十五。)

  平州(今理卢龙县。)殷时孤竹国。春秋山戎、肥子二国地也。(今卢龙县。有古孤竹城,伯夷、叔齐之国也。)战国时属燕。秦为右北平及辽西二郡之境,二汉因之。晋属辽西郡。后魏亦曰辽西郡。隋初置平州,炀帝初州废,复置北平郡。大唐因之。领县三:

  卢龙(汉肥如县。有碣石山,碣然而立在海旁,故名之。晋太康地志云:“秦筑长城,所起自碣石,在今高丽旧界,非此碣石也。”汉辽西郡故城在今郡东。又有汉令支县城。临闾关今名临榆关,在县城东一百八十里。卢龙塞在城西北二百里。)

  石城(汉旧县。)

  马城

  柳城郡

  (东至辽河四百八十里。南至海二百六十里。西至北平郡七百里。北至契丹界五十里。东南到安东府二百七十里。西南到北平郡七百里。西北到契丹界七十里。东北到契丹界九十里,契丹衙帐四百里。去西京五千里,去东京四千一百十里。户八百七十四,口三千。)

  营州(今理柳城县。)殷时为孤竹国地。(汉徒河县之青山,在郡城东百九十里。棘城即颛顼之墟,在郡城东南一百七十里。)春秋时,地属山戎。战国时属燕。秦并天下,属辽西郡。二汉及晋皆因之。慕容皝以柳城之北,龙山之南,所谓福德之地也,乃营制宫庙,改柳城为龙城,遂迁都龙城,号新宫曰和龙宫。(皝时有黑龙白龙各一,斗於龙山,皝率属僚观之,祭以太牢,二龙交首嬉戏,解角而去。皝大悦,号曰和龙宫。)后燕慕容宝、北燕冯跋,相继都之。(至慕容云,为冯跋所灭;至冯弘,为后魏所灭也。)后魏置营卅。后周武帝平齐,其地犹为高宝宁所据。隋文帝时讨平宝宁,复以其地为营州;炀帝初州废,置辽西郡。大唐复为营州,或为柳城郡。领县一:

  柳城(有龙山、鲜卑山,在县东南二百里,棘城之东塞外亦有鲜卑山,在辽西之北一百里,未详孰是。青山、石门山、白狼山、白狼水。又有汉扶黎县故城,在东南。其龙山,即慕容皝祭龙所也。有饶乐水、汉故徒河县城、和龙城。室韦、靺鞨诸部并在东北,远者六千里,近者二千馀里,西北与奚接,北与契丹相接。)

【通典】相关文章:

上一篇:《通典》卷一百七十七 下一篇:《通典》卷一百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