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日期:05-10 孝善书籍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孝经

导语

孝经》共18章,逐章叙述了“孝”的诸多内涵。孝是立德的根本,也是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思想资源。

《孝经》明确提出“移孝作忠”的思想,不是要人“愚忠愚孝”,而是将小我扩充为大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孝。

同时,《孝经》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孝的作用及其价值进行了深入阐述。虽然仅有短短1800字,却是儒家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入门经典。

现在通行的《孝经》是唐玄宗李隆基作御注时所采用的《今文孝经》。

 

重点提示

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 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 孝之终也

夫孝 始于事亲 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

天地之性 人为贵 人之行 莫大于孝

孝莫大于严父 严父莫大于配天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 谓之悖德

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 谓之悖礼

 

居则致其敬 养则致其乐

病则致其忧 丧则致其哀 祭则致其严

君子之事亲孝 故忠可移于君 事兄悌 故顺可移于长

故当不义则争之 从父之令 又焉得为孝乎

生事爱敬 死事哀戚 生民之本尽矣 死生之义备矣

 

导读

《孝经》是儒家经典中最早的一部以经命名的作品。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字康成)在为《孝经序》作注时解释了《孝经》书名的由来:

“《孝经》者,三才之经纬,五行之纲纪。孝为百行之首;经者,不易之称。”

《孝经》的作者,说法不一。《汉书·艺文志》记载:“《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汉代《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云:“(仲尼)乃作《春秋》,复演《孝经》。”《汉鲁相乙瑛奏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也有“孔子作《春秋》,制《孝经》”的说法。郑康成《六艺论》云:“孔子以‘六艺’题目不同,指意殊别,恐道离散,后世莫知根源,故作《孝经》以总会之。”

 

这几说都认为《孝经》为孔子所作。而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却记载《孝经》为曾子所作:“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

汉人重视孝道,除了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外,汉代每位皇帝的谥号前都冠以“孝”字,其用心不可谓不深远。

东汉经学家赵岐在其《孟子题辞》中也记载:“汉兴,除秦虐禁,开延道德,孝文皇帝欲广游学之路,《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博士。”

《孝经》在汉孝文帝时期便被提到与《论语》、《孟子》同等高度并列为官学,汉代皇室对孝道的推尊可见一斑。

 

《孝经》作为全面阐述孝道的儒家经典,其重要地位毋庸置疑。从战国时期起就受到高度重视,得到从魏文侯开始多位最高统治者以及历代学者共计约500人的注疏解说,并且成为历代统治者“以孝治天下”的重要经典,也是历代儒生修身立德、为人处世的必读书。足见此书对后世影响之巨。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

“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

这就是说,《孝经》之“经”,意为天下的大经大法。

 

《孝经》有《今文孝经》和《古文孝经》两个版本。

《今文孝经》据称出自汉初,为河间人颜芝原藏,因为是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字体书写,所以称“今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孝经》一篇,十八章。”郑玄为之作注。

《古文孝经》相传出自孔子故居壁中,因为是用先秦古文字书写,所以称为“古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孔安国为之作注。

 

当下通行的《孝经注疏》是以《今文孝经》为底本,由唐玄宗李隆基作注,宋代邢昺(bǐng)作疏。并被收录入“十三经注疏”中,成为最流行和最权威的《孝经》注本。

【孝经】相关文章: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