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文王孝顺故事所思所想
历史上,周朝为什么能绵延800年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文王以孝悌治理天下,周文王自己孝道做的好,进而感化天下所有人,周文王每天早中晚三次给父亲请安,真正做到了《弟子规》里面所说的,晨则省,昏则定,每天早上公鸡一打鸣,他就赶快穿衣服起床,给父亲请安,问父亲晚上睡得怎么样?如果父亲晚上睡得很好,他的心就很安,如果父亲,身体稍有不舒服,他自己就浑身不自在,整天提心吊胆,还常常看父亲的胃口怎么样?如果父亲吃的很好,他就很开心,如果父亲吃的不好,他自己吃饭也难以下咽,时时体察和关心父亲的生活起居,几十年如一日,周文王的孝行,被列入《德育故事》,被后世所传颂。
有人可能就会问了,这有啥呀?不是很平常嘛,不就是每天请安问候吗?看似很平常,但是周文王能够坚持几十年,每天都这样做,就难能可贵,关心父母的冷暖,体贴父母的需求,这是我们为人子应该做到的,其实父母对子女的需求是很低的,有时候也就是几句关心的话,暖心的话,就能够让父母感受到欣慰和高兴,但是如果忽略了父母的基本需求,那就是不孝顺,比如说,有些父母年龄很大了,还一个人独自生活,没有陪伴,其实老人是很孤独的,享受不到天伦之乐,没有精神上的支撑,许多做儿女的却看不到这一点,认为老人身体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又不愿意和他们住在一块,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其实不是没有办法,而是儿女没有这个心,你如果有这个心,给父母雇一个人,照顾一下父母的的生活,同时也也有个人陪伴,逢年过节,自己有空时多回去看一看,不是也可以吗?
有些人还会问,我们在外地,父母在老家,根本不可能对父母做到晨则省,昏则定,虽然是异地,工作可能也忙,但是我们定时和父母通话总能做到吧,定时汇报我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定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节假日,要么带着父母出去到处走一走,要么就回家陪父母,不要光顾自己玩的开心,有些人节假日名义上是回家看望父母、陪父母,到家却什么活也不干,父母还要给他做这好吃的,做那好吃的,其实是给父母添麻烦,父母更忙更累, 我们如果能像周文王那样,常常怀着感恩父母,体恤父母的心,我们就知道怎么去做了。
您有什么看法呢?评论区告诉我。
我是老李,每天为您分享如何用传统文化守护家庭和人生幸福。
更多有关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的分享,欢迎大家每天晚上8点30分来我的直播间交流。
民间故事:仁爱孝悌,福泽三代的传奇故事
在唐朝贞观年间,有个叫柳河村的小村落,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静祥和的生活。
村里有一户姓李的人家,家境贫寒,却以仁爱孝悌闻名乡里。家中长辈李老汉和老伴李大娘年过六旬,育有两子,大儿子李仁,小儿子李义。兄弟俩自幼深受父母教导,对长辈恭敬孝顺,对彼此友爱关怀,一家人其乐融融。
这一年,天降灾祸,李老汉在田间劳作时不慎摔伤了腿,卧病在床。李大娘心急如焚,日夜守在床前照料。李仁和李义更是四处求医问药,不惜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李仁每日下工后,都会赶回家中,为父亲端茶倒水,擦身换药,还陪着父亲聊天解闷。李义则负责家中的农活和杂务,不让父母有丝毫操心。
一日,李仁听闻邻村有一位神医,擅长治疗跌打损伤,便毫不犹豫地背起父亲,与弟弟一同前往求医。一路上,兄弟俩轮流背着李老汉,翻山越岭,不辞辛劳。到了神医那里,神医被他们的孝心所感动,不仅免费为李老汉诊治,还赠予他们一瓶珍贵的药酒,嘱咐他们按时给李老汉擦拭。
在兄弟俩的悉心照料下,李老汉的伤势逐渐好转,终于能够下地行走。村民们得知此事,无不称赞李家兄弟的孝行,纷纷前来探望,李家的名声也更加响亮。
然而,好景不长,李大娘突然患上了一种怪病,整日茶饭不思,面容憔悴。李仁和李义心急如焚,四处打听医治之法。有一次,李仁在集市上听一位老者说,南方有一种名为 “灵芝草” 的仙草,能治百病,但生长在深山老林之中,极难寻觅。
李义听后,毫不犹豫地说:“大哥,我年轻力壮,让我去寻找灵芝草吧,一定要治好娘的病。” 李仁深知此行凶险,但为了母亲,他点头同意了。临行前,兄弟俩跪在父母床前,含泪告别。
李义独自一人踏上了寻找灵芝草的征程。他翻山越岭,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一片深山老林中找到了传说中的灵芝草。当他带着灵芝草回到家中时,李大娘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奄奄一息。李义急忙将灵芝草煎成药汤,喂给母亲喝下。
奇迹般地,李大娘的病情竟逐渐好转,脸色也渐渐红润起来。村民们得知此事,更是惊叹不已,纷纷称赞李义是孝子,李家是福泽深厚之家。
李老汉和李大娘的病好后,李仁和李义依旧对父母孝顺有加。兄弟俩在村中开了一家小客栈,生意虽不红火,但也足以维持生计。他们对待每一位客人都如亲人一般,热情周到,深受好评。
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客栈里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老人看起来十分疲惫,冻得瑟瑟发抖。李仁和李义见状,连忙将老人迎进屋内,端上热茶和饭菜。老人感激涕零,连声道谢。
在与老人的交谈中,兄弟俩得知老人名叫张老汉,是外地人,因家乡闹灾荒,流落至此。李仁和李义听了,心中十分同情,便让张老汉在客栈里住了下来,还每日为他准备可口的饭菜。张老汉在客栈住了半个多月,身体渐渐恢复了健康。
临走前,张老汉对李仁和李义说:“你们兄弟俩真是好人,我无以为报,只能祝愿你们一生平安,子孙昌盛。” 说完,老人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递给李仁说:“这块玉佩虽然不值什么钱,但也是个念想,就送给你们吧。”
李仁和李义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了玉佩。他们将张老汉送出村外,看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他一路平安。
时光荏苒,转眼间又过了几年。李仁和李义的客栈生意越来越好,他们也娶了媳妇,生了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十分幸福。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一年,李义突然生了一场大病,卧床不起。李仁和嫂子对李义悉心照料,不惜花费重金为他求医问药。李义的病情时好时坏,一家人忧心忡忡。
在李义生病期间,他的妻子不离不弃,日夜守在床前,悉心照料,毫无怨言。李仁也放下手中的生意,一心一意照顾弟弟。他四处打听名医,终于在一位道士的帮助下,找到了一种治疗李义病情的草药。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义的病情终于有了好转,渐渐康复。一家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李家兄弟的仁爱孝悌之名在柳河村传为佳话,村民们纷纷效仿,村中的风气也越来越好。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尊老爱幼,一片和睦景象。
李老汉和李大娘看着子孙满堂,家庭和睦,心中十分欣慰。他们常常对子孙们说:“仁爱孝悌是我们家族的传家宝,你们一定要世代相传,永远不要忘记。”
在李家的影响下,柳河村的村民们一直秉持着仁爱孝悌的美德,过着幸福安康的生活。这个故事也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
【关于孝顺的名人故事50字;有关孝顺的名人和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