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尊严”那些你没听说过故事
昨日网上疯传一段不明来历的视频,使得以“滴滴司机性侵害”为标题的事件,引发无数网友的讨论。原以为又是滴滴出事了,结果来了一个神反转,竟然是夫妻两人自导自演的黄播剧。
为了赚钱真是不择手段啊!古人云:君子爱才取之有道。可不是他们这样的“道”啊!连自己的尊严都不要了,以后还怎么去面对亲朋好友,怎么面对自己的孩子。
相传有一次,周总理去会见某外国元首。那个国家的元首,很看不起中国和中国人民。就在和周总理礼节性的握过手之后,他从衣服兜里掏出一块手帕擦了擦手,然后把手帕放回了兜里。这时,周总理不慌不忙的也掏出一块手帕,擦了擦手,然后把洁白的手帕扔进了垃圾箱!一生节俭的周总理,用一块洁白的手帕,又一次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还有一次一名外国记者问周总理:“你们中国一向反对美国,为什么还要使用美国制造的商品?” 只见周恩来从上衣口袋中抽出一支钢笔,说道:“事实的确如此。诸位请看,这支派克笔就是美国制造的,但大家有所不知,这可是在抗援朝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啊!”
该记者又问:“我们西方人走路总是挺起胸膛,中国人走路总是弯腰驼背,这是为什么?” 周总理笑呵呵地回答道:“这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正在走上坡路,而你们西方人正在走下坡路。”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尊严,无论穷富都不要失去尊严。与人相处,有以心换心的态度;行走社会,有谦虚谨慎的原则;为人处世,有不卑不亢的性格。国与国之间也好,人与人之间也罢,互相交往都要尊重彼此,长此以往才能共同生存下去。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
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以此为动力,苦练球技。她出生在乒乓球世家,父亲邓大松曾经是河南省乒乓球队选手。从邓亚萍两岁多开始,父亲常常把邓亚萍放在他的自行车上,带着邓亚萍到工人俱乐部看他们打球。
邓亚萍5岁起跟随父亲学打乒乓球,父亲则给她制定了—套不同于常规的训练方法。开始,邓亚萍拿的是直拍,由于邓亚萍个子长得慢,胳膊短,第二年起便让她改打横拍。在两年训练中,邓亚萍练的全是正手攻。这种特殊的训练法,在所有的乒乓球教科书中是找不到的。
邓亚萍从小打球就特别认真。在邓亚萍成长的道路上遇到过很多困难。因为个头矮,省队不要她,这些情况父亲都跟邓亚萍说了,邓亚萍明白了父亲的意思:别人说你不行,你就要自己争口气,要加倍苦练才行,所以邓亚萍从小就很乖,训练特别能吃苦。
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让她梦想成真——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人活着,尊严第一。永远不要让别人小看。钱再少,不对任何人高攀;路再难,选择了就要走完;苦再多,含着泪也要吞咽。既然选择了,再苦再累都要走完,不要被别人看扁,你的努力会赢得别人的赞赏,同时也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
据外媒6月13日报道,近日,一封来自Airbnb(爱彼迎)中国的女员工致信引起了美国高管的注意。在这封信中,多名女员工联名投诉一位“神秘”的华人高管,在日常工作中不仅存在着性别歧视和不当的性骚扰行为,竟然还公然与同事讨论自己给女下属打分。
在这份“打分卡”中,男高管给中国区域和美区旧金山的女员工们通通打了一遍分,一律从外表评判。这些无辜的女员工们,还被他进行了优劣排名。在信中,愤怒的女员工们还说,他的“打分排名表”已经在中国业务部广为传阅,给排名中的女员工带来了难以承受的精神压力。更重要的是,中国业务部的一些高层员工(甚至是一些当地领导团队的成员)也积极参与到可怕的讨论中来。
此外,这封信还指控该高管还有一些性别歧视言论和可憎行为。她们敦促Airbnb总部的管理层立即对该高管的行为展开调查,同时也对公司内部的系统性问题(尤其是在中国业务部门)展开调查,并以透明的方式向员工披露结果。
这是在赤裸裸的歧视女性的同时,也践踏了女性的尊严。尊严其实是每个人内心深处不能触碰的底线,一旦触碰后果会不堪设想。要认真对待别人的尊严,不挖苦谁,不讽刺谁;你尊重别人,别人自然也会尊重你。有尊严的女人都积极向上、自信乐观,这样的女人最有魅力。
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因为兵败的李陵将军说了几句公道话,而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贬低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汉武帝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
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
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如果司马迁没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就不会有今天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有人说: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尊严”、有灵魂,一个人的“思想”就是其“品质”,“精神”就是其“尊严”,好的品质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可以没有地位、没有金钱,可以失去欢笑、失去美貌,但最不能失去的,就是“尊严”。
一个有关“尊严”的故事
►顾晋
编者按:
一个3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直肠癌手术后造口复发肿瘤,医生们一致认为这种身体状况不适合再手术了。但整日身上散发着粪便的味道,让小伙子觉得自己“一点尊严都没有”。面对小伙子的手术请求,病人“尊严”和肿瘤治疗“规范”,医生该如何选择?
撰文 | 顾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
责编 | 程莉
● ● ●
小Y又到我门诊。落座后,他平静地告诉我:“肝上又出现了转移。”面对这样的坏消息,这个只有30多岁的小伙子,显得十分淡定。
思绪回到三个月前。一天上午,一个女子带着她丈夫的片子来到我的门诊。我看了片子,觉得没有治愈希望了。这个病人只有三十出头,直肠癌手术后造口复发的肿瘤很大,占据了腹壁的1/4。这种情况十分罕见,而且可疑肝转移。女子带着病历跑遍了多个省市的大医院,得到的意见是一致的:“不能手术了”。女子把手机拿了出来,翻出丈夫肿瘤部位的照片让我看:“大夫,他现在太痛苦了,没法出门,造口部分的癌侵及了他大部分腹壁,又化脓了,每天衣服都没法穿,任何的造口护具都不能用,无法扣住巨大的腹壁病灶。”看了照片,我的内心又一次震撼。从医三十多年,我第一次见到腹壁造口癌复发的大范围侵犯,何况又是可疑远处转移。
我对她说:“这个病灶范围太大了,又不除外转移,做不了手术了。”
女子听了我的话,立刻显得很激动:“大夫,听说这个手术您是最有经验的,如果您都不做,我们就没有希望了啊!我丈夫才30多岁,您让我们等死吗?”
“我真的没有办法。”
“我下次把他接来您看看吧。”她说。
“………”
2周后,女子真的带着他丈夫出现在我的门诊诊室。这是一个帅气的小伙子,瘦瘦的,高高的。坐在轮椅上的他,由于肿瘤的折磨,面色惨白。见到我,他勉强露出了笑容。伴随着他进来,我闻到了一种粪便的气味。
“我看看,躺到检查床上吧。”我说。
“大夫,有点脏。”小伙儿有点自嘲地喃喃自语。
他解开衣服,我看到了他腹壁上的肿块,粪便和脓液的恶臭味扑面而来。患者的腹壁肿瘤比上次照片上看到的更大更严重。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造口部肿瘤,这样的病变肯定是不能做手术的。
“好了,你穿上衣服吧,到外面等一下,我和你夫人说说情况。”我准备拒绝手术,但是看到这个小伙子渴望生存的眼神,我没有勇气当面告诉他——我不能给他手术。
“大夫,您和我直接说吧,我全都知道自己的病情,我也去了许多医院,听到的意见我都能够承受!”小伙子这样说。
“我觉得你的病灶太大了,又不能除外远处转移,做手术对你没有好处。你已经去了许多医院了,相信大家的意见你也都知道。”
小伙子听了我的话,一脸失望,但是看得出,他对我的意见一点也不意外。
“我知道您不愿意给我手术,您看我现在这样,没法出门,我一点尊严都没有啊!”小伙子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神经。是啊,这样一个年轻的小伙儿,带着这样的病痛,如何面对今后的生活?且不说活多少时间,关键是活得没有尊严!但是,我也清楚,医学是有限的。从临床医生的手术指征看,有可疑远处转移,这种情况下手术是禁忌的。但我还是不想马上就再一次当面拒绝。我又和他简单聊了几句,得知他是学日语的,在一家公司工作,孩子很小。
“我其实想帮你,但是……”
“大夫,您真的不要拒绝我,我已经走了许多医院,您要不给我做,我就只有等死了。大夫,我的孩子只有四岁,我想看着我女儿长大……”说着说着,小伙已经满含泪水了,站在一旁的他的夫人也泪流满面。
我真的心动了,不为别的,为了一个年轻父亲的请求,为了一个30多岁的小伙能有尊严地度过他的余生。我也是父亲,我知道一个父亲对孩子是多么重要!于是,我决定给他做手术了!
夫妻俩激动地握着我的手,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2周后,手术很顺利,病灶拿走了,小伙子康复也很顺利。再见到他,他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我知道,他真的开心!
现在,他又出现在我的诊室。
“大夫,肝脏核磁显示我可能有肝转移。”他十分淡定地告诉我。
“没关系,我会给你想办法,你别怕!”我说。
“大夫,我一点都不怕!有您我就有希望!”他这样说。
“我们一起努力吧!”我说。
他们夫妻俩看着我坚定地点点头。
现在他的肿瘤出现了肝转移,这也是预料中的事。但是当我看到他穿着正常人一样的衣服,像正常人一样走在诊室外的走廊,没有人注意他,没有人嫌弃他身上的味道,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啊。我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只有我自己感受得到。通过我的手,给他自信,让他昂首前行,但谁知道这其中的辛酸和苦衷?谁知道这其中的风险与艰辛?当医生久了,科研做了不少,小文章也发了不少,基金也拿到了,但是真让我享受职业快乐的就是刚才那一刻,看到病人重拾自信的那一刻!眼前的场景使我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了敬意!
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对一个肿瘤病人,医生要遵循指南和规范,特别是我们这种肿瘤专科医院的医生。我在国内大大小小的学术会议上讲的最多的就是指南。肿瘤的治疗从经验医学走到了循证医学,如今又进入了精确医学。我们最担心过度治疗和不规范治疗带给病人痛苦。我们主要关注的大都是病人身体中的那个“癌”,它是否转移?它是否复发?它是否耐药?它是否可切除?
对于肿瘤的治疗,精确医学给出了更精确的治疗方法,我们从关注肿瘤的表面,深入到关注病人的基因。像精确打击恐怖主义一样,我们对部分肿瘤实现了精准治疗。精准定位,精准打击,我们的医疗越来越精准。但是即使是最精准的分子靶向治疗,对肿瘤患者生命的延长还是有限的。当对病人进行靶向治疗从而为他赢得三个月生存期时,我们为此欢欣鼓舞——殊不知这几乎花去了病人一生的积蓄,多少家庭为这三个月的生存付出惨重代价。我们是否想过三个月在生命的长河中又意味着什么?
我是一个肿瘤外科医生,我关注最新的治疗技术为肿瘤病人带来的福音。但是,我想提醒我们肿瘤相关的医生,在关注学术领域巨大进步的同时,关注一下我们每天服务的病人:关注他们的感受,他们的疾苦,他们的花费,他们的尊严,他们的真实想法,他们的真实感受;无论对他们的治疗,他们的手术,他们的化疗放疗,还有对他们的一切措施,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他们的苦衷有时候难以启齿,在医学面前,他们需要理解,需要安慰,不求无微不至,但求实话实说。
我的故事讲完了。严格地说,从肿瘤治疗的外科原则角度,我的手术有点激进,不是最好的适应症选择,在一些学术会议上也遭到过质疑。但是我一直在思考,一个肿瘤外科医生为病人的“尊严”而采取手术,对还是不对?这其中有许多学问题,而且在医患矛盾日益激化的今天,做这种手术会有“没事找事,引火烧身”之嫌。
也许,小伙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但手术使他获得了尊严,无论多久,我认为是值得的。这个手术我是为他的“尊严”而战,您可以不理解,但作为医生的我仍刻骨铭心。三十多年的行医之路,第一次为“尊严”手术,我无怨无悔。
也许,小伙儿还要面对许多困难,今后的路也许十分坎坷,但获得了做人的尊严,一次次的手术让他更加坚强,更加珍惜当下的每一天,有更大的勇气去接受生与死的考验。
作为一名医生,我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我愿意与他共同面对疾病,面对困难,就像特鲁多医生说的那样:“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知识分子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投稿:zizaifenxiang@163.com授权:copyright@zhishifenzi.com
【关于尊严的故事(关于尊严的故事1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