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只猴子留给世人最惨痛的教训,悟透会少走很多弯路
所谓的万丈深渊,
下去也是鹏程万里。
作者:洞见·yebo
阿根廷著名作家科塔萨尔说过:
我们常常可以从动物的寓言中,洞察到最深刻的人性。
动物的故事,不仅只是一个个颇有趣味的情节。
它们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能让我们获得成长的教益。
今天给大家分享5只猴子的故事,当你感到很难的时候,请看一看。
1
受伤的猴子
《克雷洛夫寓言》里记载了一则故事。
有只小猴子在觅食时,肚皮被树枝划了一个伤口,流了很多血。
它逢人就说自己的疼痛,并把伤口扒开给他们看。
大家看完都叹息不已,但都是安慰了几句,然后就继续赶自己的路。
这只小猴子,一次又一次对外扒开自己的伤口,最后自己因为伤口感染而死掉了。
老猴子说:“伤口不致命,它是被自己杀死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遭遇伤痛,可若像小猴子那样逢人就把伤口拿出来展示,最后自己只会被痛苦吞噬。
唯有痛而不言,苦而不怨,才能真正破局,改变命运。
《宋史》记载了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一岁丧父,随后母亲改嫁,他从小就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由于不是亲生的,他在继父家时常遭遇各种白眼和冷板凳。
继父的孩子讥讽他,身边的同伴嘲笑他。
别的孩子遭受欺负,往往痛哭流涕,回家告状。
范仲淹却默默忍受着,每次母亲问起,他都摇头不语。
自幼饱尝人情冷暖的他,一门心思寄情书海。
日日挑灯夜读,直到东方破晓,他才和衣而眠。
对常人来说难以忍受的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未抱怨,只是埋头苦读。
最终,他科举及第,顺利步入仕途,官至参知政事。
作家马丁曾说:
每一个强大的人,都曾咬着牙度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
没有谁的命运是一帆风顺,不遭受风雨洗礼的。
与其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不如改变自己,换个心态,从容地接受命运的刁难。
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
下雨打伞,跌倒爬起,不动声色地做自己的摆渡人,是对人生最好的成全。
2
贪婪的猴子
在阿尔及尔地区有一种猴子,非常喜欢偷吃大米。
于是,当地农民根据猴子的特性,研发出一种捕捉猴子的巧妙办法。
他们把大米装进葫芦型的瓶子里,然后将其挂在树上。
这种瓶子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猴子的爪子刚好能伸进去,但当它们抓满一把大米后,爪子就拿不出来了。
农民们抓到它们时,它们手里还紧紧地抓着一把大米。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那只无法挣脱欲望的猴子,求而不可得,得而不知足。
《神曲》中说:“盲目的贪欲煽动着人们,到后来却永远使人们受着酷刑。”
法国作家拉封丹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座山,里面有个神奇的洞,藏着用之不尽的宝藏,但是洞门一百年才开一次。
有一个人无意中经过那座山时,恰巧赶上百年一遇洞门大开的机会。
他兴奋地冲进洞内,手脚并用急忙往袋子里装珠宝,很快就装满了两大袋。
当他扛着满满两袋珠宝往外走时,突然想,机会难得,何不再多装点儿。
于是又再次冲入洞中。
可惜,就在他往袋子里塞更多的珠宝时,洞门猝不及防地关上了,他再也没能出得去。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欲望越大,人越累,贪念越多,心越烦。
越是贪得无厌,不知满足的人,最终往往失去的越多。
陈道明说过:“物质的释放、精神的释放都很容易,但是难得的是节制。”
只有在自我约束之下,人才能不受欲望摆布,把时间和精力留给真正值得的事。
人生一世,懂得节制,去繁就简,才是最高级的活法。
3
种树的猴子
小学课本里有这样一则故事。
春天,有只小猴子在山坡上栽上了一排梨树,它兴奋地喊:“我的梨树很快就要结果啦”。
小山羊正在栽杏树,它对小猴子说:“梨树要五年才结果呢。”小猴子一听,忙问山羊:“你栽的杏树几年结果呀?”
山羊回答说:“只要四年。”
一听这话,小猴子赶紧把梨树拔了,改种了杏树。
此时,旁边的一头小黄牛对小猴子说:“我种的桃树,三年就能结桃子!”
小猴子又连夜拔掉杏树,栽上了桃树。
还没等它高兴,一旁的小白马又对小猴子说:“我的樱桃树,只要两年就能结果。”
小猴子一听,心又动了……
几年后,其他动物种下的果树都丰收了,只有小猴子两手空空,一无所得。
以前读书的时候,觉得小猴子太傻了。
后来步入社会才知道,原来我们都是小猴子,一味急于求成,不惜打乱步伐,最终磕磕绊绊,毫无收获。
很认同这样一句话:
你没有落后,你没有领先。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别再羡慕他人的生活,把握自己的节奏,才能按时开花结果。
看过著名摄影师包维尔的故事。
大学毕业后,很多同学都进入大企业,拿着高薪。
而包维尔却连份像样的工作都没有,他每天穿着破裤子,吃着最便宜的汉堡包。
他省吃俭用,把钱用在自己喜欢的摄影事业上。
当身边朋友一个个功成名就时,他也不为所动,依旧潜心打磨技术。
终于,27岁时他受邀为英国首相拍照,一举成名,成为世界顶尖的摄影艺术家,先后为一百多位总统、首相拍过照。
想起白岩松说过:“这不是一个短跑的时代,而是一个长跑的时代。”
人生本来就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凡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唯有沉淀下来,按照自己的呼吸节奏和步伐向未来跑去,才能一步一步抵达成功。
放缓脚步,稳而思进、慢而有为,人生方有无限可能。
4
卖弄的猴子
《庄子·徐无鬼》里,有这样一则寓言:
吴王渡过长江,登上猕猴山。猴群看见打猎的队伍,惊慌地躲进丛林深处。
可有一只猴子例外,它一边抓住树枝荡来荡去,一边挤眉弄眼。
吴王心生不悦,远远朝它射了一箭。
没想到,猴子轻轻一跃,接住了飞来的利箭。
它得意地手舞足蹈,还扭过身去把屁股对着吴王。
吴王看到后,勃然大怒,下令一起放箭,猴子无处躲避,最终中箭而死。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猴子因为炫耀,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仗着斤两的才干,卖弄自己,最终招惹祸端。
老子曾劝诫世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一个人不骄矜自傲,懂得藏拙,才是顶级智慧。
意大利首饰商人墨莱基,曾到伦敦参加过一场宝石拍卖会。
他见邻座一个穿着普通的老者,戴着镶有十几颗宝石的手表。
墨莱基问:“您的宝石手表很值钱吧?”
老者微笑着说:“不过是普通的手表。”
墨莱基听后,便得意地介绍起自己拥有多少颗珍贵的宝石,大谈特谈鉴别真假宝石的方法。
拍卖会快结束时,墨莱基以5万英镑拍下了一颗孔雀蓝宝石。
他拿到那颗宝石后,忍不住向老者显摆,老者叹了口气,道:
“这颗宝石你至少多花了2万英镑。”
这时,他才知晓,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老者,正是享誉世界的珠宝大亨格拉夫。
自那以后,墨莱基开始收敛自己,最终成为最富有的珠宝商之一。
曾国藩曾说:“好胜人者,必无胜人之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一个人境界越高,姿态就越低,越是胸有智慧,越是不露锋芒。
做人需少一点张扬,多一些脚踏实地。
以谦卑处世,把自己放在低位,深深扎根大地,生命才能枝繁叶茂。
5
捕鱼的猴子
《伊索寓言》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只猴子,看见渔夫们在河里撒网,捕获了很多鱼,非常羡慕。
等到中午,渔夫们收起了网,回家吃饭。
猴子便连忙从树上爬下来,来到河边,拿起渔网来也准备捕鱼。
它模仿着渔夫的动作,把网朝天上一抛,结果渔网一下子落下来,套住了自己。
猴子在网内拼命挣扎,始终无法挣脱,最终跌落到河里,溺水而亡。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盲目跟风和模仿别人,从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适合。
最后往往给自己带来灾难。
最近看过一个名叫《深坑》的奥斯卡短片。
有个中年人,在路上遇到一个深坑。
为了顺利过去,他不断搬来石头,用双手抱着石头,往深坑里填。
正累得气喘吁吁,后面一个大长腿跑了过来,很轻松地就跨过了深坑。
中年人见状非常懊悔,原来想过去竟然如此简单。
于是他一脚踢飞石头,后退几步,学着大长腿的姿势,朝前冲去。
奈何他的腿太短,没能跨越过去,反而跌下深坑,被尖锐的碎石穿胸而过。
看完这个短片,让人忍不住唏嘘。
他原本可以一点点填满深坑,却因为试图模仿别人,最终害了自己的性命。
爱迪生说过的一句话:
“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不论好坏,你必须保持本色。”
盲目追求和模仿并不适合自己的脚印,久而久之,只会让自己迷失方向。
遇事和看待问题,唯有保持独立思考,不受他人干扰,才能顺遂地渡过难关,抵达终点。
在任何情况下,人都应该学会坚定自己的脚步。
不随波逐流,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过好这一生。
▽
高尔基在评价俄国寓言类小说时说过这样一句话:
那些看似荒谬的动物们的故事,却是对人类最真实的写实,因为人也不过是一种高级动物。
与动物相比,人的高级之处就在于能够思考,能够对自身做出改变。
当你深陷生活的泥潭,不妨看看这5只猴子的故事。
帮你化解迷茫和痛苦,找到勇气和方法,修炼成更好的自己。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品读|《白猫一闪》12则当代都市动物寓言
文/张林
青年作家庞羽的《白猫一闪》新书上市,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毕飞宇该书作序。
《白猫一闪》收录了12篇以动物意象串联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中出现的白猫、大象、金鱼、火烈鸟、水母、鲸鱼、松鼠等皆为主人公精神的物化,通过对动物形象的剖析,展现了当代年轻人的所经所见所想。庞羽用充满想象力的语言,看似随意却处处设计的结构,探讨了青年人的家庭、生活、情感等层面的问题。
近年来涌现的文学新秀中,庞羽是非常有特点的一位。这位年轻的90后作家,已经斩获第四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奖、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等多个奖项,凭借多篇重磅小说,如《佛罗伦萨的狗》《福禄寿》《我不是尹丽川》等在文坛引起过不小的反响。
她的文字具有大胆、瑰丽的想象力,却又紧紧依附于现实的土壤。《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曾评价她说:遇水而伸展藤蔓枝条的生长性想象,让庞羽在故乡的基底上发达着文学脚力,继而不断展开随经历而自然产生的方位挪移、随经验而蓬勃飞行的视野扩容。她像一个力大无穷的仙子,向人性和社会深不见底的湖中,扔进了叫做小说的铁船。
在新作《白猫一闪》中,庞羽用冷峻的笔触,勾勒了一张由12则动物寓言所构成的生活图景。来去神秘的白猫、隐匿在深林里的银面松鼠、在大海中沉浮的蓝色水母、出现在校园内的奇怪熊猫……这些动物隐没于纸页间,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对现实的省思,对自我的叩问,以及对未来的追寻与憧憬……
庞羽笔下的主人公多在都市中求学或工作,她作为与笔下人物同龄的创作者,能够更加准确地捕捉到人物的内心情绪。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下,青年人面临的问题——空巢青年、996、被催婚、躺平、社恐、考编、社交……这些时常闯上热搜的关键词无一不具有泰山压顶般的重量。
无论是学生,还是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的都市白领,都很难完美地消化掉这份压力。或许是庞羽本人近几年也刚刚经历了从学生到“打工人”身份的转变,在她的很多篇小说中都围绕“人生选择”这一主题创作,而选择余生以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生活,其实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庞羽不满足于在一篇小说中单纯地讲清楚一个故事,而是喜欢在现实与幻想的交叉地带,开辟另一片独立于理性与现实生活的思辨空间。当代城市提供给她“都市动物”系列小说的创作灵感,对青年人生活处境的关注与描画,对青年人精神世界的提炼,是这部小说集动物概念的集中展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16则《庄子》寓言故事,细细读来颇有人生启示
1、望洋兴叹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庄子·秋水》
译文:
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2、屠龙之技
原文:
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庄子《庄子·列御寇》
译文:
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
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3、随珠弹雀
原文:
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庄子《庄子·让王》
译文:
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人们看了,都嘲笑他。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寓意: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
4、鹏程万里
原文: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庄子《庄子·逍遥游》
译文:
远古的时候,有一种鸟,名字叫作鹏。大鹏鸟的背像泰山那样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彩。
有一次,大鹏鸟向南海飞去。它在南海海面上用翅膀击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里。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飞出九万里。它飞出去一次,要过半年才飞回南海休息。当它飞向高空的时候,它的背靠着青天,而云层却在它的下边。
生活在洼地里的小安鸟雀,看见大鹏鸟飞得这么高,这么远,很不理解,就说:“他还想飞到哪里去呢?我们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了,我们在蓬蒿飞来飞去,也算是飞到边了。大鹏鸟究竟想飞到什么地方去呢?”
寓意:一个目光短浅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远者的追求的。
5、庖丁解牛
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顶,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谷,导大,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庄子《庄子·养生主》
译文:
庖丁为梁惠王宰牛。手到的时候,肩倚的时候,脚踩的时候,膝顶的时候,那声音十分和谐,就跟美妙的音乐一样,合于尧时的《经首》旋律;那动作也很有节奏,就像优美的《桑林》舞蹈。梁惠王看得出了神,称赞说:“哈,好啊!你的技术是怎么达到这样高超的地步的呢?”庖丁放下刀对梁惠王说:“我喜欢探求的是道,比一般的技术又进了一步。我开始解剖牛的时候,看到的无非是一头整牛,不知道牛身体的内部结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三年以后,我眼前出现的是牛的骨缝空隙,就不再是一头整牛。到了今天,我宰牛就全凭感觉了,不需要再用眼睛看来看去,就能知道刀应该怎么运作。牛的肌体组织结构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我进刀的地方都是肌肉和筋骨的缝隙,从不碰牛的骨头,更不消说碰大骨头了。技术高明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割。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砍。而我宰牛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又经有几千头,然而刀口锋利得仍然像刚在磨石上磨过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牛的肌体组织结构之间有空隙,而刀口与这些空隙比起来,薄得好像一点厚度也没有。用没有厚度的刀在有空隙的肌体组织间运行,当然绰绰有余罗!所以十九年过去,我的刀还跟新的一样。虽然我的技术已达到了这种程度,但我在解剖牛的时候,还是丝毫不敢马虎,总是小心翼翼,心神专注,进刀时不匆忙,用力时不过猛,牛体迎刃而解,牛肉就像一摊泥土一样从骨架上滑落到地上。这时,我才松下一口气来,提刀站立,顾视一下四周,心满意足地把刀揩拭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听了,高兴地说:“好极了,听了你的这一席话,我从中悟到了修身养性的道理。”
寓意: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办事就可以得心应手。题旨:顺其自然,循其规律,事半功倍。
6、鲁侯养鸟
原文: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庄子 《庄子·至乐》
译文:
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以为这是只神鸟,令人把它捉住,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这只鸟是被他吓死的。
寓意:办事不看对象,完全根据自己的好恶行事,好心也会把事情办糟。题旨:办事要有针对性,否则必然失败。
7、老汉粘蝉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啁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
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庄子《庄子·达生》
译文:
孔子前往楚国,路过一片树林,看到一个驼背老人,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正在粘知了。老人的技术非常娴熟,只要是他想粘的知了,没有一个能逃脱的,就好像信手拾来一样轻而易举。孔子惊奇地说:“您的技术这么巧妙,大概有什么方法吧!”
驼背老人说:“我的确是有方法的。夏季五六月粘知了的时候,如果能够在竹竿的顶上放两枚球而不让球掉下来,粘的时候知了就很少能够逃脱;如果放三枚不掉下来,十只知了就只能逃脱一只;如果放五枚不掉下来,粘知了就像用手拾东西那么容易了。你看我站在这里,就如木桩一样稳稳当当;我举起手臂,就跟枯树枝一样纹丝不动;尽管身边天地广阔无边,世间万物五光十色,而我的眼睛里只有知了的翅膀。外界的什么东西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都影响不了我对知了翅膀的关注,怎么会粘不到知了呢?”
孔子听了,回头对弟子说:“专心致专,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啊!”
寓意:一个人如果能够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就可以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
8、井底之蛙
原文:
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虾、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脚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庄子《庄子·秋水》
译文:
住在浅井中的一只青蛙对来自东海的巨鳖夸耀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乐呀!高兴时,就跳到井外面,攀援到栏干上,尽情地蹦跳玩耍。玩累了,就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的窟窿里,舒舒服服地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时,井水仅仅浸没我的两腋,轻轻地托住下巴;稀泥刚刚没过双脚,软软的很舒适。看看周围的那些小虾呀、螃蟹呀、蝌蚪呀,谁也没有我快乐。而且我独占一井水,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样的生活真是美极了。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
巨鳖接受了井蛙的邀请,准备到井里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腿已被井的栏干绊住了,只好慢慢地退回去,站在井旁边给青蛙讲述海的奇观:“海有多大呢?即使用千里之遥的距离来形容也表达不了它的壮阔,用千丈之高的大山来比喻,也比不上它的深度。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下大雨,大水泛滥成灾,海面不见丝毫增高;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天大旱,土地都裂了缝,海岸也丝毫不见降低。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东海,那才真正是快乐呢!”
井蛙听了,吃惊得好半天也没有说出话来。它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多么渺小。
寓意: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题旨:盲目自满,自我陶醉,必授人以笑柄。
9、匠石运斧
原文:
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庄子《庄子·徐无鬼》
译文:
楚国的郢都有一个人,鼻子尖上沾了一点白泥巴,这层白泥巴薄得像苍蝇的翅膀一样。请一个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子把它削去。工匠石挥动斧子,只听见一阵风响,手起斧落,白泥巴削得干干净净,鼻子却没有受到一丝一毫的损伤。那个被削的人神情自若,一点儿也不感到害怕。
宋元君听说这件事后,就把工匠石叫了来,说:“你再削一次让我看看吧!”工匠石说:“我的确是会削的,但是,那个敢让我削的人已经死去很久了。”
寓意: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好的搭档。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搭档,要把本领发挥出来便很难。
10、猴子逞能
原文: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逃,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狙执死。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呼!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助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庄子《庄子·徐无鬼》
译文:
吴王坐船在大江里游玩,攀登上一座猴山。一群猴子看见了,都惊慌地四散逃跑,躲在荆棘丛中了;唯独有一只猴子,却洋洋得意地跳来跳去,故意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吴王拿起弓箭向它射去,那猴子敏捷地把飞箭接住了。吴王下令左右的侍从一齐放箭,那只猴子被射死了。吴王回过头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夸耀自己的灵巧,仗恃自己的敏捷,在我面前表示骄傲,以至于这样死去了。警惕呀!不要拿你的地位去向别人耍骄傲呀!”
颜不疑回去以后,就拜贤人董梧为老师,尽力克服自己的骄气,远离美色声乐,不再抛头露面。过了三年,全国人都称誉他。
寓意:不管有多大的本领,也不可当作骄傲的本钱。谦虚谨慎,才能获得人们的敬重。
11、邯郸学步
原文:
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庄子·秋水》
赵国都城邯郸的人,擅长行走,不仅步子轻快,而且姿态也非常优美。
译文:
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千里迢迢来到邯郸,打算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式。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样子,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子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寓意:全盘否定自己的传统,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不仅学不到别人的优点,反而会丢掉自己的长处。
12、防冻手的药
原文: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氵并氵辟纟光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氵并氵辟纟光,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氵并氵辟纟光,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河,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庄子·逍遥游》
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赐给我一种大葫芦的籽种。我把它种活了,果然结了一只大葫芦,能容五石。我想用它盛水,但它的坚硬程度又无法承受;把它割开做了许多瓢,一个个又平又浅,不能舀水。您看,这只葫芦不能不算容积很大的庞然大物了,可是却没有一点实际用处,我索性把它打碎了。”
庄子听了,说:“先生,您真不会利用大的东西啊!宋国有个人善于配制防治冻手的药,他家祖祖辈辈都用这种药涂抹在手上,靠漂洗棉絮过日子。
有一个外乡人听说了,请求收买他的药方,情愿出一百两黄金。宋人便把全家人招集在一块商量说:“我们家祖祖辈辈干漂洗棉絮的活儿,能够得到的不过几两黄金;现在出售这个药方,一下子就可赚取一百两黄金,就卖给他吧!”
那个外乡人得到了药方后,便拿去献给吴王,并向吴王夸赞这种药的用处。这时,正赶上越国有内乱,吴王便派他领兵讨伐越国。冬天,他们和越国军队进行水战,把越国军队打得大败。吴王很高兴,就割出一块土地来封赏给了他。
这药能够使手不皲裂,功用是一样的。但是,有的用它得到封赏,有的有了它仍免不了干漂洗棉絮之类的苦活,这都是由于用法不同的缘故啊!现在您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为什么不考虑把它做成腰舟,漂游江河湖海,作渡江之用,而只考虑盛东西呢?你还是个心眼不开窍的人呀!”
寓意:同样的东西,由于眼光和见识不一样,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就不一样。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13、东施效颦
原文:
西施病心而膑,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膑。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膑美,而不知膑之所以美。——庄子《庄子·天运》
译文:
西施长得很美丽,即使是心口痛的时候,紧锁着双眉,附近的一个丑女见了,仍感到她的样子很漂亮。
丑女回去以后,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捧着心口,皱着眉头,想让别人夸她漂亮。谁知道乡里的富人看她这个样子,赶紧关闭大门不出来;穷人见了,也拉着自己的妻子儿女远远地躲开。这个丑女只知道皱着眉头的样子美,却不知道为什么皱眉的样子美。
寓意:做事情,如果不考虑自己的条件,盲目地模仿别人,很容易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14、触蛮之战蜗角之争
原文:
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忘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忄尚然若有亡也。——庄子《庄子·则阳》
译文:
戴晋人 对梁惠王说:“您知道有一种名叫蜗牛的小动物吗?”梁惠王回答:“知道。”
晋人又说:“蜗牛的角上有两个国家,左角上的叫触国,右角上的叫蛮国。这两个国家经常为争夺地盘而发生战争。每次战争后,总是尸横遍野,死亡好几万人;取胜的国家追赶败军,常常要十多天才能回来。”惠王说:“呀!这都是您瞎编的吧!”晋人说:“请允许我来为您证明。您的想象在无广阔的宇宙中有边界吗?”
惠王说:“没有。”
晋人说:“您的想象在宇宙中任意驰聘,而一回到现实中,您能够到达的地方却只限于四海九洲之内。拿现实的有限与想象的无穷相比,岂不是若有若无,微不足道吗?”
惠王说:“你说的对。”
晋人说:“在我们所能够到达的领域里有一个魏国,魏国迁都大梁后才有梁国,有梁国才有梁王。梁王与蛮氏,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想了想说:“好像没有什么不同。”
魏晋人走了以后,梁惠王情绪低落,好像丢失了什么。
寓意:在大千世界中,我们都是很渺小的。我们在珍惜生命,珍惜我们这个世界。
15、魏王召见庄子
庄子贫困,靠编草鞋过日,向监河侯借过米。按理,他为了解决无米之炊,应当象孔子困于陈蔡一样,苟且就食,而在鲁哀公国宴上才讲究“肉不正不食”。但他没有这样做。
魏王召见庄子,见他一身补丁,问道:“先生这么有学问,为什么这么狼狈呢?”他是一针见血地回答:“活在这种世道,怎么能够不狼狈呢?”言下之意,世道上昏下乱,衣锦玉食的人统统都是生疮流脓的家伙。
16、楚王聘庄子为相
楚王听说庄子很有学问,特意派了两个大夫(官名)去聘请他为相。两大夫在谈水找到正在钓鱼的庄子,说明来意。
庄子听了,头也不回,答道:“我听说
楚国有个神龟,死了三千年,枯骨龟甲还被楚王珍藏着,你们说这个畜性多幸运呵!”两大夫还不太懂这个意思,还以为人说的是楚王敬贤之意。
不料庄子冷笑道:“我呢,却宁可拖着尾巴在泥水中爬行,因为至少还活着,活得自由自在,我可不愿意让楚王供奉珍藏。”两个大夫这才又羞又愧的退去了。
老子庄子全彩全解 庄子全书原文注释译文解析国学经典 ¥68 购买图文均来自网络
【关于小动物的寓言故事;关于小动物的寓言故事有哪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