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恩的人物事例—关于感恩的人物事例素材积累

更新:02-25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感恩与报恩——从一碗油渣到一头猪

八十年代的冬天,裹挟着北风呼啸而过,卷起地里枯黄的麦茬,也卷走了我记忆深处那股刺骨的寒意。 那年我七岁,记忆里除了冻得通红的鼻头,还有母亲偷偷摸摸的动作,以及那碗散发着油香的油渣,温暖而神秘。这碗油渣,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埋在了我幼小的心田,十五年后,它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遮蔽了我们一家曾经的阴霾。

记忆里的82年冬天,贫穷像一张大网,将我们一家牢牢困住。父亲常年在外地煤矿打工,寄回来的钱少得可怜,常常不够吃。奶奶,一个典型的农村老妇人,精打细算到极致,恨不得把每一粒米都掰成两半吃。家里的油,是省吃俭用攒下来的,炒菜时,奶奶总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放,生怕多用一点儿。而母亲,她却有一颗柔软的心,柔软得像冬日里偷偷冒出的嫩芽。

记得那是一个飘着鹅毛大雪的傍晚,邻居黄海涛家的小孩,瘦得像个小猴,冻得直哆嗦。母亲悄悄地舀了一碗熬好的油渣,里面还掺杂着几颗白糖碎屑,偷偷地塞到了黄海涛手里。“给他送去吧,这孩子,看着可怜。” 她轻声道,眼神里带着一丝心疼,一丝不安,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温柔。奶奶发现了,立马炸开了锅,劈里啪啦地数落母亲,说她“败家娘们”,说这些油渣都是一家人的命根子。 母亲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那一刻,我看到她眼角滑落晶莹的泪珠,那是贫穷的无奈,也是善良的坚持。这细微的举动,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

十五年后,我已经在城里当了工人,生活安定下来,那段贫寒的记忆却依旧清晰如昨。突然有一天,村里传来消息,奶奶家失火了,腊肉全烧没了,奶奶还被浓烟呛伤了,病倒在床上。 我火速赶回村里,看到的是一幅凄凉的景象,烧焦的屋梁,散落的瓦砾,还有躺在床上咳嗽不止的奶奶。 就在我手足无措的时候,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院子里,他就是黄海涛。

他扛着一头膘肥体壮的大猪,身后还跟着一辆摩托车,车上装着一万元钱。“婶子,这些年多亏了你家照顾,我……”他说着,声音哽咽了。 我这才明白,十五年前母亲的那碗油渣,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 他这些年在外地打工,靠着辛勤的劳动,终于有了些积蓄,他把这份积蓄,化作一头肥猪和一万元钱,送给了我们,报答母亲当年的恩情。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古话,在我眼前鲜活起来。 奶奶看着那头猪,看着那一万元钱,原本紧锁的眉头,慢慢地舒展开来,原本冰冷的眼神里,也涌动着热泪。 她喃喃地说:“这…这孩子……” 言语的表达,在那一刻显得苍白无力,唯有泪水,才能真正诠释她此刻复杂的情感。 这十五年,她一直对母亲的举动耿耿于怀,责备母亲的善良,却从未理解母亲的慈悲。

黄海涛的出现,不仅治愈了我们家经济上的困难,更重要的是治愈了奶奶的心结,治愈了我们一家曾经的伤痛。 他用行动证明了,善良和付出,终将得到回报,只是,回报的方式,或许会让你意想不到。 这碗油渣的故事,也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的珍贵,多么的弥足珍贵。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感恩与报恩的故事,更是关于人性和爱的故事,是关于在贫苦年代里,那份简单却真挚的人情味的诠释。 如今再想起往事,脑海中浮现的不再是刺骨的寒风,而是那碗散发着油香的温暖,以及人与人之间纯真而美好的情感。 就像那句很火的网络热梗:“爷青回”,回想起那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年代,真的让人感慨万千。

他救了贺子珍一命,毛主席写7个字感谢他,30年后这7字救了他全家

你听说过这样一位开国少将吗?

他从未真正上过战场冲锋陷阵,却在硝烟弥漫的革命年代救人无数,甚至连毛主席的夫人贺子珍都欠他一条命。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曾带枪闯入戒备森严的中南海,毛主席不仅没有怪罪,反而破例接见!

他究竟是谁?

又有着怎样传奇的人生?

1950年的北京,寒风凛冽。

一位身穿军装的男子,腰间别着,径直走向中南海大门。

警卫员拦住了他:“同志,请您配合检查,卸下武器。”男子神情严肃,语气却温和:“小同志,我理解你的工作,但情况特殊,麻烦通报毛主席,就说李治求见。”

这个李治,究竟是什么人物,能让毛主席破例接见?

故事还得从江西永新县说起。

那儿,是李治和贺子珍的家乡。

李家世代经商,可李治偏偏对经商没兴趣,他目睹了太多乡亲饱受病痛折磨,一颗医者仁心在年少时便已萌芽。

后来,他考取了上海南洋医科大学,立志悬壶济世。

毕业后,他在南昌开了一家诊所。

你以为他会这样平静地当一辈子医生?错!时代洪流裹挟着每个人,李治也不例外。

那是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江西成了国共两军交战的前线。

诊所里,伤兵越来越多,呻吟声声声刺痛着李治的心。

他救死扶伤,却也无力阻止战争的残酷。

更让他无奈的是,他被强行拉去当了军医。

命运啊,有时候就是这么捉弄人。

1930年,红军来了!

李治成了俘虏。

可他没想过回家,他看着这支纪律严明、为穷人打仗的队伍,内心深处受到了震撼。

留下,或许能做更多事。

于是,他加入了红军。

在红军队伍里,李治的医术简直神了!

他救活了无数战士,成了大伙儿口中的“四大金刚”之一。

就连毛主席都专门来看望过他,鼓励他继续努力。

后来,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李治的命运。

那场战斗打得异常惨烈,贺子珍为了救护伤员,自己也受了重伤,命悬一线。

是李治,用他精湛的医术,硬生生把贺子珍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你能想象毛主席当时的心情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再后来,红军长征到了陕北。

李治因为长期劳累,病倒了。

毛主席听说后,心急如焚,不仅派人送去各种营养品,还亲笔写了一张字条:“李治同志不能死。”

就七个字,却重若千钧。

李治捧着字条,热泪盈眶。

他知道,这不是简单的关心,更是主席对他的信任和期盼。

“我不能死,我一定要活下去!”李治在心里默默发誓。

他挺过来了,继续在医疗战线上奋斗,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还给林彪治过病,你猜怎么着?

林彪急性子,说:“给你一天时间,治好我的病!”李治笑着反问:“两军对垒,给你一天时间打胜仗,你行吗?”林彪被问住了,只好乖乖配合治疗。

解放后,李治被授予少将军衔。这荣誉,他当之无愧!

可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

特殊时期,李治也受到了冲击。

抄家的时候,那张“李治同志不能死”的字条被翻了出来。

那些人拿着字条,半信半疑。

李治却一脸坚定:“你们要是不信,大可以去问毛主席,去问贺子珍!”

就凭这张字条,李治一家躲过了一场浩劫。

谁能想到,毛主席当年的一句话,竟在关键时刻救了李治的命!

李治活到了90岁,安享晚年。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

他不仅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更是一位对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

你看,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默默奉献,守护着光明和希望。

李治的故事,就像一颗闪耀的星辰,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想想看,在如今这个和平年代,我们又该如何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呢?

【关于感恩的人物事例—关于感恩的人物事例素材积累】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