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关于战争的成语大全

更新:02-27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祸结兵连》成语故事

听说过“祸结兵连”吗?这个成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竟能形容局势如此严峻?

“祸结兵连”,听起来就让人心生寒意。它源自中国历史上那些动荡不安的年代,比如战国和三国。想象一下,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战争不断,民众的生活那叫一个苦啊!曹操想南下征伐刘备,刘备却和孙权联手,在荆州死磕曹军。这一打,不得了,曹军和孙吴的战火越烧越旺,士兵们伤亡惨重,老百姓也遭殃,饥荒、瘟疫接踵而至,大家只能背井离乡,四处逃难。这,就是“祸结兵连”的真实写照。战场上,士兵们拼死搏斗;民间,百姓们挣扎求生。整个社会动荡不安,让人痛心疾首。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警示。它告诉我们,战争有多残酷,和平有多珍贵。

看完这个故事,你对“祸结兵连”是不是有了更深的理解?快去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吧,让我们一起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诸葛学堂」成语故事|穷兵黩武

这是啥意思呢

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形容非常好战。

这个怎么用呢

德国法西斯穷兵黩武,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成语故事叫做穷兵黩武,穷是竭尽的意思,黩是随便,任意的意思。这个成语是说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形容非常好战。东吴后期有一位名将叫做陆抗,他20岁的时候就被任命为建武校尉,带领他父亲陆逊留下的部众5000人。在公元264年,孙皓当了东吴的国君,38岁的陆抗担任大将军。当时东吴的朝政非常腐败,孙皓荒淫暴虐,有好几千个宫女还向民间掠夺财产美女。

当时还有很多的酷刑,比如说剥面皮,凿眼睛,他用这些酷刑任意,引起了大家极大的不满。陆抗对孙皓的所作所为也非常不满,他多次上书,劝谏他,对外要加强防守,对内一定要改善政治,增强国力,让人民合乐美满。他曾经在一个奏章里陈述当前应做的事情16件,也就是连着给皇上提了16个建议,说这些事是你必须要做的。但是孙皓对他的建议置之不理。公元272年,镇守西陵的吴将投降了晋朝。陆抗得知后,立刻率军讨伐,晋朝的将军见陆抗能攻善守,要打败东吴并不容易。因此对东吴采取和解政策,这样 吴,晋的一部分边境地带,一时出现了和好的局面。

孙皓听说那里边境和好,很不高兴,派人责问陆抗,陆抗回话说,一乡一县尚且不能没有信义,何况是大国呢!说到了就一定会做到。如果再打仗就显得没有信义了,孙皓听了无话可说,但他还是想出兵攻进。

陆抗见军队不断出动,百姓精疲力竭,便向孙皓上书,朝廷不让有才能的人发挥作用,使各级官署不慌怠职守,严明升迁制度,以激励百官,审慎地实施刑罚,以警戒百姓,用道德教导官吏,以仁义安抚百姓,反而听任众将军追求名声,用尽所有的兵力好战不已,耗费的资财动辄就是万计,士兵疲劳不堪,这样敌人没有被削弱,而我们自己的国家到像生了一场大病。

陆抗还郑重的指出,吴晋两国实力不同,今天即使出兵获胜也得不偿失,所以应该停止用兵,积蓄力量以待时机。但是孙皓对陆抗的这些忠告都听不进去。后来陆抗去世了,晋军讨伐东吴,他们沿着长江顺流东下势如破竹,吴国终于被晋灭亡了。这个故事延伸出一个成语叫穷兵黩武,意思就是随便使用武力,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 形容极其好战。

感谢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诸葛学堂官方微博和诸葛学堂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此文为“诸葛学堂”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成语故事115:不遗余力丨秦赵两军对峙长平,赵王坚持求和致惨败

不遗余力(bù yí yú lì),意思是使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成语出自《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占韩国野王,导致韩国上党郡成为飞地。韩桓惠王有意割让上党郡给秦国求和,然而上党郡守冯亭却不愿降秦,反而试图将上党郡献给赵国的方式,促成赵韩联盟,共同抵御秦国。

由于赵国都城邯郸距离太行山太近,一旦秦国取得上党高地,便可经滏口陉或井陉随时威胁邯郸。鉴于上党郡的重要战略地位,再加上赵国此前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赵国上下并不惧秦,赵孝成王最终选择了接收上党,并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防止秦国出兵报复

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1年),得知赵国接收上党郡的秦昭襄王大怒,命左庶长王纥领兵攻打上党,上党百姓纷纷逃入赵境,赵孝成王则派兵接应。同年四月,王纥奉命领军向赵军发动进攻,赵孝成王命廉颇迎战,长平之战爆发。

当初,廉颇为了抵御秦军,利用地利优势,一连构筑了汾河、空仓岭、丹河三道防线。

四月,双方在玉溪河谷交战,赵军不敌秦军,裨将茄战死,汾河防线告破,赵军退至空仓岭防线。

六月,秦赵又在空仓岭以西交战,秦军先破都尉城和故谷城,进而攻破空仓岭防线,并俘虏四名赵国尉官。

七月,赵国坚守丹河防线,利用丹河西壁垒和丹河东壁垒抵御秦国进攻。秦军随即发动强攻,赵军丹河西壁垒被攻破,两名都尉被俘。

赵军初战不利,主将廉颇遂放弃丹河防线,率兵退至百里石长城一线,利用地利优势构筑防线,坚守不出,以疲惫秦军,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虽然秦赵皆为当时大国,但赵国作为后起之秀,国力大不如秦国。秦国虽是劳师远征,但因坐拥关中和巴蜀两大粮仓,又通过疏通渠道以水路运输,后勤补给却反而比赵国更快、更加通畅,而赵国因为准备不够充分,开战不久便影响到了夏收,军粮严重短缺。

迫于国内形势,赵孝成王对于廉颇的消极防御十分不满,多次遣使责备,然而廉颇却不为所动。

为了尽快结束战事,赵孝成王找来大臣楼昌和虞卿商议对策。赵孝成王说道,“长平战事,军战不胜,又战死多位都尉,寡人打算亲自率军前去增援,如何?”

听到赵王要御驾亲征,楼昌连忙劝道,“再派军队也无用,不如派遣使者到秦国去求和。”

虞卿不同意楼昌的见解,他说道,“楼昌主张求和,是认为不求和我军必败。然而,是否议和的主动权在于秦国。况且,大王您认为秦国的目的,是想要彻底击败赵军呢?还是只想要吓唬一下赵国呢?”

赵孝成王回答说,“秦国不遗余力,显然是要彻底击败赵军。”

虞卿点头道,“的确如此。既然如此,臣建议应该派遣使臣,携带珍宝去游说楚、魏两国,楚王和魏王想要得到赵国的珍宝,必然会接见我国的使臣。只要赵国使臣进入两国,秦国必定怀疑天下诸侯将联合抗秦,如此必定恐慌。只有如此,与秦和谈才有可能。”

然而,赵孝成王并未采纳虞卿的主张,而是选择了与秦国求和,派遣郑朱出使秦国,与秦国进行和谈。

郑朱出发之后,赵孝成王又找来虞卿,将派人出使秦国之事告知于他,询问他的看法。虞卿回答说,“郑朱乃赵国显贵人物,他到了秦国,秦王和应侯范雎一定会借机宣扬他们的胜利,天下的诸侯一定会向秦国祝贺,而楚、魏两国则会以为我们跟秦国和谈了,便不会再派兵前来援助。

在这种情况下向秦国求和,他们的条件一定开得很高,而且不会让步。因此,和谈非但不会成功,赵军反而可能会因此被秦国所灭。”

郑朱抵达秦国后,果然如虞卿所料,秦国借机向天下扬言说秦国攻打赵国取得大胜,如今秦赵正在和谈,秦国此举旨在断绝了赵国的外援,而根本没有打算与赵国和谈

由于廉颇坚守不出,迫于赵国内部形势,主战派主张撤换主守的廉颇,秦国则借机使用反间计,在赵国散播秦军只惧怕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的谣言,促使赵国以赵括取代廉颇担任赵军主将,秦国则以白起取代王纥,最终导致赵国遭遇惨败,四十五万赵军葬身长平。

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后,白起本想趁机攻打邯郸,但范睢担心白起功劳过大,劝说秦王接受赵国进献六城议和,白起被迫撤军。秦军撤退后,赵孝成王询问虞卿的看法,虞卿认为秦军势必不肯罢休,必然还会前来攻打,事实上正如其所料,随后便又爆发了“邯郸之战”

【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关于战争的成语大全】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关于战争的古诗大全—关于战争的古诗大全四句 下一篇:关于战争的故事(关于战争的故事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