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传说故事简短 关于春节的故事传说文字

更新:03-01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过年传说:信不信,大年初一,弥勒佛就来敲你家门

文:连成(原创)

信与不信,是你信仰的自由。请看中国人过中国年,民间过年那些事。

盼啊!盼啊,眼看过了小年,2019年的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里,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在家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都在欢乐中等着过年。

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太多,过年呗!

(本篇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

对于中国人过春节的悠久历史,一代传一代,一辈传一辈。吉祥如意,多福多寿,财源广进,平平安安等等,都是人们通过欢度春节,祈求幸福美满的一种传统习俗或是称过年民俗吧。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此联把弥勒佛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趣味盎然。妙的是作者巧借弥勒佛之像来针砭“天下难容之事”,嘲讽“世间可笑之人”,可谓用心良苦。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常忍辱,放开泱日暗消磨。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要使此心无挂碍,自然证得六波罗。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打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在,问路白云头。

(本篇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

(本篇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

(壹点号 月上西楼)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关于过年的四个传说

四季春在先,百节年为首。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家家户户最欢乐的时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首《元日》诗,描绘的就是过年的热闹景象。

而这个有趣的“年”,是怎么来的呢?

赶跑怪兽

相传在太古年代,有一个名字叫作“年”的怪兽。它头上有角,长得比骆驼还大,跑起来比风还快,叫起来如狮吼。因为它经常伤害人畜,天神就把它锁在了深山里,一年只准许它在腊月三十日晚上出山一次。可它只要一出来,就跑到村庄里挨家挨户地吃人。后来,人们发现“年”怕火光、怕红色、怕响动,于是便在年三十晚上点火炬、放鞭炮、敲锣打鼓。“年”一看到火光、听到响声,就赶紧跑开了。接着,人们又相互拜贺这个胜利:“‘年’跑了,过‘年’了,我们又可以过平平安安的日子了!”

庆祝丰收

《谷粱传》中说:“五谷成熟为大有年。”在甲骨文中,“年”字就像一棵果树,枝繁叶茂,上面结满了果实,表现的是果树丰收的形象。金文中的“年”,则像一枝很大的谷穗,而且已经饱满成熟。由此可见,当初创造“年”字的本意,就是代表着喜庆和丰收。按照这个字义,“年”不是可怕的怪兽,而是可喜的收获。不但不要赶跑,还要欢迎和庆祝其到来。

确定岁首

汉书·武帝纪》载:“太初元年(公元104年),以正月为岁首。商代以夏历十二月为岁首,周代以十月为岁首。”这就是说,在商代的时候,到了十一月底就要过年;周代的时候,到了九月底就要过年。而农历的九月,不正是谷物丰收的时候吗?汉武帝做了一件大事,定正月初一为岁首,十二月三十日为除夕。现在看来,这种界定还是比较科学的。正如《后汉书》所言:“季冬之月,星回岁终,阴阳以交,劳农大享腊。”严寒即去,阳春将来,选择这个时候过年,既庆祝丰收,告别旧岁,又绘画蓝图,迎接新年,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两节合一

在辛亥革命以前,“年”和“春节”有着不同的含义。“年”表示岁末,而“春节”则是指立春。人们过“春节”,不是过正月初一,而是过立春那一天。这个叫法,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有个叫朱启钤的先生提出建议,当时的国民政府才下了一份文件,明确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公历的1月1日,则称“元旦”和“新年”。从此,这个最隆重的节日,就有了两个名称,既叫“过年”,又叫“春节”。

词典上说,“年”就是时间单位。公历以365日或366日为一年,农历以354日或355日为一年。有了“年”,什么都好计算。年龄、年度、年限、年成、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德高望重,年富力强。有了“年”,便有了春夏秋冬。“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而在我们现代人的心目中,“年”是一次收获,也是一次播种;是一次结束,也是一次开始;是一种减少,也是一种增加;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希望。

365天的追求,365天的奋斗,当和“年”握手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每个人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该长大的长大,该成熟的成熟,该成功的成功,该进步的进步。新的一年,又带来新的希望。万象更新,再次出发,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于传统春节的5个神话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新年的故事

1. 盘古开天地

在远古的时代,混沌未开,宇宙只是一片茫茫的元气。盘古是当时天地间唯一的神灵,他手持巨斧,一挥之间,天地开始分离。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地终于成形。盘古担心天地会重新合拢,于是便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盘古的身体逐渐长高,天地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最终,盘古耗尽了全身的力气,化作了天地间的万物。为了纪念盘古的伟大功绩,人们便将每年的第一天称为“新年”。

2. 女娲造人

女娲是人类的创造者,她用黄土捏出了第一个小人。为了赋予小人生命,女娲吹了一口气。小人在女娲的呵护下茁壮成长,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在大地上。然而,女娲也感到孤独,于是她用一根绳子蘸上泥浆,甩向大地。泥浆落在地上,变成了无数的人类。为了繁衍后代,女娲还教会了人类如何婚配。从此,人类便在大地上生生不息。

3. 灶王爷的祝福

灶王爷是家家户户的守护神。每年年底,灶王爷都会回到天庭向玉帝汇报每户人家的善恶。为了得到灶王爷的祝福,人们会在家中布置得整整齐齐,供奉上最好的食物。灶王爷被人们的诚意所感动,便在新年之夜给每家每户送上了祝福。人们在新年的第一天拜祭灶王爷,希望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

4. 门神的庇佑

门神是守护家宅的神灵。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做“年”的怪兽会在每年的除夕夜来到人间作祟。人们为了抵御这只怪兽,便在家门口贴上门神像。门神威武的形象和强大的法力让“年”怪兽望而生畏,不敢靠近。从此以后,人们便在新年期间贴上门神像,希望门神能够庇佑家宅平安、家人健康。

5. 送神节

送神节是农历新年的最后一个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为家中的神灵举行送别仪式,感谢神灵一年来的庇佑。送神节也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祈愿和期盼的时刻。在送神节期间,人们会燃放鞭炮、焚烧纸钱等物品,希望以此方式将家中的晦气和不幸送走。同时,人们也会在家中摆放一些寓意吉祥的物品,如橘子、花生等,希望新的一年能够事事如意、顺顺利利。

这五个故事分别从天地万物、人类繁衍、家庭守护、祈福平安等角度展现了新年传说的多样性。在故事的叙述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期盼,也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将这些传说故事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关于春节的传说故事简短 关于春节的故事传说文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关于春节的传说故事—关于春节的传说故事名称 下一篇:关于春节的十大传说;关于春节的十大传说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