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中秋啦,说几个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故事吧
嫦娥奔月
有关中秋节的神话传说,以嫦娥奔月的故事最为着名了。相传在远古时代,大地有十个太阳,当时个太阳一起升空,晒得土乾地裂,海水枯竭,民不聊生。这时有叫后羿的英雄,他力大无穷,能开万斤宝弓,射杀各种猛兽。
他同情受日晒之苦的众多百姓,就举起他的宝弓,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
并严令第十个太阳按时起落,造福人民。从此后羿的名字传遍天下,后来他又取了个贤淑美丽的妻子叫嫦娥。夫妇俩十分恩爱。有一天后羿在打猎的途中遇到一个老道士,老道士很钦佩后羿的为人,就送他一包不死药。并告诉后羿,只要吃了那药就能长生不老,成仙升天。后羿回家后就把不死药交给嫦娥。
不料后羿的徒弟蓬蒙,心存不良,想偷吃后羿的不死药,成仙上天。
有一天他趁后羿出去打猎的时候,偷偷溜了回来,闯进嫦娥的房间,拿出剑来,逼他交出那包不死药。嫦娥迫不得已,就把不死药全部吞下,立刻身轻如燕,直冲云霄,往月亮奔而去了。后羿知道后,伤心欲绝,悲痛不已。晚上,他在望月光的时候,觉得今天的月亮特别圆,特别亮,他还看见月亮上有一个黑影,很像嫦娥。后羿在后院上香给嫦娥,这件事很快就传到老百姓的耳边,他们也给嫦娥上香,祈求平安。由於嫦娥奔月的那天,正巧是八月十五,就把这天定为中秋节。
吴刚伐桂
相传吴刚在凡间本为樵夫,醉心於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并且要求他须把桂树砍倒,才能赦免他的罪过。桂树的高度约五百丈,吴刚每砍完一段时间,桂树便会自动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而他也不断地砍下去。吴刚伐桂的传说使得月亮又添加了几个雅致的别名,如“桂月”,“桂宫”,“桂轮”等等。
玉兔捣药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
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
月饼的来历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汉人受到蒙古人的歧视,於是朱元璋率兵起义,反抗元朝的暴政。虽然他多次发动大军攻城,却没有成功。
后来,刘伯温便想一计策,并在饼内及字条分赠同伴,里面藏了纸条写着“八月十五夜起义”,於是民众纷纷响应,藉由吃月饼来通知起义,到了那天晚上,京城百姓和明军里应外合,因而一举将元军打败。
后来,流传下来,就成为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了!
以上就是几个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了。还有哪些关于月亮的故事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呦!
关于月亮女神的那些传说
来源:【中国科普网】
《独行月球》电影剧照
又到一年中秋赏月时,那么关于月亮的故事与想象又有哪些呢?
实际上,关于月球的想象是建立在观测月球的基础上的,人类观测月球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450年,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就已经发现月亮是通过反射太阳光来发光的。公元前150年,另一个叫塞琉西亚的希腊人则发现月球会引起地球上的潮汐。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并将镜头对向了月面,他发现远远看起来光滑的月球其实表面上有很多凹凸不平的地方。波兰天文学家约翰内斯·赫维留花了4年的时间通过天文望远镜观察月面,并在1647年绘制出版了月面图集。1839年,路易斯·达格雷拍摄了第一张月球照片。
我国古代也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来预测天气,如《尚书·洪范》中写道:“箕星好风,毕星好雨,月之从星,则以风雨。”《诗经·小雅》也说:“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此外,中国历朝历代还设有“司天监”“太史令”“钦天监”等机构专门负责天象观察、预测吉凶。月食也是他们观测记录的重点。殷商的甲骨上就记载有公元前14至13世纪发生的五次月食。
人类正是在观测月球时,对月亮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而在古希腊神话中,也有月亮女神的传说。
古罗马时代的普鲁塔克就在《论月面》一书中探讨了月球的结构和组成,他认为月球乃是天与地之间的中转站,人死后,灵魂就其自身的属性在那里分解和改造,有的重返地球,有的留在那里,有的升入更高的星空。
而古罗马时代的讽刺作家琉善在小说《真实故事》中描绘了另一个更富有想象力的月球世界。在希腊神话中,本来是月神爱侣的恩底弥翁成为了月球王,他为了金星和太阳王国发起了战争。在月球王国上,25岁以下的男人做妻子,25岁以上的男人做丈夫,胎儿是怀在腿肚子里的,孕期满了剖开腿肚子就可以生孩子了。
在我国唐朝,《酉阳杂俎》一书中则记载了另一个奇特的月亮故事《天呎》。唐文宗大和年间,郑仁本的表弟和王秀才漫游中岳嵩山,遇到一个穿白衣的月球人,这个月球人告诉他们,月亮是由七宝合成的,月亮不是光盘而是圆球,月亮上明亮的地方是因为太阳照到月亮凸起的地方显现的。而那个月球人就是修理起伏不平的月亮上的八万二千户修理工之一。
到了近代,随着科幻小说的诞生,描绘月亮的故事也是层出不穷。在科幻小说诞生之前,1638年,英国人戈德温的《月中人》出版,主人公冈萨雷斯通过野天鹅飞到了月球。1657年法国人西拉诺·德·贝热拉克创作了《月亮帝国滑稽故事》,故事里主人公的登月方式第一次是全身绑着盛满露水的玻璃杯,第二次是用层层叠叠的爆竹作为推进装置的飞行器。
科幻小说诞生之后,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创作了《从地球到月球》和《环月旅行》。虽然故事里美国人是用大炮将炮弹发射到月球上,但小说中炮弹登月的人数和1969年第一次登月时宇宙飞船里的人数是一样的,炮弹飞行的速度也是近似的,包括炮弹在月球的降落地点和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地点也非常接近。而且,小说中的炮弹发射地佛罗里达州休斯敦,现在也是美国重要的宇航基地。而这些都是因为凡尔纳前期做了很多的研究,才在小说中做出了精彩的预言。
当然,因为月亮我们抬头可见,却又很难接触到,所以关于月亮想象的科幻小说也是丰富多彩的。比如阿瑟·克拉克《月海沉船》说了一群在月球旅游的游客遇险受困的故事。在《独行月球》中,独孤月追逐太阳的环绕月球之旅,也是参考了科幻作家杰弗里·兰蒂斯的科幻小说《追赶太阳》,故事中主人公为了避免没有电能,一直在月亮上追着太阳跑。
这些故事共同构建了真实与想象的月球,而在人类不断探测月球的过程中,一个真实的月球将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系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兼科幻专委会主任)
本文来自【中国科普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你还敢在中秋夜赏月吗?3个古老的月亮传说,你听说过吗?
月亮满了,我的噩梦也开始了
你见过最圆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大多数人会说:“美!圆!”但如果我告诉你,在那光芒四射的月亮背后,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诡异故事,你还敢仰头赏月吗?
那年中秋夜,我独自在外面走走,远离了热闹的家庭聚会。满月悬在天际,光线太过明亮,透出一股不祥之感。无声的夜里,仿佛有双眼睛盯着我的背影。我猛地回头,却只看到自己的影子。但再仔细看,那个影子似乎不属于我……像是某个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东西。
这种感觉你有过吗?是不是心里突然紧了一下?这才刚刚开始。
玉兔可不仅仅是传说中的萌宠
说到中秋节,人们总是想到嫦娥和玉兔的传说。玉兔,在大众的想象中是温顺的吉祥物,但你知道吗?在古代的一些传说中,玉兔的形象可远远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
在《山海经》中,玉兔被描述为“居于月中,长生不死”,它是月亮上的神秘生物,终日捣药为神仙提供长生不老的药方。但是,古老的民间传说里,玉兔有时会展现出更为可怖的一面。
民间有个说法:“玉兔中秋夜化形,人见必夺魂。”传说有一户人家,因为弄错了中秋祭拜的仪式,当夜便看见一只巨大的玉兔从月亮上跳下来。那玉兔眼中闪着血红的光,长着锋利的牙齿,仿佛不是来送药,而是来夺命的怪物。无论这家人如何逃跑,玉兔总能准确无误地找到他们,像是凭借某种天生的本能锁定了目标,最后这一家人无一幸免,连尸体都没有留下。
《山海经》提到的玉兔,虽然通常被看作是吉祥的象征,但在阴阳交错的中秋夜,它被视为维持阴阳界限的守护者。它的职责不仅仅是捣药,传说它还负责捕捉那些试图逃离阴间的亡魂。
玉兔不仅是温顺的捣药者,还是守护月亮与阴阳平衡的神祇。
当月亮最圆的时候,古人相信阴阳之间的界限最为脆弱,玉兔可能在月光下现形,追捕那些迷路的亡魂——甚至是祭拜不的人。
拜月,你真的知道怎么做吗?
有句老话说得好:“拜月不敬,阴魂作祟。”现代人中秋赏月,或是为了求个好兆头,或只是为了合家团圆,但你知道吗,古代的拜月仪式可是极为讲究的。如果出一点纰漏,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中秋夜的拜月仪式自古有之,尤其在古代,供品必须齐全,祭拜时需全神贯注,肃穆无声。中秋月圆之夜,古人认为月亮是阴阳交错的本质,稍有不敬,便可能招来不速之客。
古代人相信,月亮的光辉象征着神秘的力量,特别是在中秋夜,如果祭拜月亮的仪式不够,月神可能会降下不幸。古人对此心存敬畏,拜月时一丝不苟。相传,某位官员因为不屑这些“迷信”而草率对待拜月仪式。当夜,他回家后对着镜子梳洗,却不自觉地露出一种诡异的微笑,整夜如此。次日清晨,人们发现他死在家中,脸上仍然保持着那种笑容。
这可能只是心理暗示的结果,毕竟,人类的潜意识对于敬畏神灵的仪式往往反应强烈。可谁又能保证,所有发生的事情只是巧合呢?也许,月亮背后的神秘力量,确实在静静注视着每一个对它失礼的人。
古代的拜月仪式背后,隐藏着古人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
每个在拜月时出错的人,或许都在等待某种神秘力量的降临——而你永远不会知道它何时会现身。
神秘的月下鬼市传说,你听说过吗?
在一些偏远的地区,流传着关于“月下鬼市”的古老传说。每年中秋的满月夜,有传闻称,鬼市会在人间现形,鬼魂们在此进行交易。凡人若是不小心闯入其中,可能会与这些游荡的亡魂打交道,而最可怕的后果便是——再也无法离开。
有句老话说:“赏月须静,不可乱语。”中秋夜,当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古人相信这是阴阳交汇、灵异现象最容易发生的时刻。据传,如果有人在这时喧哗嬉笑,便可能招来鬼市的现形,或者被卷入鬼魂的世界。
据一些地方的传闻记载,曾有村庄集体失踪的故事流传至今。据说那夜正是中秋,村民们在院子里赏月,月光异常明亮。正当他们在月下交谈时,突然听到一阵奇怪的笑声,月光瞬间黯淡下来,仿佛月亮被某种力量吞噬了。随后,村庄周围笼罩着一股寒意,而那些在月下赏月的人再也没有回来。村里的幸存者称,那天夜里,他们仿佛进入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地方,而他们见到的,可能正是传说中的鬼市。
虽然这个故事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但也有人认为,这或许是当时村民受到月亮的引力和自然现象影响所导致的幻觉。现代科学已经表明,月亮的引力确实能够影响地球上的潮汐,也可能影响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尤其是在满月时,潮汐效应最为明显,一些研究指出,人在这段时间的情绪波动和睡眠质量也可能受到影响。
或许,这些“消失”的人并非真的被鬼魂带走,而是因为在特定的环境和心理状态下,迷失了方向,最终消失在月光的照射下。
月亮不仅影响潮汐,还可能影响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当你在中秋夜仰望满月时,是否也会感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召唤?你,敢继续仰望那轮圆月吗?
自然的敬畏,古老的暗示
这些关于月亮的传说,虽然有些难以置信,但它们流传至今,似乎总有某种未解的真相暗藏其中。但它们背后隐藏着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循环的深刻理解。在过去,月亮不仅仅是天上的一颗星体,它象征着阴阳的平衡,反映了自然和人类命运的交织。古人用这些故事警示后代,提醒我们不要忽视自然的力量。
现如今的中秋节,虽然大多数人已经不再关注拜月的礼仪和传说中的禁忌,但这些传说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依然值得我们反思。当我们仰望满月时,是否还记得那些古老的智慧和故事?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是否越来越疏远?
这些传说不仅仅是为了吓唬人,它们背后有深刻的文化密码。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要保持与自然的平衡和尊重。
你还敢在中秋夜仰望月亮吗?
中秋夜的月亮是否曾让你有过不同寻常的感觉?你又是否听过其他关于月亮的诡异故事?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吧,也许你的经历会成为下一个引人入胜的传说!
【关于月亮的传说有哪些 关于月亮的传说有哪些成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