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亮的故事有哪些名字(关于月亮的故事有哪一些)

更新:03-03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你还敢在中秋夜赏月吗?3个古老的月亮传说,你听说过吗?

月亮满了,我的噩梦也开始了

你见过最圆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大多数人会说:“美!圆!”但如果我告诉你,在那光芒四射的月亮背后,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诡异故事,你还敢仰头赏月吗?

那年中秋夜,我独自在外面走走,远离了热闹的家庭聚会。满月悬在天际,光线太过明亮,透出一股不祥之感。无声的夜里,仿佛有双眼睛盯着我的背影。我猛地回头,却只看到自己的影子。但再仔细看,那个影子似乎不属于我……像是某个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东西。

这种感觉你有过吗?是不是心里突然紧了一下?这才刚刚开始。

玉兔可不仅仅是传说中的萌宠

说到中秋节,人们总是想到嫦娥和玉兔的传说。玉兔,在大众的想象中是温顺的吉祥物,但你知道吗?在古代的一些传说中,玉兔的形象可远远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

在《山海经》中,玉兔被描述为“居于月中,长生不死”,它是月亮上的神秘生物,终日捣药为神仙提供长生不老的药方。但是,古老的民间传说里,玉兔有时会展现出更为可怖的一面。

民间有个说法:“玉兔中秋夜化形,人见必夺魂。”传说有一户人家,因为弄错了中秋祭拜的仪式,当夜便看见一只巨大的玉兔从月亮上跳下来。那玉兔眼中闪着血红的光,长着锋利的牙齿,仿佛不是来送药,而是来夺命的怪物。无论这家人如何逃跑,玉兔总能准确无误地找到他们,像是凭借某种天生的本能锁定了目标,最后这一家人无一幸免,连尸体都没有留下。

《山海经》提到的玉兔,虽然通常被看作是吉祥的象征,但在阴阳交错的中秋夜,它被视为维持阴阳界限的守护者。它的职责不仅仅是捣药,传说它还负责捕捉那些试图逃离阴间的亡魂。

玉兔不仅是温顺的捣药者,还是守护月亮与阴阳平衡的神祇。

当月亮最圆的时候,古人相信阴阳之间的界限最为脆弱,玉兔可能在月光下现形,追捕那些迷路的亡魂——甚至是祭拜不的人。

拜月,你真的知道怎么做吗?

有句老话说得好:“拜月不敬,阴魂作祟。”现代人中秋赏月,或是为了求个好兆头,或只是为了合家团圆,但你知道吗,古代的拜月仪式可是极为讲究的。如果出一点纰漏,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中秋夜的拜月仪式自古有之,尤其在古代,供品必须齐全,祭拜时需全神贯注,肃穆无声。中秋月圆之夜,古人认为月亮是阴阳交错的本质,稍有不敬,便可能招来不速之客。

古代人相信,月亮的光辉象征着神秘的力量,特别是在中秋夜,如果祭拜月亮的仪式不够,月神可能会降下不幸。古人对此心存敬畏,拜月时一丝不苟。相传,某位官员因为不屑这些“迷信”而草率对待拜月仪式。当夜,他回家后对着镜子梳洗,却不自觉地露出一种诡异的微笑,整夜如此。次日清晨,人们发现他死在家中,脸上仍然保持着那种笑容。

这可能只是心理暗示的结果,毕竟,人类的潜意识对于敬畏神灵的仪式往往反应强烈。可谁又能保证,所有发生的事情只是巧合呢?也许,月亮背后的神秘力量,确实在静静注视着每一个对它失礼的人。

古代的拜月仪式背后,隐藏着古人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

每个在拜月时出错的人,或许都在等待某种神秘力量的降临——而你永远不会知道它何时会现身。

神秘的月下鬼市传说,你听说过吗?

在一些偏远的地区,流传着关于“月下鬼市”的古老传说。每年中秋的满月夜,有传闻称,鬼市会在人间现形,鬼魂们在此进行交易。凡人若是不小心闯入其中,可能会与这些游荡的亡魂打交道,而最可怕的后果便是——再也无法离开。

有句老话说:“赏月须静,不可乱语。”中秋夜,当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古人相信这是阴阳交汇、灵异现象最容易发生的时刻。据传,如果有人在这时喧哗嬉笑,便可能招来鬼市的现形,或者被卷入鬼魂的世界。

据一些地方的传闻记载,曾有村庄集体失踪的故事流传至今。据说那夜正是中秋,村民们在院子里赏月,月光异常明亮。正当他们在月下交谈时,突然听到一阵奇怪的笑声,月光瞬间黯淡下来,仿佛月亮被某种力量吞噬了。随后,村庄周围笼罩着一股寒意,而那些在月下赏月的人再也没有回来。村里的幸存者称,那天夜里,他们仿佛进入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地方,而他们见到的,可能正是传说中的鬼市。

虽然这个故事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但也有人认为,这或许是当时村民受到月亮的引力和自然现象影响所导致的幻觉。现代科学已经表明,月亮的引力确实能够影响地球上的潮汐,也可能影响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尤其是在满月时,潮汐效应最为明显,一些研究指出,人在这段时间的情绪波动和睡眠质量也可能受到影响。

或许,这些“消失”的人并非真的被鬼魂带走,而是因为在特定的环境和心理状态下,迷失了方向,最终消失在月光的照射下。

月亮不仅影响潮汐,还可能影响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当你在中秋夜仰望满月时,是否也会感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召唤?你,敢继续仰望那轮圆月吗?

自然的敬畏,古老的暗示

这些关于月亮的传说,虽然有些难以置信,但它们流传至今,似乎总有某种未解的真相暗藏其中。但它们背后隐藏着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循环的深刻理解。在过去,月亮不仅仅是天上的一颗星体,它象征着阴阳的平衡,反映了自然和人类命运的交织。古人用这些故事警示后代,提醒我们不要忽视自然的力量。

现如今的中秋节,虽然大多数人已经不再关注拜月的礼仪和传说中的禁忌,但这些传说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依然值得我们反思。当我们仰望满月时,是否还记得那些古老的智慧和故事?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是否越来越疏远?

这些传说不仅仅是为了吓唬人,它们背后有深刻的文化密码。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要保持与自然的平衡和尊重。

你还敢在中秋夜仰望月亮吗?

中秋夜的月亮是否曾让你有过不同寻常的感觉?你又是否听过其他关于月亮的诡异故事?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吧,也许你的经历会成为下一个引人入胜的传说!



王辉城:月亮的故事

关于月亮的记忆,跟走夜路有着密切的关系。

前些日子,在作家沈书枝新书《月亮出来》中读到日本诗人山村暮鸟的短诗《月》。“忽地/月亮出来/山丘之上/慢慢地/谁在走”,诗句很是可喜,读着仿佛置身于清凉的夜。一个人走在乡间的路上,乡亲们业已渐渐入睡,耳朵边唯有虫鸟细小的、间断的声音,仿佛是夜的呼吸。又圆又大的月亮,高高地挂在树梢上。而天空又是澄净无云,显得极为深邃而辽阔。如盐一般的月光,照耀下来,树影婆娑了,山峦明亮了,池塘闪耀着粼粼波光,很是迷人。尤其是在中秋前后,月亮显得尤为漂亮与高洁。

关于月亮的记忆,自然跟走夜路有着密切的关系。乡里人平日里都忙于活计,其实是没有闲情去欣赏自然的。对于月亮的认知,更多是实用性的。这一点,沈书枝在文章《月亮》中有所提及,在有月亮的夜晚,走夜路时“我们可省去多少节电池的用度”。旧式铁皮手电筒的光线,是直直的一束,照射范围并不广。因此,走路时须非常小心。而有了亮堂堂的月光,“大家就不再低头凝思,一心一意注视着脚下可能的坑洼”,可以很从容、自如地走路。

似乎是在小学四年级,学校开始了夜自修。下午放学后,学生们回家吃饭、冲凉,然后背着铁皮手电筒,回到学校里自修。然则,说是自修,实际上学生们都是无心学习的。安静不到半小时,教室里便响起了嘻嘻哈哈的说话声。声音渐响,终于像是街市一般喧闹了。老师呵斥了几回,刚开始尚有效果,但学生们也安静不了几分钟。下课铃声响起后,学生们一哄而散,这时的校园,方才变得寂静。

我家离学校很是遥远,步行大约要半个小时。回家要经过一条阴森孤寂的路。那路靠着山,山上又有些孤坟。那时候我看了些香港恐怖电影,脑海里尽是些聊斋式的想象。有天晚上,我不知因何而落单,走到这路时,只剩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手电筒电池恰好没有了电,光线孱弱昏黄。穿过这条路时,我的心悬宕着,简直是在打鼓——草木丛中传来的细碎的声响,像极了电影中探出可怕爪子的鬼怪——恐惧在急速生长,我不由得加快脚步。然而,眼前又是黑乎乎的一片,根本就见不到路。伙伴们亦早已归家。正当我不知如何是好时,天上的阴云渐渐散去,一抹月光洒落下来。周边的景致,顿时清晰了。树的影子,村庄的模样,皆能瞅在眼中了。我一路望着月亮,一路慢慢走回家。月亮像是守护者一般,我走一步,它也跟一步。在这亦步亦趋之中,我那内心的恐惧,亦慢慢地消散了。

像所有小孩一样,我也有过好奇:月亮是不是像人一样,温柔地看着我?不然,为何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这种“月亮走我也走”的小游戏,在孩童时我很是爱玩。在明月高挂的晚上,我常常一个人在谷场中跑跑跳跳。疯跑中猛然间停顿住,或者躲在隐蔽处,以为这样就能骗过月亮了。自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孩童的游戏,渐渐地随之而去。课堂上的知识又告诉我,“月亮走我也走”的原理,并不是月亮有意识,而是“我”这个参照物在移动而已。

三岁的女儿,很是喜欢月亮。凡是月亮出来的夜晚,她都会叫我们搬张椅子到阳台上。她站在椅子上,一边看月亮,一边喊:“月亮婆婆,你好。”将月亮唤为“婆婆”,是她外婆教给她的。有些夜晚,她闹着要看电视,我实在难以阻止,只好转移她的注意力。如果月亮出来了,我就跟她说:“宝宝,月亮婆婆出来了,我们出去看月亮婆婆吧。”女儿听了,便欢喜地穿上鞋子,跟我们一起外出逛街,将看电视的事儿抛之脑后了。(王辉城)

柳华东‖月亮无眠

月亮无眠

◎柳华东

夏夜,皎洁的月光明亮、清澈。乡下人难得闲着无事,尽在月下乘凉,说古道今。

躺在草席上,看着月亮,听着大人们讲故事,这就是我小时候最惬意的时光,童年成长的诸多启蒙多源于此。正是在这样的月夜里,我听到了许多让人感慨的关于父母长辈们的故事。而关于月亮的印象也因此逐渐真切、深刻起来,难以忘怀。

听父母讲,姥爷当年养着一家十一口人,很是不易。为了谋生,大冬天的,他就晚上推磨做豆腐,大早上的,挑上担子走村串户换豆腐。那个时候,钱都金贵,庄户人很少花钱买豆腐,一般都是用黄豆换豆腐。而就是换块豆腐,农家人也会觉得很奢侈,一担豆腐往往要走三五个村子才能换掉。换完豆腐,往往天就快黑了。豆腐变成了黄豆,姥爷满足地挑着空担子回家。半路上,正走到大山深处,天还没黑透。姥爷放下担子,拿出早上出门时就备好的斧头开始砍做豆腐用的硬柴火,一般是柞木,也可能是松木。砍好的木材码放进挑子上挑着回家,这样的一担柴往往一百八九十斤。

做豆腐可赚回豆子,剩下的豆腐渣则可以掺到玉米面饼子里或菜团子里,充作粮食果腹。一个冬天,姥爷就是靠换豆腐赢得一大家子人的吃喝。姥爷进山砍柴往往就天黑了,所以常常是披月劳作。而只要有月亮照明,砍柴就变得轻松了许多,所以姥爷总是感叹说,月亮最是体贴受苦人的,自己那个时候养活着一家老小十几口人,就多亏了月亮的接济照顾。

后来,又听邻居大妈说起我的父亲来,则又是一个养家故事的翻版。父亲和母亲结婚后分家单过,穷家小户自然清贫。父亲为了接济生活,也想尽了办法。可当年一切归人民公社,个人是不允许做小生意的,连进山砍硬柴也不行。可好,生产队里需要苫草编制草帘子,用来苫盖粮食。队里就宣布,谁能割来苫草就按斤数折合成工分计入个人账上。待遇微薄,却让没有门路赚得额外收入的社员们眼红。只是白天都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根本没有时间再去割苫草,大家只能干瞪眼。父亲却独有办法。

大月亮的晚上,月光如水,亮如白昼。父亲凌晨三点多钟爬起来,拿着镰刀绳子,扛起扁担就进山了。月光下的山和白天不一样,虫鸣声格外清晰,显得山里格外安静。月亮也特别亲切,干起活来也就特别有力。这是父亲在我们追问下说的一点心理感受。父亲以此来获得微薄收入补贴家用。父亲的辛苦显而易见,他必须天亮前赶回来,及时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挣那几分钱的工分。村里老人都啧啧称赞:会不会过日子,看看人家!年轻人下不了苦力,还想过好日子?

父亲对月亮的感情是深厚的,他说,为什么会有这么亮的月亮?就是要给夜里下苦力的人家照个亮呀,天无绝人之路嘛,这就是给你一条路呢。

月亮为什么这么亮,是为了给夜里下苦力的人家照个亮。父亲的话我是慢慢体会出其朴实的生活内涵的。小时候,生产队里麦收、秋收,往往就利用大月亮的夜里劳动,以躲避白天的酷热。为了方便,更为了调动积极性,队里常常把地块分到户,要求按照规定完成任务。我就曾陪着父母在大月亮地里割过麦子、收过玉米。月亮地里干活,凉风徐徐,消除了白天的酷热,干起活来更有劲头了。这个时候的景物也不同于白天,只见月光下的远山雾蒙蒙的,看不真切;蓝色的天空里朗星闪烁,白色的云朵也看得清,比白天的天空另有一番滋味。

说到这里,我读书时还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冬天的夜晚,我睡得正香,突然被父亲叫醒。原来天已大亮,可我们家的老座钟却停了,停在二点上不动了。父亲说看天这样亮,我们应该是起来的晚了。为了我不迟到,让母亲匆匆热了点饭打发我赶紧吃了上学。

我匆匆吃点东西,又拿个馒头作午饭,就骑上自行车走了。一路上居然没看见同路人,连个进城打工的人都没碰上。我意识到人家早就走了,我一定是迟到了。

进了城,大街上居然没有人,卖早点的居然不见了,难道是已经收摊了?小树林里作晨操的老人们居然没有看见一个……我忽然意识到自己不是迟到了,而是来得太早了。

果然,学校大门还没有开。抬头看看,大月亮亮亮的,天地之间亮如白昼。等了大半天,学校看大门的大爷终于开门了,还惊奇地问我,小同学你可真是来得早啊,要来跑早操吗?

这件事后来就成了我家的笑话,而父亲老后悔了,说让我起那么早,一个人走那么远的山路……

是的,十几里山路,路上还有一大片坟地,我硬是一个人没有半点恐惧地走了一遭。我的胆子并不大,何以没有半点害怕呢?其实,还不是月亮的缘故?

我常常想,假如月亮也睡觉偷懒的话,我还哪里敢走这么远的路?可好,月亮是无眠的!

如今长大了,白发满头了,我对月亮的认识又进了一步:月亮从某种程度看,它其实是我们人生最好的陪伴者,无论你意识到与否。在某种意义上,月亮甚至已经成为我们人类的精神家园。

想想吧,大文豪苏轼的一生颠沛流离,月亮恰恰就是他最大的精神寄托。当年他曾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郁郁寡欢的他,与同样命运的张怀民正是在月光的抚慰下,排遣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字里行间表现出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月亮足慰平生,这是何等的境界与浪漫。

文人与月亮的不解之缘实在是太多了,相关的诗文更是古今相传的经典。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气势磅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宇宙意识;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同样意境雄浑阔大,把思念之情烘托得无限深远、缠绵;而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更是写出了人月相知、相融的境界,空灵而温馨……

月亮无眠。无眠的月亮,是永远醒着的,因为它时刻在呵护着月光下的苍生黎民。

无论得意还是失意,都看看月亮吧。得意时,它会提醒你,人生无常,犹如月亮的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切不可大意,更不必傲慢;失意时,它是唯一不会放弃你的人,始终“月行却与人相随”,举杯浇愁时它也会“月光长照金樽里”,慰籍你的忧愁,一扫你的寂寞。

月亮无眠。无眠的月亮,清辉如水,满含悲世悯人的情怀,感动着仰头望月的万千生灵。

人生需要诗意与远方,而月亮无疑就是我们身边真正意义上的诗意与远方。由此看来,人生何其有幸——我们的头顶上居然有一轮月亮!

华东一柳,原名柳华东,男,山东省栖霞市人,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先后在《参花》《前卫文学》《青海湖》《三月三》《中国乡土文学》《当代散文》《幽默讽刺·精短小说》《茉莉·精品短小说》《百柳·简妙作文》《中国教育报》《中国建设报》《齐鲁晚报》《烟台日报》《烟台晚报》《胶东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一百余万字。

壹点号 烟台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关于月亮的故事有哪些名字(关于月亮的故事有哪一些)】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关于月亮的故事有哪些【关于月亮的故事有哪些 神话】 下一篇:关于月亮的故事简写,关于月亮的简单故事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