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真正结局:手脚筋被挑,不停抽搐,待宰的野猪一般悲惨
【前言】
在中国古代江湖的故事里,李逵是个大名鼎鼎的英雄,大家都叫他“黑旋风”。不过,说到这位大英雄的最后下场,那可真是又惨又悲壮。说起来真让人心酸,李逵最后手脚筋都被挑断了,他不停地抽动,就像是要被杀的野猪一样,特别惨。
这个题目就像一把锋利的刀,戳破了大家对英雄美好结局的常规想象,让人琢磨不透,促使人们去探寻那段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悲惨故事。李逵,以前可是英雄中的佼佼者,但在这个结局里,他却遭遇了极其可怕的灾难。
他的手脚筋被割断,身体不停地在抖,就像一头即将被杀的野猪,他的下场十分吓人,让人忍不住为这位勇敢的江湖英雄难过。这不仅是揭开了一段武林惨剧的真相,更是让人深思侠义精神和现实世界的残酷无情。
这个精彩绝伦的历史故事里,咱们要仔细扒一扒李逵到底咋结束的,揭开黑旋风背后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是个英雄落魄,江湖残酷无情的事儿。咱们一起回到过去,找找这位大侠最后的日子,看看他留下的那个让人感叹的传说。
【一、少年李逵:误杀之后无家可归】
李逵性格直爽,爱练武功。从小时候起,他就因为武功高强在村里出了名。可惜没过多久,李逵在和人比武时,不小心把对方打死了。因此他犯了误杀罪,本来要被处死,但家人求情后,改为了流放去当兵。
李逵离开了家乡,到处流浪。他那原本英俊的脸上开始留下了尘土和老去的痕迹,没有了归宿。在流浪的日子里,李逵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坏,暴躁和叛逆的本性慢慢显露出来。为了能吃上口饭,李逵开始路上的商队和有钱人家。
终于有一天,李逵又在时错杀了人。这回,法律可不饶他,李逵被带到了江州城的牢房里,开始了他漫长的坐牢生活。
【二、江州牢中:与宋江相识结成兄弟】
江州牢房又暗又湿,李逵和其他犯人被塞在个小屋子里。每天,都能听到看守们大声呵斥,还有犯人们沙哑的哭喊声混在一起。李逵咬牙挺着,他坚强的性子让他慢慢习惯了这种日子。
没过多久,一个看起来像书生一样的男子被带了进来,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宋江。刚开始,李逵觉得这个文绉绉的家伙没啥好聊的。但俩人天天见,李逵慢慢发现宋江骨子里其实很坚韧。宋江常用他那丰富的知识来劝慰李逵,而李逵也把自己在牢里的所见所闻都告诉了宋江。
慢慢地,两个人之间有了很深的兄弟感情。李逵发现宋江并不是外表看起来那么软弱,他其实是个讲义气、守信用的人。同时,宋江也察觉到了李逵内心的纯真和热情。他们互相帮助,最后成为了真正的好兄弟。
“李逵叹了口气,有感而发地说。”
宋江轻轻一笑,说道:“
【三、梁山泊上:以勇猛闻名,立下汗马功劳】
经过宋江的一番周密计划,他俩终于逃出大牢,来到了那个传说中的梁山泊。李逵高兴得不得了,特别珍惜这次重新开始的机会。到了梁山泊后,李逵靠着勇猛打架的好本事,很快就有了个“黑旋风”的响亮称号。他和林冲、花荣、戴宗他们几个,一起被人们叫做梁山五虎将,是梁山上一等一的高手。
打青州那会儿,李逵和花荣晚上偷偷摸进高太尉家,一顿乱杀。花荣受了伤,李逵一个人顶着敌人猛烈的攻击,杀红了眼,砍死了好多敌军,真是立了大功。等宋江赶来帮忙时,对李逵的勇猛感到十分惊讶。
李逵哈哈大笑,把身上的血都蹭到了地上。宋江夸奖说:“哥哥,你这回可是立了大功,帮咱们平定了青州,真是功不可没啊!”
现在这时候,李逵心里头那个激动和得意劲儿,可真是从来没有过。他觉得,在梁山泊,自己总算是碰到了懂自己的人,也有了能好好干一番事业的机会。
【四、暗潮汹涌:忠诚遭疑,为兄弟两肋插刀】
没过多久,梁山泊被招安后就开始出现问题了。朝廷的人老往那边跑,李逵瞧着心里直犯嘀咕。他看出宋江跟以前不一样了,自己心里也没个准儿,有点慌慌的。
这天,宋江带着复杂的表情找到李逵,跟他说朝廷打算对梁山泊动手了,得让李逵悄悄去江州看看那边的情况。
“李逵张嘴就说。”宋江生气地喊道,“宋大哥,我……我真的搞不懂你在想啥了。不过,我这条老命都是你救的,你让我直接去死,那我也只能去了。”你们竟然一个都没来……连我的尸首都不管……”
李逵心怀怨恨地离世了,他那没有血色的身体最后在荒凉的野外莫名其妙地不见了。想当年,他也是威名远扬、吓得敌人直哆嗦的黑旋风。他这一辈子,说是悲壮也不为过,尽管历经磨难,却始终坚守着心中的那份高傲和耿耿忠心。
李逵一走,梁山泊就开始走向了没落。他们以前一起拼命打仗,可最后还是在各种恩怨里散了伙。李逵用忠心和鲜血演的那出英雄大戏,结果却像是一场逗人玩的笑话。当年说的那些永远不变的誓言,也就成了历史上几笔带过的事儿。我们还能在哪儿找到他那份忠心呢?时间过得太快,连英雄的尸骨都不知道埋在哪儿了。
【结语】
李逵这辈子经历了好多喜怒哀乐,这些造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他武艺高强,对朋友忠心耿耿,这些事迹都被人们传颂了很久很久。可遗憾的是,他最终还是没能躲过命运的捉弄,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但是,就像李逵在牢里跟宋江说的,就算他眼睛一闭,人没了,可他的魂儿和事迹,还是会传遍天下,成为永远的佳话。
忠贞的火焰,就算历经无数磨难,也仍在悠悠岁月里闪亮耀眼。李逵不是个标准的完美英雄,但他那坚强、热心又充满悲壮色彩的一生,让他名垂青史。这就是李逵,这就是人们口中的黑旋风。
历史上真实的李逵是怎样的?
《水浒传》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作品以宋江等三十六人的真人真事为基础,描述了一场农民起义从兴起到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露了当时政治环境的腐败和人民受压迫的苦难。受压迫人民反抗不合理统治成为该书的基调,宣扬要“杀去东京,夺了鸟位”。《水浒传》中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和侠义情怀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世道和人心。
作品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黑旋风”李逵更以其独特的人格特征和艺术魅力而深入人心。金圣叹对李逵形象的评价真是一语中的。“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好是他好批语。”
其实,《水浒传》的成书是一个“集体累积”的过程,书中所塑造的人物并非空穴来风,大多来源于生活。施耐庵正是在整理前人材料的基础上,把各种碎片化信息融会贯通,最终创作出这部魅力非凡的名著。
李逵的形象在宋元时期的话本、说唱、杂剧中已经频繁出现,但随着小说《水浒传》的风行,他天真烂漫、忠孝赤诚又凶狠残暴的形象才最终定格下来。然而,历史文献中记载的李逵的形象却和文学作品中有很大的出入。
史书典籍中对于李逵的记载并不多。宋朝徐梦莘所编著的史书《三朝北盟会编》中记有李逵事迹“建炎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庚戍密州军卒杜彦、李逵、吴顺反,杜彦自称知军州事,追执赵野,杀之。......建炎三年闰八月十四日庚寅,宫仪及金人战于密州,军败。李逵、吴顺以密州降于金人。......仪兵已败,金人责李逵、吴顺如约。逵、顺遂以密州降于金人。后逵为顺所杀。”
根据史料记载,李逵本为南宋初年的密州狱吏,起初和杜彦、吴顺一起谋反,杀死守将赵野。杜彦自立为首领后,李逵又杀死杜彦自立为知州,后来以密州为贡投降金国,最后被吴顺杀死。史料中的李逵形象并不是十分高大,甚至是以降将的形象出现的,他还有卖主求荣的污点。这和后来文学作品中惩恶除奸,替天行道的李逵形象有很大出入,而且水浒故事中的李逵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而不是南宋初年,可见历史上的李逵并不同于文学作品中的“黑旋风”李逵。
南宋周密所著的《癸辛杂识》中收录了南宋龚开所写的《宋江三十六赞》,对三十六位梁山好汉皆有评述,其中对“黑旋风”李逵的赞语是:“风有大小,不辨雌雄。山谷之中,逢尔亦凶。”和他相对的是“小旋风”柴进,赞语是“风存大小,黑恶则惧。一噫之微,香满太虚。”这也是“黑旋风李逵”绰号最早的记载。
关于“黑旋风”的含义,诸多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看法。元代的孙继曾解释为:“旋风者,非可借可随之东风南风也;飙然而起,扶摇羊角,塞乎天地,其势可骇也。此状李逵顶天立地之丈夫概,赫赫然,巍巍然也。”认为这是用旋风的声势来形象李逵的大丈夫气概。陈松柏先生则认为,黑旋风的称号是源于李逵性格急躁的原因,王利器先生则认为,“旋风”是从军器来取的绰号。
水浒故事在历经宋代典籍和文学作品的典籍后,到元代时开始大放异彩,以水浒故事为主题的元杂剧层出不穷,有记录的34种水浒戏中,就有近一半写到李逵,现存的六种水浒戏中,就有四种写到李逵,其中三种更是以李逵为主角。这一时期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以正面为主,不仅智勇双全、嫉恶如仇,又滑稽可爱、天真烂漫,这样的形象设定,也更符合舞台的戏剧效果,为后来明清戏曲和小说中李逵的形象奠定了基础。
《水浒传》中李逵的形象,很大部分都继承和发展了元杂剧中的李逵特征,不同之处在于《水浒传》的李逵形象已变成一个有勇无谋、一味愚忠和嗜杀成性的莽夫。这些形象上的差异因素,和时代背景,作者的认识水平和人物设定都有关系,水浒戏中的李逵是不惧豪强势力,敢于打抱不平的侠客。而《水浒传》的李逵所要反抗的则是封建皇权统治,因为作者所持的立场不同,其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也不同。
《水浒传》中,李逵孝敬父母的三个故事,你知道几个?
看过《水浒传》的小伙伴们都记得,孝敬父母是《水浒传》的一个主题思想之一。
《水浒传》中,孝敬父母的情节,主要体现在李逵和宋江这两个主人翁身上。在李逵身上,原著作者施耐庵先生把孝敬父母这一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表现得淋漓尽致。
《水浒传》中,李逵是梁山好汉,在李逵身上发生过许多故事,其中,孝敬父母的故事,让人记忆犹新。
李逵孝敬父母主要有三个故事:
1、真假李逵
2、李逵背母
3、李逵坐堂
李逵出身贫穷,是一个底层劳动人民,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普通市民,又是一个大老粗,一天学都没有上过,不过,这也不怪他,受限于那个时代,大多数穷苦人家的孩子都没有办法读书。
虽然李逵没有受过文化教育,生活又坎坎坷坷,但是,却有很强的孝敬父母之心。
李逵上梁山后,有了稳定的生活,就主张把老母亲接到梁山,孝敬父母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迎合了大众的审美文化,梁山兄弟自然支持和同意。
李逵在回家接母亲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叫李鬼的人,竟然冒充李逵,拦路,这是李逵所不能容忍的,李逵就要杀死李鬼。
情急之下,李鬼说自己家中还有一位80岁的老母亲,需要孝敬,李逵就放过了李鬼。
李逵李鬼
这是真假李逵的故事,体现了李逵的孝心。
第二个感人故事,就是李逵背母。
李逵背着母亲上梁山,虽然半路中遇到了老虎,李母被老虎吃掉,造成了一个悲剧,但是李逵背母这个举动,把李逵乃至人民群众孝敬父母这个爱心,推向了一个高峰,初心是多么可贵。
李逵背母
第三个感人故事,就是李逵坐堂。
李逵路过寿张县时,当地群众反映说,寿张县的县官是一个脏官,李逵打抱不平,就要去县衙看看,结果就发现一个儿子不孝敬父母的案例,被县官包庇。
李逵强迫寿张县衙脱掉官服,自己穿上,审理了此案,可以说是一个教科书式的审批案例。
李逵坐堂
《水浒传》之所以成为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受人民广泛喜爱,不仅有动人的故事,其中,孝敬父母这个传统美德,思想观念,被发扬光大,符合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
【关于李逵的五个故事,关于李逵的故事有什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