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的文案,关于桥的朋友圈

更新:03-05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旅游达人带你线上安逸走四川丨一桥一诗情,一茶一清欢,一城一世界

在桥上静看日落潮汐

从茶中看尽人世浮沉

从泥土中探寻历史根源

四川文旅厅联合成都商报推出的

“金牌导游带你安逸走四川”号巴士

行程继续!

让我们跟着金牌导游

一起宅家“安逸走四川”

记得泡上一盏清茶

一起细听时光的婉婉道来

今日第一站:成都

成都

—— Hello,Sichuan ——

推荐人:赵阳

中国优秀诚信导游员

四川省政府“金熊猫奖先进个人”

位于都江堰水系中的成都,是一座因河而兴、因河而盛的城市。千百年来都江堰的水哺育使得成都既有航运之便,又有灌溉之力,成为中外闻名的“天府之国”。

蜀水文化以治水为先导,李冰在都江堰凿造二江,便开启富饶的天府时代。虽然大多古桥或已面目全非,或只留地名,难觅其踪,但古桥中的蜀文化内涵却流传下来。想要读懂成都,就必然要走过成都的桥。

成都古桥一日游

交通:共享单车

用餐:特色卤牛肉面、特色川菜、火锅

该线路曾获成都市2019年度“新旅游.潮成都” 线路设计大赛“最佳成都旅游主题”"最佳文创旅游线路”两个奖项。

8:30

老南门大桥附近吃碗特色卤牛肉面,出发!

9:00

从面馆出发,沿河外侧步行游览南河桥、万里桥(移建后新址)。

9:50

然后沿河内侧走回老南门大桥。整个游览过程既不走回头路,又丰富了对桥观察的视觉效果。

9:50 从老南门大桥出发,骑行游览九眼桥

说到成都的桥,不能不提到九眼桥,它在成都的桥梁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一席。九眼桥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古名宏济桥,又名镇江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2),由当时布政使余一龙所建。其系石栏杆、石桥面的大拱桥,长4宽3高3丈,下有9桥洞。在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由总督李世杰补修时,改名为九眼桥。乾隆五十五年(1790)又加以重修。1988年于九眼桥西侧新建交叉钢架水泥预制桥,从桥基点起算,长约120米,宽25米,桥北下端辟有汽车通道横贯东西,形成半立式交叉桥。古九眼桥于1992年冬拆去。2001年11月仿古九眼桥主体工程宣告建成。

10:20 打卡安顺廊桥

安顺廊桥位于成都府河与南河交汇处的合江亭旁,横跨南河。它到底是什么时候修建的,现在还无从考证。但关于它最确切的记载,是在清朝康熙初年,安顺桥被称为长虹桥。到了乾隆年间,由于桥身破败,桥体岌岌可危,当时的华阳县令安洪德便发动民众,重新修筑了这座桥,并给它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安顺桥,意在求个平安顺利的好兆头。风雨三百年后,1981年桥被洪水沖毁后,在原地新建一座混凝土大桥。2004年前后,为了开辟城市东面的旅游区,在合江亭下游新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廊桥,名为安顺廊桥,是沿袭老的安顺桥的风貌。

10:50  游览合江亭

合江亭位于成都市府河与南河交汇成府南河之处。始建于1200年前,驶往东吴的万里征帆就是从这里启航;垒基高数尺,10根亭柱支撑着连体双亭,构思巧妙,意味隽永。拾级而上,二江风物,尽收眼底。史载合江亭于唐代贞元年间由川西节度使韦皋始建,北宋重建,并达到鼎盛,成为官民宴饮,市井游玩的热闹场所。

11:30

骑行到达猛追湾附近,可以就近用餐。

13:00

走到锦绣天府塔,登上塔顶观赏美景、拍照;下塔后骑行游览猛追湾、红星桥<1号桥>、万福桥、五丁桥。

17:00

骑行到琴台路,观光汉唐仿古建筑群,吃火锅。

18:30

晚餐后漫步游览浣花溪,观夜景。

倘若再有一日,不如试试盖碗茶。

四川这片富庶的“天府”,巴山蜀水,承载了川人几千年的人类高度发达文明。丝绸始于斯,茶叶源于斯。自远古时期,神农遍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以茶而解之。茶叶文化便与四川结下了不解的渊源。并随着的时间的流逝,衍生出更多的故事与传奇。而茶农王小波和李顺,因茶叶赋税过重而领导的农民起义,就是自青城山而起,三年时间,轰轰烈烈,一度席卷川陕。

自古名山出名茶。全国的名山大川,盛产名茶者不计其数也。而蜀地,四周群山环绕,光照充足,降水丰沛,温度适中。自海拔600米至3200米上下的环川西坝子的山麓间,各种享誉中外的名茶也不胜枚举。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不吝笔下溢美之词。“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峨蕊自有峨眉得,茶中故旧竹叶青”“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午后昏然人欲眠,清茶一口正香甜”“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等佳句,诠释人们对茶叶的喜好。

蜀人地处佳境,蜀地既是鱼米之乡,也是矿业大省。先秦时期的昭襄王,命陕西定边人李冰入蜀。十三年时间建成的都江古堰,使得成都平原的农耕文明得到了空前发展的独特条件。丰富的物产,“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的十足底气,使得千百年来的成都,自始至终都能“闲”下来,悠然地“吃”茶。

碟一盏,茶一碗。方寸间,能见人生沉浮。

迎南来北往之客,于三教九流之中。闹中取静,抽支烟去;忙里偷闲,泡碗茶来。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天生乐呵的成都人,在近代就有了自己“大生活”里的“小清闲”。那就是“打打小麻将,吃点麻辣烫,炒点渣渣股,活在老街巷”。

茶叶始现于神农。晋代入市,出现街头茶水店。傅咸所著《司隶教》中记载:“闻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为廉事打破其器具,后又卖饼于市,而禁茶粥以因蜀妪何哉?”。南北朝时,茶馆已进入发展时期,那时已有了茶寮,专供人喝茶住宿。唐代陆羽于公元780年写成的《茶经》更是推动了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专门的茶馆已是随处可见了。全国已有八大茶区,年产茶10万多吨。

而成都的盖碗茶,也应该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唐人,崇尚丰腴美,而衣着已沿袭了汉服的宽大。时任川西节度使的崔宁,有个非常聪慧乖巧的女儿,名叫崔莺莺。崔宁公务繁忙,为四川政务,常常熬夜到三更。为退困倦之意时常以浓茶饮用。而宽大的衣袖时常在睡意中带翻茶杯,茶水打湿文卷,又需重新抄写。聪明的崔莺莺,见父亲颇为此事烦恼。于是巧用心思,将父亲的茶杯用蜡烛油固定在一个小碟上。一来为桌面增大了接触面积,不易打翻;二来多余的茶水,也不会直接撒在文案上。自以此后,逐渐衍生为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用起来很方便,不烫手,不滑落。崔宁喜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三者融合在一起,谓之天地人和。一副小小的茶具便寄予了一个小天地、小宇宙,包含了古人的哲理,“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体现出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逐步由点巴蜀向四周地区浸润发展,后世就遍及于整个南方。

川人使用茶盖还有其特殊的讲究,行业内称之为独特的茶语。经多方求证于老茶馆的茶博士,茶语大致有六。

茶语一:客人落座,茶倌上茶,长嘴铜壶隔空飞水,而水不过杯半。稍许茶叶飘起后,若茶客将茶盖、茶杯、茶船横在面前以一字依次摆开。此意为:要说法。要么茶叶品质有问题,要五元的却上成三元的了,要么就是有其它问题,茶倌或老板见此,一定积极上前解决。多为免费升为更高一级的茶叶,茶客方能作罢。

茶语二:品茶之时,茶杯落于茶船上,而茶盖翻转置于茶杯正前方。此意为:免打扰。意思就是想单独一个人静静的喝茶。卖报纸的、掏耳朵的、按摩的、寻求别人打赏的通通都会明白,识趣的绝不打扰。

茶语三:茶杯落于茶船上,而杯盖侧靠在茶杯右侧,盖顶向上。此意为:水太烫了。茶倌见此,因立即前往倒掉杯中部分热水,补充温度稍低的温水方可。

茶语四:茶杯落于茶船上,而杯盖翻转内面朝侧靠或侧插在茶杯右侧与茶船之间。此意为:添水。就是茶水见底,茶馆见此便知应该加水。

茶语五:茶杯落于茶船上,而茶盖翻转,内面朝上置于茶杯正后方。此意为:暂时离开。若是早起喝茶之人,多会如此,早到茶馆,趁茶客甚少,找一自己心仪的尚佳位置落座。上茶后再离开,隔壁吃2两小面,或买份报纸然后回来。也不至于好位置落于他人。而茶倌一眼便知人未走远,少时即归,自然不会有人侵占座位,也会将茶具等其他物品代为看管。

茶语六:茶杯落于茶船上,杯盖翻转,完全倒扣在茶杯上。此意为:喝好走人了。也就是不会再来了,要么茶客是熟人,以后随时来付账,要么是早已结账。这个时候的茶倌就清楚可以来收走茶碗,将桌面清理干净,等待下一位茶客落座了。

茶博士的斟茶技巧,又是四川茶楼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水柱临空而降,泻入茶碗,翻腾有声;须臾之间,嘎然而止,茶水恰与碗口平齐,碗外无一滴水珠,既是一门绝技,又是艺术的享受。

回族的盖碗亦称三炮台。因盛水的盖碗由托盘、喇叭口茶碗和茶盖三部分组成,故称盖碗或三炮台。盖碗茶因配料不同有不同的茶名,如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等。用滚开水沏成。给客人上茶,要在吃饭前。倒茶时,要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放入茶料,然后冲开水加盖,双手捧送,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到了清代,茶文化进入成熟时期。体现在茶馆上,四川吃讲茶的说法,大致开始于这一时期,正所谓“一张桌子四个角,说得脱才走得脱!”。民间小的纷争,不至于对簿公堂。所以一般请双方都认为的德高望重的老者当调停,到茶馆“上把位”就坐(“上把位”即是正对着大门口或者正对着街面的位置)。双方分别开始陈述自己的理由,最后由调停人论断,输理的人除赔礼道歉之外,茶钱是必须要给的。后来发展到哥老会时期,一些黑帮人物,专做调停人,私下两边要好处,吃讲茶这一做法,才逐渐淡漠。茶业到了民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争,茶文化虽然衰落,但仍有女中豪杰利用茶馆与日寇及军阀周旋,保护抗日力量,争取和平。这就是《沙家浜》阳春湖畔的春来茶馆的老板娘阿庆嫂。这位女茶人,是杰出的抗日英雄,也是近代中国家喻户晓的茶人。

旧时,采茶工更是百分之百的是女性,那纤纤妙手、巧夺天工,每年采制了上百万吨的各种茶叶。这些凝聚了东方女性智慧的产品被作为友谊的使者走向世界各地。作为和平、健康的饮料,滋润着世界人民和中华儿女。有人说中国人爱和平、善中庸、脑聪明就是得益于喝茶。

东坡先生说“从来佳茗似佳人”,茶这个“佳人”产业,在四川貌似一直以来都是女性支撑着。因为四川的女性自西汉时期的司马相如的夫人,卓文君同志开始当家作主以后,四川女人的家庭和社会地位与其漂亮的容貌一样,都高高在上。

温润、丰裕的这方天府之土,给足了草木一人的先天富足;清冽、甘甜的雪山西来甘泉,赋予了葭凃鲜茗的清香醇厚。

雪域高原水为天,成都平原土为地,芳香清茗茶为人。千百年来在这方天地间,完美的诠释着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共生共荣。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今日第二站: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博物馆

—— Hello,Sichuan ——

推荐人:张岚

特级讲解员

2009年全国博物馆讲解员大赛英文专业组一等奖

▲ 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鸟瞰图(航拍) 三星堆博物馆提供

三星堆博物馆来自四川文旅厅00:0007:59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我经常在想,这有没有可能只是李白的错觉?

你品,你细品……今天,张山风就要带你去找找茬。(对了,把口罩带起哈)

▲ 三星堆博物馆鸟瞰 三星堆博物馆提供

坐标蜀中,四面环山;不晓文字,实乃莽荒。地域的限制、文化的缺失,这大概是对蜀地的惯性定位了。然而这惯常的认知,却被三星堆遗址及其众多文物的“横空出世”打破了。

1986年夏天,三星堆遗址两个大型商代祭祀坑及其文物的出土改写了中国历史,作为长江上游地区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三星堆文明反映了中国西南历史上一个分外辉煌的时代,是中华古代文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就世界范围来讲,我们不得不提的,还有埃及金字塔、百慕大三角洲、玛雅文明等未解之谜,它们为地球北纬30度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三星堆遗址也加入了这悬而未决的“WTO奇幻联盟”。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延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出土文物最为丰富的遗址,三星堆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不仅填补了中国文明史的诸多空白,还“顺理成章”地把古蜀历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三星堆遗址总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心区域是一座由东、西、南、北四面城墙包围起来的古城,古城面积近4平方公里,早在3000多年前,如此庞大的古城在全国范围中都实属罕见。在古城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三座人工夯筑的黄土堆,它们隔着马牧河和一弯宛如新月的月亮湾城墙南北相望,在清朝,这已是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得名“三星伴月堆”,这也正是三星堆名称的由来。而这三个土堆在初期的考古学者看来,即为三个便于举国开展祭祀大典的祭祀高台。

加上三星堆遗址内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它们无疑是彼时国力、技术和艺术的综合产物,然而这些举国之力精心创作的国之重器,偏偏又被人为刻意的砸碎乃至焚烧,而后还被狠狠地“抛弃”到祭祀坑里掩埋,这实在是令人痛心又费解。

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由此不难看出,就古国而言,高规格的祭祀活动才是国家之大事,那么特定的情况下,国之重器自然免不了用于特定的祈求国泰民安所用。

如此看来,四川从来都不是我们一度认为的蛮荒之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古蜀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在这里起聚落、建城池、兴农商、组乐队、搞创作、玩儿艺术……

这在出土的文物中还得到了有力的佐证,四川最早的火锅(雄起!是鸳鸯锅!)、精雕细琢的玉器、流光溢彩的金器、洋洋洒洒的象牙、象征对外交流的海贝等等,甚至在与中原文化平行的商代,三星堆古蜀先民成功地以极具古蜀特色的青铜文化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IP”,并在中国西南地区铸就了一个浑然天成的青铜人间神国。

青铜器的产生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三星堆古蜀先民们早在3000多年前已经创作了全世界同时期最大、身高1.72米的青铜人像,同时,还有全世界同时期最大、通高3.96米的青铜神树,这足以象征着三星堆古蜀国的生产力水平,所以很多考古学者都一致认为这“三星堆古蜀国的GDP”较中原而言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重磅!考古是个系统活儿。2019年底,三星堆遗址三号祭祀坑的发现,或许会为您揭开一些谜团……

我是张岚(张山风),我在三星堆博物馆等你!

日月星辰之姿 山川湖海之美

都伴着满心期待

在等你

待到阴霾褪去

定要揣上满怀的欢喜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咱们下期再相约~

人生,有桥桥渡,无桥自渡

生活,便是在平淡中演绎精彩,在冷暖交织中前行,人生,是在悲欢离合中继续,是磨难在枝头被晾晒成坚强。

生命的路上,欣然于每一程山水,释然于每一次回眸,怡然于当下,不为谁改变,也不错过属于自己的那一抹风景。

经历了冷暖,便知道阳光的灿烂;路过了繁华,便知道平淡最真。

人生的故事有千百种,每一种都有不同的版本,回眸,灯火阑珊处,总会有感动;因缘际会时,总会留下温暖。

我渴望阳光的温暖,但我也不排斥黑夜的孤寂;我喜欢繁华的,但我也不怕低谷的落寞,我渴望成功,但我也不怕挫折和坎坷的历练;我渴望拥有,但我也不怕失去的痛楚。

因为我知道,所有的事物,都要有一个过程;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种懂得;所有的过往,都是岁月的一种恩赐。

一直想以最简单的方式行走于尘世,在岁月一隅,坐拥一份清浅的安暖,执一盏茶茗,守住内心的这一方宁静,细细聆听光阴的呢喃,孤独,却不落寂,恬淡,但不虚无。

坎坷中,寻一抹阳光,穿过荆棘;风雨中,撑一把雨伞,走过泥泞。

让心绪,随风飘泊,纵然将姹紫嫣红都看遍,心中仍是纯净安然;即便将人生滋味都尝过,依旧欣然于平淡。

回眸处,是流水落花的释然,历经人生的千回百转,路,依旧宽阔,景,依旧曼妙;心,依旧澄澈。

人生的智慧是有桥桥渡,无桥自渡。

此生,山高水长,与温暖相伴,与懂得相携,以清水涤心,把明媚装在心中,简单的快乐,稳稳的幸福。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写“桥”的20个优美文段,可摘抄,建议收藏

成长过程中,我们走过大大小小许多桥梁,每一座桥都有属于它的文化和使命。站在形态各异的桥上,我们可以品味出桥的智慧、桥的美好、桥的历史、桥的沧桑,这些桥穿越时空,演绎着无限风流和繁华。本期莫愁整理了一些写“桥”的美句,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小桥横跨小河两岸,桥上的石板还略显湿润,上面结着墨绿的青苔,细细的露珠散落在上面,清晨的微光荡漾在桥上,如仙境般的世外桃源。

2、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下流。桥上的人把桥当作了路,踩着蹈着。人总是这样的,认为自己是万物之灵长,有权阻止任何东西;桥下流着的水把桥当成了弱者,“哗哗”地流着,这是一种嘲笑,笑桥无法阻止它那汹涌的波涛。

3、杨浦大桥犹如一道横跨浦江的彩虹,无数根排列整齐的斜拉钢索仿佛一架硕大无比的竖琴迎风弹奏。全桥设计精巧、造型优美、气势恢宏,犹如彩虹横跨浦江两岸,是上海旅游的著名景观。

4、立交桥是现在最先进的桥梁。它复杂,像一道道迷宫,也像一条条长蛇系在一起。它是非常坚固的,几千辆汽车也奈何不了它。它便于交通,不容易堵车,甚至撞车。它盘旋在十字路口的中间,维护着那里的交通安全。

5、翠湖紧靠柳河之间,有一座凹形的踏水桥,桥的东面是奔流直下的柳河,西面是从翠湖溢出的孱孱流水。特别是夏天,河水淹没部分石板,行人走在桥上仿佛走在河中,十分惬意。

6、故乡的小桥是由青石砌成的,桥面十分平整光滑,桥的两旁是抚摸光滑了的小石柱护体,小桥离水面很低,似乎一伸手就可触摸水面,其实还远得很,河底历历可数的卵石,小虾在石间嬉戏、鱼儿在石上休憩、卵石旁长着绿油油的丝草在水波中荡漾,与倒影在水中的柳影相互辉映。

7、单孔拱桥高大者驼峰高耸、气势雄伟;小巧者玲珑端庄、古朴典雅;多孔桥如一串珠链,使河面平添无限姿趣。

8、那是一座拥有高龄的石拱桥,横跨在低吟浅唱的新安江上。水美,江美,桥也美,桥上那青石板路被行人的足履磨得珠圆玉润了。

9、岁月像过滤的筛网,筛去记忆中的泥土,留下了闪光的金子。我早已欣赏过赵州桥的古朴苍老,领略过长江大桥的矫健雄伟。然而,我却总是时时惦记着家乡古城那座小桥,记着我童年梦幻的小桥。一到放假,缕缕牵挂总是促使我去寻找那温馨甜蜜的童年回忆。

10、有水必有桥,“桥”是周庄又一特色。仅宋、元、明、清几代建的桥就有十几余座。这些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纵横交错的石拱桥跨越在河的两岸。

11、雪似柳絮,像鹅毛,纷纷飘落在小石桥上。看,小石桥犹如白玉雕出的工艺品,使人舍不得从上边踏过。

12、大桥两侧是人行道,一盏盏漂亮的路灯整齐地排列着,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站在桥栏杆边向下俯视,只见运河上拖着长长尾巴的轮船来回行驶着,一艘艘运载着货物的货轮鸣着汽笛,在我们脚下呼啸而过。

13、几丛青苔,几棵小草,抑或是几粒小螺,悠然展示着小桥的殷实和安宁。走过前人屐履磨润的青石板路,足音空跫,当是现实与历史相互碰撞的回声。

14、整座大桥如彩虹凌空江上,两岸公路引桥部分由二十二孔双曲拱桥组成,像一条美丽的彩练,使宏伟的南京长江大桥显得更加绚丽多姿。清晨,喷薄而出的红日映照着大桥巨大的桥身,如同横卧云空的钢铁长虹。入夜,大桥上玉兰花灯齐放光明,有如银河飘落在宽阔的江面上,“疑是银河落九天”。

15、立交桥可真像一个迷宫,虽说它像迷宫吧,可还真起了迷宫的作用,可以四通八达,最后可真好笑,人们一下子把江上的桥搬到陆地上了,使交通更流畅,真是相交的立体的美,真像拧麻花的。

16、在江南没有哪座城市的古桥能像湖州这样千姿百态、奇巧绝伦,湖州的古桥中,气势磅礴的大作。如双林三桥,湖州的潘公桥,菱湖安澜桥,南浔通津桥,永丰塘桥,洪济桥等。也有轻盈灵巧的小品,如菱湖五圣桥,双林金锁桥,履泰桥等。更值得一提的是几座匠心独运,个性鲜明的古桥,堪称古桥绝品。

17、大桥给我有趣的童年染上了瑰丽的色彩。然而,转学、搬家、升高中及住校,旋转的生活车轮带走了我的童年和无邪。当我再次走向大桥时,愉悦平静的感情湖水,不免泛起点点惆怅的涟漪。

18、遍布水乡的古桥长短不一,风格各异,有手板石梁,有拱形环桥,还有踏在桥上后吱吱作响的小大桥,桥洞有单孔和多孔的,根据门道的宽度来设定。

19、在德夯大峡谷之上,在古老的矮寨盘山公路之上,在所有人的仰望之中,前所未有的钢铁巨龙俯卧着,似彩虹,又似琴弦,留下湘西一段新的传奇。

20、一座大桥,横跨潇水,与永明大道的南北两段相连,坦坦荡荡。大道两侧,高楼林立,茶楼酒吧,热闹非凡。大桥位处城区中心,桥南桥北,正是繁华地段。桥上,车辆行人,来往穿梭,尽管行色匆匆,却在极力编织自己美丽的梦。

【关于桥的文案,关于桥的朋友圈】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关于桥的故事阅读答案【关于桥的故事 阅读答案】 下一篇:关于桥的歇后语—关于桥的歇后语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