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爱故事—母爱伟大的故事

更新:03-07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古代最了不起的四位妈妈,在这里读懂母爱的温柔敦厚

又到了一年中最温暖的节日——母亲节。母亲,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感情,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母教传统,历朝历代都流传着许多贤母教子的动人故事,载入史籍的数不胜数。

其中最有名的是“四大贤母”:除了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仉氏,还有晋代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氏,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宋代军事家、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的母亲姚氏。

她们以高超的识见、卓越的品格和动人心弦的事迹,垂范百世,光照千古。

孟母仉氏是最突出的中华贤母形象……从孩子成长的外部环境到学习的内部规律,她都注意到了,终于使孩子成了大器,她自己成为教育子女的贤母典范,被誉为“母教第一人”,至今仍传为懿范,孟母堪可作为中华母亲节的形象代表,用以彰显母亲的伟大和伟大的母爱,激励一代代母亲,激发作为人子的爱心、孝德。

孟子的父亲早丧,母亲仉氏守节。童年时期的小孟轲,跟随母亲,先是住在一处墓地旁边。孟轲就和邻居的孩子一起学着大人的样子,办理丧事,做跪拜、哭嚎的游戏。孟母看到了,皱起了眉头,心想:这怎么行呢!

于是,她就带着孟轲搬到一处市集旁边。小孩善于模仿大人的行为,由于靠近市集,旁边又有杀猪宰羊的屠户,这样,小孟轲便又和邻居的小孩一道,学起做生意和杀猪宰羊的事。孟母发现后,又犯了合计: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于是,她便再次搬家。新居紧邻文庙。每到初一这天,官员们都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揖让,彬彬有礼。小孟轲看在眼里,一一都记在心里。这次,孟母很满意,点点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呢!”

孟轲放学回家,母亲正在织布,关心地问:“学习怎么样了?”孟轲说:“跟过去一样,没什么好学的。”母亲见他那份无所用心的样子,十分恼火,便用剪刀剪断了织好的布。孟轲大为惊讶,忙着问母亲为什么要断织,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丝缕一样。女人如果荒废了家务劳动,不去生产全家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男人如果放松了自己的修养和德行,那么,一家人纵使不做强盗、小偷,也就只能从事劳役了!”孟子听了,悚然惊悟,自此,从早到晚,勤奋学习不辍,拜孔子的嫡孙子思的门人为老师,终于成为有大学问的圣贤。

一次,小孟轲碰上了东邻杀猪,他便问母亲:“邻居为什么杀猪?”孟母逗他说:“为了给你吃肉。”话说过之后,她就后悔了,心想:为了进行胎教,我在怀着这个孩子时,席不正不坐,肉割得不正不吃。现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哄他,这不是教他不讲信用吗?当即,拿出钱来,买了东邻的猪肉给儿子吃,用以证明她没有说假话。

三则教子故事,内容并不复杂,里面却饱含着深刻的哲思理蕴。

首先,它阐明了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环境与主体的辩证关系。作为伟大的母亲,孟母不仅富有深厚的责任感、使命感,而且,深谙教子成才的规律和方法。按照一般的认识,往往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自身的管教上,而忽视环境、条件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她却敏锐地发现了客观环境对于人的影响,一而再、再而三地调整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不仅此也,尤其可贵的是,她并没有满足于获得理想的环境,认为从此万事大吉,而是特别重视主观的努力。在她看来,即使环境再好,如果主观努力跟不上去,仍然是无法成才的。她借助“断机杼”来给儿子以极大的刺激,使他刻苦努力,勤奋向学。

其次,孟母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说明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决不能半途而废。形象生动,比喻恰当,即事喻理,极富说服力与感染力。

第三,以身作则,诚信不欺。从小就教育孩子立诚重信,不搞欺诈、哄骗。

第四,孟母教子,方法得当。言传身教,循循善诱,而不是采取粗鲁、野蛮的方式,痛快一时,乱打一顿。

作为子思学派的传人,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素有“亚圣”之称。在这方面,这位两千多年前的伟大母亲是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不愧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

陶侃生当两晋之交,遭逢乱世,而他却以优异的战功和政绩博得世人称颂。史载,“自南陵迄于白帝数千里中”,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路不拾遗”。他具有高尚的品格,《晋书》本传中,说他“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平时凡有馈赠,他必定问明来路,如果是通过自己劳作所得,他收下之后,要加倍地补偿、回赠;如果是贪污官家所得,则立即退还,而且还要给予严厉批评。终日危襟正坐,办事极度认真。

陶侃以身作则,终日勤于吏职,常对人讲:“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他曾在边远的广州任职十年,这里受战乱影响较小,境内较为安定,衙署闲居,他便早早起来,把一百块砖从室内搬到院中,晚上再把这些砖一一搬回屋里。对他的做法,多人不解,他说:“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原来,他怕生活过于安逸,养成怠惰习惯,从而丧失斗志,难以担承重任。人们听了,无不感佩。

陶侃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精神境界,完全得力于优良的母教。他家境贫寒,父亲早世,母亲湛氏悉心教导他。史书上记载了她教子的三个动人故事:

一是“截发筵宾”,事见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贤媛》。同郡好友范逵等数人,途经陶侃的家乡新淦,正赶上冰雪封道,而且天色将晚,便到陶侃家里来投宿。可是,家中贫困至极,空空如也,着实没有招待客人的条件。正在陶侃为难之际,母亲过来说:“你且出外留客,由我来想办法。家中虽然贫寒,但做人不可失礼。”无钱买米,母亲便趁客人们闲坐交谈之际,毫不犹豫地拿出剪刀将长发剪下,出门卖与邻人,换回了粮米酒菜;没有烧柴,劈了屋角的边柱,聊供薪火;又把垫在床上的草席扯出、切碎,权做客人的马草。整个接待非常周到。范逵等一行感其厚意,至洛阳,相与传为美谈。人们都说:“没有这样的好母亲,不可能教育出陶侃这样的优秀人才!”陶侃为官以后,始终保持着“恭而好礼”、热诚待客的优良作风。

二是用三件土物饯行。陶侃博览群书,精通兵法,后来由太守范逵举荐当了县令。赴任之际,母亲把儿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为娘拿不出什么东西为你饯行,就送你三件土物吧。”到了官府之后,陶侃打开包袱一看,里面包着一块坯土、一只土碗和一方白色土布。他先是一怔,过了一会儿,才慢慢领悟到母亲的用意。原来一块坯土是教导儿子永记家乡故土;一只土碗,是教导儿子不要贪恋荣华富贵,要保持自家本色;一方白色土布,则是教导儿子为官要尽心恤民,廉洁自奉,清清白白,永不变色。母亲的箴告,深深打动了陶侃的心。后来,陶侃在仕途上果如母亲所望,正直为人,清白做官。

三是退回腌鱼。陶侃在海阳做县吏的时候,恰好监管渔业。生性孝顺的他,念及一生贫居乡间的慈母,心中总觉歉然不安。有一次,趁下属出差顺路之便,嘱托他带了一坛腌鱼送交母亲。谁知几天过后,母亲却将这一坛鱼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并在信中写道:“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唯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鱼和回信,大为震动,愧疚万分。他决心遵循母亲的教导,清贞自守,廉洁为官。

后人赞曰:“世之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则国何患无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恶有不理哉?”

欧母郑氏的事迹见于欧阳修写的《泷岗阡表》,里面的大意是:

欧阳修四岁就失去父亲,母亲立誓守节,家境贫苦,在生活上自食其力;边抚养边教育,使他能健康成长。

母亲经常用欧阳修父亲的故事告诫他:“你父亲做官时,夜里披阅公文,一再停笔叹气。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是一桩死刑案件,我想为他寻找一线生机,可是没找到。’他进一步解释:‘经过找,没找到,这样,被判死刑的人和我就都没有遗憾了。即使是这么找,有时还会出现错判呢!’你父亲还嘱咐我,要把这番话告诉你。他真是心地仁厚之人。这就是我确信汝父必有好后代的依据。你好好努力吧!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主要在于孝顺;做好事虽然不能及于万物,但只要能够心存仁道就行了。”

欧阳修的母亲为人恭敬,节俭仁慈,而且坚守礼法。从家庭贫穷的时候起,她就以俭约治家,以后家境丰裕了,也总是不让开支超过原先的用度。她说:“我儿子不能苟合于世,不可能大富大贵,这样做,是为了他日后能够度过患难啊!”

后来欧阳修被降职到夷陵县,但母亲依然保持乐观,还对他说:“你家本来就穷苦,我处在这种环境已经习以为常了。你能够安于这种处境,我也就放心了。”

史载,欧阳修的母亲病逝,清江知县李观曾写祭文一篇,全文仅二十字,堪称古代祭文简短之最:“昔孟轲亚圣,母之教也。今有子如轲,虽死何憾。尚飨!”祭文指出,欧阳修一生的成就,得自母教,并把欧阳修比作孟子,而把欧母比作孟母,这真是最高最美的赞誉。

岳母的事迹传播极广,她的声望等同于孟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儿子背部刺上“精忠报国”四字,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尽忠报国。

岳母姚太夫人出身乡野,识字不多,但为人刚直,极有主见。她对岳飞自小就施以严格的家教,教育儿子要刚直不阿,勇于任事,克服各种苦难,做一个忠心报国的男子汉。故乡汤阴沦陷后,岳母跟随儿子,颠沛流离,辗转南北,后病逝于湖北鄂州。高宗赐葬于江州(今九江)株岭山。出于对岳母的敬爱,其墓地,历经八百七十余年,至今保存完好。现为江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岳母祠上方横匾为“一代贤母”,两边对联是:

鞠育劬劳,励子从戎尊懿范;

躬行慈教,尽忠报国仰干城。

祠门两边的楹联:

精忠报国惊寰宇,点点背花,依稀宋史纵横,斑斑犹渍英雄血;

贤母义方树懿模,煌煌彤管,弈叶江州形胜,赫赫长留姓氏香。

在满怀敬意地叙述了古代贤母的感人事迹之后,我们也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现实性的启发。

这段时间《小舍得》的热播使得家长“鸡娃”的话题再次引发大家的关注。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孩子的教育问题愈来愈得到家长的重视。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取得好成绩,有些家长忽视孩子的精神健康,一味地督促孩子学习,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最后反而适得其反。

贤母教子的故事令我们感受到伟大母爱的同时,也在如何教育孩子问题上给我们启发。比如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不能只关注智能发展,应对考试、进级,而应该重视教育子女崇德尚贤,培养他们树立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德性;注重孩子精神世界的富足,而不只是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等等。

但是贤母故事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传统的母教文化则受到诸多争议,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

“母德在教”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叩其源流,可以追溯到太古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

当时,儿女出生后,只知有母,教养责任自然也就落到母亲头上;加之母氏当政,较之其他任务,教育后代必然被列为头等重要地位,而且母亲不会把这一重任委之他人,肯定要亲自承担。

即使后来转入父族当权,出于母爱的天性,母亲作为人生的第一位教师,仍然会把教育子女一事主动担承起来;特别是父亲或做工,或入仕,或从军,或经商,长年在外,家教重担不能不落在守护着子女的母亲肩上。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女性已经走向社会,走出家庭,除了家庭以外,有着强烈的个人追求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在社会各个岗位为推动社会发展做贡献,兼顾着母亲角色和职业角色,和古代的母亲有很大差异,所以我们需要认识到教育孩子的责任并不只在于母亲,父亲也应承担起所谓的“母教”的责任。女性也并不仅仅以母亲的角色而存在。

自古以来,“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的观念深入人心,女性解放的道路坎坷而艰难。虽然早起的思想启蒙教育开始重视男女平等,强调女性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是这些论调的基础还是在于将女性作为男性公民的母亲而存在,希望女性接受教育,掌握一定的知识和素养,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作为母亲的功能。

我们歌颂母亲,但并不意味要把女性绑架在“母亲”这个位置上,用一种高标准的道德去捧杀妈妈们,男性的既有性别优势无疑让人警惕一切对于母亲的赞美。不过也不必走向另一个极端,想做优秀的母亲就意味着放弃自我,甘当家庭主妇,自愿向男权社会低头。

鲁迅先生所说:“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儿性,无妻性。妻性是逼成的,只是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三从四德的妻性早就被扔进历史的垃圾桶,但是谁能彻底否认母性和母爱呢。

当然,我们感恩母亲,也要尊重那些不愿做母亲的选择,我们感恩母亲对我们的爱护和付出,同时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母亲并不只是母亲,她是这个社会独立的个体,她是她自己。

来源:微信公众号“北京大学出版社”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盘点感人亲子小故事 母亲节致敬最伟大的母爱

2016年9月5日报道(具体拍摄时间不详),一位曾经换上产后抑郁症的母亲,因为内疚生下女儿后就弃她于不顾,如今决定用镜头记录女儿的每一天,无声地说着“对不起”。35岁的前电视新闻记者、电台主持人Sujata Setia,三年前生育女儿Aayat时,经历了26个小时的生产过程。之后她发现自己与女儿很难建立亲密的链接关系,对于自己为人之母这件事,她感到“愤怒”而非“心怀感激”。为了弥补女儿过去对母爱的缺失,她誓言要用镜头记录下女儿成长的每个瞬间,唯美的摄影作品获得大批网友的支持。

2018年11月5日报道(具体拍摄时间不详),这位还在蹒跚学步的可爱北鼻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了,日前,她的家人为她列出遗愿清单,希望在她短暂的人生中留下最美的回忆。2016年8月,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全职法学院学生、三个孩子的母亲Charlene Ebbs生下了她最小的女儿Kalani。Kalani4个月大的时候,Charlene和丈夫Justin开始注意到,小宝宝似乎比同龄婴儿的弱很多,甚至难以控制脖子和头部的活动。他们安排她去看儿科医生,Kalani开始连续尖叫3个小时并且持续呕吐,在最初的几周内病情恶化,一度被送进急诊室抢救。2017年3月,Kalani被确诊为非典型畸胎瘤,这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脑瘤,通常在儿童时期发作。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可怜的Kalani做了很多次手术,包括一次紧急右颞叶切除术,一次插入体外心室引流(EVD)以释放心室压力的手术。2017年4月,Kalani开始接受51周的化疗,而在2017年10月,才14个月大的她已经累计经历了27个疗程的放疗。据医生说,她是悉尼年龄最小的接受脑部放射治疗的孩子之一。

2018年6月15日报道(具体拍摄时间不详),“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句话放在来自美国南达科塔州的Terra Houska身上来说,简直再合适不过了。Terra今年38岁,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和一个刚刚一个多月的宝贝女儿。而就在今年1月,怀孕五个月的她被告知左侧腋下有一个恶性肿瘤,随后在短短三周时间里,肿瘤迅速扩大到一个牛油果那么大,医生警告说,如果不做手术,等到生产时,她和肚子里的宝宝都有可能死亡。Terra当下立刻做出决定切除双侧,她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丁点危险。作为一个单亲妈妈,Terra并不孤单,在她手术前,亲友闺蜜团和她的两个儿子贴心地围在她身边给她打气加油。术后,Terra恢复地非常好,就在5月3日,小女儿Zanni顺利降生。Terra表示,切除后,她一度十分难过,因为就像是女人的徽章一样,但只有低头看着圆鼓鼓的孕肚,她知道女儿一定会很健康,于是,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了。

2017年1月9日报道(具体拍摄时间不详),今年39的Jane Berry来自英国。她在22岁时就进入了停经前期,随后她就被告知自己无法生育的噩耗。如今的她却养育了三个“宝宝”。原来三个“宝宝”只是玩偶,但Jane表示这弥补了自己没能做母亲的遗憾。尽管这受到了大多数人的质疑和咒骂,Jane和丈夫 Peter Marflee得到了亲友的支持。夫妇两人会把三个娃娃放上婴儿车逛街,也会带“她们”去旅行。

2018年5月29日报道(具体拍摄时间不详),居住在英国肯特郡谢佩岛的27岁女子Enrika Milne绝对是富养女儿的最称职妈妈,Enrika平均每个月都要花费800英镑(约合6800元)给爱女Arielle购置衣服鞋帽等,只为把她打造成“公主”。Arielle今年5岁,却已经是当地十分出名的选美冠军了,她每个月都要穿着漂亮的公主裙,打扮美美地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儿童选美比赛,而作为一个爱美的精致小女孩,Arielle除了上学时间都会自己给自己化妆,举手投足都是“公主范”。据辣妈Enrika介绍,Arielle的每件礼服差不多都要400英镑(约合3400元),每场选美比赛的报名费也需要100英镑(约合850元),这些开支已经快透支她的积蓄了,但她十分享受把女儿变成最美的公主的过程,而女儿也对选美比赛拥有强大的热情,所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2018年10月24日报道(具体拍摄时间不详),母亲的伟大是这世上所有的词汇都无法形容的。现年29岁的Meghan Koziel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三年前,Meghan被诊断患乳腺癌,随后接受了化疗、双切除术、淋巴结切除、30轮放疗和重建。但后来,为了成为一名母亲,Meghan决定停止激素药物治疗,即使这意味着她将面临40%的癌症复发率。上个月,Meghan和丈夫John迎来了健康可爱的女儿Kendra,Meghan终于实现了当妈妈的梦想。

2018年3月23日报道(具体拍摄时间不详),Chelsea 和 Jordan是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对情侣,他们相恋多年,并计划在一年以后结婚。但近日, Chelsea的母亲被查出身患四种癌症,被医生宣告仅剩一周的生命。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这对新人在社交网络Facebook上发帖救助,希望马上举行婚礼。在众多好心网友的帮助下,仅仅花了两天,他们就成功地在母亲住院的医院举办了一场小型而温馨的婚礼,婚礼上所有的装饰,鲜花、蛋糕都是网友们众筹而来的,摄影师也是自发前来拍摄。婚礼当天,Chelsea的母亲,48岁的Kim Sherwood特地换上大红色的裙子,她坐在轮椅上,看着最疼爱的女儿穿着白纱,像公主一样缓缓走来,女儿与Jordan宣誓时,Chelsea不禁落泪,这泪中有对生命和亲友的不舍,而更多的,是作为母亲见证女儿走向幸福的欣慰与感动。

2017年8月7日报道(具体拍摄时间不详),这是新生婴儿与妈妈第一次见面拥抱的感人瞬间。24岁的Brenda Coelho de Souza来自巴西,今年4月5日,她在圣塔莫尼卡医院通过剖腹产手术生下了女儿Agata Ribeiro Coelho。当医护人员清理好孩子的身体把她抱给Brenda时,小家伙竟然伸手抱住了Brenda那种母女连心的感觉让在场的人都感动了。Agata用小手抱住妈妈的脸庞,好像要亲吻妈妈,感谢她用尽全力带她来到这个世界。

母亲对孩子的爱总是无私的,而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故事总是感人的。母亲节到了,跟小编一起走进那些感人的亲子故事,向伟大的母爱致敬。

【关于母爱故事—母爱伟大的故事】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关于母亲的诗句,关于母亲的诗句5句 下一篇:关于母爱的事例30字—有关于母爱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