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爱的名言一一冰心,关于母爱的名篇500冰心

更新:03-08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正学丛台|《母爱》冰心

正学丛台

《母爱》冰心

时光慢一点

爱你多一点

MOTHER

《母爱》原文节选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

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惟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之,她的爱,是屏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的麾(同“挥”)开我前后左右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原素,而直接的来爱我的自身。

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响,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一切楼层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找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万物毁灭而更变!

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地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浅显,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母爱》赏析

冰心先生的散文中的“母爱”的主题是众所周知的。冰心在成年后曾这样讲述:“母亲,你是大海,我只是刹那间溅跃的浪花,虽暂时在最低的空间上,幻出种种的闪光,而在最短的时间中,即又飞进母亲的怀里。”在社会的动荡和时代的剧变,人们不再满意于看到母爱的作品但是人们又不能缺少母爱的作品。人们想要看到反映社会现实、反映火与血、反映生与死、挣扎与搏斗。但是让我们试着回想一下,当我们幼年的时候,当我们遇到困难或是挫折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能够有一个温暖的怀抱来安慰自己,而这个怀抱通常是来自母亲的。这也是为什么人们需要母爱的作品,需要母爱给我们力量与温暖的原因之一。

人们都会珍视这份平平凡凡的情感——母爱。它是高尚的、无私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并要世世代代流传下去的、是永存的。冰心先生的散文就这样适时而生。她的散文中的母爱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于她的母亲杨福慈对其的影响,另一部分则是冰心先生作为一位母亲对其子女的母爱的扩大化。这来那个部分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可以在冰心先生的散文中可见一斑。

“我每次得到她(她母亲)的信,都不曾预想到有什么感触的,而往往独到中间,至少有一两句使我心酸泪落。这样深浓,这般沉挚,开天辟地的心情啊!愿普天下一切有知,都来颂赞。”(《寄小读者.通讯十二》)杨福慈女士对冰心先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其父亲是海军军官,经常在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母亲陪伴长大的。冰心的母亲是一位性格极温柔,极安静的女儿你。处世恬淡,天性蜜柑,极富感性,是典型的,在当时不多见的,有文化的贤妻良母。母亲是冰心的第一位读者。冰心先生曾追忆母亲时:“而我每次做完一篇文字总是先捧到母亲面前,她是我的`最忠实最热诚的批评者,常常指出了我文字中许多的牵强与错误”“她的爱,使我由生中求死——要负担别人的痛苦;使我由死中求生——要忘记自己的痛苦”。

而另外一部分的母爱,最初体现于她对其弟弟的照顾。因为父亲经常不在家,家里的儿女的照顾、家务等事务都由母亲一人承担。母亲体弱多病,乖巧的小冰心自然帮母亲分担,帮母亲照顾弟弟。冰心把她的三个弟弟比作三颗天上最明亮的星星。冰心在国外的时间,她的弟弟们也常常给她寄出长长而恳挚的书信,告诉她:“从松树隙间穿过的阳光,就是你弟弟问安的使者;晚上清凉的风,就是骨肉手足的慰语。”这与冰心幼时对弟弟们的照顾分不开的。而《寄小读者》最能体现其作为母亲对子女母爱的扩大化。冰心先生在《寄小读者》中俨然像是那些小读者们温柔慈爱的母亲与他们沟通交流。在《寄小读者》中,描写母爱的篇幅最多,最真挚感人,《通讯十》就是这类散文的名篇。作者这样来歌颂母爱:“世界上没有两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然而,请小朋友和我同声赞美!只有普天下的母亲的爱……是一般的长阔高深、分毫都不差浅……当我发觉了这神圣的秘密的时候,我是欢喜感动得伏案痛哭!”在冰心的眼中,母爱是无比伟大的,它突破时空限制,因而是绝对的、永恒的。她的这种母爱具有人道主义的内涵,而且加以推广,及于了一切有生命的动物。

I · LOVE · YOU

素材源于网络侵删

冰心、老舍、贾平凹等名家如何表达“母爱”?

今天是母亲节,

是一个向母亲表白的日子。

对于老师来说,

母亲节或许更有意义。

众所周知,

教师是一个女性占主体的职业,

在这里有已为人母的妈妈,

也有将为人母的准妈妈。

母亲节,

也是很多女教师的节日。

小编整理了冰心、

史铁生等名人笔下的“母亲”,

文学巨匠们用生花妙笔

纪念母亲、表达母爱。

名家笔下的母亲

冰心

(图片来源 | 新华网)

冰心把母亲看作是自己生命的情思,心灵的故乡。她的膝上和怀里,是孩子避风的港湾。在《繁星》《春水》《我的故乡》中,我们都能看到她母亲圣母般的身影,都能听到她对崇高母爱深情而热烈的讴歌。

在《我的母亲》一文中,“母亲希望我早点成亲,毕竟三个弟弟都娶了媳妇,老大的‘我’还是孤零零地过着流浪的生活。她在担心孩子们家庭的同时,总不忘教导孩子们,也不忘做家务去关心身边的人。她不但是我的母亲,而且是我的知友。她有现代的头脑,公平地接受现代的一切。她热烈地爱着家,以为一个美好的家庭,乃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

字里行间,一种无私奉献的母性形象熠熠生辉,令人感觉幸福绵长。

老舍

(图片来源 | 新华社客户端)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老舍笔下的母亲,形象非常感人,她勤劳诚实、坚强善良、热情好客、乐于助人、伟大无私。

老舍很小的时候,父亲死了,母亲撑起整个家,抚养子女,生活很艰难。在《我的母亲》一文中,老舍写道:“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她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母亲却无怨言,只说命当如此。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地考入师范学校,母亲四处借贷,含泪把我送出门去。除夕请假回家,母亲笑了,听说还要回去,愣了。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走吧,小子。”

老舍在谈到他母亲的时候,曾经满怀深情地回忆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史铁生

(图片来源 | 新华网)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一文里,讲述了他和母亲的故事,散发出浓郁的情感,鲜活动人。

“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

面对残疾儿子,母亲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我摔打东西时,母亲就躲出去。她躲到我看不见的地方去听动静,等到摔打声没有了,她才回来,红着眼圈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我狂怒地说,‘我不去!’‘可活什么劲!’母亲这时哭了,说:‘咱们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这时母亲已经患了严重的肝病,后来妹妹说,母亲当时已因肝痛,整夜整夜地不能睡觉。就在那一天,说好第二天去北海公园,母亲高兴地走出去;但是也就没有再能回来。她忽然发病,大口大口地吐血,去医院,死了。”

这篇文章中,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读罢令人掩卷良久,催人泪下。

贾平凹

贾平凹以前写得很拼命,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不知道心疼自己身体,结果写出一身毛病。母亲的一句话,让他改变了这种写作习惯。

他回忆说:有段时间,妈来看我,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一眼一眼看着我,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

是啊,你就是一天到晚不吃不喝,不睡不歇,也未必就能写出天翻地覆,而一旦把身体写垮了,那就啥也没有了。

透过作家笔下对母亲的描写,

我们感受到母爱的平凡与伟大。

美国作家惠特曼说得好: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

她们的心始终一样,

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

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有人说,

推动世界的手,

是摇着摇篮的手。

一个家庭,

哪怕家徒四壁,

只要有一个正直、勤劳、

善良、乐观的母亲,

这样的家庭就是心灵成长的源泉。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力,

犹如一股永不间断的力量,

将持续孩子的一生。

母亲影响了

他们的一生

钱学森之母:让儿子成为忠诚于祖国的人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从小天资聪颖,悟性极高,3岁时就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性格开朗、热情,心地善良,而且计算能力与记忆力极强,具有很高的数学天赋。应该说,钱学森的超人天赋有来自他母亲的遗传。

章兰娟在钱学森很小的时候,就让其置身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中。钱学森最爱听母亲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陆游仗剑去国、杜甫忧国忧民、诸葛亮忠于汉业,为辅佐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故事。每当听到这些故事时,钱学森是那么认真、投入,稚气的脸庞上充满了对古人的崇敬。

193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赴美学习,他渴望以自己的知识来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现状。临行时,家人特意为他买了《老子》《庄子》《墨子》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母亲嘱咐他:“熟读这些书籍,可以对祖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摸到一些头绪。”

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学宗旨,各专业学科的学生都要在学期内到对口的工厂、科研部门实习。钱学森本来应该去飞机制造厂实习。可是,他没有想到,美国的飞机制造厂只准许美国学生去实习,不接纳外国学生。这种民族歧视是钱学森在美国遭受的又一次沉重打击。

但是,挫折和困难并没有动摇他为祖国强盛而发愤学习的决心。既然学习航空工程走不通,他决定改学航空理论,并大胆地毛遂自荐,投奔到加州理工学院任教的世界航空理论权威冯·卡门教授门下。不久,钱学森在导师的培养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虽然美国方面为钱学森提供了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物质待遇,但身在美国的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始终没有忘记报效祖国的愿望。

远在国内的母亲每次在给钱学森写信时,都提醒他早日回国。

钱学森始终把母亲的教诲牢记在心头。多年后,钱学森几经辗转,终于回到了祖国,投身于“两弹一星”的研究,为我国的航天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丁玲之母:尊重女儿自己的选择

丁玲的母亲蒋胜眉在常德女子师范和长沙稻田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了两年书后,回到常德女子小学担任学监。刚毅、自强的蒋胜眉对女儿从不娇宠溺爱。她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亲自教女儿读《古文观止》《论语》《孟子》。在母亲的影响下,丁玲从小博览群书,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

1918年夏,14岁的丁玲以优异成绩从小学毕业。暑假中,母亲送她到桃源县报考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那时,学校要学生缴纳保证金,母亲没钱,留下一枚金戒指,托女管理员变卖。那位女管理员将戒指卖了后,把交保证金余下的两元多钱交给丁玲,说:“你妈妈生活很艰苦,这钱可不能乱花”。

暑假过后,丁玲向母亲提出一个要求,希望转学到长沙周南女子中学去。这所女子中学是湖南有名的学校,向警予、蔡畅都是这个学校出来的。“五四”运动期间这所学校也很活跃。

母亲始终是信任和支持女儿的,只是这所学校是私立的,要学费、膳宿费、书籍纸张费,这在母亲微薄的薪金中自然是笔不小的支出。但是母亲考虑女儿的前途,仍然答应了女儿的要求,并亲自送女儿去长沙。

1922年春节,丁玲应王剑虹之约准备去陈独秀、李达等创办的上海平民女校学习,舅舅出面粗暴干涉,他要求丁玲再过半年毕业后与表哥结婚。母亲却支持女儿,她认为孩子求知识,找出路,要学最切实的学问,是正确的。

为此,家庭内闹了一场纠纷。最终,丁玲摆脱了包办婚约和其他纠缠,放弃了即将拿到手的,于1922年春天来到上海,在这里接受了中国的教育。她把名字改为冰之,废姓以蔑视传统意识。

母亲,

是我们永远道不完的思念,

写不尽的依恋。

母亲的爱,

就像藏在岁月深处的一首老情歌,

唱的人浑然不觉,

而听的人已经泪流满面。

世界那么大,

也大不过母爱。

谨以此文,

祝天下所有母亲,

节日快乐!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关于母爱的名言一一冰心,关于母爱的名篇500冰心】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关于母爱的名言【关于母爱的名言名句带作者】 下一篇:关于母爱的名言名句—关于母爱的名言名句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