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百善孝为先的故事 关于百善孝为先的小故事

更新:03-13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孝心,苦难中绽放最美的花朵 4位“最美孝心少年”点滴故事

孝心,苦难中绽放最美的花朵

——4位我省第三届“最美孝心少年”点滴故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沙兆华

9月15日,我省第三届“最美孝心少年”颁奖仪式上,40名少年获得了这一荣誉称号。当他们的事迹介绍呈现于记者眼帘时,“苦难经历”与“逆境成长”成为每一个孩子的标签。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40位少年经历是一组关于在苦难中成长的故事。孝心!就是挣脱苦难后长出的最美的花朵。

今天,苦难被幸福生活渐渐淡化,孝德与感恩越来越被重视推崇的时候,“最美孝心少年”给我们补上这一课……

吴美容:我挣回200元时,爸爸哭了

来自凤凰县禾库九年制学校15岁的吴美容显然是获奖少年中的大姐姐,而且她是个特别能干的大姐姐。

“夏天帮村里烟农编,冬天和爸爸到林子里捕。”这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般充满童趣,而是吴美容童年辛苦劳作的记忆。10岁那年的暑假,吴美容天天编,手被麻绳磨出血泡来,她都不停,那一个暑假,她为家中挣回了200元,能满足家中2个月的花销。当父亲拿到钱时,第一次泪如雨下,感觉亏欠女儿太多太多。

吴美容家生活在大山里,家里人口多,妈妈患有精神分裂症,只靠着有腿疾的父亲种田、打零工,她是家中老大,重担就落在她的肩上。大山里贫困人家的孩子没有那么金贵娇气,她自带着山民勤劳和坚韧。

前些年80多岁的奶奶病了,吴美容一夜之间成为了家中的“顶梁柱”。

那是深夜,奶奶突发疾病,爸爸腿脚不好,黑暗中,吴美容壮着胆子,跑到4公里外的另一个村子请来医生,奶奶才转危为安。奶奶卧病在床,吴美容前前后后照顾一个多月。

上初中后,她成为住校生,不再担忧家里的事,能安心读书。“读书是最开心、最清闲的事。”吴美容说。如今,她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并且是优秀班干部。说起童年时光,吴美容依旧会落泪。但苦去甘来,相信泪中也包含着甜蜜。

周锐驰:我是爸爸妈妈的“眼睛”

“爸爸妈妈生活在黑暗中,我就是他们的眼睛。”长沙市望城区丁字湾街道望胜小学五年级学生11岁的周锐驰有着这样的心声。

周锐驰的妈妈先天性失明,爸爸视神经萎缩也近于失明。3岁的时候,锐驰就像个小大人般照顾着妈妈,给妈妈夹菜、盛饭,帮妈妈梳头,一种暖暖的情意在母女间自然流淌,也让锐驰感到照顾妈妈是理所当然。

为了一家人生活,上小学时,锐驰的爸爸妈妈来到浏阳市一家按摩店打工,将小锐驰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

爸爸妈妈离开了,懂事的锐驰又成为了奶奶的小帮手,帮助奶奶照顾病重的爷爷,还经常和奶奶一起去集市卖菜。

每个寒暑假,周锐驰一定要去浏阳,陪着爸爸妈妈。妈妈在这个时候最开心,总说要给女儿买许多东西,可是懂事的锐驰都阻拦着妈妈。爸爸妈妈上班的地方有10多分钟的路程,平时,都是爸爸用一根导盲杖在前面探路,后面牵着妈妈。锐驰来了,就会当起爸爸妈妈的“眼睛”,牵着他们的手,有说有笑,幸福快乐洒满一路。

“我爸爸妈妈都是盲人,我没有一点自卑,我希望长大成为一名医生,为那些黑暗世界里的人送去光明。”这个愿望已经在她幼小心灵中扎根,希望伴随她一路成长,直至实现。

李尔骑:愿“1+4”永远相依

“1+2+4”,几年前,这个相加算术形象比喻了一对独生子女结婚后,面临赡养4位老人和养育子女的家庭重担。如果,把中间的“2”抽走,就是新邵县新航中学李尔骑的状况了,意味着年仅12岁的他要撑起4位老人生活。

李尔骑11个月大的时候,母亲悄悄离开这个贫穷的家,父亲只得外出打工,可在李尔骑2岁多的时候,父亲遭遇车祸去世。

从小,尔骑就跟着爷爷奶奶与太外公太外婆。生活或许还要制造更多的麻烦。爷爷曾经一次脑损伤后逐步丧失劳动能力,奶奶也因家庭的重击而精神分裂,太外婆失明多年,家中只靠着80多岁的太外公勉强维持。

苦难中的李尔骑是伴随着爷爷奶奶的泪水长大的,而一切让内敛的李尔骑成为极孝顺的孩子。

10岁起,李尔骑就将家里的重活全部包揽,照顾老人也心细如丝。每天6点起床做饭,把四位老人安顿好后上学,下午放学回来又忙着做晚饭,陪着爷爷到户外走走,给奶奶按摩,忙完这些后再去完成作业,每天晚上都11点钟后才能睡觉。

家中靠着低保生活,除了基本的学习用具,李尔骑很少跟爷爷奶奶要钱花,但他对老人十分舍得。今年夏天,做手工加工活,李尔骑赚了2000元,给四位老人买了许多好吃的东西,让老人们开心了好久。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他们能健康,一直陪着我。”说到这,坚强的李尔骑闪出了泪花,他内心已不愿一位亲人再离开。

王思璇:与妈妈一起加油努力

不久前,石门县第三中学13岁的王思璇参加全国舞蹈比赛,获得了二等奖。2017年,她还作为常德市唯一代表参加省级比赛,获得了演讲比赛一等奖。

思璇在石门县城长大,父母离异,思璇跟着母亲,随后母亲下岗。城市孩子苦难生活也从此开始。

思璇的母亲原本想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突然变得遥不可及了。面对着女儿的教育压力,母亲偷偷地哭,情绪一下子到了奔溃的边缘。

为了能让母亲开心,懂事的思璇从小就知道淘汰坏消息、过滤坏情绪,整天给妈妈唱歌、讲学校有趣的事,说自己的进步和老师的表扬,削减母亲对她教育的忧虑。让妈妈看到,不上课外班,不上特长培训班,女儿一样成绩优秀、爱唱爱跳、活泼开朗。

在孩子快乐情绪感染下,思璇妈妈逐渐从茫然失措的状态中走出来。为了女儿,她开始自己艰苦创业,开一间小小的早餐店,每天很辛苦,这一切都看在思璇眼里。思璇心疼妈妈,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到早餐店里帮忙,这让妈妈有了动力,也让妈妈感受到了人生在最茫然的时候,只需要懂得——自立。

三年级时,思璇要去广州夏令营20天,思璇离不开妈妈,妈妈告诉思璇要自立。这一次20天的分离,思璇果真没有给妈妈打过诉苦的电话,顺利完成了夏令营所有艰苦训练。

成长或许没有毕业季,思璇说愿和妈妈永远一起大喊:“你加油,我努力。”

你知道二十四孝中有几个孝父故事吗?个个感天动地

今天(6月16日)是父亲节,是儿女表达对父亲感恩和孝敬之情的节日。中国历来是重视孝道的国家,而最著名的就是二十四孝故事。

你知道在“二十四孝故事”中有几个专门讲“孝父”的吗?

笔者梳理了下,在二十四个故事中有5个是专门讲“孝父”的。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一起重温这5个感天动地的故事。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随着时代的变迁,上述故事中的做法虽然已经过时,也不可取,但其中传导的孝道文化和精神是永远不过时的。

孝敬父母,天经地义,晚辈们永远不要弃根忘本!

(壹点号《节日研究》出品,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翟恒水,参考资料:二十四孝故事。图片来自网络)

【百善孝为先】让孝道蔚然成风!来听听十大孝子的动人故事~

“百善孝为先”

从古时候起,孝老爱亲

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被国人传扬至今

孝感,中国孝文化之乡

在这座因东汉董永卖身葬父而得名的城市

孝道之风,沿袭千年

在我们的身边,总有打动人心的孝子故事

10月10日晚

2019中国·孝感孝文化旅游节

在孝感市文化中心大剧场开幕

开幕式上

第十届“十大孝子””获表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了解他们的动人故事~~~

沈飞:用二十多年的坚守浇灌着孝德之花

沈飞:男,43岁,他的父亲现已81岁高龄,前后中风6次,双腿瘫痪,严重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20多年来,他给老人喂饭、擦身、晒洗、帮排便。

为了使父亲通便,沈飞就从饮食和药物上入手。每天都做些柔软易消化的菜。由于父亲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每天最头痛的是给父亲喂药,老人家总是不吃药,每次就像哄小孩子一样,变着花样“哄着”,才肯吃药。到现在,也只有沈飞才能“哄得住”老人。晚上他总是和衣而眠,因为他要随时准备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每天早上到菜场买菜后,还要变着法地做适合父母吃的早点,下班后又急匆匆赶回家做饭。有时,两个老人都病倒在家,都要靠沈飞一个人照顾。父亲经常将大小便排在裤子里、轮椅上,沈飞都不厌其烦地将父亲衣裤脱下清洗,然后换上干净的衣裤。父亲床上的床单、被套经常换洗。

淳朴农妇罗秀梅:孝心养得百岁老

罗秀梅:女,72岁,云梦县下辛店镇张台村村民。1965年结婚时,公公已去世5年。她和婆婆一起辛勤劳动挣工分,将年幼的3个弟弟妹妹拉扯大,操持他们成家立业。她开荒种菜,各种时令蔬菜尽早种、抢先熟。还经常购买鱼、猪肉和豆制品相搭配做菜。每一次开饭,老人胃口大开吃得津津有味。夏天烧凉茶、熬绿豆汤供老人饮用。由于饮食调和、有规律,老人的气管炎好了,血压不高了,感冒咳嗽也很少。老人两次摔伤,及时治疗,精心伺候老人的吃喝、梳洗和大小便,不嫌脏、不怕累。面对老人的唠叨,总能够体恤、忍让,从不把老人的过失放在心上。罗秀梅以老人的长寿为荣,细心照料老人饮食起居。百岁高龄的邓贤务老人如今五世同堂。

陈想生:安装监控防母亲在家出意外

陈想生:男,54岁,是应城二中的一名数学老师。

二十多年如一日,陈老师毫无怨言悉心照料父母,平时陪吃陪住,住院陪护。母亲患有精神抑郁症,发病期间,精神亢奋,胡言乱语,大小便失禁,他更是通宵达旦,彻夜不眠,精心侍奉。为方便照看母亲,特意在母亲的房间里安装了电子摄像头,绑定在手机上,可以24小时看到母亲在家的活动情况,一有意外,及时赶回。父亲身患癌症,他不顾白天上班劳累,晚上赶到医院陪护,一直坚持到父亲去世。母亲身患多种疾病每年住院5、6次,医药费自付部分2万多元和父亲去世的安葬费都是他承担的。母亲过早挑食,他每天起早床到街上买回母亲喜爱的早点。有时母亲想吃稀饭,他就早起,煮好让母亲吃。平时他还为母亲洗澡、梳头、剪头发,洗衣服、晒被褥,陪母亲聊天,收看楚剧、黄梅戏。

梅巧兰:负债为公婆治病

梅巧兰,女,36岁,是一名幼儿园老师。2007年,梅巧兰婚后仅一年,婆婆患肺癌晚期,卧床两年的时间里,她从饮食上调理,从心理上疏导,激励婆婆战胜病魔的信心,使婆婆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的极速恶化。为了给婆婆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负债三万元。

婆婆去世后不久,公公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她用胃管给公公灌注流食,坚持每天帮公公翻身、擦洗身子、倒屎倒尿,坚持给公公按摩,保持老人的血脉通畅,亲自为公公理发、剃胡子、剪指甲。

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瘫痪几年的公公从来没有生过褥疮,并且病情逐渐好转。在公婆患病期间,为减轻家庭负担,丈夫外出务工,梅巧兰既要工作,又要照顾两个孩子,还要照料患病在床的公婆。

黄远珍:用乐观和坚强撑起特殊的家

黄远珍:女,63岁,1978年,黄远珍从四川省蓬溪县远嫁到孝南区毛陈镇焦湖社区唐家下湾,和村民唐友发结为夫妻。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丈夫唐友发自幼智障且体弱多病,家里还有一个严重智障的小叔子和四个小姑子,最小的才6岁。黄远珍的到来,无疑是给这家人带来了莫大的希望。一转眼41年过去了。这些年,小姑子们都出了嫁,自己的三个孩子也长大成人,家里又遭遇了新的变故:顶梁柱公公病逝,婆婆患上老年痴呆症,已是花甲之年的黄远珍用她的乐观和坚强撑起了这个家。83岁的婆婆一个疏忽就会走失,她每次都及时找回。为了照顾家人,她从未出远门,极少走亲戚。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儿媳和女儿都孝顺善良,家人说没有她这个家就完了,村民说她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女人。

雷向东:他忠孝两全当楷模

雷向东,男,45岁,大悟县国家税务总局大悟县税务局办公室副主任。

2014年初,雷向东的父亲确诊为右脑大面积脑瘫、小脑部分严重钙化,还伴有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病情稳定后转回家中护理。父亲每顿的饮食都是靠胃管用针筒慢慢打进去。为了父亲能好受一些,在咨询过医生后,雷向东为父亲拔掉了胃管,每餐改由自己用小勺一点一点喂食。父亲整日卧床,肠胃功能差容易便秘,无法正常排便,他每天都会亲自动手,为父亲排便。每天为父亲擦洗几次,扑上爽身粉。5年来,他父亲身上没有一块因长期卧床而出现褥疮。

黄嫘:她是公婆的小棉袄

34岁的黄嫘是湖南人,工作于孝感市纪委监委。为支持军人丈夫一腔热血报效祖国,她来到了孝感;因丈夫工作性质特殊,常年不在家,她扛起了照料家庭的重担。婆婆患有骨质增生和腰椎间盘突出,她把婆婆接到孝感同住。婆婆发病时坐卧不宁,为了专心照顾婆婆,她忍痛将不到两岁的女儿送去托幼班。她待婆婆真心实意,婆婆逢人便骄傲地说:“我的儿媳就是我的小闺女、小棉袄!”担心婆婆太孤单,她又把公公接到孝感,让两位老人能相互陪伴。担心公婆远离家乡,难以融入新环境,她主动联系邻居,一家家走访,请邻居们平时能带着公婆熟悉环境,参加小区里的老年活动……在她的细心照顾下,公婆过上了三代同堂、享受天伦之乐的晚年生活,日子过得充实、愉快、幸福。

余祥炳:孝心情深一家亲

余祥炳:男,是安陆市第八届政协委员,他的家中兄弟姐妹四人,排行老二,母亲程启绍今年74岁,七八年前检查出患有高血压、脑梗塞,为方便照顾父母,他特意在自家附近的府城明珠小区购置了一套房子给父母居住。

2015年5月16日,正值公司的生意旺季,母亲突发脑梗塞,陷入昏迷不能说话,他接到消息后直接扔下手中的工作,连夜赶到母亲住处,将她送往普爱医院,因为救治及时,母亲终于醒了过来。

母亲住院期间,主动承担了大部分护理事宜给老人喂饭、按摩、擦洗,无不亲力亲为。母亲出院后的第二天,兄弟姐妹都各有困难,他便主动承担了母亲的赡养事宜,此后每年清明节后,他都会送母亲去医院定期住院治疗。

他为家乡出资修路、“六一”儿童节个人捐赠1万元、号召商会会员捐款共计20余万元、优先招收贫困户在公司就业……

李彩霞:孝敬公婆撑起幸福一家

李彩霞:女,38岁,是临空经济区闵集小学老师。2014年,她的公公经医生诊断为恶性淋巴癌,她每天精心呵护像照顾小孩一样照顾他,从不嫌麻烦,每到吃饭前把围裙带上,吃过后再摘下来。

2019年,婆婆又突发脑梗。经过精心护理,不断治疗,婆婆能进行简短的交流,尽管吐字不清,但李老师每天还是和她话话家常,以宽慰老人,每天不同的食品搭配,一天三餐,定时定量。每天搀扶着婆婆在床上坐一会,这一坐就是十几分钟,没等坐稳就又得躺下去。

多年来,她一边工作一边不厌其烦地陪着公婆住院看病、伺候老人的生活。

楚登峰:永葆孝亲敬老的初心

楚登峰:男,44岁,是孝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干部,也是一名退伍军人。

2004年底,他的母亲患上了尿毒症,面对身染重疾的母亲,他精心侍奉,挑选最新鲜精良的食物给母亲做饭,贷款借钱买了一间适合母亲养病的房子。他的母亲每周2-3次到孝感市中心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他用电动车载过去,做完了再接回来,风雨无阻。母亲去世后,他把母亲崭新的未穿过的衣物,随精准扶贫队员一起亲手送到精准扶贫困难群众家里、手中。在生活中,他除了对母亲尽孝,也去到农村福利院、贫困农户家中,积极参加“慈善一日捐”,为困难群体伸出援手。2010年,岳母结石,岳父胆囊住院期间,他始终不离不弃,守侯在病床前,尽到一个做女婿的孝心,直到病好出院为止。生活中,他尽心尽力帮他们处理家务。

人人都是父母生

天高地厚养育恩

行孝立德是根本

孝子故事伴我行

……

孝感十大孝子

他们用真情赢得群众赞誉

用坚守传承孝道家风

今天,请将掌声给他们~

【关于百善孝为先的故事 关于百善孝为先的小故事】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关于男女之间荤段子笑话 男女之间的笑话段子 下一篇:关于盘古的神话故事;关于盘古的神话故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