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故事十份感动|湖湘多义士 诚信壮山河
湖湘多义士
诚信壮山河
他们身份年龄各异
但他们的名字和事迹感动和激励着我们
他们用诚与信
用榜样的力量感染人、鼓舞人、带动人
为湖湘留下了一段段温暖的回忆
徐正祥(左)和丁母在交谈。(资料图)
一句承诺 38年照顾烈士父母
他是一名参加过边境作战的老兵。42年前战场上的一句承诺,让徐正祥数十年如一日照顾着牺牲战友的父母。
战火纷飞中,徐正祥与丁正祥不期而遇,两个同村同名的年轻人彼此勉励,临别之际互相嘱托“如若伤亡,相互照顾好对方父母”。
没想到,几天后就传来了丁正祥牺牲的消息,徐正祥将痛失战友的悲伤化为冲锋陷阵的勇气,也将两人的承诺牢牢记在心里。
1983年徐正祥退伍返乡,从那时起,他便尽起烈士未尽的孝道,成了丁家的“顶梁柱”。田里的活、家中事务乃至丁正祥的妹妹丁碧兰、弟弟丁岚的婚事都由徐正祥操持。
2010年,丁正祥的父亲患肺癌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徐正祥忙前忙后。2011年丁父去世,徐正祥不仅为老人料理后事,还组织80多名战友一起送老人最后一程。
陈干武(左一)。(资料图)
晚年丧子 他信守“人死债不烂”
他叫陈干武,是长沙县安沙镇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因一个承诺而走进公众的视线。
“做人要有良心,我一定想办法还!” 2015年9月,陈干武唯一的儿子陈龙因肝癌治疗无效去世,高额的医疗费用让陈家欠下26万元债务。
6年来,这位74岁老人信守承诺,省吃俭用,靠养殖增收,目前已为病逝儿子偿还了23万元欠款。人们叫他“诚信老爹”,他觉得自己只是在做一件天经地义的事。“这些都是亲人、朋友的情,不还睡不着觉。”
因其诚实守信,“替儿还债”的陈干武老人当选为“中国好人”。
甘厚美。
战功卓著 他深藏功名数十载
他给自己和家人立下了一条这样的“军令”:“决不能占公家便宜!”
他叫甘厚美,参加过淮海战役李土楼战斗、关垭子战斗、牛蹄岭战斗、川北火天岗战斗……在战场历经九死一生,屡立战功。
1958年退役归家之时他拒绝优待,回乡之后默默奉献,深藏功名数十年,做过会计、采购员、保管员。后经介绍前往煤矿工作,因家庭负担重,主动申请下井工作,最终在普通煤矿工人岗位上退休。甘厚美的孩子们从小只知道父亲是退役老兵。几十年来,他们从未听父亲提起曾经立下的战功。
甘厚美说,他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三件事分别是: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员;没占过公家一分便宜,没犯过让人指手画脚的错误;自己的孩子凭着努力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
伍海湾。(资料图)
口罩“不涨价”春节“不放假” 90后“女掌门”勇担当
她叫伍海湾,是一名90后“后浪”,芙蓉口罩厂第三代继承人。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芙蓉口罩厂作为当时长沙市唯一生产口罩的专业工厂,1月25日(大年初一),在伍海湾的带领下,位于永安镇的长沙芙蓉口罩厂8条生产线迅速复产,随即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
自1月31日起,口罩厂开启每天20小时工作模式,一线操作工分6时到16时、16时到凌晨2时两班倒作业。为了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伍海湾安排专人关注职工身体情况,食堂每日开设五餐饭,每天2时下班厂方会租车把职工一个个送到家,并将全体职工工资翻了4-5倍。
在原材料、工人工资等各项成本大幅提升、市场口罩价格很高的情况下,伍海湾不为利益所动,主动向政府做出了“永不涨价”的庄严承诺,没有高价向市场卖过一只口罩。
郑能量(左)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时的合影。
逆行武汉 书写青春“郑能量”
他叫郑能量。2020年1月25日(正月初一),他辞别亲友,驾着“湘A”牌照的私家车奔赴武汉,成为一名志愿者。
临行前,他在微信朋友圈立下“生死状”:“如果我不幸倒在武汉,请把我的骨灰无菌处理后撒在长江,让它漂回湖南,报答陪伴我的祖国、家人、老师、朋友,还有我的理想……”
65天的武汉坚守,郑能量每天驾车穿梭在武汉的大街小巷,义务帮助需要出行的市民,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运送医疗物资,加入当地志愿者爱心车队,为社区的病残、空巢老人和贫困户募集并运送米面油、蛋奶、蔬菜、水果等,到蔬菜基地帮忙抢收蔬菜。
“灾难面前,我们经历痛苦和辛酸。但战胜困难的信心、各方携手前进的信任,温暖着前行的路,感动着自己和周边的人。”郑能量说,信心、信任是他走过困难、走向未来的基础和核心。
圣峰果业董事长黄仕其。(资料图)
诚信办企 将荒山变成了“花果山”
他叫黄仕其。一场意外,他被机械打断右手,但他不畏艰辛创办圣峰果业,11年他将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当有人问起黄仕其成功的秘诀时,他笑着说,做生意,靠的就是讲诚信这个品格。彼此之间只有信任,讲信誉守承诺生意才能越来越火。
黄仕其回忆道,公司创办初期,资金流转慢,经常入不敷出,只能找亲戚朋友借钱维持运转,但每次一收到货款就立马归还,自己基本没钱在身上。如今的情况大大好转,他也更能体会别人的心情,建设工人的工资、餐饮原材料货款,这些他全都按时付款,从未拖欠。
黄仕其诚信的优秀品质也深深影响着员工。一次,KTV包厢客人离开后,有位李姓员工在现场捡到两万元现金,她没有丝毫犹豫,立马交到店长手里。通过多方联系,终于找到了失主,“完璧归赵”。黄仕其介绍道,我们经常捡到手机和钱包,要求必须为顾客好好保管,《员工守则》里诚信待人有明确的规定,对拾金不昧的员工我们也会给予奖励。
拾金不昧的汉寿碧桂园保洁员张良顶。
保洁大叔拾获价值十余万首饰 2小时归还失主
日子很辛苦,但他说“不义之财不能要”。2021年3月22日,67岁的汉寿碧桂园保洁员张良顶在对所负责楼栋进行日常清扫时,拾获价值十余万首饰,通过联系物业,查找监控,2小时内把物品归还给失主。
20多年前,张良顶就与妻子离异。他独自一人艰难地把一对儿女抚养长大。尽管已年近七旬,但为了减轻子女负担,2019年11月,闲不住的张良顶仍选择做保洁员。
“我以前在外面的工地打工,非常苦,非常累,后来老了干不动了,经人介绍就到这里来做保洁。”但不论在哪里做哪一行,张良顶都认为一定要对工作负责到底,捡到业主的贵重物品,及时归还或上交也是职责所在。“如果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把失物及时上交,归还给失主。”
谢元恒在巡查线路故障。(资料图)
一家三代 40年守护山中电能“血脉”
家住常德市桃源县杨溪桥乡芦家坪村的谢运堂、谢元恒、谢志勇一家三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40年如一日,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接力义务守护13公里山区高压电能线——黄善线(原黄德线)。
1981年开始,谢运堂干起了义务护线工,谢元恒看着父亲谢运堂巡线护线太累,就尽可能挤时间和父亲一起爬山涉水义务护线,父子俩天天带着柴刀和锄头上山去,修筑巡线路,清理风险点。谁想到这一护就是40年,这一护就是祖孙三代。
2003年,谢运堂中风瘫痪,谢元恒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独自走上了义务护线之路。2006年,谢元恒的妻子患上尿毒症,在深圳打拼的儿子谢志勇毅然放弃了多彩的城市生活,回到他熟悉的大山,和父亲一起守护这山中的电能“血脉”。
陈亮伟(中)和孩子们在一起。
为近4000名留守儿童 点亮教育“明灯”
他是祁东县贫困家庭孩子们口中的“爱心爸爸”,祁东县启航学校总校长陈亮伟。
2014年,为了实现“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大城市一样的优质教育”的承诺,他筹资2亿余元回到家乡祁东建设启航学校。
自启航学校创办以来,陈亮伟将学校所有收入全部投入到学校建设和提高教职工待遇上,出资2000万元筹建“留守儿童之家”,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建设了高标准的食堂。先后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和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助学金和奖学金近300万元,帮助200多名贫困学生重圆读书梦。
目前,他已在祁东县4个偏远贫困乡镇创办了3所中小学和4所幼儿园,为近4000名留守儿童在“家门口”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
袁雪松。(资料图)
一杆“公平秤” 调解解民忧
他是群众心中的“公平秤”“袁青天”。
袁雪松,名如其人,一位具备有“雪松”品格的老同志。他曾经在司法界工作27年。2009年退休以后,发挥余热,先后被返聘到县大队、法院、沙田乡政府等部门。
袁雪松共调解处理重大疑难纠纷150余起,制止群体性械斗60多起,预防可能发生的自杀事件20多起,代理经济、民事、行政诉讼320余件。经手办理的2000多件案件,没有一件“冤假错”。
目前,袁雪松仍然奋战在沙田乡信访工作一线,确保信访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协助政府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沙田乡政府曾要对其进行奖励,被袁雪松婉拒,他说:“退休工资就是党给我的奖励。”
来源:红网时刻
先进模范丨道德模范陈国庆:“诚实守信”成就“成功之路”
人物名片
自从1996年下海创业,舟山成功之路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庆,始终坚持一个朴实的座右铭:一个人能让他人获得信任,靠的是诚实守信,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创业道路上越走越宽。
如今,“诚实守信”成就了“成功之路”,陈国庆开始回馈社区:成立党员志愿者应急小分队、结对大凉山贫困学子……2014年,陈国庆被评为普陀区第二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社会给我财富更应懂得回报
“听说有人给我们送清凉,想想肯定是老陈。 ”8月16日上午,陈国庆带着90多份饮料、水果来到普陀区大干社区环卫工人集中休息点,专程给这些辛苦工作的城市美容师送“清凉礼物”。
“他们才是我们最应该关心的人。 ”陈国庆说,任何一份创业成功都离不开这个社会的支持,回报社会是一名企业家必须担当的责任。从2015年开始,陈国庆就开始关注自己厂区周边的环卫工人、等室外一线劳动者,每年高温天、寒冷天他都会给他们送去各种礼物。
除了给周边的一线工作人员送“礼物”,每年总有那么几天,陈国庆会去芦花敬老院看望老人们。“我们第一次去的时候,老人们看着我们的眼神是陌生的,但现在,他们会拉着我的手说,‘我认得你,我知道你是谁’真的是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一样。我和他们一起唱革命歌曲,也特别高兴。 ”陈国庆告诉记者,现在自己走在附近的路上,环卫工人看到他都会聊几句,感谢自己的付出,这就是他人生最好的礼物。
给沈家门大干社区70岁以上的老人赠送空调被,给90岁以上老人常年发放敬老金等等,这些年,陈国庆为公益事业捐款的金额自己都已经记不清了。2011年,陈国庆在电视上看到四川某地留守儿童的贫困现状,他专程赶到那里捐款25万元,结对当地学校的84名女童。“自己最初的创业动力,只是为了生计,为了让父母妻儿生活过得好一些,但当一个人的后顾之忧都解决了,就应当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其实,有能力帮到别人也是件令人愉快的事。 ”朴实的陈国庆,只想为这个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员工才是企业发展的未来
20多岁时,陈国庆还是我市一家水产公司的普通工人。“那时候我就想去创业,不喜欢在办公室呆着。 ”1996年,陈国庆买断工龄离开了水产公司,和表弟组建了一个车队,从此天南地北地跑货运。
“下海之后,我做过很多行业,每个行业都非常辛苦,特别是做驾驶员,如果车辆出故障时真让人叫苦连天,因为维修点不多。当时虽然外地大城市卡车售后服务已渐趋成熟,但在舟山还是一块空白。 ”2001年,看到商机的陈国庆在平阳浦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汽车维修服务公司,专门从事卡车、客车维修服务。因为找准了机会,加上始终坚持诚信经营,陈国庆的创业步伐大步迈进。
“企业的成功,除了社会,我最要感谢的是我们的员工。 ”说起创业路上的伙伴,陈国庆说,人的奋斗目标都是有阶段性的,比如刚参加工作时,一般人只是希望能有一份不错的收入。过了这个阶段后,会希望有更好的发展空间、社会地位等。
2011年,正当陈国庆的事业蒸蒸日上时,他宣布进行股份制改革,把手头的部分股权出让给各厂主管、经理、主任、技师等核心员工,自己持股比例缩减到50%。正是这种一起发展的魄力,在整个汽车维修行业人员流动率普遍在10%~15%的情况下,陈国庆公司的班、组长以上核心员工的流动率几乎为零,学徒工的整体流动率也仅为3%左右。陈国庆说,有舍才有得。至少,他的这一个决定,除了凝聚了人心,也赢得了员工们对他的肯定。
除了出让股份,陈国庆还设立了企业员工互助基金,用每年利润的1%,救助重病住院职工,帮助生活困难家庭。这笔员工互助基金,至今却没有用到过,并非没有人需要救助,而是每次陈国庆都自掏腰包了。比如,一位员工因病长期住院后病逝,陈国庆资助他的孩子每年5000元直至大学毕业,他还与一位湖州员工的妹妹结对助学,每年12200元,4年共48800元。
组建应急小分队始终在一线
在刚刚过去的“利奇马”台风中,已经51岁的陈国庆连续2天没有睡觉。“我在沈家门街道巡逻,哪里有需要,我们的应急小分队就会出现在那里,仅这次台风我们就转移了近300人。 ”陈国庆说,每年只要到台风期间公司全员值班上岗,男同志在外巡逻抢险、转移人员,女同志在各救灾点做好后勤服务等。
2012年,陈国庆投入资金近3万元,成立了由十余名党员骨干组成的“党员志愿者应急小分队”。在当年的“海葵”台风侵袭期间,这支小分队成员昼夜值班,多辆车时刻待命。 2015年抗击强台风“灿鸿”中,陈国庆连续40个小时没合眼,带领20多位员工冒雨转移300位群众到附近避灾场所。只要台风来袭的那几天里,沈家门街道都能看到这支应急小分队的身影。
“在我的理念中,一名员工如果没有一颗回报社会的心,那就不是一名称职员工,所以每次台风天除了特殊情况外,一律值班。 ”陈国庆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自己就想着多做一点。
人物名片
自从1996年下海创业,舟山成功之路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庆,始终坚持一个朴实的座右铭:一个人能让他人获得信任,靠的是诚实守信,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创业道路上越走越宽。
如今,“诚实守信”成就了“成功之路”,陈国庆开始回馈社区:成立党员志愿者应急小分队、结对大凉山贫困学子……2014年,陈国庆被评为普陀区第二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社会给我财富更应懂得回报
“听说有人给我们送清凉,想想肯定是老陈。 ”8月16日上午,陈国庆带着90多份饮料、水果来到普陀区大干社区环卫工人集中休息点,专程给这些辛苦工作的城市美容师送“清凉礼物”。
“他们才是我们最应该关心的人。 ”陈国庆说,任何一份创业成功都离不开这个社会的支持,回报社会是一名企业家必须担当的责任。从2015年开始,陈国庆就开始关注自己厂区周边的环卫工人、等室外一线劳动者,每年高温天、寒冷天他都会给他们送去各种礼物。
除了给周边的一线工作人员送“礼物”,每年总有那么几天,陈国庆会去芦花敬老院看望老人们。“我们第一次去的时候,老人们看着我们的眼神是陌生的,但现在,他们会拉着我的手说,‘我认得你,我知道你是谁’真的是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一样。我和他们一起唱革命歌曲,也特别高兴。 ”陈国庆告诉记者,现在自己走在附近的路上,环卫工人看到他都会聊几句,感谢自己的付出,这就是他人生最好的礼物。
给沈家门大干社区70岁以上的老人赠送空调被,给90岁以上老人常年发放敬老金等等,这些年,陈国庆为公益事业捐款的金额自己都已经记不清了。2011年,陈国庆在电视上看到四川某地留守儿童的贫困现状,他专程赶到那里捐款25万元,结对当地学校的84名女童。“自己最初的创业动力,只是为了生计,为了让父母妻儿生活过得好一些,但当一个人的后顾之忧都解决了,就应当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其实,有能力帮到别人也是件令人愉快的事。 ”朴实的陈国庆,只想为这个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员工才是企业发展的未来
20多岁时,陈国庆还是我市一家水产公司的普通工人。“那时候我就想去创业,不喜欢在办公室呆着。 ”1996年,陈国庆买断工龄离开了水产公司,和表弟组建了一个车队,从此天南地北地跑货运。
“下海之后,我做过很多行业,每个行业都非常辛苦,特别是做驾驶员,如果车辆出故障时真让人叫苦连天,因为维修点不多。当时虽然外地大城市卡车售后服务已渐趋成熟,但在舟山还是一块空白。 ”2001年,看到商机的陈国庆在平阳浦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汽车维修服务公司,专门从事卡车、客车维修服务。因为找准了机会,加上始终坚持诚信经营,陈国庆的创业步伐大步迈进。
“企业的成功,除了社会,我最要感谢的是我们的员工。 ”说起创业路上的伙伴,陈国庆说,人的奋斗目标都是有阶段性的,比如刚参加工作时,一般人只是希望能有一份不错的收入。过了这个阶段后,会希望有更好的发展空间、社会地位等。
2011年,正当陈国庆的事业蒸蒸日上时,他宣布进行股份制改革,把手头的部分股权出让给各厂主管、经理、主任、技师等核心员工,自己持股比例缩减到50%。正是这种一起发展的魄力,在整个汽车维修行业人员流动率普遍在10%~15%的情况下,陈国庆公司的班、组长以上核心员工的流动率几乎为零,学徒工的整体流动率也仅为3%左右。陈国庆说,有舍才有得。至少,他的这一个决定,除了凝聚了人心,也赢得了员工们对他的肯定。
除了出让股份,陈国庆还设立了企业员工互助基金,用每年利润的1%,救助重病住院职工,帮助生活困难家庭。这笔员工互助基金,至今却没有用到过,并非没有人需要救助,而是每次陈国庆都自掏腰包了。比如,一位员工因病长期住院后病逝,陈国庆资助他的孩子每年5000元直至大学毕业,他还与一位湖州员工的妹妹结对助学,每年12200元,4年共48800元。
组建应急小分队始终在一线
在刚刚过去的“利奇马”台风中,已经51岁的陈国庆连续2天没有睡觉。“我在沈家门街道巡逻,哪里有需要,我们的应急小分队就会出现在那里,仅这次台风我们就转移了近300人。 ”陈国庆说,每年只要到台风期间公司全员值班上岗,男同志在外巡逻抢险、转移人员,女同志在各救灾点做好后勤服务等。
2012年,陈国庆投入资金近3万元,成立了由十余名党员骨干组成的“党员志愿者应急小分队”。在当年的“海葵”台风侵袭期间,这支小分队成员昼夜值班,多辆车时刻待命。 2015年抗击强台风“灿鸿”中,陈国庆连续40个小时没合眼,带领20多位员工冒雨转移300位群众到附近避灾场所。只要台风来袭的那几天里,沈家门街道都能看到这支应急小分队的身影。
“在我的理念中,一名员工如果没有一颗回报社会的心,那就不是一名称职员工,所以每次台风天除了特殊情况外,一律值班。 ”陈国庆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自己就想着多做一点。
【关于诚信的正面事例-关于诚信的正面事例有哪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