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无头尸 关羽没头

更新:04-04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三国时张飞“吼断桥梁”和关羽葬身处,原来竟在今天一个地方

当阳关陵,是我国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关羽的陵寝,埋葬着关羽的无头之躯。此地四望平川,南倚群山,东临沮水,为一处宫殿式庙宇群落,为历代祭祀关羽的地方,与洛阳关陵山西解州关帝庙合称为中国三大关庙。

三国志》载: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孙权于临沮夹石擒关羽,斩关羽,权送羽首于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于当阳,就是今天的当阳关陵庙。 “当阳桥头一声吼,吼断桥梁水倒流”。张飞大闹长坂桥(又称当阳桥)的旧址就在当阳北门外的沮河北岸。长坂坡、娘娘井、关陵、周仓墓、麦城这些著名的三国遗迹使当阳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三国城。

当阳市地处湖北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东连荆州古城、北通襄樊古隆中、西邻宜昌三峡,当阳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到当阳,关陵庙不能不去。关陵庙位于长坂坡西北五里处,陵墓建于东汉末年,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始建祭亭,明成化三年(1467年)始建庙宇。从外观赏关陵,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关陵庙占地45000平方米,规模宏大、庄重肃穆。

庙内有拜殿、正殿、寝殿、春秋阁、和睦鼓楼、八角亭等建筑。关羽墓在寝殿后,高7米,周长60余米,陵园内风景秀丽,古柏参天。

历史上的关陵原址与现址相同,原名漳乡,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吴孙权以侯礼葬关羽身躯于此,由于关羽同乡元代大戏曲家关汉卿的大力渲染,南宋时始建祭亭于陵前,明代的《三国演义》将关羽显圣置为当阳,此地更是声名显赫,明成化年间,庙宇规模大体落成,及至清代,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成为全国三大关庙之一,祀田千亩,信徒无数,是各地关庙的祖庙。

庙宇座西向东,占地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45平方米,陵区分为五院四殿,护以内外宫墙。现有建筑20多座,80余间,均衡对称地分布在东西中轴线上的两侧,中轴线上自东而西依次为:广场、仿明清门阙、神道碑亭、石牌坊、三元门、马殿、拜殿、正殿、寝殿、祭亭、陵墓;南侧有:

关公戏台、石墓表、石狮、南碑廊、来止轩、伯子祠、佛堂;北侧有:石墓表、书亭、石狮、北碑廊、古井、斋堂、圣像亭、春秋阁、启圣宫等。鸟瞰关陵整体建筑前后贯通,左右平衡,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建筑风格为中国古典建筑上典型的“中轴对称式”,恰似旧中国一处帝王宫殿,是中国古建筑上的一颗明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关公文化的最主要载体。当阳关陵,埋藏着关羽的无头之躯,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历史,是关公传统文化的最主要载体,每年有数十万计的国内外的华人前来当阳关陵谒祖进香,顶礼膜拜,当阳关陵已成为祭祀关公的最主要场所。关公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生、发展,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过程,在华人中影响深远,千百年来,关羽“忠义仁勇” 折射出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楷模,

形成了“文拜孔子,武拜关公”的传统文化格局。自宋以来,关羽不仅为民间百姓广为敬奉,还为儒家、佛家、历代帝王所极力推崇。据宋《佛祖统纪》载,中国佛教早就把关羽封为“神”,曰“伽蓝神”。宋代,封关羽为“武安王”;明代,即封为“武圣人”,还加封为“大帝”。到清代,关羽则是集“神”、“圣”、“帝”于一身,封曰“忠义神武仁勇灵佑威显关圣大帝”。

历史上的这些“关公文化”轨迹,在当阳关陵的建筑布局,及其兴建、发展和成型中均得到了比较充分而深刻的反映。如建于早期碑亭屋面盖以诸侯用的绿琉璃瓦顶,而建于成熟期的正殿冠以只有帝王才能使用的黄色和九排九行的仿铜乳钉门,其他附属建筑物上的色彩配备也各有深意,既是其历史地位的标志,也是中国色彩上的一个典范作品。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关公遇害后,当阳玉泉寺的普静禅师即传出“玉泉山关公显圣”,称关公“稽首皈依”、“愿求清诲”;隋开皇年间,佛门天台宗高僧智岂页在玉泉山下建道场,造像供奉关公。即现当阳玉泉山关羽“最先显圣之地”。明代初年在关羽葬身处修建神祠,将祭祀关于神庙由玉泉山迁至关陵。因此,当阳关在现存关庙中是最早祭祀关公的宗教场所,而为我国三大关陵之首。

当阳关陵自创建以来,经过几次大修和重建,但布局仍保持着明嘉靖年间形成的旧制。当阳关陵前后五院四殿,共有建筑物20多座,80余间。整体建筑群总体规划严密,以主轴线为中心,纵向轴线贯穿整座建筑,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大小有序,布局严谨、合理,气势宏伟。在建筑艺术、建筑美学上达到了极为完美的境界,有着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是研究关公文化和中国祭祀制度以及古建筑的实物见证。

宗祠建筑本身是社会生活的物化形态,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当阳关陵在布局、结构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传统生活习惯,有机结合了宗祠建筑以及宗教建筑的传统,并在规划、装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鲜明之处就在于统一的构成机体,明显显示出关公文化的独特体系,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特定的区域里对南方关帝庙的产生及布局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两岸人士湖北当阳祭关公

中新社湖北当阳11月9日电 (记者 郭晓莹 董晓斌)“海峡两岸2017当阳关陵关公祭祀大典暨关陵庙会”9日在湖北当阳关陵庙文化广场举行,参加第十四届“湖北·武汉台湾周”活动的台湾嘉宾及两岸关氏宗亲、信众等200余人共祭关公。

当日14时30分,关公秋祭大典拉开序幕。主祭官率众进行了迎神、上香、颂祝文、行初献礼、献帛、诵祭文、行亚献礼、撒五谷、奠酒、送神、望燎、行终献礼等议程。祭祀仪式结束后,两岸人士在关陵大殿和关冢前焚香叩拜,表达对关公精神的敬仰和崇拜。

当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孟丽说,关公报国以忠,处世以义,待人以仁,作战以勇的品格精神,已经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希望两岸以关公文化为纽带,加强文化交流,增进两岸同胞血脉亲情。

中国中常委、台湾中华两岸青年交流协会理事长曾文培认为,两岸的血亲、文脉同根同源,中华“文化脐带”连接两岸,两岸应共同推动关公文化和关公精神的传承,并进一步寻求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

台湾南投日月潭文武庙董事长张德林表示,关公忠义仁勇精神已成为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信仰,两岸关帝庙可加强合作,为两岸文化交流搭建平台,进一步拉近两岸同胞同根、同祖、同源的情感距离。

当天的关陵庙会与祭祀大典同步举行,当地民众、民间社团、文艺爱好者在关陵庙内进行了评书、剪纸、吹打乐、民间歌舞等民间文艺和民俗文化展演。

当阳关陵乃蜀汉名将关羽之陵寝,葬着关羽的无头身躯,与汉南洛阳关林、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合称中国三大关庙。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当阳已连续26年举办关陵秋祭大典,关陵庙会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关陵秋祭大典与关陵庙会,已成为全球华人,特别是海峡两岸祭拜关公、增进感情、促进交流合作的平台。(完)

【关羽无头尸 关羽没头】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关羽斩杀过哪些美女—诸葛亮被刘备骗了一辈子 下一篇:关羽的主要故事-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详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