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舞台剧《阿拉丁神灯》在四川乐山沙湾上演 带领小观众进入神奇的魔法世界
刘兴义 王垚秋 封面新闻记者 杜卓滨
1月31日,大年初三,儿童舞台剧《阿拉丁神灯》在四川乐山沙湾沫若剧场上演,带领小观众进入神奇的魔法世界。
《阿拉丁神灯》讲述了一个名叫阿拉丁的年轻人,受一名来自“极西之地”马格里布的魔法师之邀,前往一个设有陷阱的洞穴中,拿取一只神奇的油灯。
魔法师正要进一步利用阿拉丁的时候,阿拉丁发现他被困在洞穴里。幸运的是,阿拉丁还留着魔法师借给他的一只魔戒。阿拉丁绝望地摩擦双手,正巧擦到了戒指,迸发出一个精灵。精灵带阿拉丁返家,阿拉丁则带回了油灯。
随着剧场灯光缓缓亮起,阿拉丁与神灯的故事拉开帷幕。五彩斑斓的鹦鹉、神奇的魔毯、危险的洞穴...... 带领小观众进入神奇的魔法世界。
演出时,剧院热闹非凡。演员们凭借着精湛的演技和极具感染力的舞台表现力,将《阿拉丁神灯》中的各个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生动地展现出角色的性格特点,尤其是阿拉丁面临追捕时,台下的观众都不由得屏住呼吸,紧张起来。
互动环节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踊跃参与,与演员们积极互动,沉浸在故事之中。
“这次的儿童剧《阿拉丁神灯》非常好看,下次我还来。”9岁的小观众田栩铭高兴地说。
“过年前我们就预定了这场儿童舞台剧的票。”从乐山市区来观剧的刘欢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在家里就喜欢看《阿拉丁神灯》的图书绘本,所以专程带着孩子来身临其境地感受神灯的故事,希望以后沫若剧场还可以把更多经典童话故事搬上舞台。
沙湾区沫若戏剧文创园工作人员田文萍介绍,《阿拉丁神灯》是他们春节档的第一场儿童舞台剧,上座率达到了95%。大年初五和初六沙湾还将上演《花木兰》和《魔法大陆历险记》,让乐山人在“家门口”就能够观看高品质儿童舞台剧。
女生表演醉狮
根据搜索结果,近期关于女生表演“醉狮”的多个报道引发关注,其灵动可爱的风格和精湛技艺受到网友广泛好评。以下是综合各媒体报道的要点:
### 1. **表演特点:灵动与“醉态”的完美结合**
- 女生在表演“醉狮”时,通过模仿狮子醉酒后的摇晃、试探等动作,展现出惟妙惟肖的灵动感。例如,狮子闻酒时的眼神被多次提及,表演者通过眨眼、凝视等细节传递出“醉狮”的憨态与机敏,被形容为“眼睛太灵动”。
- 动作设计上融合了传统舞狮的刚劲与女性特有的柔美,既有飒爽的腾跃,又有拟人化的俏皮互动,如“低头三甩”等动作致敬传统。
### 2. **网友热议:从“眉清目秀”到文化传承**
- 表演视频在网络上热传,网友调侃“连狮子都变得眉清目秀了”,既是对表演者神态的肯定,也体现了传统艺术创新表达的吸引力。
- 部分评论认为,这种年轻化的演绎方式为传统舞狮注入了活力,尤其是女性表演者的加入,打破了传统舞狮多以男性为主的刻板印象,更符合“守护传承”的主题。
### 3. **媒体报道与传播**
- 央视新闻、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均对表演进行了报道,强调其文化价值和艺术创新。
- 地方媒体如江西都市现场、青岛资讯等也发布了相关视频,记录表演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响,例如“迷倒全场”“可爱值爆表”等描述。
### 4. **相关背景与延伸**
- 有报道提到,部分表演者曾因街头训练视频走红,甚至登上春晚舞台,例如舞狮女孩林熙悦从街头到春晚C位的成长经历,体现了年轻一代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 表演中使用的“醉狮”属于南派舞狮分支,需通过细腻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展现“醉而不倒”的难度,此次女生版的创新演绎被视作对这一传统形式的突破。
若需进一步了解表演细节或观看完整视频,可参考相关媒体报道的链接。
淄博市淄川区第二实验幼儿园戏剧展演润泽童心
为丰富幼儿文化生活,培养幼儿审美情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幼儿从小感受戏剧文化,淄博市淄川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开展了戏剧展演活动,让幼儿在戏剧的天地里体会无穷的乐趣,感受传统艺术中蕴藏的智慧。
活动开始前,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积极寻找适合幼儿学习、表演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将其改编为可供幼儿表演的小剧本,以极具趣味性的方式向幼儿展现戏剧文化的魅力,并鼓励幼儿与家长积极参与创意戏剧活动,在游戏中大胆自信地表达。活动中,教师给幼儿讲述了这些故事,幼儿听得津津有味。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自主选定故事、角色,尝试用稚嫩的表演方式来演绎这些经典故事。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将故事中的角色演绎得惟妙惟肖,不仅被故事中的情节感动,而且过足了“戏瘾”。
学习戏剧表演,可以综合提升幼儿的感受力、表现力、理解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此次戏剧表演活动,既让幼儿体验到角色扮演的快乐,又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的表演欲得以释放。本次戏剧体验活动还将传统文化故事中蕴含的正向价值传达给幼儿,让幼儿萌生对戏剧艺术的兴趣,在丰富多元的戏剧艺术中学会感受与欣赏、表达与表现,让优秀传统文化润泽每名幼儿的心灵。
【具有表演性的幼儿故事-幼儿表演故事的好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