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成语,20个历史名人,记住一半,出口成章很轻松
中学时,语文老师总是让我们多读成语。
许多成语是历史人物事迹总结,里面藏着丰富的人生启示。
诗词君总结了10个与历史人数有关的成语,如果你能背下一半,出口成章不再难。
01
班门弄斧——鲁班
【人物】鲁班:人称公输盘、惯称“鲁班” 。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古代著名的工匠。
【释义】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02
图穷匕见——荆轲
【人物】荆轲:战国刺客,燕国太子丹派他刺杀秦始皇。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见。
03
髀肉复生——刘备
【人物】刘备:三国里蜀国的缔造者,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释义】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04
破釜沉舟——项羽
【人物】项羽: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
【释义】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决不后退。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05
望梅止渴——曹操
【人物】曹操: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释义】眼望梅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从不切实际的空想中来宽慰自己。
【出处】《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06
牛衣对泣——王章
【人物】王章:西汉大臣,曾任京兆尹。
【释义】睡在牛衣(牛畜御寒遮雨之覆盖物)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通“诀”,分别),涕泣。后章仕宦历位,及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
07
东窗事发——秦桧
【人物】秦桧:字会之,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
【释义】比喻不可告人的秘密已彻底败露。
【出处】元·刘一清《钱塘遗事·东窗事发》:方士如言而往,果见桧与万俟俱荷铁枷,备受诸苦。桧曰:“可烦传与夫人,东窗事发矣!”
08
东山再起——谢安
【人物】谢安: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堂弟。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09
一饭千金——韩信
【人物】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10
奇货可居——吕不韦
【人物】吕不韦: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释义】指把稀有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后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子楚,秦诸庶孼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11
小鸟依人——褚遂良
【人物】褚遂良: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
【释义】原义是像小鸟依偎着人一样;比喻依附权贵,也泛指在窘困的情况下依附于人;后多用来形容女孩子或者小孩子娇小可爱的样子
【出处】《旧唐书·长孙无忌传》:禇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忠诚,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加怜爱。
12
狗尾续貂——司马伦
【人物】司马伦: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幼弟。母为柏夫人,“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
【释义】古代官员以貂尾为冠饰,晋代封官太滥,貂尾不足,以狗尾替貂;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多用于形容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
【出处】唐·房玄龄《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13
口蜜腹剑——李林甫
【人物】李林甫:唐朝宗室,曾任宰相十九年,大权独揽。
【释义】形容嘴上说得很甜美,而内心险恶、处处想陷害人。
【出处】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啗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14
断齑画粥——范仲淹
【人物】范仲淹: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释义】形容虽贫苦但努力学习。
【出处】释文莹《湘山野录》:范仲淹少贫,读书长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两块,断齑数十茎啖之,如此者三年。
15
出人头地——苏轼
【人物】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释义】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超出一般人;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比其他人优秀。
【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16
两袖清风——于谦
【人物】于谦:明朝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
【释义】两袖清风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多用于比喻做官的时候非常清廉,除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
【出处】明·于谦《入京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17
瘦羊博士——甄宇
【人物】甄宇:字长文。东汉初年,拜为博士,又迁太子少傅,卒于官。
【释义】指能克己让人的人。
【出处】李贤注引《东观汉记》:“建武中每腊,诏书赐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时博士祭酒议,欲杀羊分肉,……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复有争讼。”
18
程门立雪——杨时
【人物】杨时:北宋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
【释义】指学生恭敬求教,比喻尊师重教,求学。
【出处】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十二》:“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19
一字之师——郑谷
【人物】郑谷:唐朝末期著名诗人。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
【释义】改正别人诗文中的一个字,使诗文增色,而被称为老师。
【出处】宋·陶岳《五代史补》:“齐己作《早梅》诗,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之句,郑谷改‘数枝’为‘一枝’,齐己下拜,时人称郑谷为一字师。”
20
投笔从戎——班超
【人物】 班超:字仲升。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释义】指扔掉笔去参军;比喻文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来源:古典文学与诗词
编辑:倪杰(实习生)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华夏历史上,跟这三人有关的成语最多,与韩信有关的成语最有气场
中华文化最璀璨的一颗明珠,莫过于成语了。古诗虽好,现代人日常交流很少用到,大家却不可避免地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华夏历史上,就有这么三个人,根据他们的生平创作的成语最多,可其中创造成语最少的一个人,气场却最强大。您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什么是成语?“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一般来说,有四个字的成语,也有三个字、五个字的成语,甚至还有超过七个字的成语。不管字数如何,成语在中华文化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因为短小的成语可以表示一定的意义,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直接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寥寥数语,却形象生动地传达了表达者的思想,成语真是中华文明的宝藏。
而华夏历史上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创作“成语”最多的,有三个代表性人物,他们分别是苏轼、韩信和韩愈。其中,苏轼创造出成语200多个,韩愈创造出成语足足有331个,韩信创造的成语相比较前面两个来说,就比较少了,只有34个。
他们具体都创造出哪些成语?首先,苏轼创造的成语有很多有趣的寓意,比如“令人喷饭”。很多人听到“令人喷饭”,忍不住怀疑:“这真的是成语吗?”毕竟现代网络用词中,确实有很多“喷饭”的描述,其实如此通俗的成语,正是出自宋代苏轼笔下。苏轼在《文与可画禹筜谷偃竹记》中这样写过:“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所以这个成语就沿用下来了,现用来形容事情、行为或说话让人可笑。
苏轼还有一个成语更加有趣——河东狮吼。现代有影视作品或者综艺节目,总是用“河东狮吼”调侃夫妻之间,妻子脾气大,爱发怒。短短几个字,就让一位令丈夫害怕,脾气暴躁的悍妻形象,展现在大众面前。苏轼为何会说出这句成语?是因为苏轼曾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恰好遇上陈季常,两个人志趣相投,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
陈季常家里养着一群歌妓,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陈季常的妻子柳氏,却是一位脾气大,喜欢吃醋的老婆,所以每当她看到陈欢歌宴舞,就生气地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墙壁。陈季常感到很不好意思,苏东坡作为好友,忍不住写了一首诗调侃陈季常:“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就这样,河东狮吼就流传了下来。
苏东坡作为文人,也有更多饱含文艺氛围的成语流传,比如“胸有成竹”。因为文与可很擅长画竹子,苏轼见到之后,连连称赞,甚至写过一篇文章,叫《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其中有一句:“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久而久之,就有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现在还用来比喻:做事之前早有通盘的考虑和谋划。
不仅仅有苏轼这位文学大家,还有韩愈这位文学巨匠贡献出更多成语。韩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古文成就最高,对语言的掌控能力也非常强,因此,创造出很多经典。比如“落井下石”,就出自的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用来表示趁人之危时,仍然对此加害。
还有一个“动辄得咎”。这句出自韩愈《昌黎集·卷十二·进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现在都用来表示,动不动就受到指责或责难。“杂乱无章”这个成语使用率也很高。它出自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杂乱而无章。”
韩信不仅仅是文学家,还是一位军事家,所以,他创造出的成语比苏轼、韩愈,多了一些兵法、江湖的味道。比如“一饭千金”,就是韩信吃不饱饭时,有一位妇人给了韩信一碗饭吃,简单的一碗饭,却让窘迫的韩信填饱了肚子。吃完后,韩信对妇人说,一定不会忘记她,功成名就之后,会用“千金”来报答她。所以一饭千金,就有了报答恩人的寓意。
而“胯下之辱”这个成语更有名了。当年的韩信被村霸欺负,让他从村霸的胯下钻过去,正常人面对这样的要求都会感到生气、伤自尊,韩信却忍耐一时的屈辱,眼光放得更长远。不得不说,韩信真是能屈能伸的代表人物。
“推陈出新”这个成语,也是韩信创造出来的。韩信在管理粮仓的时候,意识到新粮和旧粮的摆放很混乱,管理人员也不懂管理,于是韩信就在粮仓设立两个门,两个门的方向正是一前一后,一门运进来,一门运出去。这样可以做到运出去的都是旧的,进去的都是新的。韩信如此聪明的做法被后人学习,他的行为也创造出“推陈出新”这个成语。
在他们创造的成语中,哪一句最厉害?专家认为,苏轼的“绝无仅有”很霸道,这个成语出自苏轼《上皇帝书》:“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仅有。”而韩愈最厉害的一个成语,应该就是“无与伦比”了,它被用来形容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不过,无论苏轼创造出多么有意思的成语,韩愈的用词水平有多高,专家们一致认为,韩信的“国士无双”最有气场,比苏轼、韩愈的成语多了一分大气。“国士无双”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能够写出这种成语的人才,无论文化水平还是思想境界,也都是“国士无双”的。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冯豆豆
【写出三个历史故事的成语,历史故事的成语50个】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