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含历史故事的成语【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更新:04-08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33个因「书法」而流传的成语典故,你能说出几个?

羲之书成换白鹅

书法,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在书法发展的历程中,衍生了许许多多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

比如一波三折,是汉语成语,其意思是写字笔法的曲折多变,后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而它的出处,便是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书法史上,留下的诸多成语及典故~

万毫齐力:

指作书时非但主毫要丝丝得力,而且要调动副毫的作用,使笔毛一无扭结地聚结运动。这样写出的点画才力量弥满,圆健得势。南朝梁王僧虔《笔意赞》:“剡纸易墨,心圆管直,浆深色浓,万毫齐力。”

笔酣墨饱:

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

计白当黑:

字的结构和通篇的布局务需有疏密虚实,才能破平板、划一,有起伏、对比,既矛盾、又和谐,从而获得良好的艺术情趣。

清代邓石如称:“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凡作书,既要注意黑的部分——字形笔画的密(实)处,也要注意到字画间及行间之白的疏(虚)处。黑处要精心结撰,而白处——字里行间的布置也须措置得宜,使疏密有致,两者相映生辉。

惠风和畅:

惠:柔和;和:温和;畅:舒畅。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

【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担(dàn)夫争道:

书法典故。意谓略甚狭窄,而又势在必争,妙在主次揖让之间,能违而不犯。

典出唐代李肇《国史补》,谓张旭自言尝见公主与担夫在羊肠小道上争道,各不相让,但又闪避行进得法,从而领悟到书法上的结构布白,偏旁组合,应进退参差有致,张弛迎让有情。

信手涂鸦:

信:听凭,随意;信笔:随便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后来用“涂鸦”或“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

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出处】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意在笔先:

指写字画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出处】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银钩虿(chài) 尾:

虿:古书上说的蝎子一类的毒虫,尾部上卷呈钩状,以此形容其章草书波画的遒劲状态。比喻用笔的一种技法。银钩指丁、亭、宁等字的趯笔;虿尾指乙、也等字的趯笔。

南朝梁庾肩吾《书品》:“或因挑而还置,……是以鹰爪含利,出彼兔毫,龙管润霜,游兹虿尾。”挑而还置,是指遇到趯笔,必先驻锋蓄力而后趯出,获得笔短意长、凝注有力的效果。此语并非专指趯笔,西晋索靖对自己的章草书很矜持,名其笔势如“银钩虿尾”。

【出处】索靖,字幼安,敦煌(今甘肃敦煌)人。张芝姊孙。曾官尚书郎、雁门太守,拜左卫将军。善草书、八分,尤精章草,自谓“银钩虿尾”。

天真烂漫:

天真:指心地单纯,没有做作和虚伪;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

【出处】宋·龚开《高马小儿图》:“此儿此马俱可怜,马方三齿儿未冠。天真烂漫好容仪,楚楚衣裳无不宜。”

巧取豪夺:

巧取:软骗;豪夺:强抢。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出处】宋·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参考】

  “巧偷豪夺”,一般都说作“巧取豪夺”。“巧取”,玩弄各种花招骗取;“豪夺”,使用蛮横手段来强抢。这个成语比喻用卑鄙的手段占有别人的财物或权利。其实这原来是书画史上一段风雅趣事。

   宋朝著名的书画家米芾,其书法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米芾精于书画鉴定收藏。但是,他最不足为外人道的地方,就是常常用“调包”这种欺骗手段,“偷”取名贵字画。平日,只要听说谁家有名贵字画,他就千方百计把它借来,说是观赏,其实是临摹。他可以临摹得到和原作一模一佯,以假乱真,然后把临摹品还给人家,自己留下真迹。有时他甚至把原作和临摹品同时给原主挑选,原主往往辨别不了,大呼上当。

龙蛇飞动:

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矫若惊龙:

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横扫千军:

横扫:扫荡,扫除。形容干净彻底地歼灭大量敌军。也形容诗文、书法等气势宏伟、气魄很大 。

龙蛇飞动:

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龙跳虎卧:

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

龙飞凤舞:

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美女簪花:

簪:插戴。形容书法娟秀。也比喻诗文清新秀丽。

如锥画沙:

象用锥子在沙上画出来似的。形容书法笔力匀整而不露锋芒。

入木三分: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铁画银钩:

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仙露明珠:

比喻人风神秀异。也形容书法秀逸圆润。

颜筋柳骨:

颜: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

游云惊龙:

形容书法精妙。

右军习气:

右军: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比喻一味摹拟古人,不能自创一格。

凤翥(zhù)鸾回:

翥:高飞。比喻书法笔势飞动舒展。

龙威虎震:

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龙骧(xiāng)豹变:

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落纸云烟:

笔墨落到纸上如同云烟一样变幻多姿。形容书法或诗文高超玄妙,变化多姿。

银钩玉唾:

比喻他人的书法笔画有如银钩,遒劲有力;言谈有如吐玉,弥足珍贵。

笔底龙蛇:

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画蚓涂鸦:

形容书法或文字拙劣。多用作谦词。

矫若游龙:

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同“矫若惊龙”。

唐临晋帖:

临:摹仿字画;帖:书法、绘画的范本。唐人书法多临摹晋人范本,脱胎变化而成。比喻善临摹,少独创。

【国苑】正版共3本 文徵明1-3 历代名家书法 繁体旁注经典字帖 ¥49 购买 【灼见】全民阅读 中华成语典故 全六卷 国学典藏版中国成语故事 ¥79 购买

图文均来自网络

史记》中的十个经典成语典故

破釜沉舟

出处: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史记·项羽本纪》)

翻译:于是项羽带领军队过河,把船沉入河底,砸破做饭的锅,烧了住处,每个士兵只带三天的粮食,用来表示士兵一定战死,没有一个想逃跑。

喻意:比喻决一死战,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卧薪尝胆

出处: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翻译: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着躺着就能仰头舔舐到苦胆,用餐时也去品味苦胆。

喻意: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纸上谈兵

出处: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既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赵括从年轻的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曾经与他的父亲赵奢谈论战事,赵奢无法难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原因,赵奢说:“战争,是事关生死的境地,但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

喻意: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负荆请罪

出处: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廉颇听说了蔺相如的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

喻意: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毛遂自荐

出处: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翻译:秦兵围困邯郸,赵王派遣平原君去求救,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平原君说:“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够取得成功,那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么(我)就在华屋之下用“歃血”的方式,也一定要‘合纵’盟约签订再返回。随从人员不用到外边去寻找,在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够了。”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的额数)。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可是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喻意: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一言九鼎

出处: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翻译: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分量重于传国的宝器。(他)凭借三寸之舌,强过百万雄师。

喻意: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约法三章

出处: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史记·高祖本纪》)

翻译:父老乡亲们苦于秦朝的严苛法律已经很久啦!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偷偷议论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约定,先入关的人就称王,我应当称王整个关中。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的人判处死刑,伤人和偷盗的要坐牢。剩下的秦朝法律全部取消,所有官吏平民都像往常一样生活。

喻意: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韦编三绝

出处: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翻译:孔子晚年喜好研究《周易》,编撰《彖辞》、《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说《周易》的《易传》。孔子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连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

喻意:比喻读书勤奋,治学刻苦。

一字千金

出处:吕不韦乃使其客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史记·吕不韦列传》)

翻译:吕不韦便让他的门客各人著录所见所闻,辑集纂论编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有二十多万字。吕不韦认为其中详尽论述了天上地下世间万物从古至今的事情,称之为《吕氏春秋》。(命人)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喻意: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鸿鹄之志

出处: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翻译:陈胜长叹着说:“唉!燕雀怎么能够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喻意:比喻远大的志向。

【写出含历史故事的成语【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写出名人读书的故事、写出两个古今中外名人读书的小故事 下一篇:写出四个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的四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