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日积月累:20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附练习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字数不多,言简意赅。
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植物或者其他事物。
很多成语也是来源于这些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南辕北辙、揠苗助长等等。
孙阳,春秋时期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相马专家,因此人们都管孙阳叫“伯乐”。孙阳根据自己的经验写了一本《相马经》,供人们参考。孙阳有个儿子,智力较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后,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点是高脑门、大眼睛、大蹄子”,便拿着书,往外走,试试自己的眼力。走了不远,他看见一只癞蛤蟆,忙抓了回去告诉他父亲说:“自己找了匹好马,和你《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就是蹄子小了点”。伯乐看见了以后,哭笑不得,幽默的说:“你这马爱跳,没法骑啊”。
寓意:“按图索骥”这个成语一般既用来表示做事死板,机械,广泛用于贬义词,也比喻按照线索来寻找,这一种解释不含贬义。
2.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原为“掩耳盗钟”,范氏灭亡了,有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又背不动,于是用锤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就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把钟抢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最终也被别人抓获了。
寓意: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其果。
出自《列子 天瑞》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于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的劝导之下,他又放下心,开心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的解释虽然不科学,但是他关心他人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寓意:该故事辛辣的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比喻不必要的或者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出自《史记 西南夷列传》滇王同汉朝的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比,哪个更大?”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寓意: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的行为。
出自《孟子 公孙丑上》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已经死了。
寓意: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自《庄子 秋水》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赵国学习邯郸人走路。没有学会,反而忘记了自己是怎么走路的,最后爬着回了燕国。
寓意: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还把自己原来的本事弄丢了。
出自《吕氏春秋》楚国有个人过江,不小心把剑掉在了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水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宝剑,结果自然是找不到。
寓意:比喻拘泥于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者办法。
出自《晋书 乐广传》乐广在河南做官,曾经有一个特别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也没来看他,乐广就问朋友为什么不来的原因。朋友回答说:“前些日子到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喝酒,但我端起酒杯,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恶心,不喝吧,对朋友不尊敬,喝了以后,就得了重病。”乐广想到可能是墙上挂着的那只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于是乐广再次邀请朋友喝酒,还是在原来的地方。乐广问朋友“看见了什么?”朋友回答:“跟上次一样,有一条蛇”。于是乐广就告诉了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开朗,病也就好了。
寓意: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出自《韩非子》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就事先量了自己脚的尺寸,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他再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早已经散了,最终也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鞋子?”他回答到:“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10.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 五蠹》传说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子上死了,他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能再次得到撞死的兔子,导致兔子也没有得到,庄稼也荒芜了。
寓意:比喻不主动的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出自《韩非子》齐宣王命令人们吹竽的时候,必三百人,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队里充数。齐宣王死了以后,齐缗王继位,喜欢听人单独演奏,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寓意: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者指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候也用于自谦。
出自《战国策》从前,有一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发现少了一只羊,原来羊圈有个窟窿,夜间,狼就把羊叼走了。邻居劝告说:“赶紧修一修羊圈吧。”他说:“羊都丢了,修羊圈有什么用?”第二天,他去放羊的时候,发现羊又少了一只。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紧把羊圈修好了。从此,再也没有发生过羊被狼叼走的事情了。
寓意: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到损失。
出自《战国策》讲述了一个人想要乘车去楚国,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最后,只能是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寓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的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出自《战国策》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一个人最先画好了,左手拿过酒准备喝,同时用右手为蛇画脚,并说:“我还能给蛇画脚呢!”脚还没有画完,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给他添上脚了呢?”于是,拿过酒,一饮而尽。
寓意: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出自《韩非子》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有一天,他来到集市上,准备卖他的矛和盾。于是,他举起了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他。”紧接着,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这时候,有位老人走了过来问道:“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寓意:比喻说话办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出自《新序》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居室里的装饰都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的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已经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惊恐万状。
寓意:比喻自称爱好某些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喜欢,甚至是害怕。辛辣的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作风。
出自《韩非子》有一个在郑国卖珠宝的楚国人。他用名贵的木头雕刻了一只装珍珠用的匣子,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里面的珍珠还给了他。
寓意:买了放珍珠用的盒子,却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出自《韩非子 说难》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的儿子说:“如果不去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他们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富人的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财物,这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是邻居家的老人偷的。
寓意:这则寓言通常拿来做交浅不能言深的世故教训。告诉我们,听别人的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跟自己的关系,对人不可以持偏见。
出自《笑林》鲁国有个人,拿着长竿子准备进城,起初,竖着拿,不能进城;横着拿,也不能进城。他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了。不久,有个老人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什么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你为什么不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再进城呢?”于是那个鲁国人就按照老者的说法把长竿截断了。
寓意: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东施效颦出自《庄子》从前西施因心口疼而皱着眉头在邻里之间行走,邻居一个丑女叫东施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以后也在邻里之间皱着眉头,捂着胸口。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而不出;贫穷的人看见了,远远的跑开了。东施只知道皱着眉头好看,却不知道皱着眉头好看的原因。
寓意: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表示自己的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国学成语故事(3)庄子:中国第一寓言大师之洸洋自肆
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曲唐人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引出今天的国学成语故事的主人公——庄子。
庄子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一带),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可惜的是,现存的庄子生平事迹史料很少,生卒年月更是一笔糊涂账。我们今天能大体略知一二,还得感谢司马公和他的《史记》。
一、庄子是预言家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即大约公元前369年至前286年。
庄子博学多才,《史记》说“其学无所不窥”,他一生著述很多,大抵十万余言,但主题却不离老子学说。而且他还用了很多篇幅,用寓言的形式批评嘲笑孔子及其徒弟。
除此之外,墨家及诸子百家也受到了他的尖锐批评。因为他的文章“洸洋自肆以适己”,因此为当时当权者不喜。
后世用庄子描述盗跖的话评价说庄子“心如泉涌、意如飘风”,这种性情的人当然无法适应官场“硬规则”,所以终其一生只做过漆园小吏,但很快就撂挑子走人,从此过着身居陋巷、粗茶淡饭,甚至有时借粮糊口的清贫生活。
尽管如此,庄周还是引起了“上层人士”的关注。据《史记》记载,楚威王听说庄子贤能,曾派出使者带着厚礼聘请庄子担任曹国宰相,被庄子直言拒绝。
庄子说:“你带的礼品很多,给的职位也很显贵,但是你见过祭祀用的小牛吧?好吃好喝饲养几年,给它披上绣着精美花纹的外衣,送到庙里当祭品。这个时候它想当一匹孤独的小牛,还有机会吗?你快走吧,我宁愿在泥沟里打滚自娱自乐,也不愿去做官。”
庄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更甚者他提出“齐生死、齐贵贱。”以至老婆死了他不仅不哭,还“鼓盆而歌”。
还有,对尧舜、圣人之说,他更是嗤之以鼻。
《庚桑楚》:“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于千世之后。千世之后,必有人与人相食也。”
《胠箧》:“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庄子认为,一些所谓的忠孝仁义云云,都是人为标榜出来东西,是为统治阶级驯服和糊弄民众的工具。国君表彰圣人、清官,号令臣民学习,目的不过是忽悠民众“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省下钱供自己享受(《徐无鬼》:“君独为万乘之主,以苦一国之民,以养耳目口鼻。”)。
二、庄子是寓言家
《庄子》一书风格鲜明独特,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把深奥玄妙的道理通过鲜活生动的寓言故事立体阐释,让人不由自主地在其构筑的瑰丽变幻的文学迷宫中流连忘返。
由于篇幅所限,加之水平有限,这里只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寓言故事罗列于下。
1.望洋兴叹:
《秋水》:秋天山洪暴发,众多河流山川汇流入黄河,河面宽阔汹涌澎湃,河伯洋洋得意。然而,当河伯顺流而下来到北海,极目不见大海尽头时才明白自己的浅陋,不由得望洋兴叹。
海神说:“井底之蛙不可以和它谈论大海;夏天的虫子不可以跟它们谈论冰冻;乡曲之士不可以跟他们谈论大道,这是因为他们受到了时间或者空间等的限制。其实,大海放在天地之间来看,也不过像石块之间的小孔罢了。所以孔子所谓的博学很浅薄。”
评:卖了半天关子,竟然是嘲笑孔子!
2.大用与无用:
惠子对庄子说,大王送我大葫芦种子,结的葫芦能盛五石东西。但用它盛水不够坚固,剖开当瓢又太大,让我砸了。
庄子说,看来先生心窍不通,这么大的葫芦,你为什么不做成腰舟,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它无地安放呢?
庄子行于山中,看到一棵大树枝叶繁茂,但是伐木人对它视而不见。庄子很奇怪,伐木人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感叹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评:《淮南子》有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孔子见盗跖(虚构):
孔子和盗跖的哥哥柳下惠是好朋友,见盗跖带着一帮人专干越货的勾当,便带着颜回等人去劝善。
盗跖听到孔子求见怒发冲冠说:“他不就是鲁国的巧伪之人孔丘吗?替我告诉他‘你矫造语言,妄称文武之道。带着树枝般的帽子,扎着宽牛皮带胡言乱语。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来迷惑天下的君主,使天下的读书人都迷失了本性,虚妄地标榜尽孝尊长来侥幸换取名利富贵,实在是罪大恶极。聪明的赶快滚,不然挖你的心肝作午餐’”。
4.不知妻美:
网络上曾流传某名人不知妻美的故事,其实这个“梗”最早见于《庄子》。
《山木》:阳朱到宋国,住在客店里。店老板有两个小妾,一个很丑,一个很美。但是店老板宠爱丑的冷淡美的。阳子问原因,店老板说:“美者自以为美,我不觉得她美;丑者自以为丑,可我并不觉得丑。”
阳子感叹说:“弟子们记住,品行贤良者却不自认为具有了贤良品行,走到哪里也会受到爱戴的”。
三、庄子是语言大师
庄子寓言是多面体,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庄子》文采斐然、意境深远,喜怒笑骂皆成文章。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赞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之”。
如《齐物论》关于风的描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liu)翏乎?山陵之畏佳(cui),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ji),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xiao)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yao)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yu),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还有,时至今日,《庄子》中的很多成语仍旧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庖丁解牛、朝三暮四、贻笑大方、望洋兴叹、邯郸学步、吐故纳新、摇唇鼓舌、大相径庭、东施效颦、运斤成风、井底之蛙、鸡鸣狗吠、每况愈下、越俎代庖、得意忘言,等等。
还有什么以天地为网则鸟兽无可逃;鹏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直上九万里;大椿树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某钓鱼人用五十头犍牛当钓饵,等等。其脑洞之大,想象力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总之,《庄子》是中国历史上一部独具特色、无可取代的古典文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虽沧海桑田而难掩其璀璨光芒。
国学经典欣赏: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⑥:“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写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寓言故事的成语100个】】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