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35岁东北农妇与蛇同居15年,与蛇同床:它睡这头,我睡那头
“哎呀妈呀,我早前被你家附近的蛇堵半道上了,半天没敢挪窝!只好又回来了!”
2010年,黑龙江八五四农场的一户养蜂人,做了一桌好菜在家等客人,临近中午时,他们才接通客人电话,而他已经被自家附近的蛇给吓回去了。
放下电话,两人看着摆好的酒菜,气呼呼地抱怨起同为养蜂人的邻居刘玉平:“真不知她招这些蛇干什么?!这一片真成蛇窝了!”
被他们抱怨的刘玉平此时正在家里数蛇,数来数去发现小蛇少了一条,急得她满屋乱翻。
房梁上、地缝里,不时露出张着大嘴的大蛇,以及满地乱爬的小蛇,刘玉平却旁若无“蛇”地到处走,嘴里不停地念叨:“怎么会少一条呢?”
后来,她在屋檐下找到那条纤细的小蛇,一把捉住了,边走边“训斥”道:“可不敢乱跑,被山鸡叼走,我看你怎么办!”
小蛇任她捉住,被放在屋中土地上后,又轻快地“游动”起来。
附近几乎并没有山鸡,可刘玉平还是习惯将所有小蛇挪进屋,才能安心地去放蜂。
4年前,她第一次发现有蛇进入家中时,还不曾料到自己与蛇还能如此相处。
那是2006年,她独自进山养蜂的第五年,忙了一天的她,刚进家门就看到一条大蛇横卧屋中,登时吓得寒毛倒竖!
她一动不敢动,继而和蛇“商量”:“我不想害你,你也别来害我!你走吧,我不打你!”
可蛇似乎并不同意她的决定,直着头和她对视。
这时,刘玉平发现它不过是个无毒的菜花蛇,有些胆大的人,还会拿它们炖了吃。而且,虽说它个头大行动快,但不会主动攻击人。
这样僵着也不是办法,刘玉平拿起一旁的粗棍将它挑了出去。边关门边对它说:“你走吧,我不吃你,也养不起你!”
她在门缝里看了一会儿,发现那条蛇慢慢挪走,才转回屋内。
环顾空无一人的土屋,想要说说这次“奇遇”都无人聆听,刘玉平不免有些失落。
时年36岁的刘玉平仍是单身,父母在她十几岁时先后离世,从此,性格内向的她形单影只。
31岁那年,刘玉平为了生计学了养蜂,一个人在山上以放蜂割蜜为生,附近也有其他养蜂人,但不善交际的刘玉平与他人基本上没什么来往,家里除了不请而来的老鼠,几乎没有任何响动。
当夜天下了雨,想着那条蛇离开时的背影,刘玉平突然有些难过,自语道:“蛇啊蛇,不是我不留你,实在是人蛇不同路!世间那么大,你总会找到避风雨的地方。”
然而,刘玉平与蛇的缘分并没有就此结束,这一次相识,只是开端。
仅仅过了两日,那条被赶走的蛇又回来了。
刘玉平看见它时,它正和“女朋友”在刘玉平的土炕上缠绵。她好气又好笑:“你还真把这儿当你家了?”
刘玉平当时想,它们完事后肯定就会离开这里。没想到到了晚上那两条蛇还盘在土炕上。
这下,刘玉平着急了,蛇毕竟是蛇,万一半夜它们爬到自己的被窝里,咬自己一口怎么办?
外面的天黑漆漆一片,风带着声音时而拍在窗棂上,刘玉平突然胆小起来,既不敢关灯睡觉,也不敢出手再次将蛇挑出门去。
她披着被子与蛇遥遥相望,殊不知蛇的视角里,她亦如一个庞大的“马赛克”,只要她不动手,蛇也是不敢轻易动牙的。
临天亮时,刘玉平不知不觉地睡着了。醒来时,盘在土炕上的两条蛇不见了!
她吓得一激灵,赶紧去抖被子,好在,被子里也没有。
那条蛇宿了一夜后,又这样无声无息地走了。
或许是经历过最害怕的时刻,等那两条蛇再次到访时,刘玉而无所谓了。
她心想,反正它们不伤我,爱来来爱走走呗,我也不能天天在家堵着门。
同时,又或许是察觉到刘玉平没有威胁性,那两条蛇将她的小土屋看成了易居地,不但自己在此产卵育子,还招呼“七大姑八大姨”都来刘玉平家住。
起初,刘玉平对着这些不速之客还心情复杂,既不想去赶,又怕它们伤害自己。
日子久了,她和蛇都习惯了,彼此间还形成了心照不宣的相处模式。
比如,刘玉平从不会主动接近那些蛇,有时候见小蛇可爱,心里稀罕也不会随意去摸。
又比如,刘玉平不允许蛇群去自己那半边床:“它们睡那头,我睡这头,这是规矩。”
一次,有个小蛇调皮地在她的被子上撒欢,刘玉平不客气地将它丢回它们的地盘,“警告”说:“再敢过来,别怪我不客气!”
从科学角度讲,蛇是听不懂人话的,更没有承载感情的大脑,所以,才会有《农夫与蛇》中恩将仇报的故事。
可奇怪的是,它们竟读懂了刘玉平要求的“边界感”。从此,再没有蛇越雷池半步。
蛇们乖巧,刘玉平也渐渐放下防备,见它们“犯傻”,围着电线转时,还总想方设法地护着它们。
她也开始觉得,蛇虽吓人,可终究抵不过人,要“多照看”。
刘玉平和蛇和平相处,然而,亲戚邻居对她的抱怨却多了起来。
一次,一个亲戚来访,见她家里好几条蛇,操起棍子就要驱赶,刘玉平急忙阻拦:“不要伤它们,不要伤它们,它们不害人!”
亲戚有些尴尬,不解地问:“你这天天一屋子蛇,人可怎么住?”
刘玉平实诚地回答说:“它们不是每天都在这,每年7月后就去山上住了。”
见刘玉平答非所问,满屋子又都是蛇无法下脚,亲戚连坐都没坐,就起身离开了。之后,他们更少来家了。
刘玉平试图向亲戚们解释,吭哧了半天说:“老话说,蛇进家门不能打。”可他们依旧难以理解,老话也没说蛇进了一屋子也不能赶啊!
亲戚的“敬而远之”还留着情面,邻居们的不满却写在脸上。
有人说她家的蛇引得周围全是蛇。还有人说,因为刘玉平的“纵容”,这些蛇胆大包天,接连几次吓走了他们的重要客人。
甚至还有人扬言说终有一天,要打死那些“闹事”的蛇。
邻居们的抱怨让刘玉平很难堪,却无法辩解。其实她也知道,当地没有吃蛇的习惯,冷不防遇到一个直着头的大蛇,谁见谁怕。
可她又不愿意听他们的建议除掉这些蛇,逼急了她也会回嘴说:“它们不害人啊!”
还好,刘玉平居住的地方本就人烟稀少,平日里与她来往的人也不多,旁人不理解,刘玉平就守着她的蛇,硬生生将这些蛇养成了家蛇,人蛇相处得更加和谐起来。
2021年,刘玉平因为他人的一次爆料上了新闻,记者的采访镜头里,她和她的蛇群引来了更多的非议!
当记者闻讯赶到刘玉平的小土屋里“看稀奇”时,被屋内各处蠕动的蛇身吓得头皮发麻,脚定在门口,久久不敢进门。
见有人来看她的蛇,刘玉平显然有些兴奋。她热情地拉着记者的手说:“别怕,它们不咬人。”好似在介绍自家养得宠物狗。
见记者犹豫着进了屋,忙带着他们到处指认自家的蛇,这个住3年那个住5年了,这个是公蛇那个刚产完卵了……刘玉平说起她的蛇如数家珍。
它们盘踞在房梁上,窝在墙缝里,有的干脆爬在刘玉平的土炕上,见有人靠近,张大了嘴,看上去很渗人,被刘玉平随手拎起时,又表现得很温顺。
刘玉平说,家里的大蛇有20条,它们每年孵化出的小蛇数目不等,不过她总能清晰地知道它们的数目。
大蛇不在家时,刘玉平还会替它们照看小蛇,怕年幼的它们被其他动物伤害,刘玉平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小蛇数一数。离开家出去放蜂时,还会将小蛇一个个捉回家。
刘玉平与蛇的故事在新闻上播出后,很多人既惊又怕,评论说:“滑腻腻的,太恶心了,和这么多蛇在一起,家里该是什么味啊?”
只有少数人表示理解,他们表扬刘玉平是个善良的人,说因为刘玉平这些蛇得到了庇护,蛇群应该很感激她。
然而,刘玉平则说:“其实,该说感谢的是我。”
时至2022年,自从那些蛇在此安家之后,刘玉平的家附近就没了老鼠。
“你们不知道,那些老鼠以前有多烦人!”
刘玉平居住的地方,四周一片荒芜,可老鼠成群结队,它们的脚印会出现在刘玉平未盖好的馒头上,床腿上至今还留着它们的齿痕。
最气人的是这些老鼠还会偷吃蜂蜜,有时还会将屎拉在蜂蜜里:“边偷吃边糟践东西的玩意儿,看见它们才恶心。”
刘玉平想过养猫,只是猫也不省心,又懒又馋,让它守屋,它天天往外乱窜,后面干脆跑得影也没有了。
她还用过捕鼠器、耗子药,可一到晚上,依旧是门外风声鹤唳,屋内鼠声悉索,烦得刘玉平睡不着觉。
然而,这难缠的老鼠,因为蛇群的到来,竟销声匿迹了。原本对这些蛇颇有微词的邻居,也渐渐觉察到了,见了她,也会远远打个招呼。
在这个荒郊野地上,刘玉平一人度过了十几年,冬日的风雪夏夜的虫鸣,都无数次令她草木皆兵。她尽量内向温和,打起精神生活,但与蛇群共居后,刘玉平的胆子才真正大起来。
甚至可以说,这些蛇带给了她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是的,普通人谁不怕蛇?就算来个为非作歹的,光看看这满屋子蛇,吓也吓跑了。
人都说刘玉平养蛇,可事实上她很少特意拿食物喂它们。漫天遍野的老鼠够这些蛇吃了,她只会在它们前来产卵时,偶尔拿出点生肉喂雌蛇。
若是刘玉平不主动喂,这些蛇也不会像老鼠那般偷,这让她感觉很省心。
所以,当有人说她养蛇时,刘玉平也会特意做出解释:“我没养过它们,我们充其量是互不打扰,共同生活。”
刘玉平自小就听老人说,蛇是冷血动物。可十几年的相处,似乎令这些冷血动物也生了情。
它们在刘玉平的小屋里,行走坐卧都随心所欲,多年来依旧守着只睡半张床的“规矩”,刘玉平去捉小蛇,旁边的大蛇也往往无动于衷。
与其说这是蛇的“聪明”,不如说是刘玉平给它们营造的安全感。
世界上任何动物的攻击都是为了生存,感知危险是它们的本能,而本能也让它们明白,什么是“爱”。
在忙碌了一天后,刘玉平回到家中,平时最爱做的事就是和这些蛇说话。
她会边清理房梁上的蛇蜕边“质问”它们:“蜕皮时爬那么高干什么?”
她也会盯着出生不久的小蛇出身,絮絮叨叨地说:“再长大些就要离开妈了。”
看着地上的缝越裂越大,她会厉声“警告”它们:“再乱窜把房子折腾塌了,咱们谁也别住。”
蛇们谁也没应答,但刘玉平却总觉得它们听得懂,有时候还会“应答”。
这在他人看来,简直就是笑话!
刘玉平不怕旁人笑自己魔怔,她说自从有了蛇群作伴,心里再不会空落落的。
曾有人担心,因为刘玉平的呵护,这片土地上的蛇越聚越多,日子久了,会成隐患。
但有没有这种可能:此处原本就是蛇群的家。只是,因为养蜂人,因为开垦者,蛇群曾暂时离开了家,刘玉平难得的善意,才让它们渐渐回归?
无论如何,在人类主宰的土地上,这群看似凶猛的蛇,与独居一隅的刘玉平惺惺相惜,在那方土屋里,找到了彼此都想要的温情。
肆虐了2年的疫情依旧在继续。八五四农场周边也经常接到核酸检测的通知。
站在人群里,刘玉平常听到有人抱怨,说因为疫情人与人来往变得艰难,亲人许久不能相见。这时候,她总会想到那些蛇。
7月之后,它们陆续上山了,外面的风雪来了,可有处挡寒?明年4月时,可还记得回返?
黑龙江女子跟蛇群同睡一张床,20条大蛇无数小蛇,为什么不攻击她
采访镜头
黑龙江有一个女子,跟蛇“同居”了15年!
采访镜头
她不但会跟蛇每天睡在一起,就连蛇的数量也是多的吓人,其中光大蛇就有20条,小的更是多的数不过来。
采访镜头
采访镜头
眼前这个看起来有些简陋的土房,就是刘玉平的家,因为地处三江平原,这里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也非常丰富,是个绝佳的农场养殖地。
当记者赶到现场时,刘玉平正在收拾棚顶上的蛇皮,面对记者的提问,刘玉平表示她今年已经51岁,这20年来一直都以养蜂为生。
采访镜头
当时的刘玉平为了贴补家用,选择了上山养蜂,刚搬到山上时,整个山头的住户,可谓是寥寥无几,这一片空地上,只有刘玉平盖得土房,孤零零的立着,除了刘玉平和远处的邻居,山上最多的就是各种小动物,什么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是遍地可见。
一开始,刘玉平并没有在意这些,毕竟这些动物,并不会对她的生活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然而一个深夜里,刘玉平惊恐地发现,家里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看起来非常骇人的花蛇,正盘卧在家里!
看着花蛇,刘玉平心里有些害怕,一开始她本想找个棍子把蛇打走,但是看着并不是攻击姿态的花蛇,刘玉平还是心软了,最后花费了好一番功夫,才把花蛇送走,谁都没想到,这一送
采访镜头
没过多久,刘玉平发现,那晚自己送走的花蛇,不但又回来了,还带着一个同伴,看着这对盘踞在一起的花蛇,刘玉平再一次心软了,她想着,花蛇最多就在这里待个几天就走了,只要它们不捣乱,不伤害自己,就让它们呆着吧,于是刘玉平就没有驱赶它们。
之后的几天里,因为忙着养蜂,刘玉平的生活过得非常忙碌,几乎整天都在蜂场收拾,忙得脚不沾地的她,也忘了家里还住着两只大蛇,也许是看到刘玉平对它们没有攻击性,这两只花蛇,居然堂而皇之的住了下来!
住在家里的大蛇也没闲着,直接在刘玉平的家里,开始传宗接代,住得那叫一个自在。
很快刘玉平的家里,就变得越来越热闹了,盘卧在棚顶的小蛇,每次一活动那都是翻来覆去的。
看着家里的大蛇小蛇,刘玉平并没有感到非常害怕,反而是平静地接受了它们,毕竟自己一个人在山上养蜂,平时都没什么同伴,有了这些蛇,自己也能解解闷。
而且自从家里住了蛇,不但陌生人不敢靠近家里,就连偷蜂蜜的老鼠,都被大蛇消灭的一干二净,可见这些蛇,虽然没有“交房租”,但它们也为刘玉平,解决了不少的麻烦。
慢慢的,住在刘玉平家里的蛇越来越多,大蛇更是一窝一窝的生,连刘玉平自己都不知道,家里到底有多少蛇了。
不过,不管家里有多少蛇,刘玉平的生活还是跟往常一样,她从没攻击过花蛇,花蛇也没有伤害过她,到了后来,一到晚上睡觉的时候,花蛇甚至还会溜到刘玉平的被子上,跟刘玉平一起睡觉,这场景要是一般人,估计会吓得睡不着觉,但在刘玉平的心里,这些蛇早就成了自己的家人,陪伴自己度过很多无聊的时光。
真实图片易引起不适 感谢谅解
慢慢地,刘玉平的家人朋友也都接受了,家里有蛇的生活,最神奇的是,借住在刘玉平家里的蛇,似乎也把她当成了“家人”,这群花蛇不但能识别刘玉平的声音,还对她特别温柔,其他人见了蛇就害怕得不敢动,刘玉平却敢上前用手抓,蛇还不会攻击她,可见这些年里,这些蛇跟刘玉平间的相处,还是非常不错的。
其实刘玉平与蛇同居的心态,跟现代人家里养宠物的心理,是大同小异的。
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因为无人陪伴,生活太过孤寂,有了蛇的陪伴,刘玉平的心就有了慰藉,
只是因为陪伴她的动物是蛇,所以常人难以理解。
毕竟在大多数人眼中,蛇是冷血动物是永远也养不熟的,但是动物确实是有感情的,它们只是没有像人类一样的表达能力,而且相较于人类,动物的情感更加纯粹和忠诚。
而且就凭这群蛇跟刘玉平一起住了15年,都从没攻击过她来看,这些蛇还是有点“通人性”的。
毕竟它们不但不伤害刘玉平,还会帮她抓老鼠,保护蜂蜜。
根据刘玉平的观察,这些蛇并不是一年四季,都住在她家里的。
每年的四月份,这些蛇就会从山上下来,借住在刘玉平家的屋顶上,安心的繁衍后代,到了7月份,这群蛇就会再次回到山上。第二年,蛇的下一代会再来繁殖,如此循环往复,刘玉平家简直成了花蛇的繁殖基地。
可是刘玉平家的蛇,为什么不怕人呢?一起住了这么多年,花蛇从没攻击过刘玉平
采访镜头
从毒性上来看
蛇被分为有毒蛇和无毒蛇两种,刘玉平所在的黑龙江地区,不但毒蛇比较少,就连蛇的体型,也比南方小得多。
这主要是因为,蛇是一种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年均温度比较低的黑龙江,蛇的体型都比较小。
那么借住在刘玉平家的蛇,是不是毒蛇呢?
真实图片易引起不适 感谢谅解
常住在农村的人,应该一眼就能认出,刘玉平家的蛇是松花蛇,因为颜色有点像菜花,
松花蛇也叫“菜花蛇”“王锦蛇”。
在过去的农村里,很多松花蛇都会在人类屋子里安家,有的时候,一些松花蛇甚至会大摇大摆的,从村民家中经过,一般情况下,村里的老人看到松花蛇,都不会上前驱赶,因为松花蛇不但能除害虫,还能驱赶附近的毒蛇。
这种蛇无毒,通常是以鸟类和小型动物为食,跟其他蛇类不同的是,松花蛇只有反曲牙,这也导致,松花蛇捕获猎物后,无法用牙齿将猎物咬碎,只能将猎物整只吞下,这时它的反曲牙就起到了固定和帮助吞噬的作用。
所以松花蛇只会对体型大小适中的猎物感兴趣,这也是它不攻击人的主要原因。
因为对松花蛇来说,攻击人类实在是太不划算了。
真实图片易引起不适 感谢谅解
首先人类的体型很大,没有毒液的松花蛇,只能靠自身的肌肉和缠绕力捕猎,按照人类的体型来算,只有3米以上的松花蛇,才有绞类的能力。
所以普通的松花蛇,攻击人类被反杀的几率非常大。
其次就算松花蛇真的成功的攻击了人类,它也无法进食,因为人类的体型,已经超过了松花蛇可接受的极限,所以人类并不是松花蛇的捕猎对象,这也是刘玉平能跟蛇同住15年,还不被攻击的一大原因
再加上刘玉平对蛇没有攻击性,家里还有很多可以饱腹的食物-老鼠,松花蛇在刘玉平家的生活,可以说是“无忧无虑”了。吃饱喝足的它们,自然也不会没事找事的攻击人类了。
不过,我们也不能因此放松警惕,虽然松花蛇既没有毒,体型也小,但它的领地意识非常强烈。
真实图片易引起不适 感谢谅解
松花蛇可是出了名的突击性强!一般的小型动物根本不是它的对手,最可怕的是,一旦食物出现匮乏情况,松花蛇甚至会吃掉同类!就连毒蛇,松花蛇也不放在眼里。
不过有段时间里,松花蛇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也是因此,松花蛇的数量出现了急速衰减,从前在农村很常见的松花蛇,已经成了稀有的物种,不过随着最近几年,我国对蛇类保护力度的增强,菜花蛇的数量正在回升。
不过像李玉平家一窝一窝的松花蛇的情况,还是非常少见
真实图片易引起不适 感谢谅解
对此有人推测
这可能是因为刘玉平家里,有很多松花蛇喜欢吃的食物,就比如老鼠,燕子这类小型动物。
再加上刘玉平盖得是土房,一到夏季,里面又阴暗又潮湿,刚好是松花蛇最喜欢的环境,这里有吃的,环境又舒服,还没有天敌。
想必,任何一条松花蛇都难以拒绝这么舒服的地方吧!
也是因此,刘玉平家的房子,也就“一传十 十传百”的,成了松花蛇的繁殖基地。
真实图片易引起不适 感谢谅解
其实蛇类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跟人类同住在一个屋檐下了,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始刀耕火种时,蛇就开始进入人类家庭了,因为粮食的储存,必定会牵扯到老鼠偷食等问题,这时以老鼠为食的蛇,自然而然的就进入人类家里。成了家蛇!
因为能帮人类消灭老鼠,蛇就顺理成章地开始在屋檐下生活,人类和蛇的关系,也拉近了很多。越来越多有关蛇的故事也开始在民间流传。
很多老人都认为,家蛇是镇宅之宝,能保护家人顺遂。
福建闽南地区,家蛇更是被当成祖先派来巡视平安的使者,只要家蛇进了谁家,这家人就会平安顺利。
河南商丘,更是出现了供奉蛇的情况!
相信科学 请勿模仿
今年2月份,一条本该冬眠的小白蛇,不但破土而出,更是一到白天就会爬上一个坟头,这一奇怪的举动,立刻就引起了当地人的注意,不少人甚至还将其供奉了起来,不但给它烧香,还给它上供食物。
先不说这样的举动有没有科学依据,但万物想说的是
它没有什么通天的本领,也不会讨好人类,它的行为只是为了适应环境,所以我们只要尊重它们生活的规律就可以了。
而且在民间还有很多,有关蛇不靠谱的说法,看过《白蛇传》的人应该都记得白娘子喝下雄黄酒,现真身的情景,然而现代科学却告诉我们,蛇并不怕雄黄,这一说法完全就是杜撰的,事实上,蛇真正怕的是农村家养大白鹅的粪便!
这是因为农村家养大白鹅的粪便里,有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寄生虫,这种寄生虫对别的生物,
可能没什么威胁,但是对蛇来说有着致命的杀伤力!
也是因此,很多农村家里养有大白鹅的家里,都不会有蛇出没。
如果蛇距离你比较远,一定要慢慢的后退,尽量不要发出惊扰蛇的声音和动静,再想办法逃跑。
如果蛇的距离比较近的话,那么你最好保持静止状态,因为这种情况下,蛇是不会对你发起主动进攻的,这时你只需要慢慢的把背包或外套移到自己面前,一旦蛇有动静,就立刻用手里的背包盖住蛇头,再用石头砸蛇,让其丧失攻击性。
绕圈跑也是一个比较实用的办法,因为蛇没有人类这样敏捷的思维,所以它们的绕圈能力很差,如果你能够绕到蛇的后方,那你就有机会抓住蛇的尾部,直接将其甩远,远离蛇的攻击。
千万不要学电视里用嘴吸的做法,因为这样不但会加快毒素的扩散,还会让帮你液的人,被毒液反侵,轻则成为香肠嘴,重则甚至会丧命。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立刻减少活动,立刻用清水冲洗,再用绳子或皮筋绑住伤口,减少血液的流动,延缓毒素的扩散,于此同时也别忘了给急救打电话,尽快送去就医!
刘玉平依旧在土房里,过着“蜂飞蛇舞”的生活,她跟蛇之间既像朋友更像家人,尽管这在外人看来,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但是刘玉平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任何动物都是有感情的,只要我们用心付出,真心相处,不管什么动物都能跟人类成为好朋友!
希望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能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给它们一些生存空间,毕竟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农夫与蛇图片(农夫与蛇图片配图ppt)】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