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与蛇的故事原文图片(农夫与蛇的故事百度百科)

更新:04-10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06年,35岁东北农妇与蛇同居15年,与蛇同床:它睡这头,我睡那头

“哎呀妈呀,我早前被你家附近的蛇堵半道上了,半天没敢挪窝!只好又回来了!”

2010年,黑龙江八五四农场的一户养蜂人,做了一桌好菜在家等客人,临近中午时,他们才接通客人电话,而他已经被自家附近的蛇给吓回去了。

放下电话,两人看着摆好的酒菜,气呼呼地抱怨起同为养蜂人的邻居刘玉平:“真不知她招这些蛇干什么?!这一片真成蛇窝了!”

被他们抱怨的刘玉平此时正在家里数蛇,数来数去发现小蛇少了一条,急得她满屋乱翻。

房梁上、地缝里,不时露出张着大嘴的大蛇,以及满地乱爬的小蛇,刘玉平却旁若无“蛇”地到处走,嘴里不停地念叨:“怎么会少一条呢?”

后来,她在屋檐下找到那条纤细的小蛇,一把捉住了,边走边“训斥”道:“可不敢乱跑,被山鸡叼走,我看你怎么办!”

小蛇任她捉住,被放在屋中土地上后,又轻快地“游动”起来。

附近几乎并没有山鸡,可刘玉平还是习惯将所有小蛇挪进屋,才能安心地去放蜂。

4年前,她第一次发现有蛇进入家中时,还不曾料到自己与蛇还能如此相处。

那是2006年,她独自进山养蜂的第五年,忙了一天的她,刚进家门就看到一条大蛇横卧屋中,登时吓得寒毛倒竖!

她一动不敢动,继而和蛇“商量”:“我不想害你,你也别来害我!你走吧,我不打你!”

可蛇似乎并不同意她的决定,直着头和她对视。

这时,刘玉平发现它不过是个无毒的菜花蛇,有些胆大的人,还会拿它们炖了吃。而且,虽说它个头大行动快,但不会主动攻击人。

这样僵着也不是办法,刘玉平拿起一旁的粗棍将它挑了出去。边关门边对它说:“你走吧,我不吃你,也养不起你!”

她在门缝里看了一会儿,发现那条蛇慢慢挪走,才转回屋内。

环顾空无一人的土屋,想要说说这次“奇遇”都无人聆听,刘玉平不免有些失落。

时年36岁的刘玉平仍是单身,父母在她十几岁时先后离世,从此,性格内向的她形单影只。

31岁那年,刘玉平为了生计学了养蜂,一个人在山上以放蜂割蜜为生,附近也有其他养蜂人,但不善交际的刘玉平与他人基本上没什么来往,家里除了不请而来的老鼠,几乎没有任何响动。

当夜天下了雨,想着那条蛇离开时的背影,刘玉平突然有些难过,自语道:“蛇啊蛇,不是我不留你,实在是人蛇不同路!世间那么大,你总会找到避风雨的地方。”

然而,刘玉平与蛇的缘分并没有就此结束,这一次相识,只是开端。

仅仅过了两日,那条被赶走的蛇又回来了。

刘玉平看见它时,它正和“女朋友”在刘玉平的土炕上缠绵。她好气又好笑:“你还真把这儿当你家了?”

刘玉平当时想,它们完事后肯定就会离开这里。没想到到了晚上那两条蛇还盘在土炕上。

这下,刘玉平着急了,蛇毕竟是蛇,万一半夜它们爬到自己的被窝里,咬自己一口怎么办?

外面的天黑漆漆一片,风带着声音时而拍在窗棂上,刘玉平突然胆小起来,既不敢关灯睡觉,也不敢出手再次将蛇挑出门去。

她披着被子与蛇遥遥相望,殊不知蛇的视角里,她亦如一个庞大的“马赛克”,只要她不动手,蛇也是不敢轻易动牙的。

临天亮时,刘玉平不知不觉地睡着了。醒来时,盘在土炕上的两条蛇不见了!

她吓得一激灵,赶紧去抖被子,好在,被子里也没有。

那条蛇宿了一夜后,又这样无声无息地走了。

或许是经历过最害怕的时刻,等那两条蛇再次到访时,刘玉而无所谓了。

她心想,反正它们不伤我,爱来来爱走走呗,我也不能天天在家堵着门。

同时,又或许是察觉到刘玉平没有威胁性,那两条蛇将她的小土屋看成了易居地,不但自己在此产卵育子,还招呼“七大姑八大姨”都来刘玉平家住。

起初,刘玉平对着这些不速之客还心情复杂,既不想去赶,又怕它们伤害自己。

日子久了,她和蛇都习惯了,彼此间还形成了心照不宣的相处模式。

比如,刘玉平从不会主动接近那些蛇,有时候见小蛇可爱,心里稀罕也不会随意去摸。

又比如,刘玉平不允许蛇群去自己那半边床:“它们睡那头,我睡这头,这是规矩。”

一次,有个小蛇调皮地在她的被子上撒欢,刘玉平不客气地将它丢回它们的地盘,“警告”说:“再敢过来,别怪我不客气!”

从科学角度讲,蛇是听不懂人话的,更没有承载感情的大脑,所以,才会有《农夫与蛇》中恩将仇报的故事。

可奇怪的是,它们竟读懂了刘玉平要求的“边界感”。从此,再没有蛇越雷池半步。

蛇们乖巧,刘玉平也渐渐放下防备,见它们“犯傻”,围着电线转时,还总想方设法地护着它们。

她也开始觉得,蛇虽吓人,可终究抵不过人,要“多照看”。

刘玉平和蛇和平相处,然而,亲戚邻居对她的抱怨却多了起来。

一次,一个亲戚来访,见她家里好几条蛇,操起棍子就要驱赶,刘玉平急忙阻拦:“不要伤它们,不要伤它们,它们不害人!”

亲戚有些尴尬,不解地问:“你这天天一屋子蛇,人可怎么住?”

刘玉平实诚地回答说:“它们不是每天都在这,每年7月后就去山上住了。”

见刘玉平答非所问,满屋子又都是蛇无法下脚,亲戚连坐都没坐,就起身离开了。之后,他们更少来家了。

刘玉平试图向亲戚们解释,吭哧了半天说:“老话说,蛇进家门不能打。”可他们依旧难以理解,老话也没说蛇进了一屋子也不能赶啊!

亲戚的“敬而远之”还留着情面,邻居们的不满却写在脸上。

有人说她家的蛇引得周围全是蛇。还有人说,因为刘玉平的“纵容”,这些蛇胆大包天,接连几次吓走了他们的重要客人。

甚至还有人扬言说终有一天,要打死那些“闹事”的蛇。

邻居们的抱怨让刘玉平很难堪,却无法辩解。其实她也知道,当地没有吃蛇的习惯,冷不防遇到一个直着头的大蛇,谁见谁怕。

可她又不愿意听他们的建议除掉这些蛇,逼急了她也会回嘴说“它们不害人啊!”

还好,刘玉平居住的地方本就人烟稀少,平日里与她来往的人也不多,旁人不理解,刘玉平就守着她的蛇,硬生生将这些蛇养成了家蛇,人蛇相处得更加和谐起来。

2021年,刘玉平因为他人的一次爆料上了新闻,记者的采访镜头里,她和她的蛇群引来了更多的非议!

当记者闻讯赶到刘玉平的小土屋里“看稀奇”时,被屋内各处蠕动的蛇身吓得头皮发麻,脚定在门口,久久不敢进门。

见有人来看她的蛇,刘玉平显然有些兴奋。她热情地拉着记者的手说:“别怕,它们不咬人。”好似在介绍自家养得宠物狗。

见记者犹豫着进了屋,忙带着他们到处指认自家的蛇,这个住3年那个住5年了,这个是公蛇那个刚产完卵了……刘玉平说起她的蛇如数家珍。

它们盘踞在房梁上,窝在墙缝里,有的干脆爬在刘玉平的土炕上,见有人靠近,张大了嘴,看上去很渗人,被刘玉平随手拎起时,又表现得很温顺。

刘玉平说,家里的大蛇有20条,它们每年孵化出的小蛇数目不等,不过她总能清晰地知道它们的数目。

大蛇不在家时,刘玉平还会替它们照看小蛇,怕年幼的它们被其他动物伤害,刘玉平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小蛇数一数。离开家出去放蜂时,还会将小蛇一个个捉回家。

刘玉平与蛇的故事在新闻上播出后,很多人既惊又怕,评论说:“滑腻腻的,太恶心了,和这么多蛇在一起,家里该是什么味啊?”

只有少数人表示理解,他们表扬刘玉平是个善良的人,说因为刘玉平这些蛇得到了庇护,蛇群应该很感激她。

然而,刘玉平则说:“其实,该说感谢的是我。”

时至2022年,自从那些蛇在此安家之后,刘玉平的家附近就没了老鼠。

“你们不知道,那些老鼠以前有多烦人!”

刘玉平居住的地方,四周一片荒芜,可老鼠成群结队,它们的脚印会出现在刘玉平未盖好的馒头上,床腿上至今还留着它们的齿痕。

最气人的是这些老鼠还会偷吃蜂蜜,有时还会将屎拉在蜂蜜里:“边偷吃边糟践东西的玩意儿,看见它们才恶心。”

刘玉平想过养猫,只是猫也不省心,又懒又馋,让它守屋,它天天往外乱窜,后面干脆跑得影也没有了。

她还用过捕鼠器、耗子药,可一到晚上,依旧是门外风声鹤唳,屋内鼠声悉索,烦得刘玉平睡不着觉。

然而,这难缠的老鼠,因为蛇群的到来,竟销声匿迹了。原本对这些蛇颇有微词的邻居,也渐渐觉察到了,见了她,也会远远打个招呼。

在这个荒郊野地上,刘玉平一人度过了十几年,冬日的风雪夏夜的虫鸣,都无数次令她草木皆兵。她尽量内向温和,打起精神生活,但与蛇群共居后,刘玉平的胆子才真正大起来。

甚至可以说,这些蛇带给了她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是的,普通人谁不怕蛇?就算来个为非作歹的,光看看这满屋子蛇,吓也吓跑了。

人都说刘玉平养蛇,可事实上她很少特意拿食物喂它们。漫天遍野的老鼠够这些蛇吃了,她只会在它们前来产卵时,偶尔拿出点生肉喂雌蛇。

若是刘玉平不主动喂,这些蛇也不会像老鼠那般偷,这让她感觉很省心。

所以,当有人说她养蛇时,刘玉平也会特意做出解释:“我没养过它们,我们充其量是互不打扰,共同生活。”

刘玉平自小就听老人说,蛇是冷血动物。可十几年的相处,似乎令这些冷血动物也生了情。

它们在刘玉平的小屋里,行走坐卧都随心所欲,多年来依旧守着只睡半张床的“规矩”,刘玉平去捉小蛇,旁边的大蛇也往往无动于衷。

与其说这是蛇的“聪明”,不如说是刘玉平给它们营造的安全感。

世界上任何动物的攻击都是为了生存,感知危险是它们的本能,而本能也让它们明白,什么是“爱”。

在忙碌了一天后,刘玉平回到家中,平时最爱做的事就是和这些蛇说话。

她会边清理房梁上的蛇蜕边“质问”它们:“蜕皮时爬那么高干什么?”

她也会盯着出生不久的小蛇出身,絮絮叨叨地说:“再长大些就要离开妈了。”

看着地上的缝越裂越大,她会厉声“警告”它们:“再乱窜把房子折腾塌了,咱们谁也别住。”

蛇们谁也没应答,但刘玉平却总觉得它们听得懂,有时候还会“应答”。

这在他人看来,简直就是笑话!

刘玉平不怕旁人笑自己魔怔,她说自从有了蛇群作伴,心里再不会空落落的。

曾有人担心,因为刘玉平的呵护,这片土地上的蛇越聚越多,日子久了,会成隐患。

但有没有这种可能:此处原本就是蛇群的家。只是,因为养蜂人,因为开垦者,蛇群曾暂时离开了家,刘玉平难得的善意,才让它们渐渐回归?

无论如何,在人类主宰的土地上,这群看似凶猛的蛇,与独居一隅的刘玉平惺惺相惜,在那方土屋里,找到了彼此都想要的温情。

肆虐了2年的疫情依旧在继续。八五四农场周边也经常接到核酸检测的通知。

站在人群里,刘玉平常听到有人抱怨,说因为疫情人与人来往变得艰难,亲人许久不能相见。这时候,她总会想到那些蛇。

7月之后,它们陆续上山了,外面的风雪来了,可有处挡寒?明年4月时,可还记得回返?

96年海南巨蟒为报恩甘愿当“保姆”:与主人同眠,还为其看家护院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大家愈发追求精神上的寄托,所以,收养宠物的行为很是常见。

但是,海南小伙黄开宁收养宠物的意识很是超前,早在1996年秋,才24岁的他便收养了一只野生黑纹蟒。

黄开宁生于1972年的海南,由于当时交通等条件的限制,他生活的琼海市嘉积镇椰子寨村一向比较闭塞。

但是,对于山寨来说,闭塞往往是最好的保护色,椰子寨村的自然风光绝对是一流的。

所以,自小生活在山水田园的黄开宁,对于大自然有一种本能的亲近,这其中也包括椰子寨附近的野生动物们。

随着黄开宁的慢慢长大,他与动物们的“纠缠”也越来越深,所以在发现自己的“小伙伴”受伤之后,他会主动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药物支持。而他的善心也迎来了和黑纹蟒蛇相遇的机会。

1996年秋,黄开宁和往常一样来到槟榔园里干活,或许是缘分使然,他不经意地一瞥,看到一块岩石有些异样,走近一看,竟然从岩石上面发现了一条刚出生不久的小蟒蛇。

蛇还喜欢晒太阳?按理说,蛇类爬行动物更喜欢匍匐在阴暗的地下,怎么会“一点也不讲究”地爬在岩石上?

平日里的经验让黄开宁注意到这条小蛇的异常,它并非睡着了,而是由于尾部受伤严重,已经奄奄一息。

救还是不救?要知道,蛇和其他动物不同,蛇的智商更低,农夫与蛇的故事从来都不是骗人的,倘若自己救了它,被反咬一口怎么办?

黄开宁有过些许挣扎,但是他依旧选择把小蛇带会家。

一开始黄开宁并没有想过要收养小蛇,他只是想帮小蛇治疗伤口,于是在当地老中医的指导下,黄开宁用止血药为小蛇处理伤口。

但是小蛇受伤得太过严重,并不能当天送走,而这一拖便是三个月。

1996年11月,黄开宁捡到的小蛇已经完全康复了,而且在黄开宁的细心照料下,哪怕小蛇来到了陌生的环境,依旧涨了好几斤的重量。

此时,便是小蛇离开的最佳时机。

然而,此时的黄开宁并不开心,一方面他明白,野生动物的归宿依旧是大自然,他不能由于自己的喜爱而让小蛇失去回到大自然的机会。

另一方面,他开始忐忑,倘若小蛇回到大自然之后,再次受到伤害怎么办?小蛇便在黄开宁每日的纠结中,多停留了一天又一天。

而随着和小蛇相处的时间增长,黄开宁更加放不下小蛇,最终做出收养小蛇的决定。

然而,黄开宁的这个决定在小小村寨中引起了轩然大波。首当其冲的便是他的母亲,如何也不能同意儿子将一个“凶器”带回家。

毕竟在中国的海南省,尤其是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村落中,大家对于蛇类动物并不陌生,对于蛇“翻脸不认人”的性子也有所耳闻,如何能够放任自己的儿子和一条“不安分”的蛇相处?

当然,他的亲戚、邻居也颇有微词。毕竟,他养的蛇如何能只“祸害”他一家,谁不怕“殃及池鱼”,被蛇咬一口?

面对大家的种种顾虑,黄开宁依旧没有妥协,最后,他决定亲自训练小蛇,当小蛇不咬人,不就有充足的理由留下来了?

训练小蛇?面对大家的质疑,黄开宁也不细究,他硬着头皮干了起来。

怎么训练小蛇呢?黄开宁并非盲目的夸下海口,他先去询问有这方面见闻的长辈取经,之后自己慢慢思索,最终决定从制止小蛇咬人这一方面训练。

黄开宁用手臂包裹毛巾逗蛇的方法训练小蛇,他先用厚实的粗布毛巾裹住自己的手臂,然后逗弄小蛇咬自己的手臂,倘若小蛇只是咬到毛巾,没有咬到手臂便算是合格。

随着小蛇表现的越来越优异,黄开宁手臂上的毛巾愈发薄了起来。

在1997年的时候,黄开宁的小蛇便已经“学满出师”了。

此时的小蛇与黄开宁“日久生情”,不但习惯了“兴财”这个名字,还喜欢黏在黄开宁身边。

甚至当黄开宁情绪不好的时候,蟒蛇就会爬过来,静静的待在他的身边,一动不动。

然而,小蛇对于黄开宁的亲昵并没有止步于此,它无时无刻不想跟黄开宁在一起,哪怕是睡觉的时候也要偷偷钻进黄开宁的被窝中。

大门走不通那就爬窗户,小蛇总有办法悄悄混入黄开宁的卧室。对此,黄开宁乐见其成,这不就证明,他疼爱的小蛇也喜欢亲近他?

可是面对小蛇这种得寸进尺的行径,黄开宁的母亲急红了眼。

要知道当时的黄开宁已经25岁了,在1997年时人们结婚的年龄普遍偏早,儿子天天跟蛇“蹉跎岁月”,怎么会有女孩子肯嫁给他?

再加上此时村子里开始流传一些风言风语,比如说那条蟒蛇是修炼千年的妖怪,要到黄家报恩的,还有说蟒蛇半夜会变化成美女和黄开宁过夜的。

在那个科学普及不到位的年代里,诸如此类稀奇古怪、有些可笑的言论,让黄开宁母亲的心更沉了。

哪怕她曾亲眼看到儿子是如何把蟒蛇带回家养了起来,又是如何一天天全身心训练小蛇,她依旧不能动恻隐之心,放任儿子和小蛇相处下去。

所以她决定督促儿子将小蛇放归自然。

突然遭到抛弃的蟒蛇黄兴财心里十分懵逼,不知道主人为什么要赶自己走,留恋了好一会儿,发现主人真的已经离自己远去,才缓缓的爬向远方。

送走了蟒蛇的黄开宁天天以泪洗面,实在舍不得这个陪伴了自己好多年的蟒蛇兄弟。面对母亲的催婚,他也无心寻找另一半。

四十多天后的一个晚上,黄开宁睡觉时迷迷糊糊感觉到旁边凉丝丝的触感,起床开灯一看,原来是蟒蛇黄兴财回来了。

这一次的失而复得让黄开宁是说什么也不愿意抛弃黄兴财了。

母亲看到他这坚决的态度,转念一想可能确实有点奇妙的缘分,只好答应儿子将蟒蛇留了下来。

不过蟒蛇可以留下来,但是黄开宁必须要找一个媳妇传宗接代。

虽说这是一个老母亲对于儿子婚事的担心,却不曾想曾被埋怨耽误儿子姻缘的小蛇最终成了儿子与儿媳的媒人。

原来,农村没有秘密,所以黄开宁与小蛇的故事一直倍受人们关注,而隔壁村的晓兰姑娘也是其中之一。怀着好奇心,她一直默默关注黄开宁。

1998年,晓兰姑娘跟着自己的小姐妹们一起去看那个青年是如何与蟒蛇相处时,不知怎的,一下子对那个温柔照料小蛇的男人动了心。

所以,在之后的日子里,晓兰姑娘逐渐开始帮黄开宁准备小蛇的口粮,从捉老鼠到捕青蛙。

温柔男人的魅力是不可预估的,1999年晓兰姑娘放弃了诸多顾虑,跟黄开宁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礼当天的黄开宁难得幼稚一次,他在总是催婚的母亲面前挺直了腰。

黄开宁结婚了,但是他与小蛇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2000年,黄开宁的大儿子出生了,而此时的兴财早已不是那个,就一顿能吃二三十只老鼠的小蛇。

它体型巨大,足有四米长,一百多斤重,哪怕附近几公里之内的老鼠都快被黄开宁抓完了,依旧填不饱蟒蛇黄兴财的肚皮。

如今的它,一顿能够吃掉好几只鸡。而且黄兴财毕竟是蟒蛇,不像人类一样能吃几斤杂粮,作为一种食性动物,它对食物的需求和要求都很高。

不单单不喜欢吃的东西多,还不喜欢吃死物。这对于黄开宁夫妻来说负担很重。

此外,儿子太小了,哪怕黄兴财再如何温顺听话,依旧有一不注意把儿子吞了的风险,黄开宁夫妻如何敢冒这种危险?

所以,这次黄开宁没有多做纠结,他决定将黄兴财送回自然。

为了儿子的安全,黄开宁把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的蟒蛇送走了,心却并未像想像般那样安宁。

相反,兴财的影子似乎一直都在,他难过地不能自已,却也无可奈何,因为大蟒蛇兴财的踪迹已经无处可寻。

但是,或许是冥冥中注定的缘分,黄开宁与大蟒蛇并没有从此永别。大蟒蛇再次找到了回家的路。

这一次,黄开宁说什么也不会再送走大蟒蛇。而大蟒蛇给黄开宁带来的惊喜才刚刚开始。

2001年夏天,在静谧的深夜中传来一声尖叫,一向温顺的兴财竟然主动攻击人了!

事情的起因要从黄开宁家没有看家护院的狗说起。椰子寨地处偏远,虽然民风淳朴,但是依旧有小偷小摸的行径出现。

对于小偷小摸来说,主家没狗便是必偷的条件之一,毕竟有狗,主家很可能会被狗吠惊动,于是千挑万全地找到黄开宁一家。

此外,小偷并没有打算跟主家“正面对峙”,他的目标只是客厅里的小钱,然而当他刚刚走进黄家客厅的时候就感觉脚下被一条粗壮的“绳子”绊了一下。

刚要离开,自己的脚就被死死缠住,还没等小偷反应过来,整个人已经被一条冰凉的绳子绕了个结实。

黄开宁一家在睡梦中被尖叫声吵醒,打开灯才发现地上躺着一个人,他被黄兴财缠了个结结实实。

小偷哪见过如此阵仗?吓得尿了一裤子,一五一十的交代了犯罪事实。随后,他被送到了当地的公安局。

这件事的影响很大,大家对于大蟒蛇的态度一下子便有了新的改观,原来除了狗可以看家护院,蛇也可以。

其实,黄兴财在“看家护院”的同时,还兼职当黄家的“保姆”,黄开宁一家总有忙不完的活,而黄家的孩子们还小,需要人照顾。

这个时候黄兴财便有了“用武之地”,它是可以驮着孩子们玩闹的“小火车”,也是孩子们最忠诚的卫士。

而黄家的小朋友们和黄兴财的相处也格外的顺利。所以,在黄开宁夫妻比较忙碌的时候,会把孩子交给蟒蛇黄兴财看管,一天下来,孩子还是好好的。

有一次,黄开宁的儿子和大蟒蛇去河边玩耍,遇到了落水挣扎的小伙伴,便前去救助,却不想那个地方的水流湍急,还是孩子的他非但帮不了自己的同伴,还险些搭上自己。

幸好,这个时候大蟒蛇黄兴财下水帮忙,两个小孩借助大蟒蛇的力量成功回到了岸边。

这一惊险的一幕,让当时的很多见证者都红了眼。

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面对失而复得的儿子,以及英勇救人的黄兴财,黄开宁的泪,就那么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随后,黄开宁与黄兴财的故事愈发离奇,再加上媒体的有意传播,他们的故事被更多的人熟知。

2005年,有一个商人出价15万想要买黄兴财做为宠物饲养,面对如此诱惑,黄开宁依旧想都没想地拒绝了。

诚然,当时的黄家条件非常艰难,大蟒蛇黄兴财的食量越来越大,哪怕黄开宁疼惜大蟒蛇,依旧免不了让大蟒蛇饿肚子。

但是,此时的大蟒蛇已经不再是黄家的宠物了,是他们的亲人啊,如何能够将自己的亲人为了金钱而拱手相让?

2007年12月,为了养活大蟒蛇,黄开宁开始带着黄兴财登上舞台表演节目,他们的演出遍及全国。

随后,黄开宁为黄兴财找了3条同伴,将他们一同带到了当地的白石岭上饲养。

之后,黄开宁夫妻有拓展了新的业务,他们又饲养了数十条眼镜蛇等毒蛇,通过养蛇走出了一天创业之路?

如今,黄开宁一家人开了一家专门展览蛇类的动物园,当然重头戏就是蟒蛇黄兴财。有的听说了这件事不远万里来看看这人蛇和谐的奇妙景观。

再交上一些钱,就能亲手抚摸黄兴财的鳞片或者给黄兴财喂食。

虽说黄兴财现在越长越大,已经到了几百斤,可是在黄家人的眼里依旧是温顺可爱。

不少人出几万,几十万要买黄兴财回去当宠物饲养。都被黄家人一口拒绝。要知道,在如今的黄家人眼里,黄兴财不仅仅是一条温顺的蟒蛇,更是陪伴了自己十几年的家人。

当有记者问到黄开宁日后的打算是,黄开宁乐呵呵的回答道要一直养着黄兴财,把它养到一千斤。

人与自然或许就是如此,付出一份的呵护与爱心,自然就会千倍百倍的回馈与你。如果对这大自然挥拳头,那么就要考虑好能不能承受住自然反击的怒火。

【农夫与蛇的故事原文图片(农夫与蛇的故事百度百科)】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