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公元274年,奄奄一息的杨艳靠在晋武帝司马炎的膝盖上,满眼含泪的说:陛下,臣妾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衷儿。我走之后,你一定要照顾好他。
司马炎看着气喘吁吁的杨艳,心疼的说:爱妃,放心吧,衷儿也是我的儿子,我一定会善待他的。杨艳稍微休息了一下,接着说:陛下,希望你答应我另外一件事。我走了之后,你一定要把我的堂妹立为皇后,他一定会照顾好衷儿的。司马炎点点头,示意她不要再讲适。安排好了一切,杨艳才放心的闭上了眼睛。
图片来源网络
杨芷入宫,杨骏得道
按照杨艳临终时的嘱托。司马炎一道圣旨,把杨艳的堂妹,叔叔杨骏的女儿杨芷立为皇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骏本来是一个无才无德的小人物,就因为女儿做了皇后,他的身份有了很大的变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一下子跃位太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虽然晋武帝知道杨骏没什么本事,但是他是自己的老丈人,是值得信赖的人。他觉得一个人本事大小无所谓,只要值得信赖就行。对于那些有本事的人,如果真得到重用,很容易真的掌握大权。至于那些没有本事的人。即便让他们身居要职,他们也成不了什么气候,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
所以抱着这种用人哲学,他让杨骏官居要职。此时的司马炎已经不再是最初那个励精图治的英明皇帝。他觉得国家太平,百姓生活安稳。他就可以安心的享乐了。于是他下了一道圣旨。不允许适龄的女子出嫁,等她选完妃嫔之后,这些女孩才能嫁人。
图片来源网络
司马炎这一荒诞无稽的做法,让后宫的女人暴增。从最初的几百人一下子聚集到上万人。不但增加了经济开支,也让后宫里处处充满着硝烟味。
由于后宫的女人太多,连司马炎也不知道该去谁的寝宫。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主意。让羊拉着马车跑,跑到谁的门前,他就睡在谁的宫里。如此一来,宫里的女人为了争宠。纷纷在宫门口种上青草,嫩你,以此吸引羊驻足。
晋武帝忙着和后宫的女人玩游戏,把前朝的事都交给太傅杨骏处理。正是杨俊没有什么才能,他才觉得自己的本事很大。对于有能力的官员。他运用各种手段排斥打压,对于巴结他丰盈他的奸猾小人,他委以重任。
就这样,几年下来。放眼朝廷中的官员,大多都是杨俊提拔起来的。像卫瓘一样忠心耿耿的老臣,一看武帝沉迷女色,任由杨骏胡闹,一个个心灰意冷,告老回乡去了。
图片来源网络
杨骏祸国,贾南风出手
司马炎整天沉迷女色,身体渐渐被掏空,终于病倒了。临终之际,他想找个信得过的人辅佐儿子。可他放眼一看,朝堂上下哪里还有值得托付的人?都换成了新的面孔。
于是,万般无奈之下,他把傻儿子司马衷托付给了杨骏,让他辅佐儿子。公元290年,54岁的司马炎驾鹤西去。司马衷继位,杨骏辅政,贾南风成为皇后。,杨芷成为皇太后。
一个傻皇帝。一个喜欢耍弄权术的顾命大臣,一个相貌丑陋即狠且毒的皇后,一个善良柔弱的太后。这样的政治中心管理层组合在一起,自然矛盾重重。
杨骏根本没把司马衷放在眼里,在他心里,自己就是皇帝,一切自己说了算。司马衷对于杨骏耍弄权术倒是没什么反应,但是贾南风可不像司马衷一样弱智。
图片来源网络
她一看杨骏的行为,简直欺人太甚。她心想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不知道我贾南风的厉害,你真把我当空气呀!于是,公元291年,贾南风开始反攻杨骏。
首先,她让自己的亲信诬告杨骏谋反。司马衷连男女之事都弄不清楚的傻子,一听有人谋反,也不调查清楚,直接下了一道圣旨。全程戒严,抓捕罪犯。于是贾南风让她的亲信诛杀杨骏。
老爸有难当女儿的岂有不管的道理,但是杨芷平时深居后宫,不管前朝的事。她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救父亲,于是她在布帛上写下了一句承诺:如果有人能救太傅之命,定有重赏。
这样的行为论说是人之常情。但是贾南风对他一直怀恨在心。就污蔑他和杨骏同谋。司马衷对贾南风的话言听计从,立即下旨,把杨芷打入冷宫。
图片来源网络
贾南风非常恶毒的把宫女和侍卫都打发走了。不让任何人接触,不给她一点东西吃,就这样堂堂一国太后活活被饿死了。
农夫与蛇的故事
对于太后杨芷,论说贾南风不该对她有任何成见。因为杨芷这个人生性善良,没做过坏事,她当上皇后完全取决于她的堂姐杨艳的临终之托。所以她对杨艳特别感激,对她的临终嘱托牢记在心里。
平时在司马炎面前每少护着贾南风。要是按照贾南风做的坏事论罪的话,司马炎早就把她这个太子妃给废了。是杨芷一次又一次在司马炎面前替她说好话,才保住了她太子妃的位置。
杨芷担心贾南风坏事做多了,总会惹祸上身,所以时不时的劝说她好自为之。贾南风把杨芷对她的劝解,当成是故意针对她,并且把司马炎对她的成见也记到杨芷头上。
就这样,她非但不感恩杨芷的好心,反而对她记恨在心,发誓有朝一日必定报仇。杨芷处处维护贾南风,却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图片来源网络
这是典型的农夫与蛇的故事。也许不是所有的蛇都会恩将仇报。白素贞不就是报恩许仙了吗?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自己一定要有分清善恶的能力,不然真遇到毒蛇反咬我们一口的时候,我们连活命的机会都没有。
从“农夫与蛇”中领悟的人生真谛
在古老的寓言“农夫与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场景。农夫出于善心救了冻僵的蛇,却反被苏醒后的蛇咬伤。这个故事虽简短,却蕴含着无尽的人生智慧。
首先,它警示我们善良要有底线。农夫的善良无疑是值得称赞的,但他没有考虑到蛇的本性,盲目施善,最终给自己带来了灾难。这就好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他人的帮助也要有分寸。据调查,约 70%的人曾因过度善良而给自己带来麻烦。比如,朋友总是找你借钱却从不归还,你一次次地帮助,最后可能不仅损失了钱财,还伤害了彼此的感情。
其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认清事物的本质。蛇天性冷血,农夫没有看清这一点就贸然行动。就像我们在做决策时,如果没有深入了解事情的真相和本质,很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比如说,看到一个看似赚钱的投资项目,没有充分考察就投入大量资金,结果可能血本无归。
再者,“农夫与蛇”提醒我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蛇在冻僵时显得可怜无助,农夫因此动了恻隐之心。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被一些美好的表象所吸引,而忽略了潜在的危险。比如,一份高薪的工作机会,可能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不合理的工作要求。
总之,“农夫与蛇”的故事虽然简单,却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判断。在善良的同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事物的本质,不被表象所迷惑,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愿我们都能从这个古老的故事中汲取智慧,让生活更加美好!
农夫和蛇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农夫和蛇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农夫发现了一条受伤的蛇,他心怀仁慈决定把蛇救起来。他把蛇带回家给它治疗伤口,还为它找到了一个舒适的地方住下。蛇在农夫的照顾下很快康复了,它感激农夫的善良,开始对农夫展现出友好和温顺的态度。
然而当农夫以为他们已经成为了朋友时,蛇却咬了他一口。农夫惊讶地问蛇为什么要这样做?蛇回答说"我是一条蛇咬人是我的本性"。农夫因为自己的善良而受伤,他非常痛苦和失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即使我们对别人再好,也不能改变他们的本性。这个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启示。
·首先它告诉我们要警惕他人的真实本性。有些人可能会伪装成友好和善良,但他们的内心可能并不如表面所示。我们应该学会从他们的行为和言辞中去观察和判断,不要轻易相信别人。
·其次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保护自己。农夫的善良让他受伤,这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蛇的本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要学会辨别和避开那些可能对我们造成伤害的人和事。
·另外这个故事还提醒我们,要珍惜真正对我们好的人。在这个故事中农夫对蛇的善良没有得到回报,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值得我们去信任和依靠。我们应该学会珍惜那些真心对我们好的人,不要因为一些不好的经历而对所有人都失去信任。
总的来说农夫和蛇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辨别他人的本性,保护自己,珍惜对我们好的人。这些道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非常重要。希望我们都能从这个故事中有所启发,变得更加明智和成熟。
【农夫与蛇的道理10字—农夫与蛇的道理10字怎么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