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两则寓言
近来集中读了一些寓言。寓言篇幅短小,却多含故事,读来轻松有趣,而其内“寓”哲理,又十分耐人回味。有人说过,当寓言向你走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他转身离开时,却突然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认真。追求有趣有益的业余读书,不妨读读寓言。
寓言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其历史几乎与神话同样悠久。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三个文明古国中国、希腊和印度,正是寓言最为兴旺发达的三个国家。公元前,希腊、印度分别就有了《伊索寓言》与《五卷书》的流传,我国先秦的百家争鸣中则多有寓言,庄子、列子、墨子等诸子多为寓言大师;而到了唐宋时期,寓言更从散文的从属地位中分化出来获得独立文体的身份,柳宗元的《三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与《蝜蝂传》《哀溺文序》等篇,可视为一种标志。
我这次重点重温了柳的寓言,其篇幅都不长。《蝜蝂传》写道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此文虽然不到180个字,却生动地塑造了蝜蝂这一小虫的艺术形象,揭示其“善负物”“好上高”的特点,彰显其贪婪、愚顽的本性。现实中不存在蝜蝂,但柳宗元意在借这种小虫的特征,揭露鞭笞贪官污吏的嘴脸:一是好物,贪得无厌,“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苟能行,又持取如故。”二是好高:“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醉心于不断攫取更大的权力。贪钱又贪权,这正是历代一切贪官污吏的共同特性。有学者考证,蝜蝂这一形象是讽刺当时宰相王涯,此人无比贪婪,其结局与蝜蝂一样。因而“蝜蝂”这一小虫的艺术形象,又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源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在使作品富有更强的讽喻意义的同时,也增添了审美。因而,它具有跨时空作用,以至我们今天读来,不感到有“隔”,仍为其鲜明的批判精神所感染,激发我们为消灭“蝜蝂”这样的社会害虫而不断努力。
“自作孽,不可活”,柳宗元笔下的蝜蝂,终因“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摔死了。作者告诫人们要“知戒”,“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试想,这样行文简约,内容精妙,幽默有趣,深含哲理的寓言,不值得我们多多玩味吗?
《哀溺文序》更短,不足120字,全文为:“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此文也是讽刺鞭笞贪欲,但没有采用动物拟人化的寓言通常写法,而是直接写了人。按照一般想象,当人面临沉没溺死的境地时,为保住生命,不会舍不得丢掉缠在腰间的那千枚铜钱的。因为“身且死,何以货为?”然而,这样贪钱不顾命的却大有人在,不仅有像“永之氓”那样的小“氓”,小人物,而且更有“大氓”,大人物。柳文最后一句“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指的就是那些在宦海中贪婪成性为“货”而“溺”的人。他们不是因为缺财少钱才伸出黑手,而是钱迷心窍,让金钱制约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庄子说:“钱财不积,则贪者忧。”而贪得无厌必然会践踏社会秩序,从而获咎获罪成为“溺”者。现实的反腐斗争表明,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走出金钱至上的误区,是从源头治理腐败的一个基本方面,包括那些为钱所迷的“大氓”,如果都能读一读《哀溺》,也许有助于迷途知返,减少遭“溺”之“哀”。
寓言借此喻彼,借古喻今,短小精练,可读可思,是很适合大众随时阅读和随意阅读的一种文体。自然,读寓言也不宜“拿到篮里就是菜”,也要重视选择,要多读经典,多读名著。20世纪90年代,上海出版过一套10卷本的《世界文学金库》,内中一卷为寓言卷,比较全面地收选了中外古今优秀寓言,可供参阅。(江曾培)
《伊索寓言短篇故事12则》
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伊索寓言短篇故事1.狼与驴子
有条狼被选为狼的首领。为了阻止狼互相争食打架,他制定了法律,规定各自猎得的食物都集中起来,再平均分配给大家,一头驴子走来,慢悠悠地摆着鬃毛说:“从狼的脑袋里竟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可你自己为什么不把昨天猎得的食物拿出来一起分呢?”狼被驴子说穿了,便把那法律废弃了。
这是说,有些制定公正法律的人,常常自己不遵守所制定的法律。
伊索寓言短篇故事2.驴与骡子
有一天,驴夫赶着驴子和骡子一起驮货赶路。驴子十分气愤他们俩驮的东西一样多,而骡子认为自己应吃双倍饲料。他们刚走一会儿,驴夫看见驴子有点走不动了,便从他背上拿下一部分货物,加在骡子背上。他们又走了一会儿,驴夫看到驴累得更加不行了,又取了一部分货物,最后把驴驮的所有货物,全加在骡子背上。这时,骡子回过头对驴子说:“喂,朋友,你现在还气愤我吃双倍饲料吗?”
这故事是说,不要与别人斤斤计较,各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该得的酬劳。
伊索寓言短篇故事3.驴子、乌鸦与狼
一天,有头背上受了伤的驴子,在牧场上吃草。乌鸦飞到他背上,啄他的伤口,驴子痛得跳起来大叫。而站在远处的驴夫却若无其事,在那里发笑。有只狼正从这里走过,见到后,自言自语地说:“我真倒霉!只要我望一望驴子,就遭到人们追赶,而乌鸦飞到驴背上,人们还笑。”
这故事说明,人们时时刻刻警惕那些专做坏事的人。
伊索寓言短篇故事4.驴子们求宙斯
有一次,驴子们不甚忍受长年沉重的劳作,派代表去宙斯那里,请求为他们减免些痛苦。宙斯知道这是不容改变的,便说当他们撒尿能成河时,就会免去那些苦难。驴子们心想宙斯的话决无戏言。所以现在只要一头驴撒尿,别的驴也会围在那里撒起尿来。
这故事说明,天生的本性是无法改变的。
伊索寓言短篇故事5.野驴与家驴
有一天,家驴背负着沉重的货物,显得格外劳累。野驴看见了,便责备他心甘情愿受欺压,说:“你看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还可以到山上去吃草,非常幸福。而你却过着痛苦而毫无自由的生活,不但十分劳累,还经常遭受主人的欺压和皮鞭抽打。”这时,狮子来了,他看到家驴和驴夫在一起,便向那孤单的野驴猛扑过去,抓住他吃了。
这故事说明,自由固然可贵,但有时也造成生命、生活的毫无保障。
伊索寓言短篇故事6.病驴和狼
有一天,驴子生病躺在家,狼跑来看望他。他一边摸着驴子的身体,一边问他什么地方痛,驴子回答说:“你摸到的地方都痛。”
这是说,那些假心假意的人表面关心你,实际上却想危害你。
伊索寓言短篇故事7.野驴与家驴
有一天,家驴背负着沉重的货物,显得格外劳累。野驴看见了,便责备他心甘情愿受欺压,说:“你看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还可以到山上去吃草,非常幸福。而你却过着痛苦而毫无自由的生活,不但十分劳累,还经常遭受主人的欺压和皮鞭抽打。”这时,狮子来了,他看到家驴和驴夫在一起,便向那孤单的野驴猛扑过去,抓住他吃了。
这故事说明,自由固然可贵,但有时也造成生命、生活的毫无保障。
伊索寓言短篇故事8.妄自尊大的狼
一条狼徘徊在山脚下。落日的余辉使他的影子放得特别长。看着自己的影子,他得意洋洋地对自己说:“我有这么大的身体,几乎大到一亩田那样大,为什么还怕狮子?难道我不该被称为百兽之王吗?”正当他沉醉于其中时,一头狮子向他扑来,将他咬得快死了。此时狼悔恨不已,大声喊道:“我真不幸啊!是狂妄自大毁灭了我。”
这是说那些盲目狂妄自大的人,会自食其恶果。
伊索寓言短篇故事9.鹿、狼和羊
鹿跑去向羊借一斗麦,并说狼可以为他担保。羊怀疑他是存心欺诈,便说:“狼常常抢夺他所要的东西,而你跑得比我快得多。到了偿还时,我怎么能找到你们呢?”
这是说不要相信那些不值得相信的人,不要借钱物给那些根本不打算偿还的人。
伊索寓言短篇故事10.牧羊人与小狼
牧羊人捡到几只小狼崽子,很细心地抚育他们,心想养大了他们,不仅可以保护自己的羊群,还可以去把别人的羊抢来给自己。没想到那些小狼崽长大了,首先趁机咬死了牧羊人自己的羊。牧羊人悲叹地说:“我真活该!狼都该杀死,我为什么还去喂养这些小狼崽呢?”
这是说,救助坏人无疑是帮助他们干更多的坏事,而且首先遭殃的就是自己。
伊索寓言短篇故事11.牧羊人与狼
牧羊人捡到一只刚刚出生的狼崽子,把它带回家,跟他的狗喂养在一起。小狼长大以后,如有狼来叼羊,它就和狗一起去追赶。有一次,狗没追上,就回去了,那狼却继续追赶,待追上后,和其他狼一起分享了羊肉。从此以后,有时并没有狼来叼羊,它也偷偷地咬死一只羊,和狗一起分享。后来,牧羊人觉察到它的行为,便将它吊死在树上。
这故事说明,恶劣的本性难以改变。
伊索寓言短篇故事12.牧羊人与狼崽
牧羊人发现了一只小狼,带回家喂养。小狼长大后,牧羊人教它去偷抢附近别人家的羊。已驯化的狼却说:“你要我养成了偷抢的习惯,那最好首先请你看守好自己的羊,别丢失了。”
这是说,唆使别人干坏事,首先遭殃的是自己。
【出自伊索寓言的故事有哪些【出自伊索寓言故事的成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