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凿壁借光:古人好学上进精神的现代启示
凿壁借光:古人好学上进精神的现代启示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故事和人物都展现了古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执着。其中,“凿壁借光”的故事便是一个经典的例子。这个故事讲述了东汉时期的匡衡,他为了读书而在墙壁上凿一个小洞,借邻居家透过来的光线来照明,继续他的学习。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
古人好学的精神
匡衡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个人奋斗的传奇,更是古人好学上进精神的真实写照。在那个没有电灯、书籍稀缺的时代,学习条件极为艰苦,但这并没有阻止那些有志之士追求知识的决心。匡衡的执着和勇气,展现了他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渴望。古人常常以“学无止境”来形容学习的态度,他们认为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钥匙。
在中国古代,许多文人墨客也都表现出同样的学习精神。比如,陶渊明在田园中耕作之余,依然坚持读书写作;而诸葛亮则在“空城计”之际,依然不忘治国理政的理想。这些例子都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珍视,以及在逆境中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
现代人的启示
面对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便捷。然而,快节奏的生活和信息的泛滥,也让人们在学习上变得浮躁,难以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古人那种为知识不懈奋斗的精神,恰恰是我们在当今时代所需要学习和传承的。
首先,现代人应该重视知识的积累和学习的过程。无论是通过书籍、网络课程,还是参加讲座,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核心是要有一种持续学习的态度。我们可以像匡衡一样,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学习目标。
其次,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古人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而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现代人同样需要在海量的信息中,保持独立的判断力,学会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最后,古人的精神还提醒我们,要有勇于实践的勇气。学习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实践和应用。无论是工作中的挑战,还是生活中的困难,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结尾
“凿壁借光”的故事传递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识的获取并不总是顺利的,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古人的好学上进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现代人去学习和传承。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让我们铭记匡衡的故事,勇敢追求知识,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课本里的范仲淹# #清澈的爱 只为那抹中国红# #中华精神传千秋#
凿壁借光|故事会·听烟台娃讲中华成语故事
视频加载中...
演讲:周彦霏(西牟小学一年级一班)
凿壁借光,是汉语的一个成语,典出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这则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刻苦读书学习的事情。含褒义。
视频制作:YMG全媒体记者 徐峰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产生了很多成语,比如,孔融让梨、画龙点睛、拔苗助长;再比如,骄兵必败、开卷有益、门庭若市……可以说,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淀,言简意赅,却蕴含了一些含意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来人民智慧的结晶。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是中小学生学习中国文化一种非常好的途径。
为更好地向我市中小学生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熟稔中华成语故事,自即日起,大小新闻教育频道推出“故事会•听烟台娃讲中华成语故事”栏目,孩子们可以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读故事,让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心,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在故事的潜移默化中明白做人做事之道理。
投稿须知:
1、凡参与者均自选成语故事,由家长自行录制成小视频,时长5分钟以内,视频大小不超过300M。
2、视频不需做任何后期处理,为避免版权纠纷,不可以添加任何背景音乐及特效,不可以从网上下载素材剪辑其中。如需加字幕,字体只能用黑体和宋体,且不能做任何特效。
3、服装大方得体,精神饱满,表达自然,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正确把握讲述节奏。
4、参与活动的少先队员须佩戴红领巾,团员须佩戴团徽,团、队标志标识、少先队礼仪须规范准确。
注:本次征集活动只能在大小新闻APP提交作品,请在大小新闻教育频道点击"故事会·听烟台娃讲中华成语故事"提交视频。 活动进程,请关注大小新闻APP相关报道。
责编:刘岩
审校:高涵
《凿壁偷光》励学故事
凿壁偷光,汉语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成语辨析:
【同义】囊萤映雪、焚膏继晷、凿壁借光。
【反义】不学无术、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成语出处: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
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凿壁借光的故事告诉我们:
要学习凿壁借光的精神,学习匡衡不怕艰难好学的恒心与毅力。对于现代的孩子可是非常幸福的,人人都学习平等的机会,要多珍惜学习的机会,因为学习才能丰富人生。
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
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名。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凿壁偷光》的启示:
做任何事情都要刻苦努力,学习匡衡不怕艰难学习的恒心与毅力,只有我们一直刻苦勤学,才能获得成功。
------谢谢您的支持------
【凿壁借光的故事道理(凿壁借光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