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的故事
成语凿壁偷光,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出自:《西京杂记·卷二》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凿壁偷光的故事:
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
汉时一人叫匡衡,勤奋好学。 他是一个穷蛋,白天干活卖力气,晚上他才能读书。但又买不起炭火更置不起蜡烛,一到鸡归窝,天渐黑时,就无法看书了。但他又睡不着。
邻居就说:“既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奇想: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烛光透过来了。
后来,乡里有个大户人家,家中富有,并有很多藏书,但不识字。匡衡就到富家做雇工。辛勤劳作,据说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缘由,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他书。最终匡衡成了一代文学家。
【凿壁偷光故事启示】:在学习生活中,困难是经常有的,但我们应努力克服困难,要像匡衡一样,在困难面前不气馁,有恒心与毅力。
凿壁偷光:学问就是这样悄悄炼成的?
诗曰
凡字皆是画,意向画中求。
静来常参悟,更上一层楼。
“凿壁偷光”这一成语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这段话主要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西汉的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很穷,没有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机会。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将书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时节,给有钱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诵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家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凿”(záo)是个无声会意字,甲骨文写作,左边“辛”字这里表示铁钎,右边“殳”字表示手拿锤子击打。两形会意,“凿”字本义为手拿锤子将铁钎打入另一物体之中。篆文字形发生讹变,写作,形义为手拿锤子将铁钎打入臼中,即用金属工具制作石器。《说文解字》“鑿,穿木也。从金省声。”即用金属工具挖穿木头。这是许慎根据篆文字形训诂的结果,与本义基本接近。《汉书•李广苏建传》“凿地为坎。”即把地挖出一个土坎。这里“凿”字已经是一般意义上的“挖掘”含义了。
“壁”(bì)字是个有声会意字,篆文写作,从“土”从“辟”,“土”字甲骨文写作,形义为土堆,代指土地、土墙;“辟”(bì、pì)字表声兼表意,甲骨文写作或,从“卩”从“辛”,“卩”字表示跪着的罪人,“辛”字表示利刃,“辟”字形义为行刑砍头。第二个甲骨文加“”即表示头颅。所以“辟”字有砍头、斩杀、消灭、王法、法度等义,如大辟、辟邪、辟谣等。又因行刑砍头有劈开、分开之义,又引申为透彻的、清楚的等义,如开辟、辟土、精辟、透辟等。《说文解字》“辟,法也。从卩从辛。”即王法、刑法、法度。“辟”字在“壁”字中表义为分开、劈开、法度。两形会意,“壁”字本义为将泥土劈开按照一定法度垒成的土墙,即墙壁。如陡壁、绝壁、峭壁、绝壁、峭壁、壁挂、壁画、壁毯、壁纸、壁橱、壁柜、壁灯、壁炉、壁虎、铁壁等。
许慎《说文解字》“壁,垣也。从土辟声。”即弯曲不直的墙壁。但“壁”并不是形声字。《释名》“壁,辟也,辟御风寒也。”《孔安国.尚书序》“秦始皇焚书,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周亚夫传》“吴楚反,亚夫救梁,引兵走昌邑,坚壁而守。又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可见,成语“凿壁偷光”中的“凿”字表示挖掘、挖开;“壁”字表示墙壁。其基本含义就是挖开墙壁让光线悄悄照射进来。这里“偷”字不能理解为小偷的“偷”,而是悄悄的意思。你看小偷偷东西不都是悄悄进行的吗?这里用的是“偷”的引申义。
匡衡一介寒酸书生,借光苦学,终有大成,可谓是工夫不负有心人了。试想今日之学子,能有几人如斯矣!(二马汉字评书第50讲)
作者:范登生, 二马看天下特邀专栏作家
责编:恬恬
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二马看天下”,查看更多精彩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
凿壁偷光|故事会·听烟台娃讲中华成语故事
视频加载中...
演讲:王梓宸(西牟小学二年级二班)
凿壁偷光,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西京杂记》。该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视频制作:YMG全媒体记者 徐峰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产生了很多成语,比如,孔融让梨、画龙点睛、拔苗助长;再比如,骄兵必败、开卷有益、门庭若市……可以说,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淀,言简意赅,却蕴含了一些含意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来人民智慧的结晶。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是中小学生学习中国文化一种非常好的途径。
为更好地向我市中小学生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熟稔中华成语故事,自即日起,大小新闻教育频道推出“故事会•听烟台娃讲中华成语故事”栏目,孩子们可以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读故事,让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心,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在故事的潜移默化中明白做人做事之道理。
投稿须知:
1、凡参与者均自选成语故事,由家长自行录制成小视频,时长5分钟以内,视频大小不超过300M。
2、视频不需做任何后期处理,为避免版权纠纷,不可以添加任何背景音乐及特效,不可以从网上下载素材剪辑其中。如需加字幕,字体只能用黑体和宋体,且不能做任何特效。
3、服装大方得体,精神饱满,表达自然,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正确把握讲述节奏。
4、参与活动的少先队员须佩戴红领巾,团员须佩戴团徽,团、队标志标识、少先队礼仪须规范准确。
注:本次征集活动只能在大小新闻APP提交作品,请在大小新闻教育频道点击"故事会·听烟台娃讲中华成语故事"提交视频。 活动进程,请关注大小新闻APP相关报道。
责编:刘岩
审校:高涵
【凿壁偷光的含义20字概括(凿壁偷光的含义50字左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