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 《刘胡兰》延安育才学校三年级(7)班 白一雯
红色故事 《刘胡兰》延安育才学校三年级(7)班 白一雯
大家好!我是来自延安育才红军小学三年级七班的白一雯,今天我要讲述的红色故事是《刘胡兰》。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喜爱上了阅读红色故事和革命诗歌,从红色经典中我读懂了万里长征的艰苦卓绝,读懂了林海雪原的孤胆雄心,感悟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激情豪迈,也感悟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大气磅礴。长征路上的严峻险阻,八年抗战的艰难困苦,白色恐怖下的千回百转,南征北战的荡气回肠,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一首首雄壮的诗篇,是镌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朽丰碑,是见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牺牲于1947年1月12日。她8岁上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并成为团长,14岁担任妇救会主任,为预备党员。刘胡兰是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受到中国三代领导人题词的少年女英雄。
1946年10月,部队占领了文水县。县委决定只留下少数同志坚持斗争。刘胡兰认为自己年纪小、熟悉环境,主动留了下来,组织群众掩埋粮食,掩护伤员撤离,还配合武工队处死了敌人保长石佩怀,对敌人震动很大。 1946年12月,敌人开始报复,多次进刘胡兰家乡搜查,抓走了地下交通员石三槐等6人,形势非常危急。刘胡兰家人劝她赶快撤退,但她表示:“走与不走要等上级通知。1947年1月11日夜,上级通知她转移,可天刚刚蒙蒙亮,敌人就包围了整个村子,强令全村所有人到观音庙集合,刘胡兰也被迫来到场地上。她早有预料,摘下了指环,掏出了手绢和万金油盒交给母亲,决心与敌人作殊死斗争。
刘胡兰最终在叛徒“石五则”的出卖和现场指认下,当场被捕。敌人为了恐吓刘胡兰,在她面前将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活活用铡刀铡死,场面非常血腥。 同时对刘胡兰吼道:“你看见了吧,怕不怕?投降不投降?”刘胡兰痛斥道:“要杀就杀,要砍就砍,我死也不投降,员你们是杀不绝的,革命烈火是扑不灭的,你们的末日不远了。”
最后敌人发疯了,准备用屠杀全村老百姓时,刘胡兰挺身而出,用胸口挡住了枪口,大声喝斥:“住手!要死,我一个人死,不许伤害群众。”
刘胡兰毫无惧色,高呼:“中国万岁!*****!”,躺在了敌人的铡刀上壮烈牺牲,年仅15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她“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困难面前不低头,敌人面前不屈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全心全意为群众着想”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我们应当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国美丽强大之梦而奋斗。
学党史 跟党走 强信念|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广大少先队员进一步了解党的光辉历史、感悟党的初心使命、领会党的创新理论、体认党的精神谱系、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在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团区委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内容,以少先队员之声讲好党的故事,树立从小听党话、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的理想。
育才小学四年级(3)班 丁星月
视频加载中...
【红色故事】——革命烈士刘胡兰
红色的国旗,是因为我们有红色的过去,红色的经典,红色的革命故事。我们的前辈,用红色的鲜血染红了革命的旗帜,染红了革命的道路,让每一个人都记忆深刻,让每一个人都为之感动。
大家好,我是平川区育才小学四年级三班的丁星月。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革命烈士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6年秋,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群众心中的结果。
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着一代代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我们换来的美好生活,让我们可以安心学习,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锻炼身体,传承红色基因,为祖国的强军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活动的开展,少先队员们对党的百年发展历史有了更深入的学习和体会,下一步,团区委将继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以少年的力量传播党的声音。
|视频来源:平川区育才小学
|特别鸣谢: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
红色故事演讲稿
生逢其时 重任在肩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参加本次演讲活动,我演讲的题目是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许多烈士都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牺牲,他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众多英雄人物令我敬佩不已,有坚持不懈的江雪琴,有坚韧不拔的刘思杨,还有视死如归的刘胡兰,他们不屈服于敌人的魔掌,他们的不朽之魂至今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作为新时代好少年,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伟大的员刘胡兰,打小起贫苦出生的她就爱憎分明,早在抗战时期十岁的刘胡兰就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因为表现突出她十四岁就当上了妇女干事,还被中国吸收为预备党员、在一次抗日围剿中,敌人当着乡亲们的面铡死了被捕的六个民兵,敌人指着血淋淋的铡刀说:“不说就铡死你!”刘胡兰挺起胸膛说:“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的不是员!”她迎着呼呼的北风,踏着烈士的鲜血,走到铡刀跟前,刘胡兰光荣地牺牲了,第一年她才15岁!就这样年仅15岁的刘胡兰结束了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我们讴歌英雄崇尚英雄,不应该止于诚心诚意的敬仰,而应该有起而行之始于足下的行动。向英雄看齐向英雄学习,筑起的将是永不流失的精神钙质。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我们是党的接班人,稚嫩的双手要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任。最后,我以复兴学子的名义庄严承诺:团结守纪,勤奋好学,尊师敬友,爱党爱国,共同建设某某小学的美好明天!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刘胡兰故事3一5分钟演讲稿;刘胡兰故事演讲稿2-3分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