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与项羽的故事梗概、刘邦与项羽的故事梗概50字

更新:04-24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刘邦和项羽是怎么在一起的?

古代是男人们的战争,其实更是权利的争夺,记得陈胜、吴广发动了农民起义,各地的百姓纷纷杀了各地官吏响应起义。没有多久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了中国。陈胜分别去接应各地起义他们节节胜利占领了大批地方。

但是因为战线长加上号令不统一起义不到三个月,赵、齐、燕、魏等都有人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

周文率领的起义军向西进攻是由陈胜派出,很快攻进关中也就是函谷关以西地区,逼近秦都城咸阳。秦二世惊慌失措,赶快派大将章邯把在骊山做苦役的囚犯、奴隶放了出来,编成一支军队向起义军反扑。

原来的六国贵族各自占据自己的地盘,谁也不去支援起义军。周文的起义军孤军作战,终于失败。吴广在荥阳被部下杀死。起义后的第六个月,陈胜在撤退的路上被叛徒杀害了。

陈胜、吴广虽然死了,可是由他们点燃起来的反抗秦朝的那把火正在到处燃烧。在南方的会稽郡声势更大。

在会稽郡起兵的是项梁和他的侄儿项羽。项梁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楚国被奏国大将王翦攻灭的时候,项燕兵败自杀。项梁老想恢复楚国。他的侄儿项羽身材魁梧,又挺聪明,项梁亲自教他念书识字。可是项羽才学了几天,就不愿学下去。

项梁又教他学剑,项羽学了一阵子,也扔下了。项梁很生气,可项羽满不在乎地说:“念书识字有什么用处?学会了,不过记记自己的名字;剑学好了,也只能跟几个人对杀,没什么了不起。要学,就要学打大仗的本领。”项梁听他的口气不小,就把祖传的兵书拿出来,给他学。项羽一听就懂,可是略略懂得个大意,又不肯深入钻下去了。项梁本是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因为跟人结了冤仇,避到会稽郡吴中来。吴中的年青人见他能文能武,都很佩服他,把他当老大哥看待。项梁也教他们学兵法,练本领。

后来他们听到陈胜起义,觉得是个好机会,就杀了会稽郡守,占领了会稽郡。不到几天,拉起了一支八千人的队伍。因为这支队伍里大都是当地的青年,所以称为“子弟兵”。项梁、项羽带着八千子弟兵渡过江,很快打下了广陵,接着又渡过淮河,继续进军。一路上又有各地方的起义队伍来投奔项梁,和他们联合起来。第二年,有一支一百多人的队伍,由刘邦带领,来投靠项梁。刘邦本来是沛县也就是今江苏沛县人,在秦朝统治下,做过一名亭长秦朝十里是一亭,亭长是管理十里以内的小官。有一次,上司要他押送一批民伕到骊山去做苦工。他们一天天赶路,每天总有几个民伕开小差逃走,刘邦要管也管不住。但是这样下去,到了骊山也不好交差。项羽与刘邦的故事家喻户晓是一代传奇!很多人都很是喜欢他们的气概,一代枭雄!他们每个人组织多谋,还有英勇善善!他是很多人内心的英雄,我们以他为荣!

真的很崇拜他们!

有有一天,他和民伕们一起坐在地上休息。他对大家说:“你们到骊山去做苦工,不是累

死也是被打死;就算不死,也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回乡。我现在把你们放了,你们自己去找活路吧!” 民伕们感激得直流眼泪,说:“那您怎么办呢?”刘邦说:“反正我也不能回去,逃到哪儿是哪儿。”当时,就有十几个民伕情愿跟着他一起找活路。刘邦同十几个民伕逃到芒砀山躲了起来。过了几天,聚集了一百多人。

沛县县里的文书萧何和监狱官曹参知道刘邦是个好汉,很同情他,暗暗地跟他们来往。赶到陈胜打下了陈县,萧何和沛县城里的百姓杀了县官,派人到芒砀山把刘邦接了回来,请他当沛县的首领。大家称他沛公。刘邦在沛县起兵以后,又招集了两三千人,攻占了自己的家乡丰乡。接着他带了一部分队伍攻打别的县城,不料留在丰乡的部下叛变。

刘邦得到这个消息,要回去攻打丰乡,可是自己的兵力不足,只好往别处去借兵。他到了留城,正好张良也带着一百多人想投奔起义军。两人遇在一起,很谈得来。他们一商量,觉得附近的起义队伍中,只有项梁声势最大,决定去投奔项梁。项梁见刘邦也是一个人才,就拨给他人马,帮助他收回丰乡。

从此,刘邦、张良都成了项梁的部下。

面对项羽被肢解的尸体,刘邦号啕大哭,却哭来了大汉440年的江山

读史可以知今。今天,笔者继续为大家讲解司马光的旷世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公元前202年,在垓下,“四面楚歌”的西楚霸王项羽已经被刘邦的汉军逼入了绝境,曾经的10万大军,如今已仅剩28个骑兵。面对茫茫多的汉军骑兵,项羽仍展现出了战神般的战斗力。仅用28个骑兵,便斩杀了汉军数百人。

在乌江边,项羽下马步战,又单独击杀汉军一百多人。经历了一系列苦战,项羽身被十多个创口,已经精疲力尽。正在这时,前方突然驰来一个汉军骑士。项羽一看,远远地对那位骑士说:

“若非吾故人乎!”

原来,此人名叫吕马童,是陕西好畤人。刘邦入关后,吕马童作为骑将,加入了刘邦阵营。至于项羽为何会认识刘邦阵营的骑士,史料并没有记载。我们只知道,两人确实认识。

吕马童并没有回应项羽,而是径直对自己的上司王翳说:

“看!此人正是项羽!”

项羽见吕马童不答话,于是朗声说道:

“我听说汉王出价千金购买我的头,还可以封万户侯,我就用我的头来酬谢友人吧!”

言毕,项羽即拔剑自刎,倒在了乌江边。汉军官兵原本恐惧于项羽的神勇,皆不敢近身。如今项羽死了,士兵们却争先恐后地争抢他的尸体,毕竟只要得到一块尸体,就能取得旁人望尘莫及的富贵。

在这场残酷的争抢战中,汉军官军自相残杀、相互践踏,竟有数十人当场死亡。最终,这场残酷的比赛决出了五位胜利者,分别是王翳、吕马童、杨喜、吕胜和杨武。其中,王翳取其头,其他四人取其四肢。

对于项羽乌江自刎的细节,司马迁为何了解得如此清楚?这是因为当年抢到项羽一只腿的杨喜,正是司马迁女婿——杨敞的祖先。由于有五人分割了项羽的尸体,因此刘邦只好将万户分为五份,每人都分到了将近2000户。

项羽死后,楚地皆为汉军平定。唯有项羽本来的封地——鲁地还未投降。因此,刘邦带领天下之兵,欲将鲁地夷为平地。但到了城下,刘邦却听到,鲁地的书生们仍然弦歌不绝,谈笑风生,决心为项羽死节。

刘邦平生最看不起儒生。每次见到儒生,刘邦都会脱下他的帽子,用来当夜壶。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明明已经贵为天下,手握百万强兵,而最后挡在他身前的,并非所向无敌的项羽,而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因此,刘邦被深深地震撼了。

于是,刘邦当众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我要给项羽举办隆重的葬礼!”

首先,刘邦拿着项羽的头,展示给了鲁地的父老。并声称,他绝不会侮辱项羽的名誉。得到了刘邦的许诺,鲁人这才放下武器,打开了城门,天下终于归于一统。

随后,刘邦以鲁公之礼,将项羽隆重下葬。面对项羽被肢解的身体,刘邦竟然当着所有人的面,亲自为项羽举哀,并嚎啕痛哭。同时,刘邦还当场宣布:

“项羽所有的亲属皆不得诛杀,封项伯等四人为侯爵,皆赐姓为刘。”

有人或许要问,刘邦与项羽交战三年,被项羽揍得狼狈不堪,甚至有几次都差点被项羽杀掉,连父亲、妻子都被他俘虏。照说,刘邦应该非常憎恨项羽才是。不仅不应该为他发丧,而且还应杀尽他的家人,斩草除根,用以泄愤。因此有人认为,刘邦为项羽发丧是“猫哭耗子假慈悲”,纯属作秀。

但在笔者看来,刘邦确实有作秀的成分,但其中也确实有真情流露的地方。这是因为,刘邦与项羽本是就是忘年知己,曾是在一个战壕里奋战的兄弟。

刘邦斩蛇起义,以丰、沛地区为根据地。但是由于部将雍齿的背叛,刘邦失去了丰地,成为没有基地的流寇。而正是在这紧急时刻,项羽的叔叔项梁雪中送炭,为无钱、无兵又无粮的刘邦送来五千精兵,帮助他收复丰邑。

在与秦军的作战中,年过五旬的刘邦与24岁的项羽一见如故,并约为兄弟。此后两人形影不离,一起转战于城阳、濮阳、定陶与雍丘。在此期间,刘邦与项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项梁惨败给章邯后,楚怀王收拾了残局。他兵分两路,一路由宋义、项羽带兵北上救赵;另一路由刘邦带领,一路西进灭秦。原本,项羽想与刘邦一起攻打关中,但是楚怀王却执意不许。正是这一决定,让刘邦、项羽两个忘年好兄弟从此分道扬镳,成为彼此最大的对手。

最终,项羽在巨鹿之战击败了秦军50万,秦朝主力从此丧尽;而刘邦从武关攻入关中,在蓝田之战中击溃秦军最后的精锐,一举灭秦。在此战中,刘邦、项羽奇正结合,卒亡强秦。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为“刘项灭秦”。

但是灭秦后,项羽和刘邦却为了争夺天下,展开了激烈的冲突。原本,占据人数优势的项羽可以轻易杀死刘邦。但即使在鸿门宴上,项羽仍旧放了刘邦一马,甚至还帮他揪出了内鬼——曹无伤。不仅如此,项羽还将刘邦封为汉王,可谓是仁至义尽了。

毕竟一山不容二虎,项羽想得天下,刘邦何尝不想,两人的冲突,最终演变成激烈的楚汉战争。再这场战争中,项羽一开始占尽上风,刘邦百战百败,只能被动防御,甚至连自己的父亲和妻子吕雉都被项羽擒获。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项羽曾押着刘邦的父亲到达阵前,威胁要将他活活煮死。然而刘邦却满不在乎地说:

“当年我们曾约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的爹,煮了咱们的爹,记得分我一口汤啊!”

面对如此侮辱,性格残暴的项羽理应直接烹杀刘太公,但是项羽并没有这么做。显然在他心里,刘邦确实曾是他的好兄弟,脸面已经撕破,但情义仍在。

项羽对刘邦尚存情义,刘邦何尝又不是呢?有时候,唯有对手才是知己,只有对手之间才会互相理解。如今刘邦威加海内,称孤道寡,再也没有人能站在与自己同一个高度来理解自己。试问刘邦如何会不悲哀呢?

在笔者看来,刘邦对项羽的哀哭,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天下的局势。项羽部下众多,并一直观望着刘邦对他们的态度。如果刘邦用强硬手段对付项氏宗族,难保他们不造反,到时候天下战事再起,恐怕难以收拾。而刘邦以宽仁之心对待项羽,同时也是为了让这些潜在的敌对者宽心。

毛主席曾说:“刘邦在封建统治者之中,是最厉害的一个”。而他厉害在哪呢?我认为,他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他恢弘的气度。而正是这种气度,为汉朝打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使之坐拥440年的江山。

看了刘邦和项羽的故事,不知大家是否有所感触。因此我建议大家,要多读读资治通鉴,吸取前人的教训。毕竟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因此通过《资治通鉴》,我们可以前人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只要学好了,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学习工作,都能游刃有余。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白话资治通鉴》。

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

因为编纂此书的学者本都是国学大家,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而且是全本。

做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在头条做活动,一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可以说是很超值了。

对于这本书,只要能够读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获。因此陶陶建议大家,赶紧买这套书,多读几遍,长长见识,学学权谋。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购买。之前的1.2万本卖完了,现在又新进一批,数量不多,就快没库存了:

白话资治通鉴【全套共10本】 ¥208 购买

【刘邦与项羽的故事梗概、刘邦与项羽的故事梗概50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刘胡兰英雄事迹—刘胡兰英雄事迹读后感300字 下一篇:刘邦和项羽的故事概括、刘邦和项羽的故事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