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项羽的历史故事、刘邦项羽的历史故事鸿门宴

更新:04-25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历史散文|当刘邦遇到项羽—pk开始

历史散文|当刘邦遇到项羽—pk开始

作者 崔洪国

真实的历史从来就不是靠敲锣打鼓,打打杀杀书写的,在历史的宏阔舞台上,更多是靠智力、能力、耐力、实力、毅力的比拼,起跑线可能是平的,但决定跑道弯曲,决定弯道超车,决定终点胜出的是这些综合力量的比拼,这就是刘邦遇见项羽pk的最终结局。

——题记

刘邦和项羽是风云际会的秦汉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两人大名家喻户晓,如雷灌耳,现在所有的网红流量加起来也没有这两人的名声响亮。现在的网红红过之后就尘归尘,土归土,烟消云散,销声匿迹了,很少有能上历史记录薄,刘邦和项羽可不是,这两人是中国历史文化中场景中最有分量的人物和内容之一,两人在那个群雄并起,逐鹿天下的时代进行的无数次pk是秦末汉初最生动,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叙事,什么霸王别姬、鸿门宴,稍懂历史的人都耳熟能详。到现在,还有很多的专家学者把刘邦的胜出与项羽的失败作为课题进行深入探究,提出很多的假设和如果,可惜历史不是假设和如果,真实的历史不能演绎,胜败也只能是那样了。

历史的演进不是宿命,有其自身的逻辑和脉络。就拿刘邦和项羽两人在历史的紧要关头遇见之后进行的那些pk开始,两人的个性和处事差异已经为这种逻辑和脉络埋下了走向必然的伏笔。也就是说,这两位的命运从最初在历史的舞台上角力开始,就因为他们自身天生的优点和缺陷注定了,注定了一个人从浪迹江湖,从混混到一路狂飙突进,最终完胜,奠定了大汉王朝400年伟业,我们这个民族的一些中规中矩的礼仪和规矩其实是从刘邦建立大汉才开始的。另一个人则胸怀使命,以一个角斗士的角色在那场争夺天下的逐鹿中悲壮地走完自己的一生,划上完结并不圆满的句号,但对很多人而言,那个句号是完美的,具有美学的崇高意义。但那不是真实的历史。

我们就从两人之间的pk看一下历史发展偶然中的必然。先从两个细节来看,刘邦其实很早就进入了当时秦朝的体制内,当了秦代最基层的公务员—亭长,职责是“接待官员,同时也须巡查游民、缉捕盗贼,以维持治安。”而一个亭大约要管250户人家,也是不小的权力。倘若秦朝不是那么短的时间被推翻,不过早被翻篇,刘邦小日子也是挺悠闲自得的,那时的他也没有过高追求,反正是爱喝酒,爱交朋友,仗义疏财,也很是积累了不少人气流量。而且他内心还有着对于权力的羡慕和崇拜,当然了,那个时候,也仅是羡慕而已,他还真没有将来能够君临天下的奢望和梦想。有一次,他看到秦始皇从咸阳出发的巡幸队伍,气势森严,景象壮观,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当像那个样子。”

另一个细节就是关于项羽的了。项羽是名门之后,是当时赫赫有名的项梁的侄子,项梁又是当时楚国名将项燕的小儿子。项燕何许人也?在楚国危难之际,项燕临危受命联合其他部落的部队,组成联军,击败了灭楚的秦军,一时名震关东六国。秦王嬴政不得不派出老将王翦倾全国之力与项燕决战,最后项燕战败,但是留下了很好的名声。项羽就在这样的背景中登上历史舞台。据说他从小不喜欢读书,也不喜欢学兵法,心眼直,现在的话说一根筋,所以在后面与刘邦的pk中没有多少韬略,长大后人长得威猛,天生一副猛将料,很相信个人英雄主义,也颇有大丈夫的格局。有一次,他也碰上了秦始皇巡游,脱口说了句“我可以取代他!”再品味一下刘邦说的那句“大丈夫就应当像那个样子。”能够看出两人一些品性和格局差异。正所谓“项羽豪气冲天,带有一种使命感的感叹”;刘邦则是一种对权势的艳羡,一种追求。”一个是理想主义,一个实用主义,毋庸讳言,两人pk的终极结局似乎已经有了眉目了。

让我们再往后看。当大秦帝国在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中摇摇欲坠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临门狠狠踹一脚,破鼓乱人捶,那时的秦朝虽然精锐还在,但已失了人心,失去天下只是早晚的事了。这时,刘邦也造反了,那一年,他48岁,成了抗秦大军中的一员。他比项羽很强的一点,能侃,能忽悠,很有江湖大哥的范,萧何、曹参、韩信逐渐聚拢到他的门下,有的成为他的高参,有的成为他的帐前猛将,他颇有收罗人心的能耐,在广交朋友方面又很仗义,手下不仅很快啸聚了一帮跟他打天下的文武兼备的人才,而且还不断收编了一些抗秦的游击队,实力大涨。从笼络人才这方面来说,刘邦确实胜出项羽不是一星半点。

公元前208年,刘邦率军从砀县出发向咸阳进发。沿途经过高阳,遇到生平中的贵人—狂生郦食其,在郦食其帮助下,夺取陈留。公元前207年3攻打开封,6月率主力部队南下,在宛城发布军令:任何人不得劫掠秦国城池,违者斩之!一路上胡阳城、析城、郦城均不占而降。8月攻入武关,咸阳门户大开。11月进入咸阳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进入关中后,刘邦颁布了三条条例,就是著名的约法三章:第一,者死罪;第二,伤人者抵罪;第三,盗窃者抵罪。从上述看,刘邦确实很有韬略,很懂得用人,很懂得民心民意,尤其懂得抓住机会,能战则战,不能战就或进或退,很少优柔寡断,患得患失。仅此,以后的事就几乎没有悬念了。

项羽这个时候忙啥呢?他也没闲着,也是跟着叔叔项梁南征北战!项羽24岁那一年,和项梁叔侄二人在会稽杀了太守,创下了第一份政治资本,也光荣加入到了反秦行列中,并开始积聚力量,储备粮仓,等待时机。后来,项梁整合了南方所有的抗秦力量,成为造反行列中最庞大的一支队伍。这中间,发生了项羽和刘邦合兵一处,攻打秦朝名将章邯的主要粮仓—襄城之战,项羽锐不可当,章邯失败。刘邦也从中领教了项羽勇冠三军的威猛,心想将来和这伙计对决不能硬碰硬。公元前208年,项梁和章邯第二次对决,章邯突袭楚军大营,楚军10几万主力一夜之间灰飞烟灭,项梁战死。这时,另一个人物,宋义开始走上楚国政坛,地位急剧上升,开始与项羽平起平坐。这也是楚王一种政治洗牌和平衡手段。没想到,在这次政治洗牌中,刘邦成了最大获利者,有了自己的班底,开始与项羽处在一个起跑线上,项羽原有的名门优势这时已经不再是优势了。

后来,楚军内讧,项羽砍杀宋义,在众人推举下,项羽自己成了总司令,把大营设在项梁战死的定陶,率军北征,从真正意义上开启了自己独当一面的人生传奇。在巨鹿一战,项羽以敢打敢冲的闯劲和拼劲带领队伍以势不可挡,排山倒海的气势打得秦军目瞪口呆,最后如落花流水般惨败。项羽率7万楚军,在不到一天时间内,连灭秦将苏角、王离军团的10余万大军。从这一点来看,在真正打仗上,项羽还是胜刘邦一筹。最后的结局是章邯率20万秦军主力投降项羽,令人费解的是,项羽为了杜绝后患,把这20万秦军全部斩杀了。这是项羽人生很大的一个败笔,从此不仅再没法笼络投降的秦军将士,也把自己置于不仁不义的位置,名声完了,就很难有以后了。刘邦率先进入关中后,项羽怒火中烧,但是也无可奈何,自己实力还在,刘邦也是低调着,得了便宜也没有刻意卖乖,他相信,属于他自己的高光时光终会到来。

于是,后来的情节我们就都熟悉了,有了鸿门宴,刘邦看似大大咧咧就去了,这其实是提着脑袋去的,但他相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在鸿门宴中,就有了项羽的优柔寡断,有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最后经历过惊涛骇浪之后,刘邦安全回到霸上。从此,书写历史的主动权就掌握在他的手里了。鸿门宴后没今天,项羽率军开进咸阳,并下令火烧咸阳城,大火烧了近三个月才慢慢熄灭,曾经华贵美丽的咸阳城成为一片废墟和瓦砾,项羽这些匪夷所思的举动再次成为他的减分项,与刘邦的约法三章成为天地之别,在得人心方面,刘邦对项羽已经是降维打击了。虽然刘邦不久被项羽封到了汉中,他也怒火中烧,但是他能忍—能忍才能成大事,所以他去了,而且又遇到了他命中的贵人韩信和陈平,更是如虎添翼。去汉中是为了更好的回来,这个时候把刘邦封在哪里,对他来说早就无足轻重了,他的目光早就定格在了九五之尊。

后来的故事就无须再多赘述了。刘邦很快又回到关中,守将章邯挥剑自刎,关中全部重新纳入刘邦统治范围,离他上次离开关中仅过去了四个月。项羽在报复齐地对自己的背叛时,烧杀掠夺,激起齐地人激烈反抗,陷入人民战争汪洋大海。这时刘邦选择了攻打项羽的大本营—彭城,没想到项羽军队太能打了,刘邦根本不是对手,一路溃退到荥阳才稳住阵脚。“硬碰硬跟他正面对抗,我不是他的对手”,刘邦事后这样总结。他开始改变战略,从长布局,手下名将韩信平定中原,项羽再也无力干涉中原局势,颓势已显。由于中了离间计,项羽不再相信范增,范增告老还乡,项羽逐渐成为孤家寡人。成皋之战,二人互有胜负。期间,刘邦以和谈为名,稳定战局的同时开始锁定胜局,这个时候的项羽基本上是被刘邦牵着鼻子走了。他能打,但已经不是刘邦的对手了。公元前203年12月,刘邦率主力把项羽团团围在垓下。

于是,就有了历史上有名的“四面楚歌”,我们看到了项羽望着自己最喜爱的虞姬,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这是项羽最后的遗言。在拒绝过江东可图东山再起,几番率军冲杀后,他拔剑自刎,死时年仅31岁。楚汉相争划上句号,时间是公元前202年。

最后,我们做个小结,先说刘邦,刘邦从一个普通百姓到后来的一代帝王,成就如此大的伟业,前无古人,后来的朱元璋有些相似,但仅是相似而已,就格局而言,二人不可同尔而语。刘邦内心是强大的,他凭着自己内心的强大和坚韧不拔成就了自己的辉煌。再说项羽,项羽是一个古典理想主义者,他的失败是古典理想主义的失败。他身上所具有的义气也勇武的特征在秦汉时代已经不是主流了,“当刘邦、韩信、陈平等人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已经注定了项羽的失败。”

真实的历史从来就不是靠敲锣打鼓,打打杀杀书写的,在历史的宏阔舞台上,更多是靠智力、能力、耐力、实力、毅力的比拼,起跑线可能是平的,但决定跑道弯曲,决定弯道超车,决定终点胜出的是这些综合力量的比拼,这就是刘邦遇见项羽pk的最终结局。

崔洪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

壹点号风过林梢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刘邦和项羽在楚汉争霸时期的斗争故事<续篇>!

刘邦和项羽在楚汉争霸时期的斗争中,展现了各自鲜明的个性与能力。虽然两者都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但从多个角度来看,刘邦更适合当帝王。接下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他们的影响力、历史遗产以及对后世的启示。

影响力

刘邦:作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他所建立的政权上,更在于他对后世统治者的榜样作用。他的统治理念和治国方略被后来的皇帝广泛借鉴,尤其是在重视民生和稳定政权方面。刘邦的成功使得“汉”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符号,影响了后来的政治格局。

项羽:项羽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许多辉煌的胜利,但他的影响力相对局限。虽然他被后人称颂为“西楚霸王”,其勇猛与豪情令人钦佩,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治国能力,他的历史地位多被视为悲剧英雄,未能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历史遗产

刘邦:刘邦建立的汉朝,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汉朝在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交流。刘邦的统治奠定了封建王朝的基本制度,为后来的统治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项羽:项羽的历史遗产主要体现在他作为一位军事英雄的形象上。他的故事被后世文人歌颂,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如《霸王别姬》等,展现了他悲壮的个性和英雄气概。然而,他的失败也成为后人反思的对象,提醒统治者在权力斗争中不仅要有勇气,更需具备智慧与远见。

对后世的启示

刘邦的成功告诉我们,作为一个领导者,除了具备勇气和军事才能,更需要具备政治智慧和治国能力。他的例子强调了团结和妥协的重要性,展示了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寻求稳定与发展。

项羽的失败则提醒我们,单靠个人的勇猛和武力并不足以维持一个政权的稳定。治理国家需要深思熟虑的战略和灵活的应对能力,过于刚烈的性格和缺乏政治手腕可能导致失去支持和信任。

综上所述,刘邦凭借其出色的领导能力、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有效的治国理政,展现了作为一位帝王所需的多方面素质。尽管项羽在军事上表现出色,但其缺乏政治智慧和治理能力使他未能实现长久的统治。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成功的领导者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灵活和对民众的关怀。刘邦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个人成功的传奇,更是对后世领导者的重要启示。续篇。欢迎光阅!

面对项羽被肢解的尸体,刘邦号啕大哭,却哭来了大汉440年的江山

读史可以知今。今天,笔者继续为大家讲解司马光的旷世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公元前202年,在垓下,“四面楚歌”的西楚霸王项羽已经被刘邦的汉军逼入了绝境,曾经的10万大军,如今已仅剩28个骑兵。面对茫茫多的汉军骑兵,项羽仍展现出了战神般的战斗力。仅用28个骑兵,便斩杀了汉军数百人。

在乌江边,项羽下马步战,又单独击杀汉军一百多人。经历了一系列苦战,项羽身被十多个创口,已经精疲力尽。正在这时,前方突然驰来一个汉军骑士。项羽一看,远远地对那位骑士说:

“若非吾故人乎!”

原来,此人名叫吕马童,是陕西好畤人。刘邦入关后,吕马童作为骑将,加入了刘邦阵营。至于项羽为何会认识刘邦阵营的骑士,史料并没有记载。我们只知道,两人确实认识。

吕马童并没有回应项羽,而是径直对自己的上司王翳说:

“看!此人正是项羽!”

项羽见吕马童不答话,于是朗声说道:

“我听说汉王出价千金购买我的头,还可以封万户侯,我就用我的头来酬谢友人吧!”

言毕,项羽即拔剑自刎,倒在了乌江边。汉军官兵原本恐惧于项羽的神勇,皆不敢近身。如今项羽死了,士兵们却争先恐后地争抢他的尸体,毕竟只要得到一块尸体,就能取得旁人望尘莫及的富贵。

在这场残酷的争抢战中,汉军官军自相残杀、相互践踏,竟有数十人当场死亡。最终,这场残酷的比赛决出了五位胜利者,分别是王翳、吕马童、杨喜、吕胜和杨武。其中,王翳取其头,其他四人取其四肢。

对于项羽乌江自刎的细节,司马迁为何了解得如此清楚?这是因为当年抢到项羽一只腿的杨喜,正是司马迁女婿——杨敞的祖先。由于有五人分割了项羽的尸体,因此刘邦只好将万户分为五份,每人都分到了将近2000户。

项羽死后,楚地皆为汉军平定。唯有项羽本来的封地——鲁地还未投降。因此,刘邦带领天下之兵,欲将鲁地夷为平地。但到了城下,刘邦却听到,鲁地的书生们仍然弦歌不绝,谈笑风生,决心为项羽死节。

刘邦平生最看不起儒生。每次见到儒生,刘邦都会脱下他的帽子,用来当夜壶。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明明已经贵为天下,手握百万强兵,而最后挡在他身前的,并非所向无敌的项羽,而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因此,刘邦被深深地震撼了。

于是,刘邦当众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我要给项羽举办隆重的葬礼!”

首先,刘邦拿着项羽的头,展示给了鲁地的父老。并声称,他绝不会侮辱项羽的名誉。得到了刘邦的许诺,鲁人这才放下武器,打开了城门,天下终于归于一统。

随后,刘邦以鲁公之礼,将项羽隆重下葬。面对项羽被肢解的身体,刘邦竟然当着所有人的面,亲自为项羽举哀,并嚎啕痛哭。同时,刘邦还当场宣布:

“项羽所有的亲属皆不得诛杀,封项伯等四人为侯爵,皆赐姓为刘。”

有人或许要问,刘邦与项羽交战三年,被项羽揍得狼狈不堪,甚至有几次都差点被项羽杀掉,连父亲、妻子都被他俘虏。照说,刘邦应该非常憎恨项羽才是。不仅不应该为他发丧,而且还应杀尽他的家人,斩草除根,用以泄愤。因此有人认为,刘邦为项羽发丧是“猫哭耗子假慈悲”,纯属作秀。

但在笔者看来,刘邦确实有作秀的成分,但其中也确实有真情流露的地方。这是因为,刘邦与项羽本是就是忘年知己,曾是在一个战壕里奋战的兄弟。

刘邦斩蛇起义,以丰、沛地区为根据地。但是由于部将雍齿的背叛,刘邦失去了丰地,成为没有基地的流寇。而正是在这紧急时刻,项羽的叔叔项梁雪中送炭,为无钱、无兵又无粮的刘邦送来五千精兵,帮助他收复丰邑。

在与秦军的作战中,年过五旬的刘邦与24岁的项羽一见如故,并约为兄弟。此后两人形影不离,一起转战于城阳、濮阳、定陶与雍丘。在此期间,刘邦与项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项梁惨败给章邯后,楚怀王收拾了残局。他兵分两路,一路由宋义、项羽带兵北上救赵;另一路由刘邦带领,一路西进灭秦。原本,项羽想与刘邦一起攻打关中,但是楚怀王却执意不许。正是这一决定,让刘邦、项羽两个忘年好兄弟从此分道扬镳,成为彼此最大的对手。

最终,项羽在巨鹿之战击败了秦军50万,秦朝主力从此丧尽;而刘邦从武关攻入关中,在蓝田之战中击溃秦军最后的精锐,一举灭秦。在此战中,刘邦、项羽奇正结合,卒亡强秦。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为“刘项灭秦”。

但是灭秦后,项羽和刘邦却为了争夺天下,展开了激烈的冲突。原本,占据人数优势的项羽可以轻易杀死刘邦。但即使在鸿门宴上,项羽仍旧放了刘邦一马,甚至还帮他揪出了内鬼——曹无伤。不仅如此,项羽还将刘邦封为汉王,可谓是仁至义尽了。

毕竟一山不容二虎,项羽想得天下,刘邦何尝不想,两人的冲突,最终演变成激烈的楚汉战争。再这场战争中,项羽一开始占尽上风,刘邦百战百败,只能被动防御,甚至连自己的父亲和妻子吕雉都被项羽擒获。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项羽曾押着刘邦的父亲到达阵前,威胁要将他活活煮死。然而刘邦却满不在乎地说:

“当年我们曾约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的爹,煮了咱们的爹,记得分我一口汤啊!”

面对如此侮辱,性格残暴的项羽理应直接烹杀刘太公,但是项羽并没有这么做。显然在他心里,刘邦确实曾是他的好兄弟,脸面已经撕破,但情义仍在。

项羽对刘邦尚存情义,刘邦何尝又不是呢?有时候,唯有对手才是知己,只有对手之间才会互相理解。如今刘邦威加海内,称孤道寡,再也没有人能站在与自己同一个高度来理解自己。试问刘邦如何会不悲哀呢?

在笔者看来,刘邦对项羽的哀哭,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天下的局势。项羽部下众多,并一直观望着刘邦对他们的态度。如果刘邦用强硬手段对付项氏宗族,难保他们不造反,到时候天下战事再起,恐怕难以收拾。而刘邦以宽仁之心对待项羽,同时也是为了让这些潜在的敌对者宽心。

毛主席曾说:“刘邦在封建统治者之中,是最厉害的一个”。而他厉害在哪呢?我认为,他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他恢弘的气度。而正是这种气度,为汉朝打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使之坐拥440年的江山。

看了刘邦和项羽的故事,不知大家是否有所感触。因此我建议大家,要多读读资治通鉴,吸取前人的教训。毕竟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因此通过《资治通鉴》,我们可以前人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只要学好了,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学习工作,都能游刃有余。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白话资治通鉴》。

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

因为编纂此书的学者本都是国学大家,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而且是全本。

做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在头条做活动,一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可以说是很超值了。

对于这本书,只要能够读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获。因此陶陶建议大家,赶紧买这套书,多读几遍,长长见识,学学权谋。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购买。之前的1.2万本卖完了,现在又新进一批,数量不多,就快没库存了:

白话资治通鉴【全套共10本】 ¥208 购买

【刘邦项羽的历史故事、刘邦项羽的历史故事鸿门宴】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刘邦经典故事50字-刘邦的故事50字 下一篇:刘邦项羽的真实历史故事 刘邦项羽的真实历史故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