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的人生!外卖小哥创业失败靠送外卖终有收获
春节过后,家住汽博的陈程正在考虑要不要加入外卖小哥的队伍。
“你听哥的一句劝,脚踏实地一点的找工作。别看外卖骑手很简单,只要你肯努力,一分努力就会有一分收获。”饿了么渝北优选队长孙冰涛看着陈程犹豫不决,就又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作为一个80后,孙冰涛经历过创业失败。为了养家,他决定成为一名外卖小哥。通过几年的奋斗,如今孙冰涛每天要带领着20人的团队一起跑单。“现在有这么多兄弟,其实和我一样能力有限,但是平台政策好,很多人自然就会加入进来。”
跑了多少得多少,收入实实在在
1984年,孙冰涛出生在山东泰安一个农村家庭。
大学毕业后,他先是在叔叔推荐的公司上班,而后选择自己创业。
“天天守在办公室里,我一眼能看到我退休什么样,就想辞职创业试试。”听了孙冰涛的想法,家里人首先不干了。“老婆觉得我的性格不适合创业。后来真的创业失败了。”
创业失败的压力很快反应到了生活上。“我的老婆是做婚庆司仪的,婚后生下两个女儿,现在一个10岁,一个4岁。当时我压力很大呀。”
正在孙冰涛一筹莫展的时候,在修车行上班的邻居恰好在兼职跑外卖,就对他说:“你没事做,来送外卖试试吧。”
于是从2017年开始,孙冰涛成为了一名外卖小哥,从最开始一天赚几十块钱,再到后来一两百,巅峰时期一天能有五六百。
对于第一天上班跑外面,孙冰涛记忆犹新。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他接了很多个老小区六楼的订单,需要步行上楼。有朋友嘲笑他“六楼你都去!”孙冰涛反驳,“六块钱为啥不去?”
后来,孙冰涛发现,作为一名外卖骑手,收入是可预期的,实实在在的。
跑外卖也要动脑,他晋升为优选队长
最开始跑单的时候,孙冰涛习惯于身体力行。“最开始跑外卖的时候,一天也就几十块钱,而且还特别累,我觉得要转变,要动脑子。”
慢慢地,孙冰涛摸索出了自己的办法。接单尽量接同一个区域内的订单,顺路的订单多接,一趟路就可以多送几单。
下午休息的时候,孙冰涛会到自己经常送单的小区里走一走。“一是了解小区情况,骑车让不让进,步行到每一栋的大概时间,就掐算得准一些。”孙冰涛跑外卖越来越有经验,钱也赚得多了一些。
如今,已经成为饿了么渝北优选队长的孙冰涛,手下管理着20人的团队。他也乐于把自己跑单的经验和细节,传授给大家伙。“大家要合理的规划送单路径,别总是绕弯,不走回头路,才能提高送餐效率。”
饿了么发布的《2022蓝骑士发展与保障报告》显示,2021年共有1877位骑士像孙冰涛一样晋升为站长、小队长。为了提升“网约配送员”这一新兴蓝领群体的职业化成长,饿了么建立了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能力模型,在全国开展“网约配送员”新就业技能提升培训,2021年共有一万多名蓝骑士报名参加职业培训,外卖员的职业上升通道被进一步打通。
努力终有回报,送外卖提供生活的“托底”
数据显示,2021年共有约114万外卖骑手通过送外卖获得稳定收入。
记者了解到,外卖配送是一个低门槛、需求大、收入相对有保障的工作,也是许多外来务工者“进城第一份工”。一份面向5万名蓝骑士的调研问卷显示,超过四成骑士希望一边跑外卖,一边寻找留在这座城市的其他工作机会。
“我认识有的店老板,他们发现没我赚得多,也转行成了外卖骑手。”孙冰涛觉得骑手这份工作就是给大家的一个“托底”。
除了赚钱,外卖平台也对骑手提供着保障。《2022蓝骑士发展与保障报告》显示,饿了么要求全职和兼职骑士收入分别不低于地方最低月工资和地方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并对法定节假日及其他节假日设立明确的补贴机制。而且还为特殊配送场景,如恶劣天气、冬季寒冷天气、夏季高温天气、夜间提供额外跑单补贴,并为较难配送的订单,如:重量过重、件数过多、金额过高的订单提供每单补贴。
新一年里,孙松涛希望能和妻子一起攒够装修新房的钱,最好能再给妻子买一辆上下班代步车,希望大女儿能好好学习,提高下自己的自制力,小女儿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我很感谢自己这几年来的外卖骑手的工作。”
上游新闻记者 杨野
故事:清华博士退学,创业失败33次后,如今靠快手成就200亿身家
他出生于湖南湘西,从小就和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别的孩子沉迷于小霸王学习机玩游戏时,他却在研究编程,12岁时写下了人生的第一串代码。
18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一路本硕连博。
26岁时他从清华退学,进入社会,先后在谷歌、百度任职。后来又多次创业,在第三十三次终于成功,快手问世,迅速占领市场。
本期子牙童趣商将锦囊就带大家一起了解快手创始人宿华的创业故事。
1982年宿华出生在湖南湘西的一个农村家庭,父亲原本是镇里的公务员,觉得公务员过于安稳,便辞职下海经商,做起了农业机械方面的生意,家境还算殷实。
宿华从小就比较聪明,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父亲经常跟他讲述自己下海经商的奇闻轶事,因此宿华也比别人家的孩子更见多识广。
正是这样的成长经历让他有了不同于常人的思维,当别的孩子还在满地跑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看书思考书中的问题了。
八十年代,小霸王学习机问世,迅速火遍中国。在当时有小霸王学习机的孩子都能成为别人家孩子羡慕的对象。
父亲觉得学习机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就买了一台。宿华拿到学习机那是爱不释手,巴不得睡觉都把它抱着。
当别的孩子还在用学习机玩超级玛丽时,他已经开始研究里面的各种构成了。很快他就找到了其中一个非常感兴趣并且独特的功能——编程。
在那个年代能对编程有兴趣的孩子实在是少之又少,而且当时中国的编程并不是很发达,还处于发展阶段,他只能自己摸索。
别的孩子已经丢弃了小霸王学习机转身去玩别的高科技玩具的时候,宿华还在抱着小霸王学习机钻研。
他在12岁的时候用小霸王学习机写下了他人生的第一行代码。
那串看似简单的代码改变了他的一生,从此与编程为伴。
他开始自学编程,和同龄人过上了不一样的生活。他虽然沉浸于编程,但他并没有耽误学习,一直保持前几名的成绩,高考时以超本科线一百多分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1988年,18岁的宿华怀揣着梦想来到了清华大学,他虽然进入了建筑学院,但他的梦想却是当码农。
在清华转专业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他只能努力学习达到年级前几名才能有转专业的资格,还要通过软件学院老师的考核,可以说是要度过重重难关。
为了转专业,他比高考时还要努力,终于成功地在大二时转入了软件学院,从此开始了码农的道路。
当时的他只是想学自己喜欢的编程,并没有想过未来的规划。每天听着老师说哪个师兄多么厉害,刚毕业就找到了一份年薪十万的工作。于是他也萌生了以后找一份十万年薪工作的想法。
在当时,年薪十万,被宿华看作是一件很厉害的事情,以后他也要被老师当做典范讲给学弟学妹们听。
有了这样梦想的他更加有了干劲,大学毕业后就被保送到了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攻读硕士。
一路本硕连博的他本来是过着顺风顺水的生活的,但是他却在博士期间从清华退学了。
一是因为父亲做生意失败家里经济突然变得困难,二是他走出去才发现自己长期呆在学校根本没有注意到外面的物价变化之大。
特别是北京高额的物价让他一时之间喘不过气,他这才发现自己专注于搞研究完全忽略了社会生活。
尤其是年迈的父母需要他来孝敬,可是已经二十多岁的他还在依靠父母来交学费,他感到十分惭愧,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后,他选择离开学校进入社会。
退学之后,他先是去了谷歌,年薪十五万,主要负责搜索和系统架构,这让当时有着年薪十万梦想的宿华十分满意。
他被派去美国写了一年的代码,出了国的他感到一切都是新的,与国内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
美国互联网技术发展先进,他在美国的这一年,才认识到自己以前做的研究都是小儿科。
在谷歌任职的几年他学到了很多,接触了人工智能的学习技术,他这才发现人工智能还能在互联网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他意识到人工智能将会是以后互联网的一个重头,于是又萌生了将人工智能与实际项目相结合的想法。
他在谷歌工作的同时也在学习,越是深入了解人工智能越是想要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但是他在谷歌并未能施展拳脚,之后一场金融危机爆发,第二年他就从谷歌辞职了。
从谷歌辞职后的他有一腔热血想要挥洒,他认为自己在谷歌工作的几年已经积攒了丰富的经验。
他决定自己开始创业,想要把自己切身体会到的高科技变成实物造福人民。
经过百般思索之后,宿华决定定位于视频广告,这在当时的国内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既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又没有相应的技术支持。
他有的只是在谷歌任职时的实战经验,但是一片从未有人开拓过的土地真的就那么容易被他成功开垦吗?
事实证明他还是太年轻了,他曾经多次拜访那些投资者,都被拒之门外。
原因是国内市场狭小,投资者不敢轻易尝试,尤其在当时经济危机爆发下,中国的经济并不景气,投资者们都不敢轻易投资。
他的第一次创业因缺乏资金失败了,他后来又做了很多创业项目均以失败告终。
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市场,宿华在33次创业失败后,才知道自己的力量有多么的渺小。
他在想是不是自己对梦想太着急了,冷静了的他选择放弃创业,暂时养精蓄锐。
他去百度做了凤巢系统架构师,主要工作是建设评价体系,让项目收益更加清晰。
当时的百度可以说是国内互联网发展的龙头,国家也大力支持其发展。百度借机也吸引了一大批的人才,宿华在百度能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人相互交流、合作。
他算得上是百度的核心工程师,老板非常重视他,给他的年薪已经突破了百万,是他上学时的梦想年薪的十倍。
他在拿到高薪的同时,承担的责任也就更重。他不仅要与其他人竞争,还要忙着完成百度的高强度工作,几乎每天都睡在公司,回家的机会都很少。
年纪逐渐增长的他身体无法长时间承受这样的工作强度,他意识到这样的工作不是他想要的。于是他又辞职了,他要去完成自己的梦想。
在百度工作时,宿华带领团队完成过人工智能的项目,他更加坚信他最初的设想是行得通的,这些年的工作他也有了充足的创业资金。
在一次饭局上他遇见了GIF快手的创始人程一笑,GIF是把短视频和照片转换成GIF格式的动态图,深受当时年轻人的追捧,并且GIF已经积攒了90万的粉丝。
程一笑知晓了宿华创业的想法,两人不谋而合,迅速达成共识。
两人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并且以GIF快手作为前身。刚刚起步的他们是十分艰难的,员工只有11个人,公司面积也十分小。他们彼此分工明确,宿华作为CEO负责技术,程一笑则负责客户端。
当时短视频虽然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普遍,可是他们的竞争对手也不少,都在争相吸引用户,有的甚至花大价钱请明星入驻提高人气。
宿华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以我们普通老百姓作为短视频的主角。
为此他专门简化短视频的使用方法,就是为了让老人也能够随心所欲地玩短视频。他的这一决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流量,远远超过同期其他短视频软件。
2014年宿华公司运营的软件正式更名为快手,直到今天快手依然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短视频软件。
2019年,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宿华以160亿元排名第八位。
2020年,宿华以20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0胡润全球少壮派白手起家富豪榜》第二十位。
梦想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最珍贵的东西,清华毕业的宿华本可以有着稳定的工作,可是他放弃百万年薪只身追求梦想。
大家看到如今的他早已功成名就,殊不知他经历了33次创业失败,哪有什么一夜成名,不过是百炼成钢而已。
你们从宿华的创业故事得到了什么启示呢?欢迎在我的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的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文章的动力。
—END—
小喵
罗敏贼心不死?创业失败12次创出校园贷,被资本抛弃后又卖预制菜
靠着校园贷,罗敏不到三年时间就让“趣店”风靡一时,他自己也赚的盆满钵满。
只是他没想到,没过几年他就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就算之后他改行直播卖预制菜,也总会听到有人辱骂他的声音。
那么,罗敏究竟做错了什么,能这样不被待见?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2004年大学毕业后,罗敏就像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摸索。
不过创业绝非易事,罗敏在创业之中也吃了不少亏。
不过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他并没有选择安稳的上班族生活,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了校园金融这片蓝海。
2014年,当大部分人还在为"互联网+"热潮欢呼时,罗敏瞄准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囊中羞涩却又渴望品质生活的大学生。
他创立的趣分期,打出"每月只需几百元,就能拥有最新款iPhone"的口号,瞬间在校园内引发轰动。
这个想法看似简单,却准确击中了年轻人的痛点:想要却买不起的无奈。
有了市场趣分期很快便发展起来,只是这速度令人瞠目结舌。短短一年内,公司完成了五轮融资,从最初的十人小团队迅速扩张到两千人的规模。
这种疯狂的扩张速度背后,是资本市场对校园金融无限憧憬的推动。当时的互联网金融正处于野蛮生长期,监管政策相对宽松,给了趣分期快速崛起的土壤。
然而,在光鲜亮丽的数据背后,却隐藏着令人不安的阴影。趣分期表面上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号,实际上却在利用年轻人的从众心理和消费冲动。
他们在校园内大量投放广告,用看似便宜的月供诱导学生超前消费,却对高额利息和逾期费用只字不提。
而当学生无力偿还时,趣分期就开始了他们的催收手段。
从电话轰炸到通知家长,这些行为给许多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有的学生为了还债四处借钱,有的干脆辍学打工,甚至有人走上了绝路。
但罗敏似乎并没有打算反思收手,而是继续突破。
就这样,2017年,趣分期改名趣店,在纽交所上市。这本该是罗敏人生的巅峰时刻,毕竟公司市值一度突破百亿美元,他本人也跻身亿万富豪行列。
但上市后不久,各种质疑声就接踵而至。有媒体揭露其高利贷性质,有专家批评其助长了学生超前消费的不良风气。
随着各种的曝光,监管部门开始重拳出击。
虽然只是打击不良校园贷,但这一政策还是影响了趣店的营收主力,公司股价应声暴跌,市值大幅缩水。
那些曾经追捧趣店的资本大佬们,开始悄无声息地套现离场。
罗敏或许只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符号,他既是推手,也是这场资本盛宴的参与者。
但最终受害的,还是那些被卷入金融旋涡的年轻学子。
当校园贷的大门被彻底关闭后,罗敏并没有就此认输。
2022年,当预制菜市场方兴未艾之际,这位曾经的互联网金融大佬又瞄准了这个新风口。
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次令人意外的转型,但细究其中逻辑,却又在情理之中。
预制菜市场确实存在巨大商机。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更多人倾向于选择便捷的烹饪方式。
罗敏看准这一点,以惊人的魄力投入巨资,在短视频平台上掀起了一股"预制菜风暴"。他重金邀请贾乃亮、傅首尔等流量明星站台,推出"一分钱酸菜鱼"等吸睛活动,短时间内收获数百万粉丝。
然而,当人们仔细审视其商业模式时,却发现了诸多值得警惕的信号。罗敏提出的"零加盟费""无息贷款支持"等诱人条件,让许多人联想起了他在校园贷时期的运营手法。
这种看似优惠的条件背后,是否又隐藏着新的金融陷阱?
事实证明,公众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罗敏的预制菜项目很快就陷入了信任危机。
他试图通过在其他主播直播间刷礼物来扩大影响力,却被包括董宇辉在内的多位知名主播拉黑。
这一举动引发连锁反应,之前站台的明星纷纷撇清关系,生怕被卷入舆论漩涡。
更令人深思的是,罗敏的预制菜项目似乎重复了他之前的经营逻辑——通过烧钱补贴来快速占领市场。
然而,这种靠资本推动的扩张模式,在当下更为理性的市场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
消费者早已不是那些容易被低价诱惑的学生,他们更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商家的诚信。
预制菜项目的失利,暴露出罗敏在商业思维上的局限。他似乎仍然停留在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时期的思维模式中,认为只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和流量,就能复制当年的成功。
但他忽视了一个关键点:消费市场需要的是真实的价值创造,而不是昙花一现的营销噱头。
随着库存积压、成本攀升,罗敏的预制菜项目逐渐陷入困境。
那些豪言壮语的免费加盟计划也因为种种原因难以落地,最终这次转型以失败告终。
这已经是罗敏的第十二次创业失败,但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失败给他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损失,更是信誉的崩塌。
当预制菜项目也宣告失败后,罗敏的商业版图几乎陷入全面崩塌。曾经那个叱咤风云的互联网金融大佬,如今只能依靠公司账面上剩余的50多亿元现金维持运营,靠投资理财来获取收益。
这种状况,与当年雄心勃勃要改变中国金融格局的愿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趣店的股价持续低迷,长期在1美元附近徘徊,多次面临退市风险。
虽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暂时保住了上市公司的身份,但投资者们早已用脚投票。
那些曾经追捧趣店的资本大佬们,此时已经悄然离场,套现离去。
不得不说,回顾罗敏的创业历程,我们能看到一个具有争议性的商业人物形象。
他善于捕捉市场机会,勇于创新尝试,这些品质本应值得肯定。但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他过于激进的商业手法和对社会责任的忽视,最终导致了信誉的崩塌。
更深层次来看,罗敏的故事折射出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变迁。从最初的野蛮生长,到后来的强力监管,再到现在的理性发展,这个行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些依靠监管空白快速崛起的商业模式,最终都难逃清算的命运。
其实这个时代不缺少创业者,但缺少能够坚守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
罗敏的故事告诉我们,商业成功不仅仅是数字的游戏,更是一场关于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的考验。
当一个企业家失去了公众的信任,就等于失去了继续前进的根基。
金融届-“校园贷鼻祖”厉害了!公司业务都快没了,却靠理财赚了5个亿
中国基金报-这就是“因果报应”?两个月,趣店预制菜就凉了:裁员、清库存!CEO被董宇辉拉黑,靠“校园贷”起家
金融届-“校园贷鼻祖”罗敏和他的灰色往事
【创业失败经历故事、创业失败再创业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