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霍邱“电商达人”吴命鹏:身残志坚勇创业
图为吴命鹏保存的旧照片,他时时将以前的照片放在身边,以激励自己继续前行。 张强 摄
中新网安徽六安4月27日电 (记者 张强)“家里有个年迈的父亲,还有个在上大学的妹妹,我还要努力干。”地处大别山北麓的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众兴集镇西皋村村民吴命鹏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说,“别人给的钱,花的不得劲,还是自己挣的钱花得舒服。”
早年因为意外失去双腿的吴命鹏靠自己奋斗,开网店创业,摆脱贫困,跨上致富行列。如今,在吴命鹏的帮助下,不少乡亲也走上致富路。吴命鹏被霍邱县政府评为“脱贫榜样”。
吴命鹏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他的电商创业路。 张强 摄2014年,吴命鹏被村里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政府为他“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教他学习计算机知识,助他开网店。吴命鹏说,“等、靠、要”是不可取的,要真正脱贫,需要主动学习、主动创业。
在创业初期,从没接触过电脑的吴命鹏,赊回来他人生第一台电脑,从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学习打字,到掌握打字法,再到开始注册网店。
开网店赚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的淘宝网店开办成功后不久,就遇到了骗子。
经过一番自我思想斗争之后,吴命鹏迎难而上,开始了新的学习。他坚持每天在网上看教学视频,学习店铺装修;在QQ群和同行交流,学习营销办法;寻找货源尝试营销不同的产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吴命鹏赚到了网络上的第一个30元。吴命鹏介绍,那时他又当老板又当客服,经常为了一个细节熬到深夜,虽然仅仅赚了30块钱,但那是他电商路上赚到的“第一桶金”,最重要的是给了他极大的信心和鼓舞。
自此,吴命鹏变成了“宅男”,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查看店铺,没日没夜地守着他的店铺和客户交流。慢慢地,他的店铺生意也从一单到两单、到十单……从入不敷出到盈利,吴命鹏用了半年时间。
随着网店销量的不断提升,收入不断增加,生活也慢慢好起来了,他的电脑从一台增加到5台,店铺也从一个增加到三个。
此时,一个问题摆在面前——流动资金不够用。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地政府协调银行为他申请了5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就是这笔‘救命钱’打破了瓶颈,让我的电商事业路越走越宽。”吴命鹏说。
2017年底,吴命鹏主动向村委会递交了脱贫申请,一家3口人光荣地脱了贫。吴命鹏介绍:“这对于我来说,是人生路上的重要一天。时代在改变,政策在变好,我享受着政策,走到了今天。脱贫道路上并不轻松,但是我做到了。”
在2018年年初,他的网店销量就达到一百多万元,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电商达人”,也是众兴集镇残疾人创业的成功典范。
知恩图报是吴命鹏的座右铭,从最初传授他计算机知识的人,到后来帮助他度过难关的人,甚至给过他鼓励的人,他都记在心里。如今,很多邻居前来求助,希望可以学到一点致富的方法,甚至很多乡亲也想开网店。
对此,吴命鹏主动将自己从实践中学到的技术和经验无偿地教给来学习开店的创业者,从如何开店、到开店注意事项,再到如何赢得客户信任,每一个环节,吴命鹏都一一讲解,毫不保留。
在他的帮助下,有不少村民学到了真本事,也开起了网店,生活蒸蒸日上。而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又常常来找吴命鹏求得帮助,吴命鹏均给予耐心解释。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吴命鹏的网店生意没有去年同期好了,但他对未来信心满满。吴命鹏说:“等妹妹大学毕业,我要放手干一把。”(完)
从被骂“傻子”到年入千万,他的逆袭很传奇
他是一家纸制品公司的老板,也是一位脑瘫患者。因身体残疾,他曾被人嘲笑是“傻子”。如今,他开办的工厂年营业额超过千万元。央视新闻专栏《我们的日子有奔头》 第三期的故事 ,要从一家工厂说起……
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一家纸制品厂的工人们正忙碌工作着。与一般的工厂不同,这里的很多工人都身有残疾,老板陆鸿也是一位脑瘫患者。从被人嘲笑是“傻子”到“陆老板”,他如何实现逆袭?
脑炎留下后遗症
求职无门的他,决定自己创业
10个月大时,一场中毒性脑炎给陆鸿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小脑指挥神经失常,影响了肢体和表情的控制,头经常来回晃。
小时候,陆鸿走在街上总能吸引别人的目光,母亲告诉他“这是因为大家喜欢你”。随着年龄的增长,善意的谎言被识破。陆鸿意识到,人们看到了他的不一样。“这并不是关注,这是冷眼和嘲讽。”
△小时候的陆鸿
为了将来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陆鸿的父母在儿子初中毕业后,就开始为他争取机会。最终,陆鸿进入了一所“毕业后包分配工作”的职高就读。可毕业后,本该接收陆鸿的工作单位却拒绝了他。负责人对陆鸿的母亲说:“你儿子这副样子,我养条狗都比他要好多了,他连狗都不如。”
尽管那时正值酷夏,可这句话仍让陆鸿浑身冰冷。
之后半年的时间里,陆鸿意志消沉。当时,陆鸿的父亲得了严重的气管炎,久治不愈,家里的经济状况也越发窘迫。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陆鸿开始四处求职。可这一次,机会依然没有降临在他身上。
最终,陆鸿决定自己创业。
从被骂“傻子”
一路逆袭成“陆老板”
90年代的长三角地区,个体经济发展迅猛,四处充满机遇。陆鸿从摆摊开始创业,修过自行车,开过报刊亭、电话亭和碟片店,每一步都走在了当时个体经营的风口上,财富也渐渐累积起来。
2012年,陆鸿盘下了一家照相馆。
因为自己长得“尴尬”,陆鸿学了ps,并练就一手绝活:“可以把我的头给掰正,可以把我所有的缺点都掩盖。”这手绝活也让陆鸿“火了”,还有人从外地慕名而来,找陆鸿拍证件照。
这家小小的照相馆让陆鸿过上了体面的生活。他还扩展了制作相册、明信片的业务,并开起了网店,借着互联网把生意做到了全国。
2020年,陆鸿开办的工厂创下1300万元的营业额。陆鸿说,“我现在最大的感觉就是做老板太爽了。”
为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
“让他们通过努力创造价值”
从开照相馆开始,陆鸿就主动为上门求职的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曾经的经历让他格外理解残疾人求职的不易。陆鸿工厂里的42名员工,有31名是残疾人。
在陆鸿看来,聋哑了还可以操作机器,腿部残疾了还可以做电商客服, 每个人都能创造价值。“我想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来帮助他们,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价值。”
如今,在国家和地方助残政策的帮扶下,陆鸿和员工们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前不久,陆鸿又开了一家皮具厂,这里继续招收残疾人,为他们提供帮助。
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不让一个人掉队。作为我国8500万残疾人群体中的一员,陆鸿靠着辛劳与智慧,拼搏奋斗出了一片天地。他的故事也让更多人相信,只要心怀梦想,不懈奋斗,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制片人/马文佳 主编/马玮璐
策划/马文佳 米莎
编辑/杨惠珺 视觉创意/潘杨
校对/高少卓
素材来源/《面对面》、浙江智苑、《新闻周刊》
【创业成功励志故事案例【创业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5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