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案例真实故事简短;真实创业故事案例与启示

更新:04-26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看了“播一代”薇娅夫妇的创业故事,才知道什么叫“干中学”

这几天,在不少网友在网上吐槽自家年会的时候,有这样一家公司却凭借能“整活儿”的节目和“壕气冲天”的抽奖成功出道。

对于热爱网络购物的朋友来说,这家公司并不陌生,它就是由“播一代”薇娅与她的老公董海锋共同创办的谦寻。有现场的粉丝向我爆料,今年这场年会凝聚了两位创始人不少的心血,大到舞台布置,小到物料周边,每一个细节薇娅都亲自参与。而在年会开场,董海锋更是“硬控”大家一个多小时,爆料了很多内部同学也是第一次听到的故事。

从“动批”到“滨江”的创业之路,薇娅夫妇也在“干中学”

北京西城区动物园批发市场,这是一个只有老服装人才耳熟能详的地方,而这也是薇娅和董海锋梦开始的地方。根据董海锋在年会现场的爆料,两人最开始的创业就是在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的一个小档口,海锋当销售,薇娅当模特。因为两个人的服务很好,再加上商品的性价比高,生意很快就步入正轨。随后,他们将这种商业模式复制到西安,但却发生了一件令董海锋很“郁闷”的事情。

他发现一个小姑娘在店里接连试了五套衣服却没有买,而是拍照在网上搜索了同款。就是这件事,让原本对电商一窍不通的两人决定要去做互联网。薇娅在前台直播,海锋则扮演起“后台哥”的角色,通过公屏不断地与观众互动,把流量盘活。用《漂白》中的一句台词,他们就是在“干中学”,从学习怎么获得流量、怎么获得更高的点击率、转化率,到在双11用一个多小时卖完库存,他们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很多人不解,当年同时起步的电商公司那么多,为什么偏偏做大的是谦寻。在笔者看来,是因为薇娅和海锋一直在坚持一个原则:“别急,做对的事,时间会给你回报。” 比如他们做公益,从2019年的“薇娅魅力中国行”到后来的“蜜蜂魅力中国行”,一直在帮乡村推广农特产品,既能让农民赚到钱,也能让消费者买到好东西。这种模式不是一两场直播就能见效的,但他们硬是坚持下来了,走过了21个站点,成交额超过了8亿元。

而这种原则,也正是被无数商业大佬们所津津乐道的“长期主义”。

年会看年轻人的氛围,拼劲十足又温暖

如果说长期主义是谦寻的“底色”,那么年轻人特有的活力就是这家公司的“底气”。无论是公司的日常工作氛围,还是他们年会的劲头,满满的都是青春和热血。

今年谦寻公司的年会主题叫“谦致远·共奋进”,现场节目直接炸翻了全场。古典舞、民族舞、Kpop表演……虽说全是员工自己演的,完全却完全不输专业水平。平常那些在直播间带货、陪聊的主播,这次一上台,立刻切换身份,用自己的才艺征服了观众。

薇娅也亲自上场表演,带着团队一起跳舞,那种感染力让全场气氛直接拉满。

而这一切可不是表面热闹,因为坐在台下的人远远不止于公司的领导,还有员工们自己的家人与朋友。在谦寻的年会上,员工们上台表演不是为了取悦领导,而是为了展示自己。就连薇娅本人,也拉着自己的女儿妮妮上场表演,带着团队一起跳舞,那种感染力让全场气氛直接拉满。

这种把员工当朋友,与员工一起玩耍的理念,其实与二人的创业经历息息相关。因为创业不易,二人更能理解打工人的难处,因此千方百计地把年会办成一次让所有人都能够很开心的活动。

在年会的抽奖环节上,5888元的8888元等大额现金红包送个不停。在最后许愿特等奖礼物的环节,海锋哥在听到有人说想要自行车时,更是现场秀起了“数学”,用一个“2+2=4”的等式,把自行车换成了小米汽车。由于现场气氛热烈,他们更是临时起意在现场加送一辆。被不少网友大呼“真性情”。

这种愿意对自己员工好的老板,才是真正的“中国好老板”。难怪有很多谦寻的员工说:“在谦寻工作,不只是赚工资,更是被当成家人对待。”这样的公司氛围,怎么能让人不喜欢?

从“动批”档口到今天的电商头部企业,薇娅和海锋的故事听上去很“传奇”,但其实每一步都充满了实干的力量,这其中虽然也有时代运气的加成,但更多还是他们通过坚持、努力、创新和温暖,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用长期主义做事,用真诚之心做管理。未来的路还很长,但谦寻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成功的企业,正是那些愿意脚踏实地、走正确道路的企业。而这种精神,也正是直播电商行业最需要的力量。

创业,一场没有终点的奔跑

来源:【宁夏日报】

张栋(右)在工作中。

张栋经常泡在实验室钻研技术。

●核心提示

从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晨雾中启程,来到黄河岸边的吴忠市;从斑驳的黄砖楼,迈向宽敞明亮的新天地;从孤身一人的创业征途,到夫妻携手同行……张栋携手妻子张露,投身创业激流,历经七载,创立宁夏鼎辉科技有限公司,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创业故事。

(一)

宁夏鼎辉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栋的办公室内,不时有员工敲门而入,手着待审的单据。无论是煤炭的采购价格,还是维修的费用,每一笔账目他都亲自把关。

“有人说我有‘强迫症’,但在创业道路上,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关注细节,才能精准决策。”近日,张栋说。

这种被朋友戏称为“强迫症”的精神,源自张栋10余年来对创业的不懈追求。创业之路荆棘密布,但每一个坚定的足迹,都镌刻着不凡的意义。

2005年,张栋与张露满怀壮志步入职场。张栋加盟外资企业,张露则投身国企。“刚毕业就能在外企工作,对我的创业之路助益匪浅。当时积累的企业管理知识与经验,至今仍在发光发热。”张栋说。

北大的求学岁月,不仅赋予张栋与张露深厚的知识底蕴,更铸就了他们敢闯敢试的勇气。工作1年后,张栋作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他辞去安逸高薪的工作,从繁华的北京奔赴四川雅安的深山,投身父亲的金属硅冶炼项目。

“2007年,我刚接手金属硅冶炼项目时,正值行业风口,收益颇丰。然而,好景不长,受到市场冲击,转眼间欠了‘一屁股’债。”张栋回忆起那段艰难时光,脸上掠过一丝无奈。

正当张栋对创业产生动摇时,张露的鼓励如同明灯,照亮了他前行之路。“夫妻之间本就该相互扶持。我的工作稳定,收入足以支撑家庭,没有后顾之忧的他可以尽情追逐梦想。”张露自信地说。

在张露的鼓励下,张栋重拾勇气,再次出发。

(二)

几年间,张栋不断调整创业思路,积累经验,寻找新的机遇。

机遇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2014年,张栋和张露发现,随着现代工业不断发展,含锌工业废料日益增多,然而这些废料并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对环境造成一定破坏,他们从中看到巨大商机。

机会与挑战往往相伴而生。当他们下定决心开启新一轮创业时,一只“拦路虎”横在面前。“创业需要大量启动资金,当时我的资金远远不足以支撑创业。”怎么办?顶着巨大压力,张栋破釜沉舟,“2016年,我变卖家里的5套房产筹集资金,父母妻儿都没了住所”。

艰难时刻,张露一如既往支持张栋。“即使失败了,大不了从头再来。”张露说,为减轻张栋的负担和压力,她带着孩子回湖南岳阳老家,让张栋全身心投入创业。

当时,国内电锌企业采用酸法冶炼,大多使用高品位低杂质闪锌矿,对于低品位锌矿,特别是含硅、铁、氟、氯、碳酸盐等杂质含量高的含锌物料,采用传统的酸法处理消耗大量的酸,同时产生硅酸盐胶体,造成矿浆澄清抽滤困难,且锌浸出率也较低。这些企业对于含杂质高的原料开发出各种处理方法,但存在工艺流程长、过程复杂、能耗高、技术指标难以控制等缺点。

在冶炼行业浸润过的张栋发现,钢铁行业产生的含锌二次资源产量巨大且未得到充分利用,如果采用先进的技术将锌金属提炼出来,会有良好的使用前景和经济效益。

要想在这个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必须拥有优于同类企业的解决方案。氯化铵和氨法电锌生产工艺进入他的视野,采用这项技术从含锌工业固废中提炼,不用从矿石中提炼,成本大幅压缩,且生态环保效益明显。这项技术国外企业在使用,但引进遭遇技术壁垒。后来,张栋得到一个好消息,国内一家小企业经过研发掌握了这项技术,但这家企业规模太小,无力大规模投运。经过努力,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张栋拥有了这项技术。

有了技术,需要工业固废原料。张栋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进行考察,当时要么有些地方交通不便,要么缺乏原料。正在他发愁时,朋友把方向指向了宁夏,随后张栋到宁夏各地考察,最终将目光锁定在青铜峡市。

(三)

“青铜峡市是一座有工业基础的城市,周边钢厂、镀锌厂、化工厂等产生的固废,是我们生产的主要原料。在洽谈中我发现当地政府服务意识很强,对招商工作十分重视。从确定地点到破土动工再到投产,只用了半年时间。”张栋说。

然而,引进这一先进工艺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技术买来了,让它发挥作用又是一个新的难题,高端人才的匮乏再次成为“拦路虎”。

“我们投产时遇到许多问题,没人知道如何解决。”张栋说。

虽然毕业于北京大学,拥有丰富知识储备和广阔人脉资源,但在青铜峡这个相对偏远的地方,吸引高端人才并非易事。于是张栋请来技术转让人,又到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冶金专业排名靠前的高校寻求合作,引进3名博士、4名研究生。同时,投入千万元开展科研。

为掌握氯化铵和氨法电锌生产工艺的核心技术,张栋参与每个环节,认真钻研,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借鉴相似领域成功经验,不断进行试验。在生产车间,常常能看到张栋忙碌的身影,从原料配比到反应条件控制,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前期资金不足时,张栋将资金全部投入研发和建设,自己在四处漏风的砖房里办公,每天和工作人员在车间研究和试验,累了便席地而睡。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论证,宁夏鼎辉科技有限公司拥有自主产权的“富氧活化——湿法电积多段耦合集成处理技术”和生产环节完整的发明专利,这项国内最前沿的技术,除了能处理低品位氧化锌矿石外,还可以处理高氯锌烟灰、锌焙砂、铸锌渣灰和各种含锌冶炼废渣等,具有非常广泛的适应性。目前,宁夏鼎辉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年处理含锌工业废渣18万吨,年产2万吨再生锌锭、高纯锌及锌合金、1.5万吨次氧化锌、1.5万吨铁精粉的生产线。

宁夏鼎辉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团队成功研究开发出众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产品,使其成为贺兰山实验室的参建单位之一,承接了自治区科技厅的4项重点(一般)研发项目、2项自治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自治区工信厅的1项重点揭榜攻关项目,以及12项自主研发项目。2024年,公司产值预计可达3亿元,所生产的再生锌锭与高纯锌锭产品占全区市场份额的80%。

(四)

“我们的目标是建成自治区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将氨法电锌工艺推进至高效低成本提取金、银、铟等稀贵金属,进一步完成氨法湿式处置工业固废实现回收多金属产品的系列化目标,不断提升高纯锌纯度品级,拓展锌合金类别等新型材料,为我国制订氨法处理含锌废料制备锌材料工艺技术的关键标准提供科学依据。”谈及未来,张栋有更大的目标。

北大学子、国企管理层的光环笼罩着张露,然而身份有时也是一种束缚,转变观念,才能将其转化为可用的能量。

“不可否认,北大学子的身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我们的选择。比如我带着孩子来到青铜峡,很多人质疑这里的教育环境不如大城市。但我觉得学习并不是人生唯一重要之事,和父母一起快乐成长同样重要。不能自我设限,人不一定要成为固定的模样。”深思熟虑后,张露毅然辞去国企工作,来到青铜峡与丈夫会合。

张露的加入,让张栋的创业如虎添翼。他们脚踏实地,逐步组建起一支拥有8名博士、若干名硕士及本科学历人员的高层次研发团队,向着目标继续努力。

在吴忠这片热土上,岁月如同细水长流,悄然间,他们已然适应这里的气候。在那些悠闲的晨光里,一家人围坐桌边,在早茶的香气中,细细品味这座小城独有的风情。张露眼中闪烁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她说:“我越来越喜欢这里了。四季分明,饭菜可口。事业发展前景广阔,家人又陪伴在身旁,我感到很幸福。”

回首过往,张露的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他们的创业之路,宛如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路途遥远而艰辛,每一步都浸透着汗水与泪水。但正是这一路上的风雨兼程,让他们领略到人生绚丽的风景。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5位硕士生一起创业,拿300元工资,顿顿吃莴笋,12年后登上富豪榜

文| 生心

编辑| 生心

——【·前言·】——

2007年的上海,四个刚毕业的硕士生挤在一套三室一厅里,每月生活费仅300元。

餐桌上永远只有莴笋丝、莴笋汤,他们自嘲这是“莴笋全席宴”

同学眼中“最落魄”的他们,却在12年后齐刷刷登上胡润百富榜,身家合计超353亿元

他们来自上海交大,分别是唐晔、代田田、卢琳、万章和谢淼。

创业初期,团队因理念分歧从10多人锐减至3人,最终五人合力成立柏楚电子。

没人能想到,这群“顿顿吃莴笋”的工科男,日后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国产激光切割系统的领军者。

研发点胶机器人时,团队只有一台二手示波器。餐桌上堆满图纸,几个人也常常加班到深夜。

代田田翻出本科时的机械臂设计笔记,万章将算法优化了17版,唐晔跑遍长三角工厂测试设备。

他们发现,进口点胶机售价高达30万元,但核心算法只需微调就能提升国产设备精度。

在2008年时,团队最初想做“全自动点胶生产线”,但上海一家电子厂老板直言:“你们学生不懂车间需求。”

对方拿出德国设备样本:“机器必须能适应不同胶水黏度,还要抗车间粉尘。”

卢琳拆解进口设备后,发现传感器模块存在冗余设计。团队用三个月重构算法,将成本压缩到进口设备的四分之一

2009年接到首笔订单时,账上只剩1.2万元,代田田抵押了父母准备给他买婚房的存款,万章暂停了留学计划。

谢淼的加入带来转机,他通过实验室关系,争取到上海交大创业基金评审会入场券。

答辩当天,四人抬着80斤重的样机挤地铁,机器外壳在安检口被刮花,他们用即时贴遮住破损处。

评委提问直击痛点:“国产控制系统故障率比德国高5%,怎么解决?”

唐晔调出实验数据:“我们给每个电机加装温度传感器,算法能预判过热风险。”

现场演示时,系统突然黑屏,卢琳拆开机器,发现是备用电源插头松动。

这段“意外”反而让评委看到他们的应变能力,最终获得20万元扶持资金。

技术突破后,市场却泼来冷水,2010年激光切割行业爆发,但国产设备仍依赖德国PA、日本FANUC系统。

一家浙江设备商坦言:“不是不爱国产,但你们的软件连不锈钢反光问题都处理不了。”

团队在松江租下厂房,用高速摄像机拍下5000次切割过程,发现进口系统会实时调整焦点偏移量。

万章重新编写补偿算法,测试时烧毁了7块电路板,最终将切割精度控制在0.02毫米内

转型激光切割系统的决定遭到反对。有投资人建议专注点胶机:“已经打开市场,何必冒险?”

唐晔算过一笔账:国内激光切割设备年增长率超40%,但90%控制系统依赖进口。

他们在浦东图书馆泡了两个月,发现德国厂商专利集中在机械结构,软件算法反而存在突破口。

2012年的深圳光博会成为转折点,团队带着笔记本参展,现场演示软件如何将切割效率提升23%。

一家佛山厂商当场签下试用协议,条件是“如果比不过德国系统,分文不付”。

三个月后,对方追加了200套订单——他们的系统让单台设备日耗电量降低18度。

2015年的冬夜,松江工厂的测试车间亮着长明灯。

团队围着一台四万瓦激光切割机,屏幕上的参数不断跳动——这是他们研发的国内首套超高功率控制系统。

当切割头在50毫米厚钢板上刻出0.01毫米精度的螺纹时,车间响起掌声。

德国工程师曾断言:“中国人五年内造不出超过三万瓦的系统。”

突破源自三年前的战略抉择,当时某国厂商突然停止向中国出售两万瓦以上控制系统,国内三家龙头企业被迫停工。

唐晔带着团队拜访武汉某激光设备厂,总工程师指着车间里停摆的机器说:“这些设备每天折旧费就要八万。”

他们当场拆解进口控制系统,发现其核心是动态光路补偿模块。

四十七次失败试验耗光了备用资金,代田田在实验室睡了两个月,发现进口系统采用固定温度补偿系数,而实际加工时激光器温度会波动3-5摄氏度。

团队改用实时温度追踪算法,用十二个传感器构建三维热场模型。

2016年春季广交会上,他们的系统在切割航天铝合金时,速度比某国设备快15%,展位前排起试用登记的长队。

真正的考验在2017年,某国厂商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技术提案,试图将激光焦点偏移量的计算方式纳入行业标准。

如果通过,国产系统需支付巨额专利费。万章带着二十组对比数据飞往柏林,在技术委员会现场演示:柏楚电子的多光谱反馈系统,能将焦点补偿响应时间缩短至0.8毫秒

这场技术交锋被《激光世界》杂志称为“东方算法的逆袭”。

2019年科创板上市筹备期间,监管层对创始团队学历提出疑问:“五个硕士能管理好上市公司?

他们用专利墙回应——公司持有167项发明专利,其中23项通过《专利合作条约》进入国际阶段。

路演时,有投资者质疑毛利率高达80%的合理性,卢琳打开笔记本电脑:“我们的运动控制卡成本比某国同类产品低40%,但切割精度高一个数量级。”

敲钟当天发生插曲,原本准备的西装被忘在酒店,五人穿着印有公司logo的POLO衫登上舞台。

唐晔在致辞中说:“我们做过最奢侈的事,是创业初期每周买半只酱鸭改善伙食。”

这句话让当年借给他们实验室的教授红了眼眶——十二年前,这群学生曾在交大闵行校区的长椅上讨论“如何用算法改变制造业”。

上市首日股价暴涨至243元/股,五人持股市值合计超140亿元。

他们没有套现,反而设立亿元级研发基金。在徐汇区的一间会议室里,团队用激光切割机制作上市纪念牌,材料选用的是创业初期用来测试的普通碳钢。

如今的柏楚电子占据国内高功率激光切割控制系统35%的市场份额,2022年财报显示其研发投入达2.1亿元,占营收16.3%。

唐晔等人仍保持着每周一次技术研讨会的习惯,会议室墙上挂着创业初期的莴笋照片。

上海交大创业学院将其列入教材案例时写道:“从三室一厅到科创板,这段路走了4380天。”某高校调研显示,67%的工科生受其激励选择硬科技创业。

一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激光切割厂负责人说:“十年前我们厂全是进口设备,现在每三台机器就有一台用国产系统。”

如今五人都排上富豪榜,虽然柏楚电子在国内已经没人能比,如果放眼世界,还是有很多可以进步的地方。

出自《生心故事汇》丨生心

本故事引用网络素材,如有侵权,请别举报,可通知下架

【创业案例真实故事简短;真实创业故事案例与启示】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