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儿子一起受罚
昨天晚上我陪儿子一起受罚:儿子不能玩20分钟的游戏;我不能看CBA,不能看手机除非非必要接的电话。
刚说出来,儿子有点接受不了,但缓了一会儿还是接受了。可能他觉得不单自己受罚不能玩游戏,爸爸也受罚了不能看CBA,手机也不能看,他心里平衡了。
事情的起因是:下午儿子放学后,我去朋友家接他回家。已经5:30了,我跟儿子说我们回家吧,大家都快要吃晚饭了。儿子说他还没有玩够他不想回,我说不行。旁边他的同学也说明天再玩吧,他就是一个同意,一定要玩,刚说两句就哭了起来。我说:“不能哭,如果你哭,下个星期每个下午一放学我就把你带回家,不让你在同学家玩。”他还是不听。我故意不理他,扭头就走。他一边哭着一边跟在我后面回到了家。
回到家后,我故意不理儿子。不管他怎么说我都装作没听见,他有点不知所措。我其实心里也很矛盾,他只不过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贪玩是孩子的天性。本不该这样对他,但我觉得小孩子有时候也应该要控制自己,不能任性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缓了缓,我故意生气跟他说,既然爸爸说你不听,那从今天晚上开始你就自己按时吃饭、洗澡、睡觉,我不再提醒你。这本是极其普通的事,一个8岁的小孩子能够做得很好,但是小家伙每次都要我们提醒。
我自顾的吃饭没有叫他,他做完作业后说要跳锻炼身体跳绳,并叫我计时,我说不用计时,自己的事自己独立完成。过了一会儿他就自个去吃晚饭了。
吃完晚饭,他又想写一篇作文,写好文章玩游戏。
我说:“儿子今天晚上爸爸陪你一起受罚,因为吃午饭时我说吃饭要坐在桌子上,安静把饭吃完才能离开饭桌,不然的话要受罚。你说你能做到,晚上你吃饭的时候多次离开饭桌。今天放学后,爸爸去带你回家,你不愿意回家,还一路哭着回来。我觉得我没有和你沟通好,我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我不是一个好父亲。我也应该受罚。你没有做好你受罚不能玩游戏;我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我也要受罚,一是今天晚上不能看CBA,二是不能看手机,三是罚我洗碗。(本来今天晚上是你洗碗的。)
儿子沉默了一会没说什么,默然的接受了。
我所亲历的县城补课潮:不补课,就会遭遇老师的“不公”
本文来源于 真实故事计划(id:zhenshigushi1),欢迎关注及投稿,符合者将获得【1800元至3000元/每篇】稿酬。
为多赚钱,本文作者就读的县城小学、初中,老师们私自开设补习班蔚然成风。当育人者开始逐利,孩子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扭曲的压力——不补课,就会遭遇老师的不公对待。
“双减”等一系列政策落地后,校外补习班问题才有所缓解。以下是作者的自述:
一年级新生开学那天,学校的老师把新生的花名册写在两张红纸上,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上面找到自己对应的班级。花名册就张贴在学校音乐教室旁的一堵砖墙上。砖墙略显脏污,一大清早人聚了起来,不时有大人查阅到班级后,领着孩子挤出人群,把孩子往对应的教室领。
这就是我要就读的小学,一所修在县城鱼市旁的学校。同学多是是鱼贩、菜贩、电焊工的子女。
母亲看到我分到的“一年级2班”花名册上划掉了几个名字,神色略凝重了些,旋即拉我去找负责教学的李主任。
“为什么这个班,刚开学就有这么多学生转走,是不是因为老师有问题?”见到李主任,母亲开门见山。
面对母亲近乎质问的语气,李主任倒是不慌不忙:“2班班主任孟老师是老教师,经验丰富,”又没来由地提到,“而且她人品很好,从不补课。我可以写个条子,让她照顾一下你孩子。”
就这样,母亲拿着李主任写的纸条, 找到了我的班主任孟老师。她神情冷漠,在看到李主任开的条子时,才挤出了一丝笑容。
我会入学这所学校,和李主任有些关系。直到入学,母亲都在怀疑把我送入这所小学的决定是否正确。原本,她一位远亲,邀请我同他的女儿一起入读城里一所实验小学。但我父亲不同意,他觉得实验学校收费高、老师“黑”,他想找个省钱点的学校。于是主张到这所鱼市学校了解看看。做了入学测试后,李主任对我父亲说,觉得我聪明,承诺减免一年三百多元的学杂费。之后,在父亲坚持之下,我被送进这里读小学。
那是2003年,我也是后来才知道,当时公立老师的固定月薪在1千元左右,所以学校里的一些老师为了创造收入,私下会开补课班捞外快。
李主任说得对,孟老师确实不补课。但那是因为一二年级的课程简单,同学们都不用补课。学校里有些老师会用自己的特长,占用教室开笛子、二胡、书法辅导班,我们的一位副校长还开设了奥数辅导班。但孟老师没有才艺,因此课外辅导班也开不成。
孟老师最后还是想到了办法,在家开寄宿班。
她先询问了一对去了辽宁沈阳卖衣服的家长,是否愿意将孩子放在自己家里,每月缴纳1500元。同小商贩和流水线工人相比,外出做生意的父母往往能获得更多收入,而他们也更愿意将自己辛苦攒下的一点积蓄全用在孩子的身上。果不其然,那对家长爽快答应了。在他们看来,比起目不识丁的祖父母,把孩子交给识文断字的老师显得靠谱多了。
在家开了寄宿班后,为了招徕生意,孟老师想了很多办法。先是委任每月给自己“上供”的同学做中队长,之后又以班级两周没有得流动红旗为由,要求全体同学每天早于学校规定的时间,六点之前到校值日,违者会被她呵斥、体罚。家住得远的同学苦不堪言,一位家中开养鸡场的同学,数次因值日“迟到”受罚,他的母亲终于开了窍,把她送到了孟老师的寄宿班。
2004年,教育局多次下达禁止校内老师补课的通知,然而对于收容学生在家居住,却难以界定、查处。孟老师家里的寄宿班,就这样游离于灰色地带。她本人也很注意安全保护工作,每天要求几个住宿生把校服留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使邻居把这几个“便衣”学生当作“亲戚家的孩子”。
家长们的忍让,助长了孟老师的野心。为了多挣钱,她兼任语文和数学两科的任教老师,但教学水平却跟不上。一次在语文课上,她不会念“嗟来之食”的“嗟”字,于是假借提问同学,想掩盖自己的窘状。讲解方程式时,她不懂得怎么解方程,就让同学对照答案,自己理解。
对本职工作心不在焉的孟老师,最后还是惹了众怒。四年级结束时,我们班的考试成绩年级垫底,很多同学考试不及格。孟老师在课上笑着说没关系,学校扣她几十块钱工资,最多让她少吃一顿排骨。这种无所谓的态度传到了家长那里,大人们终于决定不再忍让纵容。
他们私下聚集起来商量对策。最后,二十多名家长一同去学校班主任。接待他们的依旧是笑眯眯的李主任。问清来意,她一面打着哈哈,一面将孟老师转给另一个班,继续教四年级。同时把那个班的班主任调换给我们。后来,原本住在孟老师家的同学,一部分住到了李主任家中,一部分投靠了新班主任。
一年后,孟老师再度被家长们告下去,重新去教一年级。
读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学校的李老师上了我们当地电视台的新闻。他是我们学校语文教学组的骨干,因为课外私设作文辅导班被人举报,教育局对他处以数万元罚款,并在电视台滚动播报了这件事。私底下,也有讨论说,举报李老师的是他的同行,因为李老师能力好,收了别的老师班上的学生,动了其他人的利益。
或许是为了规避“天价罚单”,老师们开始将暑期补课转入地下。
我参加了我们英语老师的补习班。英语老师把讲课的地方选在了附近小山上的一处民宅。那里有很多违规建筑的民房,有些房子甚至因山体滑坡而悬在半空中,密密麻麻的违章建筑,使这里遍布着暗道和窄巷。由于治安不佳,这里几乎家家,如果有人经过,邻居的狗会立刻叫成一片。
这里环境恶劣,却严实地藏好了老师的补课班。
教奥数的王老师,丈夫投资了一家大型培训机构。王老师的补习班,就开在隔壁一处贴着“此房出租”的闸门里。平时,王老师的补习班不挂招牌,闸门半掩,待学生全部钻进楼门后,就放下卷帘门,一旦有人来查,学生们就可以从隔壁的机构离开。
到了初中,课目增多,学生们不愿在路上耗费过多时间。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和语文老师,一起在县城偏远处租了一栋民宅,门口还按了警报器,一旦情况不对,警报器一响,就让学生们从民宅后的消防通道离开。不久,地理和生物老师也加入其中。节假日里,萧索的民宅,会随着百十名学生的到来,瞬间变得拥挤而热闹。
不同的补习班,根据上课学生人数不同,收费标准不同。就我自己上过的补习班来说,一对一收费最高,一般是每小时200元;五人以下的小班课次之,每人收费100元;五人以上的大班课,每人收费50-80元。
“每月挣这俩钱,全给你拿去补课了。”思媛记得,有一次,妈妈从微薄的三千元工资中,分出一大半给她时,忍不住抱怨。
思媛是她妈妈40岁高龄产下的独女。她的母亲望女成凤,为了让思媛接受最好的教育,母亲给思媛报了奥数、英语、作文等学科类课程,还让她去学拉丁舞、琵琶、绘画、书法等特长。这些补习班,每个月要花去数千元。
思媛的爸爸失业后去了华北地区,在采石场打工。思媛妈妈留在本地,在商场帮人卖服装,周末又要陪思媛奔波于去往不同老师家的路上。
我和思媛一起读小学时,她的成绩始终排在年级前三。但她每天背着的书包里,至少装有三四本课外练习册,据说她妈妈每晚会监督她做习题到十二点。思媛本是个活泼的女孩,但因学习任务过多,性格也日益孤僻。
初二时,思媛学习压力过大,一度陷入抑郁,甚至自暴自弃地谈了场恋爱。最后,她干脆把绘画当成了主业,走上了艺术生的道路。
虽然补课是老师们的灰色营收,但在当时,我们并非一概对此义愤填膺。“其实,对咱男生来说,补课感觉还不错。”我的朋友志华是独生子,他期待热闹地度过假期,补课班就提供了这样的环境。和在学校不同,老师们在补课班不会严格约束纪律,还会把布置的作业拿到补课班上讲。有时候,同学们在补习班就可以抄完所有作业。
不过志华对此也有不平的时候,有段时间,他觉得补课现象的蔓延,使老师们变得贪婪。补课的同学有时会无理由得到优待,而家境贫寒无力缴纳补课费的同学,有时候还会受到老师的排挤打压。
有一次,我们班因自习课纪律不好,被一位老师罚抄写课文,但去她家补课的同学获准免于受罚。第二天,老师以收上来的作业,字迹不工整或偷工减料为由,拿板凳条打肿了很多同学的手心。后来,一些没有报名补课的同学被老师安排到教室后排就坐,久而久之,一些没有补课需求的同学,也报名去了补课。
成绩很好的阿丹,母亲在电力局工作,家境小康。她报了很多补习班,但始终觉得补课对学习帮助不大。“主要是有的老师补的太糊弄了。”阿丹说。
小学时我和阿丹一起补英语,给我们上课的是我们的英语老师,仅有中等师范学历,连音标也没掌握。她的补课班收费不便宜,教大家背单词、抄课文翻译,之后就是让大家下棋、看书,像托管班一样。课外辅导兴起后,阿丹又去学剑桥英语和新概念英语,这才有效提升了成绩。
阿丹认为,“老师上课不讲,留到补课讲”的说法并不准确,她坚持认为,有些老师是因为水平不行,上课讲不明白。
“初中老师的补课,实际是习题课。因为老师在校必须先按课本讲解,没时间讲题,所以很多老师把习题留到补课时讲解。”阿丹觉得,初中补课的“性价比”尚可,但老师没能归纳类型题,所以她又偷偷请了外校老师给自己补物理、化学,这才保证了成绩的稳定。
私底下,同学们觉得我们遇到认真补习的老师,还算幸运的。我们听说,隔壁小学的一位领导的妻子开办了奥数和外语机构,强迫学生们去自己控股的“私立机构”补课,很多老师想补课,也只能挂靠在她的机构下,赚的钱也要和机构分成。结果老师们普遍缺乏积极性。后来有关部门禁止“公立老师在私立机构任教”,我觉得也能打击这种假公济私的行径。
因补课之风日盛,很多老师每天工作至半夜12点。长此以往,他们也产生了力不从心的倦怠感。
我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关老师曾多次对我们吐槽:“我上班累了五天,双休日还要成天补课挣钱。”可他不得不重复这项单调、辛苦的工作来赚取收入,只因他也是家长,有个女儿需要“栽培”。
关老师的女儿莲莲比我大两岁,在她读初中的三年时间里,关老师除了送礼打点各科老师、支付高昂的补课费外,节假日还要给女儿“开小灶”,高价聘请重点大学高材生或省实验老师给女儿单独授课。
我的初中班主任方老师,是一位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她教我们英语课,不开补习班,课堂之外,也不吝回答学生的提问。
方老师每天早晨五点半就到教室,在黑板上出数学题,之后再耐心给大家讲解。后来,随着考试科目增多,方老师还在自习时间兼任了我们的历史、政治、地理老师,一直坐在教室后面,鼓励大家找她提问题。
在方老师一心操持下,我们班难得地成为了沙漠里的一块绿洲,同学们不用担心不补课会遭遇老师的不公对待。我一直困惑,为什么方老师许多科目的题都能讲,直到有一天上数学课,我不经意回头瞥了一眼,发现方老师坐在教室最后面的办公桌前,一边听数学老师讲课,一边认真地记着笔记。那一刻,我的心里莫名多了一种踏实感。
方老师的“免费辅导”,令很多家境一般的同学获益良多。但其他科目的老师,却认为她的行为,导致来找自己补习的学生少了。因此,她们开始集体抵制方老师这个“不合群”的家伙。
方老师总是衣履整洁光鲜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学校的贴吧里,开始有一些新开的小号,放出方老师收受了贿赂才能时常穿新衣服的消息。更有甚者,还宣称她打扮得这么漂亮,一定是和某些男人发生了不正当关系。然而,同学们很少有空上网,方老师也不在意流言,仍是每天朝气蓬勃地来上班。我们班的成绩依然稳定在年级第一。
后来我们发现,老师们上课开始故意消极怠工,请假次数也增多了。语文老师以外出比赛为由,半年内请假三次,最长的一次离开了一个月之久。数学老师上课时动辄对我们冷嘲热讽,并穿插很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话题,讲题时则敷衍了事,略过很多重要步骤。我们班许多同学的数学成绩下跌严重。
老师们的反击损人不利己。一些同学们开始不信任老师们的教学水平,私下组团到其他学校的老师那里补课。
初二下学期,方老师在课余找到我们。当时开始实施“阳光分班”,其他老师组团向校长反映,自己班成绩不好,是因为好学生被方老师“掐尖”带走了,老师们要求在升初三后再分一次班。实际上,他们是想把方老师培养出来的成绩好的学生分到自己负责的班级,也把他们发展到自己的补习班上上课,这层没有在明面上讲。
最后,校长也迫于压力,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承诺在期末考试之后,全年级按照成绩排名,重新分班。
方老师知道后,私下告知了同学们这件事。同学们决定将计就计,打一场反击战。
后续几场考试中,成绩不错的同学都开始有意在数学、语文两科上不认真答题。最后成绩揭晓,原本成绩好的同学因为在期末考中没有名列前茅,没被分到其他班级去,老师们的的阴谋宣告破产。
升入高中后的第一个教师节,我买了一捧鲜花去看望方老师。她高兴地和我谈起了人生理想,听说我要报考师范院校,改变我经历过的教学环境时,方老师连连摇头。
三年后,高考结束填报志愿的时候,我的父亲坚决要我报师范专业,出发点却和我截然相反。父亲说,班主任油水多,社会地位也高。有一次父亲在集市上看到一对卖海鲜的夫妇碰到了自家孩子班主任,匆忙选出最好的一箱龙虾,搬到了老师的私家车上。父亲对此印象深刻,问我说,你什么时候也能给我买辆车,带几箱海鲜回家就好了。
- END -
撰文 | 孙从嘉 李晓辉 周文歆
2022年中考热点满分作文:那段__的日子(范文4篇)
作文真题
请你以“那段__的日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优秀作文展示
那段听雨的日子
一丝丝春雨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在谱子上舞蹈;又犹如一个仙女,滋润着万物生灵。脑海里不禁回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
未散的雾霭软软地浮在空中,微风轻轻一拂,便热情地散入房中。我坐在窗边透过明净的玻璃,望着外面下着的春雨,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地落在地面,让人感到安静而美好。伴着春雨的气息,摇一把纸扇,撑一把小伞,体会古人的风流。迈出大门,任春雨落在伞上,伞上的紫花点缀着草坪,长长的杆撑起了一片小小的天空,鞋底踏着小路上的灰石,时不时响起摩擦声。午后的春雨是那样惬意,伴着清凉的风,满身的疲倦随着春雨挥之而去。几只小鸟在树荫下唱着动人的曲目,蟋蟀为它们拉响了提琴,春雨落在地上的鼓声与动物们的演奏融为一体,好似在开演唱会。
我找到了一张青石板椅,独自一人坐在上面,小区里依然下着朦胧细雨,而我也在这里接受风雨的洗礼,回忆起与雨相伴的日子,心中不免凭空产生一种幸福感。
我想起了那个电闪雷鸣的日子,那天,乌云密布,白天在一瞬间变成了黑夜,一道闪电在我眼前晃过,显得恐怖,随后无数雨丝化成千千万万个向我轰来,孤独寂寞的我一个人静静地在屋檐下盼望着雨停。这时一个高大的男子递给了我一把伞,慈祥地向我笑了笑。这笑容犹如一阵微风吹进我的心坎,我礼貌地对他说了句“谢谢”,他笑了,嘴角勾起一抹好看的弧度,牵出两个漂亮的酒窝。我撑起伞走回了家,在那么一刻,我转过身,却发现送伞的那个男人在雨中东躲西藏,躲避雨点的攻击,雨还在继续下着,风也一直刮着,但寒冷中,我的心却如同火焰一般暖和,那一刻,泪水冲出了我的眼眸,也是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浑身莫名地暖和起来。
我还记得,小时候下雨时的踩水坑游戏。每逢下完雨,湿润的空气总会飘在空中,凉爽的风轻轻拂过我的耳梢,一群小伙伴和我总会争先恐后地跑出大门,在大小不一的水坑旁大声欢叫,然后猛一用力,“哗哗”地,水花便如喷泉似的涌了上来,只听“啪”一声,水花又再次落回地面,泛起圈圈涟漪,涟漪在水面旋转着,还没反应过来,另一个小伙伴又踩入水坑,水花向我的脸扑来,我的脸立刻布满了水,发梢处,几滴晶莹的雨珠在上面挂着,虽被弄了一身的春雨,但我却依然眉飞色舞,玩得不亦乐乎!
那与雨相伴的童年里,藏着太多的故事,既温馨,又让人怀念。这段特别的听雨时光,特别的情景将会永远刻在我的脑海里,永远散不去。
那段难忘的日子
人生道路上,总有段日子让你开心,难过,激动等。它们也终将成为你记忆中的一部分,难以忘记的一部分。
从小,我是住在外婆家的,因为爸爸妈妈工作繁忙。外婆家是在乡下的,在那条小巷中,一条幽长,富有生活韵味的小巷。我喜欢在小巷中散步,牵着外婆的手。
外婆家还是老房子,朱红色的门板,门环上布满了铜绿,连同着门板上的细缝一起诉说着它们经历过的悠长岁月。走进院子,院子铺满大理石,上面已经有了青苔,整个院子都在体现沧桑二字。院子角落里有一棵大桑葚树,它是与这院子一同生长的,如今已亭亭如盖矣。
外公走得早,家里就我和外婆两个人。家中经常出现的场面就是外婆在洗衣服或洗菜,我在桑葚树下读书。可我生性爱玩,是坐不住的,读不了多久就这里跑跑,那里跳跳,一会追着蝴蝶,一会又跑到隔壁邻居家找小朋友玩去了。外婆不会说什么,就是喊着让我小心摔着,目光不离我半分。
到了桑葚成熟的季节,紫红色的桑葚一串一串的,将这平凡的小院装点的另有一番韵味。外婆会在忙完了家务事后,取出梯子,靠在树干上,摘桑葚给我吃。我怎会只站在一旁看着,嚷嚷着要自己摘。外婆拗不过我,只得同意,但她总是不放心的,便会站在梯子的下几层扶着我。估计是因为看得多了,我竟也摘得娴熟,一拈,一串便下来了,我等不及洗,在衣服上蹭了几下就迫不及待的塞进口中,好甜!
没多久,就摘了一篮子。我赶忙要去洗,脚下没注意,一屁股坐在地上,我倒也没哭,只是咯咯地笑。外婆刚扶着我起来,我就跑到水池边,将桑葚一放,清澈的水瞬间就成了紫红色。洗净后,外婆将桑葚捞出来,我们就坐在桑树下,一边吃,一边听外婆讲那过去的故事。这时候,我不会吵也不会闹,仿佛那些故事有种特殊的魔力。
现在,小巷还在,院子还在,桑树也在,一切都是老样子,唯独少了那袅袅炊烟,因为外婆已经离开了。尽管生活在城市中,一切设施都超越了乡村,但我却并没有为此所动,仍然想回到过去的那种生活,因为那时候无忧无虑,更因为那时候有外婆。
任凭时间抹去记忆的棱角,那段日子也终究不会消失,我永不会忘。
那段孤单的日子
待到群花纷谢时,我在丛中笑……
——题记
我是一朵野花,没多少人能叫出我的名字。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时节,百花盛开。她们亭亭玉立,秀颀而挺拔,花瓣晶莹剔透,宛如一 群身着彩衣的仙子,特别是到了夜晚,月光与她们交相辉映,她们会惬意交谈……
每当此时,我总想 凑上去分享她们的快乐,殊不知得到的是她们的鄙视的眼神和嘲笑的言语,我只能留在角落中默默惆怅,任孤独漫溯心头。
很快花园引来了许多参观的人,我十分欣喜,尽力表现自己,希望有人会注意我,欣赏我,但人们赞叹于太阳花的娇美,虞美人的婆娑,美人蕉的艳丽,却无人把一缕目光或一丝赞语与我分享……
日复一日的现实让我陷入了更深的孤独。我无助地望着她们,花影参差迷离,别是一番滋味在 心头。
很长一段日子,我独赏月光,孤单入眠。角落里,没有温暖的阳光,没有柔和的春风,只有阴暗与潮湿,更多的是道不尽的孤独。
春风已逝,秋意弥漫。
仿佛只是一夜,我被秋风唤醒。暖暖秋阳下,我惊喜地发现自己戴上了洁白的礼帽,仿佛天上的云团,又似新娘的婚纱。但,我不敢奢望别人的驻目,毕竟自己早已习惯孤独。便一个人,孑然而自豪地在秋风中舞蹈……
“看,那朵洁白的小花多美!”远处两位老人几乎同时发出由衷的赞叹。“真的,这个季节的花儿真美……”
清风不断地拂向我的脸庞,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我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我环顾四周,百花已无踪,唯我独灿然。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或许正是那样,简单的孤单隐藏的是更大的动力和美好,是它将我推向绽放,此刻我傲立群花,心已释然,在清幽的月光下用心体会着那段孤单却坚守的日子。
那段温暖的日子
岁月无情,日夜不停,转眼间,我告别了小学,踏上了初中。虽然离开了小学同学, 但我会永远记得那段温暖的日子。
那是四年级的时候,我由家乡的小学转到了这所小学,当时每个人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陌生,我在同学们的目送下坐在了座位上,羞红了脸,低着头不语。没想到一下课同学们竟围着我旁边与我交流,仿佛彼此是老朋友一般,这种熟悉的感觉令我迅速适应了新的环境,也消去了我的一切顾忌,我很快融入了这个团结友爱的大集体中。
彼此熟悉了,交流也更多了,一下课,男同学便拉着我玩起了救人木,记得第一次玩的时候,我竞把“木”说成了“不”引起了大伙儿哄堂大笑,虽然输掉了游戏,却收获了友谊与欢笑。
记得在校运会的拔河比赛中,我们班的同学体重上明显比对方轻得多,吨位上不是一个档次的,可大家没有放弃,虽然最后仅在两秒内便结束了比赛,可我们却聚得更紧了。
仍在忘不了每个周末与同学约好去骑单车,骑到脚踏板不见了;你就旧记得在严冬中,同学们一起吃着冰棍,冻得发颤心里却暖得舒心的声景。
最让我难忘的是在我五年级时的一场球赛,当时我被一个大我很多的人掀翻在地,队友马上上前推开那个人,并当着老师的面抛出了一大堆指责对方的话,甚至场下的同学也加入其中。
最后比赛输了,我们的士气却不落下风,至少我们展现出集体的团结与友情的无价。即便年少轻狂,却为朋友两肋插刀,即使受罚,也共同承担。至今的我成熟了不少,可也会怀念小学时的不羁和豪放。
铭记那段哭笑交织的小学时光,那是发自内心的笑,也是毫无顾忌的哭,那也是我人生里最美好的日子,那段日子真的很难忘很温暖!
热卖【2022新版中考/高考任选】教你写好文章 热点素材 ¥79 购买【到同学家受罚作文 到同学家受罚作文张修和清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