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原文(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原文视频)

更新:04-30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我们读过的课文:《刻舟求剑》

上小学的时候,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刻舟求剑》这篇课文,当时学习的时候,不是在想这篇课文的主题,而是总是在想,掉下去的宝剑,还能捞上来吗?下面是课文原文:

《刻舟求剑》

作者:吕不韦

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一不小心,挂在身上的宝剑掉进了江里。

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掏出小刀在船触上刻了一个记号。

有人催他:“还不赶快捞!在船舶上刻记号有什么用啊?”

那个人不慌不忙,指了指刻的记号,说:“不用着急,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了岸,我就从这儿跳下去,准能把宝剑捞上来。”

这篇课文是依据《吕氏春秋·察今》的一则寓言故事编写的。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是三年级下册《寓言二则》中的一篇令人捧腹的故事,这则寓言故事,剑落水中只会沉底,这是普通常识。船走远了,还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剑,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静止的,剑沉水底,在船的落剑处刻上记号顺着记号下水找剑,自然有可能找到。无奈剑沉水底就不动了,船却在不断移动。这个客观事实没在求剑的人的头脑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为剑从哪里落下去,就从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认识同客观事实不一致,结果自然只有失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讽刺死抱着教条的人,非常有力。

这则成语包含着两层道理。一层是,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层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也要闹笑话。作者这种思想是朴素的唯物思想,辩证思想。

作者形象插图

每天一篇小古文1:《刻舟求剑》

断句及注释译文: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

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乘船渡河。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从 坠:掉下

他的剑从船上掉进水里。

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

遽:急忙,立即。 契:用刀雕刻。是:这儿

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掉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求:寻找。

船停以后,这个人从船沿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行:前进 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亦,也 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赏 析

剑落水中只会沉底,这是普通常识。船走远了,还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剑,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静止的,剑沉水底,在船的落剑处刻上记号顺着记号下水找剑,自然有可能找到。无奈剑沉水底就不动了,船却在不断移动。这个客观事实没在求剑的人的头脑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为剑从哪里落下去,就从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认识同客观事实不一致,结果自然只有失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讽刺死抱着教条的人,非常有力。

这则成语包含着两层道理。一层是,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层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也要闹笑话。作者这种思想是朴素的唯物思想,辩证思想。

道理启示:

刻舟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

刻舟求剑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

创作背景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察今》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创作的一篇散文。阐述了应当明察当今形势,因时变法,不宜拘泥古法的道理。以发展的观点向秦国的统治者说明,法令制度的制定应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并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而与时俱进。

【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原文(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原文视频)】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刻舟求剑的寓意是什么意思(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寓意一句话) 下一篇: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原文解释-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原文解释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