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精选26篇)
读书是一件让人感到身心愉快的事情。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书中,丰富我们的世界,丰富我们的思维。下面是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欢迎阅读。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1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2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3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4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5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6
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7
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8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体比重等理论。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9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10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11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12
西汉时候,有个十分好学的青年叫匡衡,但因家境贫寒无钱点灯,一到夜晚他家屋内一片漆黑,没法读书。怎么办呢?一天晚上,他见隔壁人家点着蜡烛,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微微透过洞口的烛光映在书上,就这样,他每天晚上都借邻居的灯光读书,直到邻居熄灯为止。
匡衡就是这样在学习条件很差的客观环境中,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学到了知识,后来成为西汉有名的学者。这说明,外界环境和条件,是人们学习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一个人要取得成绩,关键在于自己的刻苦努力。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13
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14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如果在这边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可以借着这点亮光读书了吗?
他高兴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匡衡连忙从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的光亮处,专心致志地苦读起来。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别欣慰,同时又倍感酸楚。
从此以后,匡衡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学者。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15
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殿里的小鬼。”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
“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戏台下马上响起叫好声。他得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了,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
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浇,便会消失不见。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生却板着脸,很不高兴地回答:“不知道!”
后来,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该读书,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怪的问题。于是,鲁迅开始刻苦读书。起初十分严厉的先生也开始喜欢鲁迅的聪明刻苦,态度渐渐和蔼起来。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制作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个正楷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过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后来,同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纷纷制作“读书三到”的书签。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16
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过,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他常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着别人来“捉”他。看着看着,他就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了他。
上学期间,陈景润酷爱数学。当老师讲解数学题时,他总是集中精神认真听讲。课后布置的习题他也认真去做。陈景润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无限乐趣。数学是心智的比试和较量。陈景润对于解题,向来不吝惜时间和精力。陈景润不懂就问,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但向老师请教时却毫不羞涩和胆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师外出或者老师从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紧追上去,和老师一起走一段路,并且一边走,一边问问题。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理论。但他一出生也没有证明出来,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长久以来,‘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并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个形象的比喻,他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许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年,他发表了《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后来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17
陶行知小时候十分聪明。他常到邻村叶家玩,看到厅堂里的对联字画,就用竹条在泥地上描摹。他到了读书的年龄,家里却无力缴纳学费,幸好有位秀才在附近开馆教书,很喜欢聪明好学的陶行知,愿意免费收他为学生。这样,6岁的陶行知就得到了接受启蒙教育的机会。9岁时,陶行知来到外婆家,外婆见他聪明伶俐,就把他送到吴尔宽先生的学堂伴读,陶行知这才正式入学。在那里,陶行知练出了一手好书法。启蒙教育结束之后,他便进入学堂,读四书五经。
10岁时,因父亲失业,陶行知只得半工半读。他每天砍一担柴,挑到城里卖掉后再去上学,每天往返20里,就这样学完了四书五经。这时的陶行知已深知读书对穷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因此学习更为刻苦自觉。他听说距黄潭源村15里的小南海航埠头曹家,有一位满腹经纶的前清贡生王老先生在主持学馆,便前去求学。王老先生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便免费让他伴读。
少年陶行知迫于生活的压力,不能一心读书,必须经常参加劳动。他有时替父亲挑瓜、挑柴进城出售,有时帮母亲挑水、洗菜。崇一堂校长见陶行知勤奋好学,便允许他免费入学。这样,15岁的陶行知进入了崇一学堂。由于基础扎实,他一入学就直接被编入二年级,毕业时,他的成绩名列第一。在崇一学堂读书期间,陶行知既学现代科学知识,又没丢下古典文学。因为家境不好,他向崇一学堂的同学借来唐诗选本,在吟诵之余将一本书工工整整地抄完了。还书时,同学的父亲问陶行知唐朝诗人中最推崇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杜甫和白居易。”并说::“杜诗沉郁有力,多伤时忧国之作;白诗通俗易懂,道出民生疾苦。”同学的父亲为陶行知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惊奇,他认为陶行知一定会有所作为。
后来,陶行知成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18
西汉时著名的经学家匡衡,幼年时期,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他常常读书读到黄昏日暮,才遗憾地收起书本。有一天晚上,他突然感到什么地方有微弱的光亮射来。睁眼搜寻,他发现原来是自家墙破,邻家烛光由墙的缝隙中透出。于是他找来凿子,把墙上的缝隙凿大,果然有了一束亮光。他拿来就着光束去看,直读到邻家熄灯之后。由于勤学苦读,匡衡的学问长进很快,后来受到汉元帝赏识,被封为安乐侯,最后当上了宰相。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19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20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21
清代咸丰年间有个武官叫张曜,因苦战有功,被提拔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学,没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视,御使刘毓楠说他“目不识丁”,因此改任他为总兵。张曜从此立志要好好读书,使自己能文能武。张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书。妻子说:要教是可以的,不过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行拜师之礼,恭恭敬敬地学。张曜满口应承,马上穿起朝服,让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对她行三拜九叩之礼。从此以后,凡公余时间,都由妻子教他读经史。每当妻子一摆老师的架子,他就躬身肃立听训,不敢稍有不敬。与此同时,他还请人刻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经常佩在身上自警。几年之后,张曜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后来,他在山东做巡抚时,又有人参他“目不识丁”。他就上书请皇上面试。面试成绩使皇上和许多大臣都大为惊奇。张曜在山东任上,筑河堤,修道路,开厂局,精制造,做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因为他勤奋好学,死后皇帝谥他为“勤果”。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22
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他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23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24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25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 篇26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相关文章:
名人读书的励志小故事03-20
关于名人读书的励志小故事03-17
名人痴迷读书的励志小故事03-08
名人痴迷读书的励志小故事精选04-04
刻苦读书的名人励志小故事03-17
名人读书的励志小故事十则03-15
古代名人读书的励志小故事03-16
有关名人读书的励志小故事03-14
古代名人读书励志小故事04-04
读书的名人励志小故事250字04-04
中国历史名人勤学、励志、育人、诚信、齐家、治国等100个小故事
名人勤学、励志、育人、齐家、治国等小故事是非常好的作文素材,中小学生作文最常见的现象写不长且内容空洞,主要原因是缺乏日积月累的作文好素材,如果在暑假期间,能快速搜集掌握大量的作文素材,秋季开学以后,写作文时内容充实,有理有据,妙笔生花。中学生家长帮助孩子保存一下,也可打印,让孩子每天读20分钟,就会了解中国历100个史名人励志小故事。
1. 刘安世“殿上虎”的典故
2. 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
3. 曾参不受鲁君邑的典故
4. 曾子杀猪明不欺的典故
5. 陈蕃愿扫除天下的典故
6. 陈寔晓喻梁上君子的典故
7. 陈万年教子谄谀的典故
8. 大树将军冯异的典故
9. 东吴四英杰的典故
10. 董遇谈“三余”勤读的典故
11. 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典故
12. 范式言而有信的典故
13.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典故
14. 腹朜大义灭亲的典故
15. 高凤专心致志的典故
16. 顾炎武手不释卷的典故
17. 海瑞遗物的典故
18. 韩信袴下受辱的典故
19. 汉高祖论“三杰”的典故
20. 汉武帝下诏求贤的典故
21. 何充直言不讳的典故
22. 何岳得金不昧的典故
23. 画家赵广不屈的典故
24. 晋平公炳烛而学的典故
25. 孔门师徒各言志的典故
26. 孔子因材施教的典故
27. 匡衡凿壁借光的典故
28. 李存审出镞教子的典故
29. 李绩煮粥侍姊的典故
30. 李林甫口蜜腹剑的典故
31. 林逋论学问的典故
32. 刘庭式娶盲女的典故
33. 娄师德与狄仁杰的典故
34. 陆游家训的典故
35. 陆游筑书巢的典故
36. 陆贽论人才的典故
37. 吕蒙正不记人过的典故
38. 吕僧珍不仗势的典故
39. 孟母三迁的典故
40. 孟子对滕文公的典故
41. 闵仲叔辞侯霸的典故
42. 墨子怒责耕柱子的典故
43. 欧阳修“三上”作文的典故
44. 欧阳修诲学的典故
45. 欧阳询揣摩古碑的典故
46. 裴佶姑父外廉内贪的典故
47. 齐桓公登门访士的典故
48. 齐威王行赏罚的典故
49. 齐宣王好谀的典故
50. 祁黄羊去私的典故
51. 钱大昕默坐观弈的典故
52. 钱金玉舍生取义的典故
53. 任末好学勤记的典故
54. 石勒不计前嫌的典故
55. 世评华歆王朝的典故
56. 司马迁赞李广的典故
57. 宋濂不隐真情的典故
58. 苏武牧羊北海上的典故
59. 孙权喻吕蒙读书的典故
60. 唐太宗“用心不倦”的典故
61. 陶母责子退鲊的典故
62. 王安石伤方仲永的典故
63. 王充市肆博览的典故
64. 王冕僧寺夜读的典故
65. 为人大须学问的典故
66. 诸葛亮诫子书的典故
67. 子路受教的典故
68. 子奇治县的典故
69. 宗悫(què)乘风破浪的典故
70. 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
.....................................
感兴趣者,点击图片了解全部内容,让孩子少玩手机、少看电视,多积累一些作文素材。
天道酬勤:历史上那些拼搏奋斗的传奇人物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探讨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天道酬勤”。这四个字的深刻含义在于,宇宙的法则将会奖励那些不懈努力的人。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这样的传奇人物,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勤奋与智慧,书写了辉煌的篇章。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几位典型的“勤奋代表”,感受那份“努力就有回报”的真实力量!
孟子:勤学苦练的典范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孟子。这位孔子的弟子不仅是儒家思想的继承者,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孟子的童年并不富裕,父亲早逝,家庭条件异常艰苦。然而,孟子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在逆境中更加努力地学习。他常常在寒风中捧着书本,甚至为了寻找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毅然决定搬到墓地旁边,结果在那里他竟然找到了灵感,思考的火花在孤独的环境中闪烁。
这一段故事深刻地告诉我们,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孟子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了后世无数人。试想,如果孟子选择了放弃,今天我们可能就无法领略到那份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因此,想要成功,光靠天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曹操:从“丞相”到“诗人”的转变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三国时期的曹操。这位历史上的“枭雄”不仅在战场上智勇双全,更在文学上颇有造诣。曹操的年轻时代并非一帆风顺,早年间他经历了不少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曹操常常在战斗之余,写诗作赋,积累经验。
曹操的《短歌行》便是在一次出征途中创作的,字里行间透着豪情壮志,令人读后热血沸腾!他的成功不仅在于卓越的军事才能,更在于对文学的执着追求。正是这种努力与坚持,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曹操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即使身处乱世,依然可以通过勤奋与才华,成就一番伟业。
李时珍:不畏艰难的药王
再来看李时珍,这位明代的伟大医学家,他的故事简直是“天道酬勤”的最佳注脚。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走遍了大江南北,拜访了无数的民间医生和药农。他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为了寻找稀有药材,冒着生命危险深入险境。
李时珍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本草纲目》不仅是中国古代药学的经典之作,更是世界医学史上的瑰宝。想想看,如果当初李时珍选择了安逸的生活,而不是奔波于各地,今天我们可能就无法享受到如此丰富的医学知识。他用自己的执着与勇气,向世人展示了知识的价值与探索的意义。
爱迪生:点亮世界的“灯泡”
说到努力,咱们还得提到一个现代传奇——托马斯·爱迪生。这位发明家无疑是“勤奋”的代名词。他一生中申请了超过1000项专利,尤其是电灯泡的发明,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爱迪生曾说过:“我没有失败,我只是找到了一千种不行的方法。”这句话简直是励志界的金句,激励着无数人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
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几天几夜不休息。他的坚持和努力,最终点亮了整个世界。试想,如果爱迪生在失败面前选择了放弃,今天的我们可能还在点蜡烛过日子呢!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尝试与坚持,正是这些努力构成了他辉煌的成就。
结尾:努力的意义
通过以上几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天道酬勤”并不是一句空话。无论是孟子的勤学、曹操的文才、李时珍的探索,还是爱迪生的发明,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努力的重要性。历史上没有谁是凭空成功的,背后总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辛酸与付出。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阶段,请记住:努力永远不会被辜负。也许你现在的付出没有立刻得到回报,但只要你坚持下去,总会有一天,成功会向你招手。让我们一起在自己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追求梦想吧!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些激励和启发。天道酬勤,未来可期!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让我们铭记那些勤奋奋斗的传奇人物,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困难。努力奋斗,终将迎来属于我们的辉煌时刻!
【刻苦读书的名人故事-刻苦读书的名人故事100字左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