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创业故事,励志创业故事300字

更新:05-09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幼年乞讨,中年伤残,赚钱后建别墅送乡亲,这个企业家太励志了

周明炎

文|风马牛 (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在湖北,有一位传奇企业家,他的故事感动过很多人,他本人也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自强模范、全国助残先进代表」等众多荣誉,他就是联乐集团创始人周明炎。

周明炎出生于抗战时期,从小乞讨,靠吃百家饭长大。解放后,他考上了当时的北京邮电学院,但毕业后又不幸赶上了「文革」,被下放到农村劳动,并受到批斗。改革开放后,周明炎开始做生意,但一不小心右手被截肢,落下终身残疾。1988 年初,周明炎倾其全部家产抵押,承包了濒临倒闭的湖北省嘉鱼县床具厂(联乐集团的前身)。在他的带领下,企业起死回生,如今联乐集团已是全国闻名的生产高级软体家具的大型专业企业。富裕后,周明炎生活依旧节俭,但心系家乡和社会,做了许多好事,例如盖了 443 栋别墅送给家乡的父老乡亲。晚年时,周明炎一直在与病魔抗争,他曾说:「五脏六腑」都坏了,只要脑壳不搞掉,活一天,就要奋斗一天,这样的生命才有价值。

1

1941 年,周明炎出生于湖北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后来重建叫四邑新村),从小就跟着别人四处乞讨,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周明炎曾回忆说,「旧社会,我是个要饭的孩子。是,是毛主席,创立了新中国,我才翻了身,不要饭了,还上了大学。我这一辈子,都要感谢党!」

1962 年,周明炎从当时的北京邮电学院毕业。那时候,不巧碰到全国自然灾害,因为他不愿参军,被作为「右派」下放回乡当老师。下放后,学校 7 个老师里有 3 个是「右派」,学校天天「批右」,周明炎受不了,和校长发生冲突,辞职回家养猪。文革初,周明炎被打成「保皇派」;后来,他偷偷贩卖农产品,又被打成「投机倒把分子」……宝贵的青春年华就这样在苦难中度过。

成功从来只会垂青不断奋斗的人,周明炎即是如此。改革开放后,周明炎开始在公路边的牛棚里开小卖部,后来又开照相馆,在村里办加工厂,到镇里办供销经理部,一路风风火火,成为湖北省政府首批重点表彰的农村专业户。

1981 年的一天,周明炎在自己的工厂里像往常一样往轧花机里喂棉花。一不小心,右手绞进轧花机,鲜血喷射。等他苏醒过来,右手已被截肢,落下终身残疾。对此,周明炎笑称自己是「死过一回的人」。他曾表示:残疾人要有生活信心,不要以为低人一等。越是残疾人,越要奋斗,付出肯定有回报。

2

「我为什么能富起来?关键是有党的好政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我们能变富,并不是个人的本事!要不,我原来能致富吗?文革我能致富吗?只能受难。」周明炎说。

联乐集团的前身是湖北省嘉鱼县床具厂,创建于 1985 年,最初为嘉鱼县潘家湾镇的镇办企业,兴办时总投资 108 万元,开业两年企业严重亏损,资不抵债,濒临倒闭。1988 年初,周明炎倾其全部家产抵押,承包了这家床具厂。

创业初期,周明炎既当老板,又当员工。白天他跑市场搞销售,累了就在车上打个盹,饿了就在街边小店吃盒饭。晚上回到厂里,他便一头钻到车间与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开发新产品,通宵达旦是常事。当时原材料和产品都是周明炎带领职工搬运,尽管只有一只手,但总比别人跑的快、搬的多。

凭借不服输的钻劲,周明炎成了「专家」:一张床垫花多少成本,需要多少面料,多少弹簧……他都了如指掌。床具厂新产品研发出来后,由于毫无名气,销售起初很不好。为了打开市场,周明炎突发奇想,请来电视台拍摄用压土机反复碾压自己生产的席梦思床垫,但床垫没有受到任何破坏的场景。随着媒体报道后,周明炎的产品顿时在湖北名声大振,订单纷至沓来。当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企业从此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1993 年,周明炎做出一个「敢为人先」的举动,他自筹资金,将镇办床具厂一次性买断,改制为民营企业,更名为湖北联乐床具集团有限公司。在接受采访时,周明炎的儿子周德文曾说,「现在,国企、私企、外企在市场中同台竞争已成常态。可是,当时父亲的这一举动不亚于平地起惊雷,至今仍被业界称为一次历史性创举。」

改制后企业彻底松绑,工厂面积扩大数倍,生产设备升级换代。当时,周明炎风雨无阻,独臂走天涯。1995 年,周明炎利用赴欧美考察机会,为联乐集团从美国、瑞士全套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软体家具生产流水线,高薪聘请专家,按照国际标准组建了产品设计、研制、开发中心。在企业内部,周明炎树立了「先做人后做事,先立德后立业」的文化理念,提炼了「诚信·务实·团结·创新」的企业精神,铸就了「好人好梦,联乐一生」的品牌文化内涵。他曾说:我们要做一个好企业,其标准是,「产品让客户满意,生活让员工幸福,诚信让政府放心,管理让老总舒心,效益让股东开心」。

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2001 年,周明炎决定将公司的生产主体搬到武汉。背靠大都市的联乐集团发展很快,生产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年营业额一举突破亿元大关。2005 年起,联乐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率先在行业内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免检产品」三项殊荣的品牌企业,并先后多次参与修订和审查国家家具标准及行业家具标准,为家具标准的制定与宣贯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时间,全国各地业内外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有的还组织成批的人来联乐学管理、学技术。联乐也毫无保留地免费把自己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给求学者。用周明炎自己的话来说,就算是为振兴祖国的民族制造业尽点绵薄之力吧!

如今,联乐集团已是全国闻名的生产高级软体家具的大型专业企业,主要产品床垫、软床、沙发、实木家具等系列畅销国内并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3

在一次颁奖晚会上,周明炎感言:我虽然只有一只手,一个肾,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为党和人民做贡献。

2005 年,周明炎将联乐集团交给儿子打理,虽然退居幕后,但仍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出谋划策,为联乐集团的发展殚精竭虑。

退居幕后后,周明炎回到了家乡再次创业,说要带着乡亲一起过幸福美好的生活。当时有人问他,「快 70 岁的人了,为什么还要这么忙?」

「能动,就要干事!」周明炎说:我这个人,不干事,就觉得累,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反不觉得累。其实,我这样做,根本不是为了赚钱,我是为了地方的发展!我只是想为老百姓多做些事。我这个人从不服输,干什么事都信心十足,一定要干好,一定要干到底。哪怕错了,也要干了再说;哪怕干到死,死了拉倒。

为了建设和发展家乡,一方面,周明炎做了一个重大决定:拿出 8000 万元资金「兜底」,加上政府配套和村民自筹,分两批新建、改造民居,有的贫困户、家庭条件不好的,则免费安排房子。在原村基础上新建的四邑新村, 443 户乡亲都住上了花园别墅。在四邑新村,水、电、路、网络、天然气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还建了儿童游乐室、老年活动中心、卫生室、图书室、农家超市、文化广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等便民工程,从根本上提升了农村社区化档次。

除了建设新村外,为积极帮助村民开辟致富就业门路,周明炎还采用招商引资和自筹资金的办法,引进浙江、武汉等地企业,投资 1.6 亿元,先后在村里建起了苗木基地、现代科技农业基地、乐邑坊农庄等。2017 年接受采访时,周明炎曾说,他要将四邑新村建设成为一个现代科技农业的旅游新村,让村民人均收入在 5 万元以上。

此外,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从 1988 年开始,周明炎还先后捐赠 3000多 万元,用于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发展家乡公益事业。

如今,四邑新村已被评为「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全国农家书屋示范单位」、「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宜居村庄」等。村民提及周明炎无不竖起大拇指。

周明炎曾说,「改革开放,我们先富起来了,我们得了好处。我常常这样问自己:你为改革开放做了什么?你为社会做了什么?现在,我们这些人赚了钱,有了地位,就要回报社会。富,不能忘本。党和乡亲们的恩情,我一辈子报不完。」

4

虽然周明炎对员工、乡亲以及社会公益事业很热心,但他却对自己很抠门。  

周明炎生活节俭,不抽烟,不喝酒,有时一碗稀饭,二个馒头,就是一餐饭。他一直用的是三四百元钱的手机,按键镀膜都磨掉了。有人劝周明炎换个好手机用着更方便,周明炎回答:对我来说手机能打电话就行,没必要多花那个冤枉钱。

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积劳成疾的阴影接踵而至。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周明炎只是一个和病魔抗争的病人,可以称得上「五脏不全」:摘掉一个肾,拿了胆,又因肝癌割了半块肝。很多人都劝他好好休息一下,但周明炎却精神矍铄,不见病容,每次从手术室出来后不久,就一头扎进了企业。他说:我办企业有瘾。

2018 年 6 月,周明炎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当地数千人自发赶来送别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老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富而思进,回报社会。」这是周明炎人生的真实写照。

资料来源:

1.联乐集团官网

2.湖北联乐集团创始人周明炎逝世 曾建443栋别墅送乡亲,湖北日报网

3.民营企业联乐集团成长之路 化茧成蝶去追梦,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4.【人物】联乐集团创始人周明炎:燃尽生命写担当!,咸宁新闻网

5.不当「富二代」,武汉晚报

6.「独手铁人」周明炎走完传奇一生,楚天都市报

7.嘉鱼四邑新村 全国幸福农村社区,咸宁日报

图片来自网络

本篇作者 | 大军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硬核追梦!创业路上,他们的故事振奋人心

汇聚双创活力、澎湃发展动力。6月13日,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创新创业成果,吸引你我目光。创业路上的追梦故事,振奋人心。

故事一:“重返”农业,让更多农民共享奋斗成果

今年39岁的魏先曼从小在重庆农村长大,大学毕业后,魏先曼来到城市打拼,经过多年努力,成为重庆一家星级酒店的管理人员。令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2014年她辞去了工作,来到南川区河图镇骑坪村,“重返”农业。

除了发展板栗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魏先曼还把“互联网+农业”“电商+扶贫”“市场+公益”作为发展战略,打造连接城乡、服务农民的“淘乡村”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并与多个贫困村签订“电商扶贫”合作开发协议。南川区20多个乡镇的农产品可以借助“淘乡村”进行销售、推广。流通环节缩减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

如今,魏先曼在骑坪村打造的民宿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中。她觉得,农业是“很有奔头的产业”,能让更多的农民共享奋斗的成果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故事二:多彩青春,为老人撑起一片夕阳红

杨瑞美是个“80后”女孩,是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章台镇一家养老院的院长,也是生活在养老院150多名老人的“小家长”。

2005年,杨瑞美从内蒙古医药专修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河北威县,开始追逐心底多年的创业梦想。起初,杨瑞美结合自己的专业,开办了一家牙科诊所。在此期间接触到一些前来看病的老人,杨瑞美心中渐渐萌发了开办一家养老院的想法。经过两年时间的筹备,2014年2月,慈安幸福院正式开业。

杨瑞美把养老院当作自己的家,常常24小时守候在这里。由于养老院人手并不宽裕,打扫卫生、端屎倒尿、洗澡擦身、按摩喂饭等事情,杨瑞美都要动手去干。邻里乡亲都说,杨瑞美是把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在养。 “老人们把我当女儿看待,融入其中后,我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可以为更多老人创造幸福的晚年生活,我做的事情有意义!”杨瑞美凭借自己的努力,把慈安幸福院经营的红红火火。

故事三:身体虽然残疾,但能自己养活自己

28岁的海浪出生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五联村,出生三个月时一场高烧导致她重度脑瘫,从此手脚不能自由活动,日常生活需要靠家人照料。

2008年,姐姐海侠送给海浪一部老式键盘手机,鼓励海浪用手机与外界交流。为了结识更多的朋友,海浪开始学习用嘴唇打字。嘴唇不知道磨破了多少次,她终于能够熟练地操作手机。

2015年底,海浪家被确定为精准扶贫户,帮扶干部在走访时了解到海浪会使用手机,便建议海浪试试做微商。父亲为她更换了智能手机,帮扶干部为她联系厂商,海浪开始在朋友圈中代卖家乡的农副产品。

刚开始时,海浪的朋友圈只有27人,为了推介产品,她利用各种途径认识新朋友。在创业三个月后,销售出100元的枣夹核桃,海浪有了人生中第一笔收入。随着朋友圈人数增加,海浪的生意也渐渐好了起来。当地残联也为海浪提供了电商扶持资金,她开了自己的商店,并将村里的快递收发点放在商店里。

虽然身体残疾,但是海浪从不抱怨。她说:“虽然赚钱不多,但我还是希望能自己养活自己,不成为家人和社会的负担。”

创业路上,让我们为他们喝彩!

【励志创业故事,励志创业故事300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励志创业小故事简短(励志创业小故事简短50字) 下一篇:励志努力奋斗的小故事、努力奋斗的小故事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