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名人故事200字 励志名人故事200字霍金

更新:05-09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贝多芬励志故事(通用9篇)

贝多芬励志故事(通用9篇)

贝多芬4岁时会弹奏羽管键琴,并获得音乐神童的美誉,后来听觉受到影响的贝多芬也坚持创作音乐,跟着阳光网小编看看贝多芬励志故事。

贝多芬励志故事200字2:

着名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一个人:"物质生活的窘迫毫无改观。他贫病交加,孤立无援,但他却是个战胜者:人类平庸的战胜者,他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他的痛苦的战胜者。"是的,作家口中的"他"就是指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这段话出自于世界名著《名人传》。

《名人传》讲述的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一生,其中我最崇敬的伟人是贝多芬。

贝多芬于1770年 12月 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家里贫困交加,展现出音乐才华的他被父亲视为"摇钱树",父亲不惜打骂,使贝多芬有个不幸的童年。贝多芬长大后更是痛苦万分,可一次又一次的挫败都没能使他屈服,双耳失聪的他同样在生命的57年间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我想,即使没有人看到、听到贝多芬的努力雨艰辛,但是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正如晚年多获好评,至少受人尊敬的贝多芬成功了。

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这就是贝多芬的童年。今天的我们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有是为什么要假装造作地在一旁"痛苦呻吟"呢?贝多芬的毅力、顽强不惜的斗志、宁死不屈的精神我们永远都无法体会......

就让贝多芬的精神继续在无数文章与音乐史中流传、发扬光大,把他深深烙印在心中。

"用痛苦带来欢乐。"没错!这个人就是音乐巨人贝多芬!

贝多芬励志故事 1

一次,贝多芬走进一家长馆就餐,刚坐下来就聚精会神地构思他的乐章。他构思完毕以后,高兴地把服务员喊来说:

"算账。多少钱?"

服务员先是一愣,接着扑的一声笑了,说:"先生。您还没有吃东西呢,怎么就要付钱呢!"

1812年,德国文艺界的两位巨人贝多芬和欧德在波希米亚人的浴场相遇。贝多芬是歌德的崇拜者,他曾说:"歌德的诗使我幸福。"现在第一次见面,他希望能从这位大诗人的智慧和诗才中进一步探索他的.灵魂,从中吸取人格力量。

正当他们热烈叙谈时,皇后、太子和一群侍臣从他们身边走过。贝多芬从来就对这类人深恶痛绝,因此,当太向他脱帽致敬,皇后也向他点头招呼时,贝多芬却把头一昂,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一样。然而歌德就不同了,他赶忙抖抖身上的灰尘,整整衣领,把帽子脱下在手中,迎上前去,向皇后、太子弯腰致敬。

这时,贝多芬只觉得先前心目中这,位诗人的高大形象顿时土崩瓦解。当那辞皇族浩浩荡荡地走过去了以后,贝多芬几乎用吵架的声调对歌德说:"你不是我想像中的《葛兹》《浮士德》的作者,而是一个庸俗的人。"从此,他们再也没有见过一面。

贝多芬励志故事 2

有一次,为了空气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户砍掉一块。他总是同房东们发生纠葛,总是不断地搬家。

每当他处于创作高潮时,他总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泼到自己头上来使它冷却,直到水浸透到楼下的房间——我们可以想象那房东和其他房客的情绪会怎样!有时他搬家搬得是这样的频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钢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弹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时必须签署一张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时为四个公寓付房租。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虽然挣了不少钱,可总是没有多少积蓄的原因吧!

贝多芬励志故事 3

一天,贝多芬来到一家饭馆用餐。点过菜后,他突然来了灵感,便顺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谱,在菜谱的背面作起曲来。不一会儿,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样子,便不敢去打扰他,而打算等一会儿再给他上菜。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侍者终于来到贝多芬身边:“先生,上菜吗?”贝多芬如同刚从梦中惊醒一般,立刻掏钱结帐。侍者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先生,您还没吃饭呢! ”“不! 我确信我已经吃过了。”贝多芬根本听不进侍者的一再解释,他照菜单上的定价付款之后,抓起写满音符的菜谱,冲出了饭馆。

贝多芬励志故事 4

贝多芬的故事之日有进境

晚年的贝多芬有一次听到一位朋友弹奏他的《C小调三十二变奏曲》。听了一会儿,他问道:“这是谁的作品?”

“你的。”朋友回答说。

“我的?这么笨拙的曲子会是我写的?”然后又补充了一句:“啊,当年的"贝多芬简直是个傻瓜!”歌德评论席勒的话,完全适用于贝多芬:“他每星期都在变化,在成长。

我每次看到他时,总觉得他的知识、学问和见解比上一次进步了。”有一时期,贝多芬甚至想毁掉他青年时期所作的歌曲《阿黛莱苔》和《降E大调七重奏》(作品20号)。这决不是偶然的,象贝多芬这样,真可以说是“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了。

贝多芬励志故事 5

贝多芬,作为一个音乐家,他的耳朵竟然聋了,可是他付出了比别人多十倍、一百倍、一千倍、甚至一万倍的精力!跌倒了,再爬起来;失败了,再重新来过。他就是这么的勤奋,这么的坚持不懈,所以,他成功了——他终于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伟大的.音乐家!这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对,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勤奋!

我国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曾说过:“我是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其实他说的一点不假。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长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料,不肯收留他。然而,天资欠缺不但没有使梅兰芳灰心、气馁,反而促使他变得更加勤奋了。他喂鸽子,每天仰望着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跟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梅兰芳的眼睛终于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含情脉脉

贝多芬励志故事 6

贝多芬不愿做一个客厅里的宠儿,他宁愿在自己的住所,能够随己意进进出出、起床、穿衣和吃东西。他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为房间里的琐事瞎忙。

有一次,为了空气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户砍掉一块。他总是同房东们发生纠葛,总是不断地搬家。每当他处于创作高潮时,他总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泼到自己头上来使它冷却,直到水浸透到楼下的房间——我们可以想象那房东和其他房客的情绪会怎样!

有时他搬家搬得是这样的频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钢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弹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时必须签署一张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时为四个公寓付房租。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虽然挣了不少钱,可总是没有多少积蓄的原因吧! 贝多芬一生洁身自爱,他认为莫扎特写《唐璜》(Don Giovanni)实在是有玷污其形象。贝多芬称莫扎特的断奏风格为指尖上的舞蹈。

贝多芬励志故事 7

在我读这本《贝多芬传》的时候,我受到了很大启发。在他小时候,父亲对他在弹钢琴的时候要求十分严厉,贝多芬只要看见楼底下的孩子们玩耍,手就会不知不觉的松懈下来,这时,父亲冲着他高声大喊“手指不要停下来”,甚至还会用木棍抽打他,他就是这样长大的,长大后,他成了著名的音乐家,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热爱,可是他的听力渐渐衰弱,甚至到了耳聋的地步,但是他没有放弃,更惊奇的是他在这期间还完成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象《欢乐颂》等等。

我在这里学到了坚持不懈的道理,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事情,如学习中我们碰到不会的,要多问,多听,多学,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克服种种困难,所以贝多芬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贝多芬励志故事 8

贝多芬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他创作的《第九交响乐》,是很有名的,所以人们才会发出对光明的伟大赞歌。

这个故事从贝多芬不幸的童年生活开始,讲述了其坎坷多难的一生。贝多芬出生于德国的一个平民家庭,父亲管教严厉。由于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勤奋,贝多芬从8岁起就登上了演出台。成年后,贝多芬厄运突然从天降临,他的双耳失聪了!但他受住了这打击,最后战胜了不幸。?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深深体会到了贝多芬的坚信与紧强。我想:如果我有一天也不幸,我也要像贝多芬一样,坚强地战胜不幸。这个故事的最后一句话,我读了一次又一次,是因为这句话是一句对人类非常非常有用的.。这句话就是:人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才能经受住厄运的打击,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贝多芬励志故事 9

1807年,贝多芬正住在维也纳李希诺夫斯基公爵家中。

一天,公爵家里来了一大批客人,他们都是当时拿破仑派驻占领维也纳的法国法官。公爵想请客人们听音乐,就派人去请贝多芬,但未向贝多芬说明情况。贝多芬不明就里,带着自己新写完的《热情奏鸣曲》兴致勃勃地赶来。

进客厅一看,竟是一帮占领军,贝多芬当即就拒绝了公爵的要求。公爵恼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对贝多芬下了演奏的命令。贝多芬为李希诺夫斯基的无耻卖国行径愤怒到极点,他不顾夜中的滂沱大雨拿起乐谱忿然离去,并把公爵以前送他的一尊胸像摔了个粉碎。

第二天,公爵接到了这样一封信:“公爵!您之所以成为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则全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还有的是,而我贝多芬却永远只有一个!”

这个故事的重点不是说贝多芬恃才自傲,而是要说明他蔑视权贵。

【贝多芬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贝多芬的励志故事11-23

贝多芬励志故事11-22

贝多芬的励志故事素材11-25

关于贝多芬的励志故事03-16

贝多芬成长的励志故事12-02

贝多芬的励志故事(15篇)11-21

贝多芬的励志故事15篇11-21

贝多芬的励志故事(集合15篇)11-21

贝多芬的励志故事100字左右12-02

这些90后大国工匠的故事,很励志!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国工匠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今年10月,《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并专门推出举措吸引更多青年加入产业工人队伍,引导更多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今天出版的《》推出“走近90后大国工匠”报道,看他们如何扎根产业一线挑大梁、谋创新,以实干践行工匠精神。一起感受他们的风采与豪情——

1

本报记者 申智林

郭东妮在中南智能车间搭建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示范生产线上做调试。谭艾琳摄

生产线上,新铸造的零部件经传送装置输送过来,装上带有“眼睛”的机械臂,自动识别参数特征,稳当出手,将零部件转移至加工平台,旋即无缝衔接下一道工序……

辽宁大连的一家铸造企业里,青年工程师郭东妮又一次连续蹲守生产线5个多小时,不断收集系统运行的数据,分析各环节可能存在的不足。匆匆赶回住处,她打开电脑,连夜对算法进行优化,敲下一行行代码,解决当天发现的问题。

作为湖南中南智能长沙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泰公司”)机器视觉及人工智能软硬件研制项目组长,为了让客户放心完成项目交付工作,她一连半个月都盯在车间里,“当工程师,就得直抵生产一线。”

2017年,郭东妮到湖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跟着导师专攻视觉感知算法。恰好当时学校与湖南中南智能共建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的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乐于钻研的郭东妮选择前往一线,到中南智能旗下的长泰公司实习。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触网”的第一个项目,是参与研发“水泥袋装车”。水泥行业里,传统的装车需要人工完成,把这项工作交给机器完成,涉及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步骤。仅视觉识别这个环节,郭东妮要解决的就包括让机器识别车厢位置、大小等各类特征,还需关联水泥袋装载数量、码放位置等诸多细节。

当时,视觉识别技术刚进入工程应用领域,完成这项工作,几乎没有先例可参考。郭东妮和团队扎进实验室,创造性开发出双激光定位系统——通过预估停车位置,建立前后双激光传感器,测量数据信息,帮助机械臂完成各类参数的识别。

纸上易,工程难。能不能用到行业里,还得靠实践检验。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郭东妮和团队蹲守装车巷道,在生产线旁埋头调试,每晚头盔一摘,灰尘直往下掉。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调试的系统很成功。在智能设备帮助劳动者摆脱又苦又累的高强度作业环境时,郭东妮看到了自己从事这项工作的意义。

正式入职长泰公司后,郭东妮很快成长为技术骨干,公司让她担任视觉识别技术团队的负责人。她接连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技术攻关,与团队共同申请5项专利,并成功获得了1项授权。

从行业需求中找创新点,郭东妮的脚步没有停留在实验室。

纺织行业里,布匹五花八门。检查布匹质量,过去主要靠人工,任务重、效率低。“何不尝试打造智能验布识别系统?这正是机器视觉识别的用武之地。”郭东妮说。

又是一连几个月,郭东妮收集数据、制作样本、开发算法,而后一遍遍进行验证,最终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布匹瑕疵检测系统——“ZTVT胎基无纺布自学习视觉系统”。

“截至目前,该系统误检率低于0.1%,优于人工检测。”郭东妮介绍,全国一批重点胎基无纺布制造企业的50多条生产线已经开始采用这套系统。

“有人劝我,说女孩子成天扑在生产线上太苦了。”可郭东妮却乐在其中,“在艰苦的攻关中找到乐趣,才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

今年6月,全国总工会发布《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2024年拟入选培育对象公示》,全国共有200多人入围,郭东妮是最年轻的之一。“老一辈大国工匠身上精益求精的精神激励着我,我不仅要做好传承,还要在‘新’字上下功夫,做好创新。”郭东妮说。

2

本报记者 张 枨

高磊在焊接高炉管道。张 枨 段福森摄影报道

操作台前,焊花飞溅。26岁的高磊头戴面罩、手握焊枪,对照技术图纸核对相关参数,焊接起一块块钢板,凑近看,每一道焊缝都极其规整。

在位于内蒙古包头市的中国二冶集团钢结构工程技术分公司,眼前这位年轻人,已是公司电焊工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身为一名95后焊接工人,高磊已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并成立了以他本人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

时间回到2014年。16岁的高磊,从家乡巴彦淖尔市来到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就读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当看到实训车间挂满了优秀毕业生的荣誉时,我便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像他们一样优秀的高技能人才。”高磊说。

每当下课,别人回去休息,高磊却留在车间,打磨、固定、焊接、检验……日复一日地练习,“焊条、钢板成本高,我就把用剩的废料一条条焊接起来,反复练习,逐渐掌握了平焊、立焊、横焊、仰焊等基本功。”一学期后,他从全校几百人中脱颖而出,入选高级技工班,师从国家级技能大师刘文东,备战全国技能大赛。

“高磊经常练到晚上10点,周末也不休息。有一年除夕前一天他才回家,正月初三就带着饺子回到车间。”刘文东回忆。

勤学苦练、精益求精。2017年,高磊代表学校获得包头市焊工比赛第一名,随后夺得内蒙古赛区焊工技能大赛第一名。升入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后,他荣获第四十五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焊工选拔赛二等奖。因成绩优异,年仅20岁的高磊破格晋升为电焊工高级技师。

毕业后的高磊收获众多企业青睐,在外打拼一阵后,他作为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回到包头市,进入如今的公司从事焊接工作。

刚上岗,他就参与建设了一项重点工程——兰州柴家峡黄河大桥。该桥全长1250米,主塔高115.5米,属于特大桥工程。在焊接生产中,经检测发现一处桥梁箱体内部有焊缝缺陷,需仰脸焊接,难度极大。箱体内空间狭小,人缩着进去没法转身,烟大排不出去,起初没人愿意接这项工作,高磊便主动请缨。焊接时,他时常热得呼吸困难,最终还是以质量等级一级的全熔透焊缝顺利完成任务,焊缝的质量让在场专家赞叹。

2022年,高磊带领10名焊工赴福建参与大东海精品钢铁工程施工项目,奋战1000多个小时,焊接承压管道、高炉管道等上千道焊口。“我们每焊好一排焊口,检验员就进行焊缝内部检测,结果显示,焊缝检测一次合格率达到99.5%。”高磊自豪地说。

近年来,传统钢板已不能完全满足桥梁设计及施工要求,研发强度、断裂韧性、焊接性等方面更优的高性能桥梁用钢十分必要。

为此,高磊再次担当重任,通过大量试验,探索焊接工艺,匹配各种焊接材料,经过3个多月研究,成功做出了高性能钢的工艺试件,一次合格率达到95%以上。去年,这套工艺还应用于包头市的快速路工程。

2020年“一带一路”嘉克通用技术杯国际焊接大赛二等奖、2021年第十五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焊工个人单项金奖、2023年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优胜奖……30余场国内外技能大赛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梅花桩”障碍焊接技术操作要求极高,高磊的该项技术已达到一流水平。

“作为青年技能工人,我将继续扎根生产一线,在焊接台上绽放光彩,为高质量发展贡献产业工人力量。”高磊的话语充满自信。

3

本报记者 姚雪青

唐铖使用游标卡尺进行飞机零部件加工改进工作。本报记者 姚雪青摄

一架大型商用客机由数以百万计的零部件组成,每个零部件都要经过极其严密的精确测量、生产制造。每一次平安飞行的背后,离不开技术人员的全力以赴。

1993年出生的唐铖,是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普美航空制造(苏州)有限公司的一名数控编程工程师。确保每个部件设计精准、不差毫厘,是他的工作职责。虽年龄不大,他却已成为全国技术能手,在高端制造业企业中担当“顶梁柱”。

早晨8点,唐铖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打开软件,轻点鼠标,记者看到一款形似唱片机的新零件3D结构图。“这是机翼上的关键结构件,其中的大孔用于减重,小孔用于连接其他结构件。”唐铖介绍,他要用电脑模拟生产过程,编写加工指导文件,帮助机械师制造出标准化产品。

零件设计生产的第一关是精度,要求控制在0.001毫米以内。“唱片机”的原材料是一个金属方块,生产制造时,每道工序都要设计不同夹具,保证夹稳原材料,方便操作。“夹力过松原材料会跑动,过紧则易变形,力度大小要通过一次次测试来调整。”唐铖说。

刀具选取也有学问。加工高精度零件,要选用不同刀具切削——太粗窄处进不去,太细又强度不够……记者数了数,制造这个新零件,唐铖选用了30多把刀具。

达到超高精度只是航空制造的基本功,对于唐铖来说,他还能将零件做得又好又快。

“优化刀路,最大限度节省切割时间。”唐铖解释说,大刀切得快、小刀切得细,以往两类刀具的工作量是1:9。为提升效率,他在螺蛳壳里做道场,通过人为设置一些“护栏”和“围挡”,将原本只适合小刀走的“羊肠小道”,拓展成大刀也能走的“高速公路”,将大小刀具工作量比分配至3:7,令零部件加工切削效率平均提升60%。

2018年以来,唐铖不仅为国内外客机开发新零件211款,还通过变更夹具、刀具、切削参数,优化零件28款,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平均每年增产约7万个零件。

在公司,唐铖还负责新员工入职培训、职业技能大赛培训,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培训。过去一个月里,唐铖结合自己的技能知识、比赛经验以及在校时作为考评员的经历,开发出10门课程,给大家培训指导,帮助提升技能水平。公司共有36名机械师具备考证资格,其中35人考上了中级工。

“近些年,技能人才成长有了更多政策,产业发展有了持续动能,个人也有了发光发热的舞台。”唐铖感慨,获得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一等奖,为自己带来了两次破格,改写了人生际遇:一次是2022年由技师升格为高级技师;一次是2019年获评全国技术能手,根据苏州市《关于在工程技术领域推进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试行)》,2020年他获评高级工程师。

“有时乘着飞机坐在云端,知道这个机型一些零件是自己做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自豪。”唐铖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年轻的技术能手正在努力奋斗、承担使命,随着国产大飞机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将有更多机会为航空制造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申智林、张枨、姚雪青

原文刊发于《》2024年12月20日第20版

(来源:经济社会微信公号)

【励志名人故事200字 励志名人故事200字霍金】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励志名人故事100个、十个励志名人故事 下一篇:励志名人故事300字(名人励志故事300到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