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故事,是成年人的镜子——5个新版寓言小故事
孩子的故事,是成年人的镜子。
作者:洞见·GW
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把寓言比作一座桥梁:
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一则好的寓言不仅记录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更承载着贴近生活的人生哲理。
以下5个新版寓言小故事,你一定不知道。
1
新版《狼来了》
在《狼来了》的故事中,放羊娃多次撒谎,用“狼来了”骗村民们,结果失去了大家的信任。
最后当狼真的来了时,任凭他怎么呼喊,都没法补救了。
那次事故后,村民们也加强了戒备,在山坡上布置了捕兽夹。
后来有不少狼,都在捕兽夹上栽了跟头,它们悄悄总结出了经验,记下了陷阱的位置。
一天,有一匹狼自以为再也不会中陷阱,又打算抓羊。
当它快要靠近羊群的时候,忽然放羊娃大喊了一声“狼来了”。
村民们听到喊声连忙向山坡上冲去,狼此时便躲回灌木丛里。
连续几天都是如此,村民们便再也不相信这个放羊娃了。
无论他怎么喊,村民们也都不会再向山坡上冲去。
这匹狼再也无所忌惮,满脸兴奋,不顾一切地向羊群扑去。
只听到“啪嗒”一声,因为一时的着急大意,它一脚踩进了村民们放置的捕兽夹中,最后丢掉了性命。
感悟:
狡猾的狼用诡计骗过了村民,却在自满下忘乎所以,中了陷阱。
其实,人也会这样,常常会被一时的成功遮蔽了双眼。
《白鹿原》里说:“凡遇好事的时光,甭张狂,张狂过头了后面就有祸事。”
天狂有雨,人狂有祸,一个人要是太得意忘形,就注定要输得一败涂地。
关羽神勇,却在骄傲中丢了荆州;马谡睿智,也在狂妄下失了街亭。
可见,骄傲是失败的开头,狂妄是智慧的尽头。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疏忽大意,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保持警惕之心,才能每次都化险为夷。
2
新版《农夫与蛇》
《农夫与蛇》的故事里,好心的农夫救下了冻僵的蛇。
苏醒后的蛇却恩将仇报,一口咬死了善良的农夫。
在另一年冬天,又有一条冻僵了的毒蛇没法动弹,躺在马路旁呻吟。
“救救我吧?”蛇恳求每一个过路的行人。
然而没有人同情这样的冷血动物,都摇摇头走开了。
过了一会,一位农夫走了过来。
蛇又对农夫发出求救,农夫犹豫了一会儿,正准备转身离去。
就在这时,蛇突然说道:“我的皮是制钱包的上等原料,我的胆是降火的良药,我的鞭是壮阳的保健品……”
农夫眼前一亮,立马把蛇抱进自己怀里。
冻僵了的蛇一下子有了力气,待它恢复过来后,恶狠狠地对着农夫狠狠咬了一口。
感悟:
农夫知道毒蛇有危险,但是他却收不住贪念,死在毒蛇口下。
就像很多人知道欲望是陷阱,仍然不顾一切地往下跳。
莎士比亚说:“欲望犹如炭火,必须使他冷却,否则,那烈火会把心灵烧焦。”
人在世间行走,总要面临无数的诱惑。
如果不懂得控制自己的贪婪,那么终将被欲望的深渊所吞噬。
掉进米缸的老鼠,吃光了大米,便再也跳不出米缸;
找到食物的猴子,仍想多摘点芝麻,结果丢了手上的西瓜。
一个人若无法抵制心中的贪念,最后就会被自己的欲望杀死。
3
新版《乌鸦喝水》
乌鸦用小石子填满水瓶喝水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
在这件事之后,森林里的动物们都一致认为乌鸦很聪明。
于是它们便邀请乌鸦参加了一场喝水大赛。
比赛规则是:谁能不跳进井中,并且先喝到井里的水,谁就能获胜。
和乌鸦一同参与比赛的是一只猴子。
猴子想的是,用木头做成木桶,再用藤蔓扎成绳子,从井中打水喝。
而乌鸦却依然采用老办法,在森林里飞来飞去找小石子,扔到井里。
猴子用了一下午的工夫,终于做好了打水的工具。
他把木桶扔进水里,再拉着藤蔓就打了半桶水上来。
而乌鸦,早就累得精疲力尽,却始终不见井水上涨。
当猴子已经喝到井里的水时,乌鸦却早早累趴在地上了。
感悟:
同样是喝水,猴子能够开动脑筋,想到解决办法。
而乌鸦则因循守旧,想用老套路解决新问题,努力半天,也无济于事。
《闲情偶寄》中有言:“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
人生的许多困境,往往并非事情本身有多难,而是因为我们固守眼前那一条路。
思路决定出路,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4
新版《南辕北辙》
战国时期,赵国在魏国北边,楚国在魏国南边。
《南辕北辙》的故事里,一个人想要去楚国,本应该往南走去,可他却从魏国往北出发。
路人好心建议,让他返回,结果他却不听劝,一意孤行,越走越远。
原本的故事,是想告诉我们找准努力的方向。
最近,我却看到了新版《南辕北辙》。
有两个在魏国做生意的赵国人,听说魏王要攻打赵国,想要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国家。
但想要通过魏国盘查,直接前往赵国实在太难。
于是他们驾着车,大摇大摆地向北出发。
走了不远便遇上了岗哨,被拦住去路。
岗哨问他俩到哪里去,他俩说要到楚国做生意去。
岗哨听了哈哈大笑:“楚国应往南,你俩往北走,岂不是背道而驶了。”
商人说:“不要紧,我们的马日行千里,没问题。”
岗哨笑笑:“这样不越走越远了吗?”
商人说:“没问题,我们有足够的银子,不怕买不到饲料。”
岗哨一听,便不耐烦地挥挥手:“走吧,我没工夫听你们说疯话。”
最终,这两个商人畅通无阻地抵达了赵国,传递了消息。
感悟:
旧版《南辕北辙》里,我们都认为里面的主人公愚蠢且固执。
而在新版的《南辕北辙》里,商人们恰恰利用岗哨这个心理,通过逆向思维达到目的。
数学家卡尔·雅各比提起自己的治学方法时,经常说的一句话是:
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任何问题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法,当我们无法从正面去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忘记从反面去思考。
学会从人性的角度,逆向思考,打破思维的惯性,往往就能出其不意。
5
新版《坐井观天》
韩愈在《原道》中写道:“坐井观天者,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青蛙在井里,只能通过井口看到天空,所以觉得天小。
在我们的理解中,井底的青蛙总是固执己见,眼界狭小。
但最近我看到了另一个版本的《坐井观天》,让我有了另一番感悟。
在一口枯井里,有一只青蛙。
一天,他看到井栏上的一只海龟,便主动打起了招呼。
青蛙说道:
“天气那么热,我家里还挺凉快的,你要不要下来坐坐。”
海龟轻蔑道:
“不用了,我家住在大海,那里可比你这破旧的小窝宏伟壮观多了。如果你羡慕的话,我反而可以带你去参观一下。”
青蛙听了,笑着说道:
“那什么值得羡慕的。房屋再大,睡觉不过一张床而已。大海虽然宽大,一旦掀起风浪,自己岂不成了被随意漂打的沙子?倒不如我这蜗居生活来得简单快乐。”
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后,陷入了沉思。
感悟:
新版《坐井观天》里的青蛙,虽然生活简陋,但能自得其乐,究其原因是知足。
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往往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而在于他能否知足。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
杨绛先生在书中写道:“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生活的苦,往往是想要的太多;生活的累,往往是满足得太少。
越是聪明的人,越懂得知足,因为财富的多少,地位的高低,远远比不上内心的充盈和踏实。
▽
有人说:“孩子的故事,是成年人的镜子。”
小时候,我们笑着听故事,总被里面有趣的情节所迷住。
长大了,我们把故事当镜子,看见了无数的人间哲理。
每一个故事,不同年龄段看,都能让我们有新的感悟。
点个赞吧 ,愿你我都能从故事中获得生活哲理,汲取力量,过好自己的人生。
作家在线 | 孙会昌:小寓言 大道理
■ 孙会昌
寓言源于生活,是由以口头的形式流传而来的,虽然讲的是不同的人或动物,但在很大程度上却给人们带来很多的启示。在用另一种思考方式解读生活、人生。从中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弱点,以及在处理一些事情时,过于好奇、追求完美理想化,而表现的出的一些可笑的事情,也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面小镜子。
今天,我讲的这则寓言故事是这样的,说有一只小狐狸待在一个山洞前写纪实报告,一只大灰狼看到后,便好奇地上前询问小狐狸:“喂!你在干什么?”小狐狸不慌不忙的说:“哦,我在写纪实报告,一只小狐狸是如何吃掉大灰狼的”。狼听后很好奇,便道:“切,只有狼吃狐狸,从来没听说过小狐狸能吃掉大灰狼的”。小狐狸嘿嘿一笑:“如果你不相信,跟我到山洞里看一下,你自然就会相信了!”狼非常好奇,便跟小狐狸进了山洞,刚进山洞就被一只老虎给摁在了利爪下。
这下大灰狼才晓得了小狐狸的用意,可悔之晚矣。这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问题,狼若无好奇心,也不会这么容易被老虎伤害。从另一方面来讲,小狐狸为了生存,正在为老虎打工。若按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来说,老板有能力,打工者愿意付出并做的很优秀,就能心想事成。同时,提醒人们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上当受骗。
故事还没结束。小狐狸依然在洞口写纪实报告,它用同样的方法,又骗其它动物进入了虎口,自己也生活的逍遥自在。别的动物看它整天在洞口坐着,生活的如此舒坦,都很羡慕,小狐狸得意忘形了,不小心把此事说漏了嘴,它的同伴知道了这个秘密,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在整个山林里传开了。老虎知道后十分生气,向小狐狸发出了最后的通牒,如果你不能再把其他动物忽悠进来,休怪我无情,只好把你吃掉果腹。
小狐狸心里很害怕,依旧坐在洞前写这篇纪实报告,一只豺走过来嘲笑它说:“还在写‘一只小狐狸是如何吃掉大灰狼的’呀?现在,满山林里都知道山洞里有一头大老虎,你这一招不灵了”。小狐狸唉声叹气地说:“哎!没好法啊!这不,老虎已经有了新的想法,想找个别的动物来替换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跟它工作啊?”
豺听后便动了心,它想:如此轻松的工作到哪里去寻?于是,就跟随小狐狸走进了山洞。不一会,小狐狸独自走出了山洞,无疑,豺也进了老虎的口中。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若小狐狸不得意忘形泄密,老虎也不至于对它恼怒,幸好小狐狸聪明,想了新的办法,才又让别的动物继续上当受骗。按现实生活来讲,打工者不要揭老板的底,一旦老板知道了,肯定会炒泄密者的鱿鱼。同时,还告诉人们,做事要有灵活的头脑,才能更好地得到上司的赏识与认可。以寓言故事中别的动物来说,也是贪得无厌的结局。
寓言小故事,大道理!可以让不同的人受到不同的启示,别的动物之所以进了老虎的口,一是好奇,二是贪心。小狐狸能一直的做下去,是因它脑瓜灵活,有创新的意识。思维逆转细细琢磨这则小寓言,确实有着很多现实的道理在里面。
在正常的思维中,每一则寓言都能给人以不同的警告和启发,并能从中悟出很多的道理来,您说我说的对吗?
作者介绍:孙会昌,男,52岁,中国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齐鲁书画协会会员(左笔),平阴县文化之星,十佳泉城学习之星,山东省百姓学习之星等。
【编辑制作:滑溜,本名刘健。憨派文学创始人,著有憨派文学奠基之作《滑溜》一书。《中国憨派文学》主编。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
《中国憨派文学》:
主编:滑溜
编辑:鱼七秒
邮箱:884714466@qq.com
壹点号《中国憨派文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励志寓言小故事大道理(励志寓言小故事大道理怎么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