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党史小故事-励志的党史小故事50字

更新:05-17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青年党史故事会 | 张艳: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编者按

忆峥嵘岁月 颂红色精神

承百年荣光 建时代新功

为庆祝中国建党100周年

北京法院组织青年干警举办了

“建党百年正青春

跟党奋进新时代”

青年党史故事会比赛

青年干警围绕

中国百年风雨历程

进行了精彩讲述

第十期故事会

让我们跟随张艳的讲述

去听一听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申诉审查庭 张艳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著名抗日英雄群体——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壮士是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雄群体。狼牙山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五壮士属于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7连6班,他们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1941年9月25日,是狼牙山五壮士壮烈跳崖的日子,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1941年抗战进入最困难的时期。8月,日本华北派遣军总司令,调动10万兵力向我军晋察冀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经过数次鏖战,七连完成转移任务后,大部撤离,只留六班扼守狼牙山。六班当时只剩5人,即我们的狼牙山五壮士。五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战斗,打光后就用石头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毅然决然地跳下了万丈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挂在树枝上,被老乡救起,幸免于难。

马宝玉【1920年-1941年】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下元皂村人

马宝玉(1920年-1941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人,牺牲的时候年仅21岁。当时我们的战士平均年龄只有20岁左右,都非常年轻。他1937年参加八路军,两年后入党,不久后担任班长。从此他更加严于律己,阶级觉悟不断提高,革命斗志更加旺盛。葛振林(1917年-2005年),河北省保定市人。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伤愈后,先后投入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屡建战功。朝鲜停战后回国,在湖南多次担任重要职务。2005年3月21日,葛振林在衡阳病逝,终年88岁。胡德林(1922年-1941年)、胡福才(1923-1941年),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人,是叔侄关系。1940年,八路军攻打容城县城,他们踊跃支前。县城打开,他们又自告奋勇帮助部队运送战利品。当部队领导夸奖他们任务完成得好,要他们回家时,他们却不肯回去,一再要求留下,跟着部队上前线打鬼子。此后,二人多次一起参加战斗,表现非常英勇,最终在狼牙山战中壮烈牺牲。宋学义(1918年-1971年),1939年,他参加了八路军。1947年,他得知家乡解放,遂和爱人一起返回沁阳北孔村。返乡20多年来,他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英雄本色,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使北孔村发生了巨大变化。1969年,他赴北京出席了中国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狼牙山五壮士,表现了中国领导下革命战士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英雄气概。为纪念和表彰五位抗日英雄,当地革命政府在棋盘陀主峰建起了纪念塔。新中国成立后,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被收录进小学课本。2009年9月14日,狼牙山五壮士被选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列。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先烈们为了实现革命理想

抛头颅洒热血

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抗战胜利

付出了青春,甚至是生命!

作为青年的我们

在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一定要坚定政治立场

脚踏实地的工作

保持阳光向上

乐观积极的态度

这便是我们

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的具体体现

让我们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编辑:崔硕 姚日辉

【党史天天学】老一辈革命家敢于担当的故事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了中国的旗帜。图为油画《秋收起义》。

敢于担当是中国人鲜明的政治品格。老一辈革命家在民族复兴的百年征程中,敢于亮剑、敢于担责、敢于斗争,面对矛盾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挺身而出,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光辉榜样。

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

1919年7月,胡适挑起“问题与主义”之争,主张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实质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看后,立即撰写《再论问题与主义》系统批驳胡适的观点,明确指出“我是喜欢谈谈布尔扎维主义的”,对于旧中国“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此后,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争、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争等论战中,李大钊都主动迎击,积极发声,帮助人们厘清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

1927年,悍然背叛革命,向人和工农群众举起了屠刀。为挽救革命,中国迅速确定武装反击的方针,组织发动了系列武装起义。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前夕,以湖南省委名义写信给中央,提出“在工农兵苏维埃时候,我们不应再打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的旗子”“国民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子才是人民的旗子”,要“立刻坚决地竖起红旗”。毛泽东在危难关头的勇敢亮剑,直指最核心的旗帜问题。他领导的秋收起义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了中国的旗帜,由此掀开了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新篇章。

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

九一八事变后,约20万东北军在不抵抗的命令下撤出东北,日军在短短4个多月内就占领了东北全境。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赵一曼被党派往东北开展抗日斗争。她立下铮铮誓言:“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无论是在城市、农村,还是在冰天雪地的丛山密林中,赵一曼不畏严寒、饥饿,不惧敌人的搜捕、酷刑,始终奋战在险恶的抗日最前线,甚至在监狱里的最后时刻,她仍然肩挑大义,坚持进行反满抗日斗争。

1935年,长征途中发生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严重事件。在阿坝会议上,张国焘等逼朱德表态,硬要他承认中央的路线是错误的。朱德斩钉截铁地表示:“党中央的北上方针是正确的。北上决议,我在政治局会议是举过手的。我不反对北上,我是拥护北上的。我是一个员,我的义务是执行党的决定。”此后,在甘孜会师欢迎大会上,任弼时特别强调“我们惟一的道路是北上与中央会合”。他们鲜明的立场和坚决的斗争,维护了红军团结,为实现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作出了积极贡献。

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

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国共关系极度紧张。党中央担心身处重庆的周恩来和南方局其他重要成员的安全,致电要求他们“于最短时间离渝”。周恩来坚决表示要坚持到最后。在疏散了大量人员后,周恩来召集留下来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开会时说,我们一定要做最坏的准备,必要时我们也要进行适当的抵抗,把机密文件毁完了,就准备坐牢。如果把我们都抓起来了,我们就一起坐牢。他们要问你们是不是员,男同志都承认是员,女同志承认是家属,因为我们是公开的机关。问你们党的组织情况,就说我们的中央在延安,主席是毛泽东,这里有支部,书记是周恩来。再问还有哪些负责人,就说有董必武、邓颖超。再要问就说不知道,让他们问支部书记周恩来。要做最坏的准备,要准备牺牲。要牺牲,我们一块牺牲。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三次致电毛泽东,邀请他速到重庆“共定大计”。为顺应民心,尽最大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明确表示,“可以去,必须去”“这样可以取得全部主动权”“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他在设想了可能的情况后说:“自然必须作一定的让步,在不伤害双方根本利益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妥协。”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赴重庆谈判,表明了中国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粉碎了过去对中国的一切诬蔑和误解,赢得了我党在政治上的主动权。

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

张闻天曾在中央领导岗位上执行过“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路线,但当实践证明自己犯了错误时,他勇于自我批评,改正错误。延安整风中,他多次对自己在苏维埃运动后期的错误作出深刻检讨,真心诚意地表示“我是主要的负责者之一,应当承认错误”。在党的七大上,他再次诚恳深刻检讨,公开为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承担责任,显示了一个员敢于担责的坦荡胸怀。

延安整风中审干运动出现偏差,毛泽东主动担责,多次向受到错误伤害的同志“脱帽鞠躬”“赔礼道歉”。1945年2月,他在中央党校的一次讲话中提到审干时说:“整个延安犯了许多错误,谁负责?我负责,因为发号施令是我。别的地方搞错了谁负责?也是我,发号施令的也是我。”“如果在座的有这样的同志,我赔一个不是。”毛泽东的自我批评,化解了许多人心中的怨愤,重新实现了同志之间不存芥蒂的团结。也正是这样,才使审干运动中出现的偏差在延安整风中只是一个支流。

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1948年初,针对各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中出现的“左”的偏差,时任中央西北局书记的,顶住各方压力,在对土地改革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一个月内三次写信向中央反映情况,如实报告“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问题”“要注意克服土地改革中‘左’的情绪”和“按三类地区有区别地进行土地改革”等重大问题,直言不讳地提出反对“左”倾行为,倡导“为真正的树立一种踏实朴素的领导作风而努力”。毛泽东批示“我完全同意仲勋同志所提各项意见”,并要求转发各地,及时制止并纠正了“左”的错误。

1977年,“两个凡是”的观点提出后,尚未恢复职务的邓小平就旗帜鲜明提出反对意见。4月10日,他致信党中央,指出必须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当有关方面希望他改变提法时,邓小平明确表示:“两个凡是”不行!5月,邓小平在同王震等谈话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随后,聂荣臻、徐向前、陈云、张鼎丞等老一辈革命家纷纷响应邓小平的主张,强调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毛泽东思想。此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迅速在全党全社会展开,带领全党冲破精神枷锁,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路线,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来源:警苑心语

党史故事激励官兵斗志

本报讯 赵元涛、张军报道:“红六军团长征路过云南省富民县时,释放了外国传教士薄复礼。随后,薄复礼写作出版《神灵之手》,这成为向国外介绍红军真实情况的最早的外文出版物……”6月10日上午,一场生动的党史故事会在云南省昆明警备区举行。 “红色故事蕴藏着我党我军发展壮大的红色基因,是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富矿,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是官兵铸魂励志的源头活水。”该警备区政委张海泉介绍,他们组织开展红色故事会,鼓励官兵担任主讲人,在讲故事、话传统、谈感悟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效果,夯实铁心向党的思想根基。 “请跟随我的镜头,听我讲述《红九军团巧渡江》的故事……”东川区人武部文职人员邓少彰一上台,就抓住了现场观众的眼球。他通过视频录播的形式,声情并茂地讲述了红九军团为确保红军主力安全渡过天险,佯装主力吸引敌人,出色完成任务后巧渡江的故事,赢得官兵阵阵掌声。 “红色故事会不仅将简单的遗址变为生动的课堂,把耳熟能详的史料通过多媒体手段真实再现,还结合部队的使命任务,进行拓展提炼,使革命故事更能起到启发思想、激励斗志的作用。”寻甸县人武部领导告诉笔者,他们梳理红军长征过寻甸县时发生的几个红色故事,结合官兵工作训练思想实际,创作成情景剧,有效调动了官兵学习热情,受到大家的欢迎。 红色故事发挥了直击心灵的效果。听完首场红色故事会,该警备区士官参谋魏小凡在笔记本中写道:先辈精神需要代代传承,聆听红色故事就是向先辈看齐的过程。作为新时代的官兵,我们要从一段段党史军史中汲取奋进的原动力,坚定走好脚下军旅路。

【励志的党史小故事-励志的党史小故事50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励志的人生格言、励志的人生格言名人 下一篇:励志的典型事例、励志典型事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