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法律故事之包公断案
牛舌被割
一个举动让真凶自投罗网
看包公如何公正执法?
第十七期
《包公断案》
为你揭开隐藏其中的奥秘
视频加载中...
来源:中国普法、法治日报-法治网
审核:陆建武 黄晁 张艳莹
校对:钟微
编辑:桂法瑄
还原历史上刚直不阿的包拯,还看93版《包青天》丨日签
1062年7月3日,北宋名臣包拯逝世,终年64岁。包拯廉洁公正,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深受百姓爱戴。
在担任开封府尹期间,包拯疏浚惠民河。当时惠民河常涨水为患,包拯下令将所有权贵跨河修建的楼台、花园、水榭全部拆毁,使河水得以畅通。权贵纷纷与包拯相争,包拯通过实地测量上朝劾奏,要求严惩权贵。
包拯的事迹广为流传,其“黑面形象”成为他的标志特征之一。包拯曾在多地履职,他刚直不阿的态度贯穿始终,受到欧阳修等诸多文人称赞。包拯的故事经过艺术加工,衍生出许多轶闻传说,早在南宋时有以包拯为主题的故事和戏曲。随着小说《三侠五义》的流行,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正是由于老百姓对“青天”的渴望,在民间文艺的流变中,包公逐步被神化,甚至可以掌管阴阳善恶,所谓“日审阳、夜断阴”,故戏曲、影视中的包公形象,额头上必有月牙。
我们熟知的演员周杰、邓超、陆毅都曾扮演过包青天,但公认最为经典的形象是金超群版包青天。金超群把包青天刚正的一面诠释得很到位,《包青天》堪称一部剧情曲折的经典“反贪剧”。1993年,该剧在亚洲地区掀起了“包青天热潮”,其中“铡美案”、“真假状元”、“狸猫换太子”等剧集深受观众喜爱。
有关包拯的传说故事
青天三铡刀
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
青天三铡刀又名御铡三刀,分为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乃御赐铡刀。
三口铡刀是中国古典名著《七侠五义》中,开封府尹包拯的最高刑具,乃公孙策设计,宋仁宗皇帝(赵祯)钦赐,御铡三刀在此即如同当今万岁亲临,三口铡刀皆可先斩后奏。
包拯陈州查赈时,皇帝赐给包拯御扎三道,即三张空白圣旨,不管是谁阻拦包拯办案皆任由包拯处置。
包拯回去后公孙策将其改为御铡三刀以震慑朝纲,随后宋仁宗应允且钦点为此名,现收藏于河南开封府及安徽合肥包公园中。
包公的六件法宝包括古今盆、阴阳镜、游仙枕、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这些法宝在传说中赋予了包公强大的探案能力和威慑力。
古今盆:能够显示过去和未来的景象,帮助包公破案。
阴阳镜:能够洞察人心和真相,揭示隐藏的秘密。
游仙枕:能够让使用者进入梦境,获取案件的关键线索。
龙头铡:最高级,专门铡皇亲国戚等位高权重但犯罪的人。
虎头铡:中等级,用于铡大奸大恶的官员和权贵。
狗头铡:最低级,用于铡地痞恶霸和小偷等普通罪犯。
这些法宝在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赋予了包公“先斩后奏”的权力,使得他在惩恶扬善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法宝主要是民间传说和艺术加工的产物,历史上真实的包公并没有这些具体的法宝。
包公的护卫主要包括王朝、马汉、张龙和赵虎,他们在历史上并不存在,而是出现在清朝小说《三侠五义》中。
这四位护卫在小说中被描述为包拯的亲信,各具特色:王朝字子昂,文武双全,胆识过人;
马汉字子义,武艺高强,力大无穷;张龙字子虎,身材魁梧,擅长使用铁锏;赵虎排行老四,人称赵四爷。
他们在包拯办案过程中协助搜集证据、调查线索,保护证人或证物,是包拯的重要助手。
包公,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代表,其公正无私的品性和精明决断的智慧为后世所传颂。
其断案的故事,更是充满了智慧与正义,以下为其中的几个精彩故事。
一、铡刀之案
在包公的生涯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他用铡刀审案的故事。当时,有一名富商被杀,案发现场证据不足,众官员束手无策。
包公临危受命,他巧妙地利用铡刀作为审判工具,通过智谋和勇气,最终将真凶绳之以法。
二、巧断牛案
某地有一头牛被偷,失主报案后,包公亲自前往调查。他仔细询问了目击者和当事人,通过逻辑推理和观察现场,最终判断出牛的去向。
他并没有直接抓人,而是用巧妙的计策,让真凶自行将牛归还失主。此举既体现了包公的智慧,也展现了他的公正无私。
三、狸猫换太子
这是一起涉及到宫廷内部的复杂案件。当时,有传言称皇后的孩子被换成了狸猫。
包公在查明真相的过程中,不仅要面对宫廷内部的复杂关系和权力斗争,还要面对各种谎言和诡计。
最终,包公通过坚韧的意志和深入调查,终于查明了真相,让真凶得到应有的惩罚。
四、井中密案
一个女子的死状十分诡异,她被投入了井中。包公在接到此案后,经过仔细的勘察和推理,最终发现这是一起精心设计的案。他通过缜密的调查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将真凶绳之以法。
五、铡美案
包公在任期间,曾审理过一起涉及权贵家庭的复杂案件。某权贵之子因贪图富贵,抛弃了原配妻子,另娶新欢。
原配妻子求助于包公,包公经过深入调查,查明真相后,利用智慧和勇气,最终在公堂之上用铡刀将那贪图荣华富贵的负心人问斩。
此案不仅为原配妻子讨回了公道,也震慑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六、公正审石
某地发生了一起巨额财产失窃案,现场只留下了一块奇异的石头。包公通过观察和推理,发现这块石头与案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巧妙地利用石头作为线索,逐步揭开了案件的真相。最终,他将真正的罪犯绳之以法,恢复了失主的财产。此案体现了包公的智慧和公正无私的品质。
七、真假银匠案
某地出现了两个长相相似的银匠,其中一人涉嫌制造假银两的犯罪行为。
包公凭借其高超的智慧和独特的观察力,识破了两人之间的差别,找出了真正的罪犯。此案展现了包公明察秋毫、秉公执法的精神。
这些故事充分展示了包公的智慧、公正无私的品质以及他为人民除害的精神。他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故事不仅体现了包公的智慧和勇气,更展现了他对正义的坚守和对人民的忠诚。他的事迹激励着后人,为官者应以民为本,公正无私地为人民服务。
秦腔《包公三下阴》(选段)
包相(上唱夹板)有包家带王朝去把阴下,(慢板):世人都怀十月整,我学生怀了整三春。
我母言说只见怀着不见生,生下不见人模样,好像妖魔古怪精,我的父言说撇了吧,我的母言说抓不成。
于房讨来陈谷草,他将我包家拿草包,三道要儿捆的紧,那一道不紧拿足蹬。无处丢了无处撇,撇到城南垢麻坑,狼作伴来虎喂奶,乌鸦展翅搭凉棚。
头一声哭的惊天地,第二声哭的惊万民,第三声哭的太高了,惊动亲嫂娘绣房。要舍个月的亲闺女,抓养三岁我学生。
前门里舍出亲闺女,后门里转来一道人。把我的生年八字算一遍,只念书来莫务农。
嫂娘送我南学把书念,头一天念会百家姓,第二天念会千字文。南学考住王先生,宋王爷开了选,嫂娘亲自打发去求官。
众娘娘嫌我容貌丑,施我三尺红绫遮面容。龙虎榜上没提名,他封我龙头笔管大学生。
马娘娘嫌我容貌丑,宋王殿下拿本参。宋王爷爷准了本,一笔勾我龙头笔管大学生。
包家我从大街过,遇见恩施王彦龄。王彦龄将我请他府,一在他府读五经。宋王二次开了选,一品首相在朝班。
包拯为啥被称为文曲星?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为北斗第四星。文曲星主文运,武曲星主武运,二者相互对应。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中国民间传说出现过的文曲星包括:范仲淹、包拯、文天祥、许仙的儿子许仕林等……
文曲星属癸水,主科甲功名,与文昌同属为福星,代表有文艺方面的才能或者爱好文学及艺术。
️包拯简介: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包拯以廉洁公正、不攀附权贵著称,民间称其为“包青天”或“包公”。
他在任开封府尹期间,办案既明查又暗访,执法既严谨又不失人情,令正义得以顺利伸张之余亦导人向善。
包拯审案明察,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令行禁止,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身后成为家喻户晓的“清官”典型。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南宋和金朝时已有以包拯为主题的故事、小说和戏曲,元剧中有大量包公戏,后有小说《包公案》流行于世。
有《包拯集》(《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图文信息来源网络
【包公的故事有哪些-包公的故事有哪些名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