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爱情故事分集简介(1-42集分集剧情介绍)

更新:05-26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北京爱情故事》:靠分手费挣20万的石小猛,他的狠诛了沈冰的心

石小猛是剧中典型的悲剧人物,因为家境贫寒、父母都是农村人,所以毕业以后不得不选择在北京一家小公司打拼,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挣了钱可以给女友沈冰一个体面的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拼死拼活地工作,虽然遭受了很多歧视和算计,但仍不改热爱生活的本色,没想到石小猛最后还是被现实改变的面目全非,还失去了最爱的沈冰。

石小猛和沈冰从小就是青梅竹马,石小猛很珍惜一直陪在自己的沈冰,才会这么努力地想在大城市给两人安一个家。而沈冰也是那种难得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女人,她所求不多,只要两个人幸福快乐地在一起就够了。

可是在北京生活下去太难了,就靠着石小猛每个月3000的工资根本存活不下去,再加上还要交房租,还要吃饭出行,满打满算下来,一个月的工资早就所剩无几了,哪里还敢奢望在北京能有一席之地。

可即便石小猛这么省吃俭用,还是用自己领到的奖金给沈冰买了一个戒指,他还信誓旦旦地对沈冰说:等我有了钱,我给你换一个更大的戒指。

后来他终于省吃俭用攒下来三万块钱,在北京买了一套38平米的房子,即便这么小,石小猛也非常高兴,晚上拉着沈冰在房间里畅想他们以后的美好生活:要在这里给沈冰放个摇椅,然后两个人坐在上面慢慢变老。

可惜这美好的一切都被石小猛的富二代死党程锋破坏了。

程锋因为去车站接了沈冰一次,便被沈冰清纯干净的气质吸引,然后便死心塌地地喜欢上了沈冰,程锋的横刀夺爱,逼迫他们三人的命运轨迹发生了扭转,也逼迫石小猛不得不直面来自现实的压力。

程锋为了得到沈冰还不惜给石小猛下跪,表明自己愿意放弃一切,石小猛知道这件事情以后震惊不已,可他还是断然拒绝了程锋的请求。

但他还是低估了资本的力量,他公司的老板为了讨好程锋,于是故意克扣了他的奖金,导致他交了定金的房子没法交首付,而且定金也不能退,三万元的血汗钱就这样打了水漂,而且还让他如数归还之前公司发给他的奖金,石小猛面对这一切真的是苦不堪言。

于是他感受到金钱给他带来的冲击以后,开始对自己和沈冰的爱产生了怀疑,再加上程锋对沈冰的爱,让他根本没有与之抗衡的勇气,再加上程锋他爹都出面让石小猛离开,还开出了一个诱惑人心的条件:只要放弃沈冰,就可以得到大德集团的聘任书、20万元以及经理的职位,如果不想在现在的公司发展,还可以去大德集团深造。

面对着这天大的诱惑,石小猛一下子就懵了,这意味着只要放弃沈冰就可以拥有梦寐以求的一切,在此之前,他做梦都想不到自己有生之年可以有拥有20万的机会,再加上程锋父亲“爱情和面包”的洗脑,石小猛做了一个自己都想不到的决定,那就是屈服于现实,选择面包,把沈冰让给程锋,换取自己的美好前程。

决定分手的那天,石小猛做了很久的心里挣扎,最终还是在电话里对着沈冰说:我们分手吧!

沈冰让他别闹,他却义正言辞地说:沈冰,我真的要跟你分手,我是真的不爱你。好像怕自己后悔一样,石小猛大声重复了很多次“不爱你”。

晚上回到两人那个38平米的小房子里,石小猛一个人坐在地上哭得撕心裂肺,他一边哭一边回想着两个人过往的点点滴滴,想起他们曾经在这个房子里憧憬过以后的美好生活,想起自己的兄弟的女友因为钱离开了他,又想起有人在自己的耳边说: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就是要懂得放弃,懂得取舍。

而沈冰一个人坐在天台上泪流满面,她根本想不到这场分手是石小猛蓄谋已久的,也不会想到石小猛竟然把他们的爱情作为换取了自己的锦绣前程。

就像石小猛曾经说的那样:

这个世界上其实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永远拿穷人取笑的富人,一种是永远嫉妒富人的穷人。这世界太黑暗了,到处都是算计、陷阱、谋财害命,最后吃亏的永远是我们这种老实人。

以前看剧的时候,我们看不起石小猛,总觉得他现实堕落,可真正面临抉择的时候,或许人人都有可能是石小猛,只有遭受过命运暴击的人才会明白拒绝一个能够改变命运的诱惑是多么的艰难。

也有人会质疑,为什么两个人不能一起努力奋斗,共同在北京扎根,这样的生活石小猛不是没憧憬过,以前的他想法很简单,觉得只有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就能在北京立足,可发生了一系列事情之后,他才明白这个世界的法则根本不是努力就能决定一切,因为资本的力量无处不在。

无力与命运抗争的石小猛从此以后便不再把努力当成自己的信仰,也不再甘愿走那条最苦最难的道路,他学会了走捷径,学会了借用可以借用的一切来一飞冲天,包括爱情,必要的时候那也是他不断向上攀爬的阶梯。

石小猛错了吗,好像没错,因为石小猛是被现实所逼,而且对他这种一无所有的男人来说,爱情并不能救他于水火,他需要的是用一场成功来颠覆人生。

石小猛没错吗,好像又错了,因为他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当初那个意气风发,觉得自己有无限可能的少年终究还是被岁月磨平了棱角,

沈冰曾经对石小猛说:击败你的不是你的出身,一切都是因为你想要的太多了,没想到这番话触及到了石小猛心中最隐痛的部分。

他无比认真地对沈冰说:我想要的太多了,你什么都不想要,你可以什么都没有,你连梦都可以没有,因为你是女人,你可以活得很轻松,你只要嫁一个男人,你就什么都有了,但是男人不行啊,我是男人,男人就必须得成功,他要不成功的话,他就没钱,没房子,没车,只会被人看不起,最后被你们这些女人无情的抛弃。

还记得看《致青春》的时候,陈孝正也是为了前途抛弃了郑薇,他说的一段话让很多人意难平,他对郑薇说“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不能有一厘米的误差”。

郑薇听完以后,悲伤地对陈孝正说:所以我就是那一厘米的误差对吗?

沈冰对石小猛来说何尝不是那一厘米的误差呢?在人生的关键道路上,一厘米的误差就足以让自己的整座人生大楼彻底崩塌。

尤其是对石小猛这种已经输不起的男人来说,当年高考因为差七分就与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最后去了一个不入流的大学,这件事也成为他终生的遗憾,如今命运又给了自己一次翻盘的机会,他绝对不允许自己的人生再次出现失误。

石小猛就是这样一个心里严重失衡的人,因为穷怕了的缘故,所以他才会无比偏执地认为认为没有钱沈冰就会离开自己,就算现在不离开,以后也会离开。

可当他真正拥有了自己想要的豪宅豪车,又因为精神空虚想要重拾爱情,可惜那个时候沈冰已经不爱她了。所以年少的时候真的不能遇到太惊艳的人,容易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放弃爱情,等到心爱的人已经走远了,此后余生都只能在怀念中度过。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致歉!文章分析以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为准,原创不易,禁止搬运,侵权必究,谢谢支持!

《北京爱情故事》疯子身世曝光:父亲出轨,母亲自杀,我成了渣男

如果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点击上面的“关注”,为你解决情感难题

作者:愈姑娘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北京爱情故事》最有争议的男人除了石小猛,就是疯子了。

疯子真实名字叫程峰,是程家的独子。程家家大业大,程峰的父亲程胜恩是个商人,有个大集团,在业界很有名,每年的收入更是不计其数。

有这样一个有钱有势的父亲,程峰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不用奋斗,就可以拥有普通人努力一生都得不到的。

但是疯子并不喜欢自己的生活,即使他在程胜恩的公司挂个名,开着豪车,可以呼唤天下所有的美女。他的外号叫疯子,人如其名,他一直像个游戏人生的疯子。

他整天不着家,不是在酒吧就是在夜店。

他的眼睛自带放大镜,能够捕捉任何一个美女,甚至把她们揽入怀中。他曾经和兄弟打赌,要追公司一个财务,对方一开始对他非常高冷,但是他仅仅用三天的时间,就把她变成了自己的女朋友。

对吴狄和石小猛来说,程峰的生活是他们可望不可及的。当他们还挣扎在温饱线的时候,程峰早就可以用金钱玩弄世界。

这样的程峰是典型的渣男,伤害过不知道多少女性。

林夏对他一腔热情,但是程峰不拒绝不主动,任凭林夏飞蛾扑火。

程峰对感情,对人生都缺乏敬畏之心,整个人失去了重心,只剩下女人和金钱来填补空虚的内心。

究竟是什么让他变成了这样?

每一个渣男背后,都有一个不堪的原生家庭。程峰也不例外。可以说,他是一个非常缺爱的孩子。在他10岁那年,母亲吞了自杀。

他亲眼目睹,却无能为力。

至于母亲自杀的原因,程峰再清楚不过了。父亲终日在外花天酒地,和别的女人暧昧不清,让母亲在家以泪洗面,最终走上绝路。

从那之后,程峰恨极了自己的父亲。不管父亲在商场上如何有手段,但是对程峰依然有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

只是这份爱太沉重,是掌控,是剥夺。程峰喜欢音乐,想以此为生计,但是父亲坚决不同意,说那是没有前途的,非要让他在公司学管理。

父亲剥夺了自己的母亲,又剥夺了自己的梦想,程峰内心的寄托彻底没有了。他索性放弃奋斗,拿着父亲的钱花天酒地。父亲要他老老实实,他非要对着干。

父亲年轻时玩女人,程峰就要比他玩得更狠。

到最后,父子水火不容,像仇人一样。

父亲无法理解程峰,甚至看不起他。而程峰对父亲只剩下厌恶和仇恨。

诺大的家,没有一点温度。父子两人坐在一起吃饭,没吃几口,没说几句话就不欢而散,只剩下一桌冷冰冰的饭菜。

父亲只顾着商场利益,却不曾了解自己的儿子真正想要什么。他可以挖苦嘲笑程峰的游戏人间,殊不知这一切都是他带来的。

父亲的行为,真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对男人来说,有个出轨的父亲,他也容易出轨成瘾。

对女人来说,父亲对爱的不忠贞,让她不相信爱情,或者在情路上不断跌倒。

千万不要小看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力,孩子是父亲的一面镜子,父亲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

程峰家境优渥,不用为柴米油盐忧愁。但是他却说,很羡慕石小猛。石小猛出生在贫困家庭,好不容易大学毕业,却只拿3000块的薪水。

他省吃俭用,想要买一个37平的小房子,却无能为力。他有个女朋友,青梅竹马,异地多年,感情稳定。这一切好的坏的,在程峰看来都是活着的动力。

尤其是石小猛和沈冰的感情,让他万分羡慕,原来爱情是可以那么干干净净的,原来爱情是不顾一切为对方付出的。

程峰太渴望这样的爱了,他和无数女人谈过恋爱,但是从来没有体验过深刻的亲密关系。后来,他对沈冰着迷,不仅仅是因为沈冰的漂亮和温柔,而是因为他也想被沈冰这样深爱。

在沈冰身上,程峰或许找到母亲身上的味道,那是他一生都在追寻和怀念的。沈冰的干净,单纯和善良,就像圣水,可以洗涤程峰内心的肮脏。

但是程峰不懂爱,他一直以为爱就是索取是虐夺是可以用一切去交换的,所以他和石小猛提条件,只要不和沈冰在一起,他可以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

如果说石小猛放弃爱情太可悲,那程峰更是一个悲剧,没有被深深爱过,自己没有深深爱过别人,内心的空虚,让他不懂还有一种爱叫成全。

在他的世界里,只有利益交换,没有什么事钱办不到的,而这些又是他那个出轨的父亲教会他的。

“父亲出轨,母亲自杀,我成了渣男”,这句话几乎可以概括程峰所有的成长。成为一个玩弄感情的渣男,可恨又可怜。

在他的内心深处,也隐藏着一块纯净的地方,那是曾经被自己母亲深爱过的地方。可是那块纯净,随着母亲自杀,他也关闭了。

他呈现出玩世不恭的样子,这种叛逆其实是在呼唤爱。如果他的父亲可以放下生意上的事,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走进他的内心,那么他内心的恨和迷惘不会那么浓烈。

程峰的遭遇,让我想到《安家》里面的徐姑姑。他和自己的父亲也是水火不容,也是因为对方出轨,母亲因此跳楼。

从此徐姑姑便和父亲对着干,让他不要做房产中介,他非要这么做。

在感情上呢,徐姑姑或许没有程峰那么渣,但是在他内心深处,依然是不相信爱的。当然徐姑姑比程峰更幸运,他早早就和父亲切割了关系,以至于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程峰的救赎,要么和父亲和解,要么和父亲划清界限。

世界心理权威期刊《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曾发表研究表明,一个女性未来的择偶观和情感模式,与父亲的行为模式,有着巨大联系。

其实,男性也是如此。

因此,劝诫所有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

END.

  • 今日话题:

父亲出轨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欢迎留言讨论。

愈姑娘:百万爆文作者,一支笔写尽爱情和婚姻百态。有任何情感问题都可以关注并私信我,原创不易,点个赞再走吧~

笛安的“北京爱情故事”,满满的欲望和贪婪

笛安,青年作家,1983年生于山西太原。2003年,她在《收获》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姐姐的丛林》,自此走上写作之路。最新小说《景恒街》获2018年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作者:《环球人物》记者 陈娟

4年前的某个夜晚,笛安开车跑到北京的机场高速上——她对高速公路一直有一种情结,因为在高速上行驶,很容易忘了自己身在何方,让人心安。深夜的高速,路上空荡荡的,车里的电台开着,一首歌接一首歌地放着。突然,她很喜欢的一个歌手的声音响起,“敬这无言以对的时刻,打烊了,该走了……”歌词击中了正在开车的笛安,“那应该是一个爱情里的场景,两个算是经历过一些世事的人,无言以对。那一刻,我想写一个发生在当下的爱情故事”。

后来,笛安把这个场景写进了自己的新书《景恒街》中:男女主角都是在北京生活多年的“北漂”,初相识互生好感。一次朋友聚餐后,两人驱车到了机场高速,相对无言……

笛安喜欢生活在城市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霓虹让我有存在感”。她30多年的人生也是在城市间流转——太原、巴黎、北京,最后在钢筋水泥之上书写故事。从处女作《姐姐的丛林》到她赖以成名的“龙城三部曲”,讲述的都是城市里男男女女的爱恨情仇。“其实我想写的就是城市精神,或者说是城市里人的情感诉求。”笛安说。

算起来,笛安已经在北京生活了9年,《景恒街》是她第一次写一个“此刻的北京”——此前,她小说的故事大都发生在龙城,一个以故乡太原为原型的西部工业城市。“这一次我只是想写我熟悉的,以外人的身份来到这个城市并度过了一段重要岁月的一些人。”笛安对《环球人物》记者说,“你可以认为你属于它,但这个城市不属于任何人”。

当下北京盖茨比的故事

在确定书写“北京爱情故事”后,笛安有过一段时间的徘徊,不知从何下笔。2015年底,她读到一篇与资本寒冬相关的新闻特稿——《入侵的消息已经被证实》,里面讲述资本寒冬严酷袭来,几个怀抱狂野梦想的年轻人深陷其中,在危险边缘行走的故事。有一个创始人,历经5个月的折磨,终于在国庆节前夜等来投资。他开心地带着妻子回老家过节,回北京的第二天,妻子消失,留下一封离婚协议。

后来,笛安找朋友牵线搭桥,结识了特稿作者。经过几番线上讨论,她告诉对方自己 “要讲一个当下北京盖茨比的故事,一个梦幻泡影的故事”。这就是《景恒街》故事的雏形——“爱情”与“成功”的幻灭,背景是资本和创业。

△《景恒街》获得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景恒街是北京东三环CBD楼群中真实存在的一条街。男主角关景恒的名字也取自于此,女主角的名字则与西单附近的一条胡同相关,取名朱灵境。关景恒是过了气的选秀歌手,从小镇出走到北京,之后抓住创业的风口,策划了一款追星APP“粉蝶”。他在融资的过程中,遇见了风险投资经理朱灵境,两人恋爱、结婚。随着“粉蝶”的诞生、火爆到衰落,他们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景恒街》里的人物,都是茕茕孑立的都市人。在笛安的笔下,这些人的命运自由地延伸着,他们创业、投资、恋爱、出轨、背叛,“表面光鲜亮丽,实则每个人都焦虑而孤独,千疮百孔”。朱灵境的上司“钢铁侠”,和妻子的婚姻名存实亡,爱着自己的同事,同时又和朱灵境纠缠不清;关景恒在“粉蝶”火爆之时,设下圈套将好友合伙人踢出局。

作为一个写作者,笛安内心真正关心,或者说想写的是欲望。“人的欲望有贪婪、不合理的地方,亦有合理的。我更多时候是将人物的欲望呈现出来,并去寻找、挖掘欲望背后的故事。”

2018年12月12日,人民文学奖颁奖礼。笛安涂着大红唇,从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手中接过长篇小说奖获奖证书,获奖作品正是《景恒街》,颁奖词是:“不动声间可见时代运行轨迹、社会转型风貌与情感结构变迁。”

台上的笛安笑得有些腼腆——这是“80后”作家首次问鼎长篇小说奖。“得到通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其实是百度了一下这个奖项。然后在历任的获奖名单里,我看到了很多课本中的名字,那一瞬间我有点紧张。”笛安后来回忆说,她所说的那串名字,有麦家、毕飞宇、刘震云,都是和她父母同辈的作家。

靠“龙城三部曲”登上作家富豪榜

笛安的父母李锐和蒋韵,也都是作家。在笛安的记忆中,他们相处的日常是这样的:用排山倒海的排比句吵架,在菜市场吟诵和新鲜蔬果相关的诗词歌赋……但作家父母并没有在写作上给予笛安更多的指导,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觉得“女儿可能没什么写作的天分”。少年时期,笛安觉得唯一对写作有帮助的,大概是家里成堆的书,她可以随手拿来读。

△笛安带着新书和全国各地读者分享创作经历和书中故事。

十二三岁时,笛安读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等,一下子被文字所吸引,“故事不一定能看懂,但就是觉得文字好听”。后来,她又读鲁迅、老舍,读《红楼梦》,读各种大部头著作,在文学世界里行走和畅想,“执著地追逐着文字的描述在人的头脑里造成的绝美想象,因为在童年里从没有见过扑面而来的繁华跟绚烂”。但她从未动过写作的念头。

2002年,笛安到法国留学。头几年住在一个小城里,漂亮、安逸。窗外是一条独自蔓延的公路,有时重型卡车呼啸而过,带起瑟瑟的风,“有一种萧条的感觉”。学习之余,她也帮房东带孩子,但更多的时候是独在异乡的孤独。

有一天,听着房间里坏掉的老壁炉漏雨的滴答声,笛安打开灯和电脑,想和自己说说话,但又不知如何说起。“那就编个故事,自己讲给自己听吧,在虚假的故事里,放进去我真正的人生。 ”

写作成为她抵抗孤独生活的工具,于是便有了《姐姐的丛林》:姐姐北琪性格温和、相貌平平,妹妹安琪才华和美貌兼而有之。妈妈的妹妹绢姨风情万种、离经叛道,闯入她们平静的家庭,之后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感情纠葛。故事里,姐姐总是充满热情地投入生活,却永远被生活打败。

2003年,这篇小说发表于《收获》中长篇专号的头条,“我那时候有些害怕地问自己,如果这就是我人生最美好的瞬间了,那往下的日子,我该怎么办?”她有些惶恐,但也打算继续试一试,毕竟“《收获》愿意用我的稿子,也许这证明了,我可以接着写。”那一年,笛安20岁。

第二年,笛安完成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告别天堂》。她首次将故事发生地放置在龙城,那个“闭塞、冷漠,没有艺术、没有生机”的工业城市。她从宋天杨、江东、周雷等人的视角来描述他们的生活。小说的女主角宋天杨是医院的护士,面对着一群患白血病的孩子。现实中,笛安的外公是医生,她从小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X光片放到光板上的情景和医疗器械的轰鸣声,这些童年的专属记忆都被她写进了小说中。

起初《告别天堂》卖得并不好,直到几年后《西决》火爆时,才跟着卖起来。也是因为《西决》,笛安开始走进公众视野。

小说《西决》讲述的是龙城里郑氏一家三个堂兄妹在家族漩涡中挣扎成长的故事,2009年首印就印了20万册,两周后即加印。当时笛安已是郭敬明旗下最世文化的签约作家,连公司楼下报刊亭大爷也进了三五本来卖。“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郭敬明对她说,“你从此不一样了”。

“这本书让我有信心在几年内靠版税养活自己。”之后,笛安决定回国,做一位专职作家。于是便有了《东霓》和《南音》,这三本书被称为“龙城三部曲”,卖出了上百万册,也把笛安推上了作家富豪榜。

不再无所畏惧

“以严肃文学之姿,进入到青春文学市场。”当时的媒体是这样介绍笛安的。彼时青春文学正热——从“新概念作文大赛”走出的韩寒、郭敬明、张悦然,被称为“青春文学的三驾马车”。但同为“80后”,笛安写的既不是残酷青春和另类生活,也不是反叛教育体制的话题性小说,而是传统的家族。

因为“龙城三部曲”,笛安也慢慢地进入正统文学界的视野——2012年,“龙城三部曲”完结那一年,她被请去中国作协大楼10层开自己的作品研讨会。在她之前,很少有青春文学作家在中国作协召开这样的研讨会。

那个夏日的午后,29岁的笛安成为讨论的对象。“笛安有一个特殊的资源和使命、责任,肩负了我们这儿可能没干好、中断的,新文学以来的精英文学传统怎么跟‘80后’的写作结合的问题。”学者邵燕君在会上说。之后好几年的时间里,在媒体报道和文学批评中,笛安都被频繁称作“连接青春文学和严肃文学的桥梁”。

关于“桥梁”的评价,笛安说:“我从来没有试过给自己定位,我只知道,我的每一篇小说都必须要竭尽全力地让自己满意。我并不认为青春文学和严肃文学是简单的对立关系,《麦田里的守望者》也是青春文学,但是没有人说它不严肃。”她觉得在自己的作品里,“青春只是背景,写的都是城市里的情感和乡愁”。

笛安现在很少回头看自己的作品。有一次,“龙城三部曲”做活动,其中一个环节是在台上朗读《东霓》的片段,“当时恨不得钻到桌子底下去,觉得很尴尬,一个劲儿在心里问自己:那是我写的吗?” 2010年《东霓》出版时,笛安曾说“(东霓)这个角色最原始,个性最像我自己”。东霓是个30岁的女人,因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而缺乏安全感,表面尖酸刻薄但内心脆弱,会飞蛾扑火一般,“跌得头破血流也愿意”。

少女时代的笛安,长得漂亮,有股酷酷的劲儿。但在长辈的眼中,她却是“一个精神不太稳定的少女”,朋友甚至称她“有神经病”。“或许因为年轻,我觉得自己配得上自己得到的一切。有一种骄傲,相信自己与众不同。”笛安是狮子座,“她有一种狮子座的淡定和无畏”,张悦然这么评价她。笛安自己最欣赏的女性则是《飘》中的郝思嘉,“内心有非常深的悲凉,但是活得特别无所畏惧”。

△笛安出生在文学之家,从小接受文学熏陶。图为父亲李锐(左)和她一起去拜访作家史铁生(中)。

几年前,她参加一个文学会议,一桌子男人都在谈论卡夫卡,她觉得气氛有点诡异,“这桌上就没有一个不喜欢卡夫卡的人吗?”她问,“我真没有那么喜欢卡夫卡”。在座一位男性评论家的话让她至今记忆犹新:“你要说你不喜欢卡夫卡,我还觉得有点意思,要是一个那种写畅销书的,我就不说这话了。”她一听差点急了,“我跟他说,我就是写畅销书的呀!我觉得挺骄傲的,谁不希望有读者!”

近几年,笛安变了。变化以女儿的出生为分界线,这件被她自评为过去4年——从上一本书《南方有令秧》到《景恒街》——中最重要的事情,让她“自然而然变成一个相对更平静的人”。

伴随着青春文学热潮渐渐退去,“80后”那批书写青春的人,有的停笔,有的还在继续。笛安依然保持着写作的热情,对于自己想要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她非常笃定。

比如,她想要做一个好母亲,陪伴女儿成长。比如,她的终极梦想是“写一本像《卡拉马佐夫兄弟》那样的小说”,“我希望用一生去接近它”,她说。那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作家一直在写,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笔筒落地,滚到柜子底下,他去搬柜子,用力过大,血管破裂,再也没有醒来。

【北京爱情故事分集简介(1-42集分集剧情介绍)】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