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短文精讲系列之三:卧薪尝胆
【原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①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③,饮食亦尝胆也。曰:“女④忘会稽之耻⑤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⑥;折节⑦下⑧贤人,厚遇⑨宾客;振⑩贫吊⑪死,与百姓同其劳。(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释】
①反:通“返”。
②苦身焦思:劳累身体忧虑深思。
③仰胆:仰头尝苦胆。
④女:通“汝”。
⑤会稽之耻:指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围困在会稽山而兵败投降之事。夫差曾羞辱他养马驾车(据《吴越春秋》)。
⑥重采:多种颜色(的华丽衣服)。
⑦折节:屈尊,降低身份。
⑧下:位于(贤者)之下,指礼遇。
⑨遇:对待。
⑩振:通“赈”,救济。
⑪吊:安慰。成语有“吊民伐罪”。
【评析】
越王勾践为复仇忍辱负重,苦心焦虑。他卧薪尝胆,意志坚定,自己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厚待礼遇贤者,并关心群众疾苦,取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终于击败吴王夫差,成功得以复国。《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有一副对联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卧薪尝胆
别说读书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典源】《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被吴战败,为吴所执。“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汝)忘会稽之耻邪?’”
《吴越春秋·越王勾践归国外传》亦载此事,俱未言卧薪事。卧薪事最早见于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
【释义】越王勾践为雪会稽之耻,归国后把苦胆悬于坐卧处,吃喝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以示不忘为吴所执时的苦痛和耻辱。后遂用“卧薪尝胆、坐薪悬胆、尝胆眠薪、薪胆、尝胆、勾践胆”等写刻苦自励,不敢安逸,奋发图强,立志为国报仇雪耻;用“会稽耻”称亡家亡国、受人欺凌的耻辱。
【卧薪尝胆】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筱波山人《爱国魂》第一出:“难怪他江山半壁且因循,究何曾卧薪尝胆,起一度风云阵。”康有为《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勾践卧薪尝胆,躬耕,夫人织,下贤厚客,振贫吊死,同营百姓,用以沼吴。”
【坐薪悬胆】《金史·术虎筠寿传》:“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奈何以毯鞠细物动摇民间,使屠宰耕牛以供不急之用,非所以示百姓也。”
【尝胆眠薪】孔尚任《桃花扇》第十六出:“不共天仇,从此后尝胆眠薪休忘。”
【薪胆】柳亚子《十一月十一日亡友张秋石女士四十一岁初度》诗之一:“薪胆余生吾有舌,熏莸异类汝无家。”又《八月廿七日读巢南诗即题其后》诗之二:“薪胆生涯惟此日,沧桑浩劫竟成灰。”周实《感事》诗:“薪胆生涯剧苦辛,莫忧孱弱莫忧贫。”
【尝胆】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即事须尝胆,苍生可察眉。”《宋史·李纲传上》:“强敌内侵,中国势弱,此诚陛下尝胆思报,厉精求治之日。”柳亚子《狼星四首为熊味根起义皖中作》之二:“尝胆味原苦,降胡计独奇。”
【勾践胆】汪藻《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诗之二:“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
【会稽耻】李白《赠从孙义兴宰铭》诗:“誓雪会稽耻,将奔宛陵道。”又《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诗:“愿雪会稽耻,将期报恩荣。”
未完待续……
大家都在看
本号是一个传播优秀文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阅读是一件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小古文100篇(第十四组)
61、李广射虎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译文:
李广出外打猎,看见草中的石头,以为是虎就射去,箭头没入石中,近看原来是石头。于是又重射,却再不能射进石头里了。李广所住的地方听说有老虎,尝试自己去射老虎,后来住在右北平,老虎跃起要伤害李广,李广竟然射死了它。。
62、卧薪尝胆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译文:
吴王既然赦免了越王,(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的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坐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
63、祁黄羊举荐
晋平公问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xiè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jiān,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地方没有长官,谁适合去补这个缺?”祁黄羊回答:“解狐适宜。”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仇人呀。”平公说:“很好。”依着他任命了解狐。国都里的贵族都称赞任命的对。
隔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国家缺少了军事统帅,谁适宜担任这个工作?”他回答:“祁午适宜。”平公说:“祁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儿子呀。平公说:“很对。”又依着他任命了祁午。国都里的贵州都称赞任命得好。
孔了听到了这些事,说:“真好啊,祁黄羊作的建议!推荐外人不排除仇人,推荐自己人不回避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大公无私了。”
64、公仪休拒收鱼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译文: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时因为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对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何故?”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我爱吃鱼,这时候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
65、曾参教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译文: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孩子边跟着她边小声哭,他母亲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杀猪给你吃。”妻子去集市上回来了,看见曾子就要抓住猪把它杀了,妻子阻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和他随便开玩笑的。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向父母学习的,听从父母的教导。如今你欺骗他,这就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方法。”曾子于是就把猪煮了。
【卧薪尝胆小古文、卧薪尝胆小古文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