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的两位主人公,他们的兵器2000年后跨越千里,在这里相遇
去一座陌生的城市旅行,我尽量要去两个地方,一个是博物馆,一个是菜市场。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简历,从前世到今生,我可以在博物馆看到最全面的概括,了解这座城市的所有,知道这座城市的精华所在;菜市场是一座城市的缩影,扑面而来的烟火气,是距离生活最近的地方,所以菜市场其实也是一座城市的生活博物馆。
今天不谈菜市场,谈一座博物馆,有的博物馆你可能会走马观花,但有的博物馆你则会沉迷其中,湖北省博物馆是中国省级博物馆中的佼佼者,为什么湖北省博物馆不容错过,我想是因为荆楚之地数千年的人文历史实在太过丰富,从楚庄王“问鼎中原”延续到辛亥首义第一枪,从江汉平原跨越到武当之巅,湖北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太多的故事。
其它且用说,光和湖北有关的成语就有数不胜数,我们常用的“班门弄斧”、“亡羊补牢”、“朝秦暮楚”、“画蛇添足”、“刻舟求剑”、“南辕北辙”、“高山流水”、“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大意失荆州”……等等上百个成语和典故都和湖北有关,一部《三国演义》,浓墨重彩的篇章多在湖北,一部《楚辞》更是中国古代经典中的精华。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明荆楚之地历来人文繁盛,博物馆里有太多的瑰宝值得一看。看一座博物馆,一定要做攻略,有机会再蹭个讲解,能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截至目前,中国有130家国家一级博物馆,280处国家5A级景区,其中有一座特别的博物馆,它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国家级5A级景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一部分,它就是名闻遐迩的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湖风景区,是全国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也是武汉旅游不容错过的景点,周二至周日免费对外开放。
湖北省博物馆现有藏品24万余件,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以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为代表的史前陶器,盘龙城和曾侯乙墓为代表的青铜器,春秋中期楚墓到汉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曾侯乙墓、郭店楚墓、望山楚墓、包山楚墓、云梦秦墓出土的大量竹简,梁庄王墓、郢靖王墓出土的藩王文物最具特色,是馆藏文物的代表。
湖北省博物馆有《曾侯乙墓》、《楚文化展》、《梁庄王墓——郑和时代的瑰宝》、《秦汉漆器艺术》等十个基本陈列,然后每年还引进十几个临展,所以如果你是博物馆爱好者,那么湖北省博物馆可能一天看不完,如果你只是对文物历史感兴趣,那也得看上一天,你不过蜻蜓点水,也得花上半天时间。
每座博物馆都有镇馆之宝,镇馆之宝是一座博物馆的代表,但湖北省博物馆也许是馆藏精品实在太多,所以有四大“镇馆之宝”,它们分别是:郧县人头骨化石、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和元代青花四爱图梅瓶,去到湖北省博物馆,这四大“镇馆之宝”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1989年和1990年,先后在郧县青曲镇曲远河口的学堂梁子发现了2具人类头骨化石,遗址的年代距今约100万年。比著名的“北京人”稍早,是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直立人。
“镇馆之宝”郧县人头骨化石的价值在于这是湖北省博物馆中最古老的文物,也可以说是湖北人的祖先,汉江也是汉民族文化的摇篮。
论四大“镇馆之宝”的知名度,越王勾践剑可能首屈一指,毕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我们从小就知道,而这个故事的主人翁正是越王勾践。
这把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王者之剑刻有“越王鸠(勾)浅(践)自作用剑”的八个鸟篆铭文,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两千多年依然锋利,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很多人和我一样会有个疑问,越国不是在浙江吗,越王的宝剑怎么会在湖北省博物馆呢?这把宝剑是1965年在湖北荆州江陵县望山楚墓群1号墓出土,所以现在保存在湖北省博物馆也确实没问题。
但越王勾践剑为什么会在楚国贵族墓出土呢?说法有二:一是嫁妆说,勾践曾把女儿嫁给楚昭王为姬,此剑可能作为嫁妆来到楚国,后又被赐给某位贵族;二是战利品说,公元前309-306年,楚国灭了越国,这把宝剑成为战利品来到楚国。总之,这把传奇的宝剑就是两千年后跨越千里在楚地出土。
如果说两千多年前的越王勾践剑还代表不了楚文化,那么同样两千多年前的曾侯乙编钟,可是地地道道的楚文物精品。
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战国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
文物只可远观,不可近看,但是当你拉近镜头,你会发现这两千多年前的青铜器实在太精美了。
浮雕花饰,繁复精美也就算了,关键它还是一套实实在在的乐器,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
当然,我们无法听到真实的曾侯乙编钟演奏,但能从博物馆每天上演的演奏会中聆听来自千年前的天籁之音,感受荆楚古风。
湖北省博物馆每天定时表演“千古绝唱——曾侯乙编钟演奏会”,门票30元,每场演出时间25分钟,强烈建议抽出时间来听一场。
四大“镇馆之宝”中的元代青花四爱图梅瓶知名度相对偏低,2006年钟祥市郢靖王墓出土。梅瓶腹部分别绘王羲之爱兰图,陶渊明爱菊图,周敦颐爱莲图,林和靖爱梅、鹤图,所以称为“四爱图梅瓶”。
我们会发现元青花瓷是古代瓷器中最昂贵的,为什么呢?其实除了元朝年代短,瓷器存世少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元代的瓷器很有故事题材,而这件“四爱图梅瓶”更是其中的代表作。
从2002年开始,国家文物局共公布了三批195件(组)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包括四大“镇馆之宝”在内,湖北省博物馆共有九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它们分别是:大玉戈、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墓外棺、曾侯乙青铜尊盘、战国彩漆木雕小座屏、春秋越王勾践剑、战国多节活环套练玉佩、战国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秦云梦睡虎地秦简《语书》,这九件文物也可以说是湖北省博物馆的精品代表。
大玉戈是商代早期的玉器,1974年在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出土,长94厘米、宽14厘米、厚仅半厘米,在商代玉器中十分罕见,堪称“玉戈之王”。大玉戈是仪式用器,也是目前已知商代玉戈中最大的一件。
曾侯乙编钟前面已经介绍了,如果湖北省博物馆只能选取一件“镇馆之宝”的话,我估计非它莫属。
曾侯乙墓外棺重约七吨,原位于地下13米深的墓穴之中,有意思的是外棺一侧的下方,还开了一个门洞,有人猜测,这是为了让主人的灵魂能够自由出入。
如果评选湖北省最有价值的古墓,我想非随州的曾侯乙墓莫属,因为这座墓里出土了四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除了编钟和外棺外,还有曾侯乙青铜尊盘和战国多节活环套练玉佩。
看看这件两千多前青铜器的细节,可谓极尽奢华,鬼斧神工,镂空装饰有若干层,玲珑剔透,精巧华丽,古人的智慧远在我们想象之上。
而这件1965年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的彩漆木雕小座屏看起来毫不起眼,但在方寸之间共雕刻出4只凤凰,4只小鹿,2只青蛙,15条小蛇和26条莽,所含动物数量有55只,中心图案为双凤争蛇,堪称是战国时期楚国漆器工艺的代表作。
越王勾践剑和彩漆木雕小座屏同样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这把剑的传奇之处在于尽管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依然锋利无比。
战国多节活环套练玉佩也是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西北郊擂鼓墩曾侯乙墓,由5块玉料共雕成16节,每组内各玉片之间以玉套环相连,用椭圆形活环和榫连接在起。
不同寻常的是各节还分别透雕成龙、凤或璧形,龙、凤上则以阴刻和浅浮雕表现出嘴、眼、角、鳞甲、羽毛、尾、爪等细部特征,全器共透雕、浮雕和阴刻出37条龙、7只凤和10条蛇的形象。
而这只鸭子,不,其实它是只鸳鸯,叫做战国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头部可自由转动;背部开长方口,内部挖空,腹部两侧绘有漆画:左侧绘撞钟、击磐场面;右侧绘击鼓、舞蹈场面,这大概也是国内最珍贵的一只鸳鸯了。
这一套竹简,也算是湖北省博物馆的网红了,因为它曾在《国家宝藏》中露脸,它的名字叫做睡虎地秦墓竹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
睡虎地秦墓竹简共1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包括:《语书》、《效律》、《封诊式》、《日书》等十部分,内容包括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等等。
《国家宝藏》特展的标志,也算是这套竹简的一个荣誉吧,不过为什么竹简会这么珍贵呢?因为它们记录了2000多年前的日常啊,犹如2000多年后的人发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光盘,哦,原来先人们是这样生活的。
湖北省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26万余件(套),以青铜器、漆木器、简牍最有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45件(套)、国宝级文物16件(套)。一篇文章写完,那是不可能的,再挑几件有意思和观赏性高的说一说。
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算是一对生死冤家,夫差先是打败勾践,然后又被“卧薪尝胆”后打败,这哥俩在世时在吴越之地争斗十多年,死后他们的兵器却不知什么时候、什么原因都到了楚地,而且都成了陪葬品,居然还埋得不算远。1983年,在距越王勾践剑出土之地两公里外的一座小型楚墓里,发现了一件青铜矛,基部有两行八字错金铭文:“吴王夫差自作用鈼”,真可谓不是冤家不聚头。
这一头蓬松的卷发是什么?这可不是卷发,这是曾侯乙建鼓铜座,八对大龙相互缠绕、龙上有龙,中间杂夹着数十条纠结穿绕的小龙,龙头别着龙身,龙身别着龙尾,龙尾别着龙头……铸造者简直就是天才,想象力丰富,龙饰发挥到了极致,据说这件国宝由于工艺太复杂,至今没有复制品。
同样出土于随州曾侯乙墓的青铜鹿角立鹤,国家一级文物,仙鹤头上长了一对鹿角,两种中国传统的吉祥动物被融合在了一起,“鹿角立鹤”也被随州市定为城市标志。
彩绘龙凤纹盖豆,由盖、器身两部分构成,并分别以整木雕就,依然出土于曾侯乙墓, 只能说曾侯乙墓出土的精品太多了。
一座上档次的博物馆里怎么少得了那些金光闪闪的东西呢?黄金餐具套装,千年之后,依然闪耀着土豪的光芒。
明代梁庄王墓出土了很多金器,这件金钏在古代是定情之物,根据手臂的粗细调节松紧,俗称“缠臂金”。梁庄王生活在明朝永乐、宣德、正统年间,这一时期,郑和七下西洋,中国与世界交往频繁,所以墓中出土的珍品很多来自西洋,也见证了郑和所在时代的辉煌。
同样是明朝永乐年间的大金锭子,除了成色重量和年代之外,连匠人的名字也刻在了上面。
清十二月令花杯,康熙年间的官窑珍品,皇帝喜欢玩高雅,以十二个月的当令花卉为主题,一月迎春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莲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月季、十一月梅花、十二月水仙,配合花卉题写咏赞诗句,杯底有“大清康熙年制”。
湖北省博物馆的珍宝实在太多,不是一两篇文章能够写尽的,中国的省级博物馆中,湖北省博物馆无论从知名度、馆藏精品,还是游客数量来说,都是名列前茅的佼佼者,也是绝大多数游客去到武汉不容错过的地方,了解一个地方要看它的博物馆,认认真真看完湖北省博物馆,也许你就会对荆楚大地有了一些新的了解。
灵秀湖北、楚楚动人。待疫情过去,找个机会到湖北省博物馆看看这些奇珍异宝,追寻数千年的历史传承,可好?
勾践灭吴:卧薪尝胆的“黄雀”传奇
春秋乱世,烽火连天,诸侯纷争如一场场精彩绝伦的大戏。而在这风云变幻的舞台上,吴越两国的恩怨情仇,堪称传奇中的传奇。越国之主勾践,便是这场历史大戏中最璀璨的主角之一,他以卧薪尝胆的非凡毅力和惊人智慧,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逆袭传奇,恰似那只耐心蛰伏、伺机而动的“黄雀”。
遥想当年,吴国在吴王阖闾的铁腕统治下,如日中天,兵强马壮,威风凛凛。越国呢,相较之下就显得有些势单力薄。可年轻气盛的越王勾践,不知哪来的胆量,竟敢小瞧吴国的强大实力,贸然出兵与吴国一较高下。结果,夫椒之战中,越军被吴王夫差亲自率领的吴军打得落花流水、惨不忍睹。勾践无奈之下,只得领着残兵败将退守会稽山,几乎陷入绝境,那叫一个悲催。
卧薪尝胆典故
但勾践可不是轻易认怂的主儿。他毅然决然地放下越王的尊贵架子和骄傲自尊,决定向吴国求和。为表诚意,他亲自奔赴吴国,给吴王夫差当起了奴仆,干着放牛养马、端茶递水的低贱活儿。这日子,那叫一个苦不堪言呐!吴王夫差对他百般羞辱、肆意折磨,可勾践硬是咬着牙忍了下来。为啥?因为他心中有一团熊熊燃烧的复仇之火,有一个坚定无比的信念——总有一天,要让吴国付出惨重代价。
在吴国当差的日子里,勾践睡在那堆破柴草上,每天一睁眼,先咬一口悬挂在房梁上的苦胆,那苦涩的滋味瞬间在嘴里蔓延开来,时刻提醒着他所遭受的奇耻大辱和肩负的重大使命。这卧薪尝胆的壮举,不仅让他自己时刻保持清醒和斗志,也深深打动了越国的百姓和大臣们。大家纷纷团结在勾践周围,齐心协力为越国的复兴而拼命奋斗。
夫差VS勾践
嘿,可别以为勾践在吴国就只是一味地忍辱负重。这家伙机灵着呢!他暗中观察吴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方面面,像个精明的侦探,寻找着吴国的弱点和破绽。他发现吴王夫差在打败越国后,那叫一个得意忘形,骄傲自大得不行,整天就知道贪图享乐。而且,这家伙还逐渐疏远了忠良之士伍子胥等人,却重用伯嚭那样的奸臣。吴国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国力强大,可内部已经开始出现腐朽和分裂的迹象啦。
勾践瞅准时机,回到越国后,立刻马不停蹄地进行改革和发展。他大力奖励生产,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多种粮食,没多久,越国的粮食储备就像那小山一样堆起来了;他高度重视军事训练,选拔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英勇善战的将领和士兵,越军的战斗力那是蹭蹭往上涨;他还积极开展外交活动,跟周边国家打得火热,建立起友好关系,为越国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再看看此时的吴国,在吴王夫差的带领下,那是一步一步走向歪路。夫差这家伙,不顾伍子胥的强烈反对,执意要北上中原,跟其他诸侯争夺霸主之位。他连年发动战争,那可真是劳民伤财啊,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吴国的国力渐渐衰弱。而且,在与越国的关系上,他也放松了警惕,觉得勾践已经被他彻底征服,不会再有啥幺蛾子。这家伙,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越王勾践剑
终于,勾践苦苦等待的时机降临了。公元前 482 年,吴王夫差率领吴国的精锐部队北上黄池,去跟晋、鲁等国诸侯会盟,争夺霸主之位。吴国国内只留下太子和一些老弱病残的士兵守着。勾践得知这个消息后,眼睛一亮,果断地发动了对吴国的进攻。越军就像出山的猛虎,势如破竹,迅速攻占了吴国的都城姑苏,还俘虏了吴国的太子。吴王夫差得知后方失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忙回师救援,可哪还来得及呀。
此后,越国又经过多年的战争和围困,终于在公元前 473 年彻底打败了吴国,吴王夫差无奈自杀身亡。越国吞并了吴国的土地和人口,一跃成为江淮下游最强大的国家。越王勾践也因此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任霸主,实现了他卧薪尝胆、复仇雪耻的宏伟目标。
勾践灭吴的传奇故事,给咱好好上了一课:在困境中,只要咱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正确的策略,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勾践就像那只卧薪尝胆的“黄雀”,耐心等待,瞅准时机,一举逆袭,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代霸主。他的故事,那可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段超级佳话,激励着后人不断努力奋斗,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易中天:越王勾践最不是东西,卧薪尝胆的事迹,我建议不要再讲了
我国知名历史学者易中天曾写了一篇名为《武汉铆起,马屁精滚开》的文章,引发广大网友热议。单看这简单粗暴、语言犀利的标题,便可以猜测文章内容的大致风格。不少网友表示,易中天向来幽默风趣,讲故事有理有据,怎会写出如此笔锋犀利的文章?
其实,易中天一直是一个会说、敢说、敢批判的厉害人物。在易中天诸多犀利的言论中,有一个观点最颠覆认知,他曾在电视节目中以及演讲中多次倡导:不要再传播卧薪尝胆的故事了,因为主人公越王勾践的人品实在恶劣,最不是东西。这是为何?
卧薪尝胆是每一位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它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不过《史记》中仅记载了勾践尝胆的故事,直到苏轼写《拟孙权答曹操书》一文,才真正意义上出现了“卧薪尝胆”一词。
春秋时期,各国之间互相争霸,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领兵与刚刚即位的越王勾践交战,最后铩羽而归,连阖闾也中毒箭身亡。阖闾的儿子夫差即位后,他吸取父亲的教训,并加强军队的训练,仅用三年便使吴国强大起来。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杀父之仇,起兵攻打越国,两军在夫椒交战。谁曾想,时过境迁,如今越国竟成了吴国的手下败将,勾践被迫带着残兵逃往会稽山,还是被吴王夫差领兵团团包围住。千钧一发之际,范蠡向勾践提议忍一时之气,暂时向吴国求和。
于是,勾践派遣到吴国的使臣文种对吴王卑躬屈膝,并对吴王称勾践为“亡国之君”,还转达了勾践愿意做臣子的想法。然而,伍子胥早就识破这点伎俩,拒绝了文种的请求。绝望的勾践本想破釜沉舟,与吴国同归于尽,幸得文种发现吴王贪恋美女。
勾践以此为突破点,向吴王夫差进献了绝世美女西施。而勾践也应夫差的要求,忍气吞声地在吴国做了三年奴仆,但他无时无刻不在谋划自己的复仇大业。为了提醒自己牢记耻辱,勾践日夜以木柴为床,甚至在门上悬挂一颗苦胆,入寝之前必尝一口。
此外,勾践还放低姿态、体察民情、礼贤下士,吸引了许多德才兼备的能人投奔于他。“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经过二十年的厚积薄发,勾践终于完成报仇大业,彻底击败吴国,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清代学者蒲松龄所撰写的自勉联,内容正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在世人心中,勾践便是“有志者”的代言人,他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也能绝处逢生、重建辉煌,可见其意志力之强。
因此, 绝大多数人都潜意识地为勾践带上光环,并勉励自己学习勾践身上优良的品质与成功之道。与此同时,吴王夫差骄傲自大、心胸狭隘、轻信小人、盛气凌人,日夜折磨勾践,让其驾马车或睡柴木,毫无帝王的胸襟与风范。两相对比下,吴王夫差的所作所为更加衬托出勾践卧薪尝胆的伟大。
诚然,勾践身上的确有可取之处。身为高高在上的帝王,他却拥有难能可贵的忍辱负重的精神,甚至可以感动自己的劲敌换来一线生机。回到越国后,勾践事必躬亲,亲身体验劳动耕作,成为百姓们的表率,也为其赢来一大片的民心。如此一来,世人对勾践的夸耀与赞美远大于谴责。在光环的笼罩下,勾践的优点远远盖过他的缺点与不足。
易中天之所以认为勾践不值得赞扬以及卧薪尝胆不值得宣扬,主要源于几个小故事。在公元前496年吴越两国交战时,勾践命令大量死士挥刀自刎,这些人不敢与敌军交战,却敢了结自己的性命。是因为勾践捉了他们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作为要挟,逼迫其自我了断。
《吴越春秋》中记载这样一则故事。吴越修好后,有一年,越国发生饥荒,勾践向吴国借粮,夫差毫不犹豫地借给他大批谷种,助越国渡过难关。次年,吴国发生饥荒,夫差向越国借粮,勾践在文种的建议下,将蒸熟的谷种交与吴国种。
导致吴国发生大规模饥荒,饿殍一片,而夫差却还将种子无法种出的原因归咎于两国土壤不同。《吴越春秋》是一部东汉历史散文,并非史书,可信度虽然不高,不过这也可以从侧面衬托出当时人们对勾践的评价并非只有好的一面。
易中天还讲到勾践疑心重、人品有问题,而范蠡早就发现勾践的心理缺陷,在他离开越国之前,给文种留下一封信,并劝其一同离开。信中提到“飞鸟尽,良弓藏”,意味着勾践已然成功,自然不需要曾经助他一臂之力的左膀右臂。
范蠡还在信中大骂勾践“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富贵”。很显然,范蠡对勾践的厌恶与惧怕已经到达利用长相攻击的程度了。而在《史记》中记载,文种在收到信后六神无主,不敢上朝,反而被勾践怀疑而赐死。
对于曾经立下赫赫功劳的谋臣,勾践竟也能下得去狠手,可见人品实在不佳。因此,在易中天眼中,勾践的心态与人品在长期恶劣的环境下早已扭曲,为了守住自己的王位不择手段,连身边亲近的人也不放过,相当于毫无底线。
对于易中天如此谴责勾践“最不是东西”行为,不少人认为太过火了,恐有过度解读之嫌。毕竟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缺陷,也会做过恶事,但我们不能因为几件坏事而否定掉这个人身上所有的优点与光辉。
况且,勾践的“恶”主要体现在他的治国之道与权谋之术上,而世人赞赏的只是勾践在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中所展现出来的强大意志力与精神,与勾践在复国后的所作所为并无任何关系。因此,对于勾践与卧薪尝的看法,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卧薪尝胆是谁的主人公;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 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