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黄的灯光下,小家伙蜷在柔软的被窝里,眼睛亮晶晶地望着你,小手抓着被角,小声嘟囔着:“妈妈/爸爸,今天讲什么故事呀?” 这个每天睡前的“保留节目”,在我家雷打不动。多年下来,我愈发觉得,这短短的十几二十分钟,远不止是哄睡,它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悄然打开了孩子心中那个五彩斑斓的想象王国。
说实话,最开始给孩子讲故事,我也走过弯路。照着书一字不差地念,语速飞快,巴不得三分钟完事。结果呢?孩子要么眼神放空,要么干脆打断问些毫不相干的问题。后来才慢慢悟到,讲睡前故事,不是任务,而是一场和孩子共同参与的、充满魔力的探险。
声音,是最好的画笔。我发现,当我把语速放慢,声音随着情节起伏变化时,孩子的注意力瞬间就被抓住了。讲到笨重的大熊,声音可以低沉缓慢,甚至模仿笨拙的脚步声(“咚…咚…”);说到机灵的小老鼠,声音立刻变得轻快尖细(“吱吱!这边走!”);一阵风吹过森林?那就压低声音,用气声制造“呼——呼——”的效果。根本不需要什么专业技巧,投入进去,孩子立刻就能感受到角色的鲜活和场景的变幻。我儿子就特别喜欢我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常常笑得在被窝里打滚,然后央求我“再来一次!”。
“后来呢?”比标准答案更重要。我很少在故事讲到一半时问孩子“你学到了什么?” 这太煞风景了。相反,我喜欢在关键处停下来,抛出一个开放性的“钩子”。比如:“小兔子发现门被锁上了,四周黑漆漆的,它该怎么办呢?” 或者“如果你是小精灵,看到那个迷路的小孩,你会怎么帮他?” 别小看这短暂的停顿,孩子的脑袋瓜立刻飞速运转起来,各种天马行空的点子往外冒。有时他们的想法比原著精彩十倍!这种参与感,让故事不再是单向输入,变成了共同创作,想象力就在这你一言我一语的互动中肆意生长。
选对“燃料”,想象力的火焰才烧得旺。市面上故事书浩如烟海,怎么挑?我总结了几类特别能点燃孩子想象力的“宝藏”:
最怕的是“用力过猛”。曾经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讲完一个故事,非要总结个“中心思想”,告诉孩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善良/勇敢/诚实……” 后来发现,孩子的小脸立刻垮下来,眼神里的光也黯淡了。美好的故事,其韵味和力量,往往像盐溶于水,是无形中渗透的。硬要掰开揉碎讲道理,就像把蝴蝶钉在标本架上,美则美矣,却失去了生命力。相信孩子的感受力,那些奇幻的旅程、角色的选择、情感的流动,自然会沉淀在他们的心底,滋养他们的心灵。过度解读,反而框住了故事本可以激发的无限可能。
耐心,是最无声的魔法。孩子的想象力发展,如同种子发芽,需要时间,需要静待花开。也许今天讲的故事,孩子似乎心不在焉;也许他编的情节在你看来毫无逻辑。别急,也别否定。只要坚持这份睡前的温暖陪伴,用你的声音和投入,为他创造一个安全、自由、充满可能性的故事空间。终有一天,你会惊喜地发现,他会在沙堆上复述出你讲过的情节(还加入了自己的新角色),会对着天空的云朵编出新的冒险,会在画纸上描绘出你从未想过的奇异世界。
当那个小小的身影终于沉入甜甜的梦乡,呼吸均匀,嘴角可能还挂着一丝笑意。也许,在梦里,他正骑在会说话的狮鹫背上,穿越故事里的彩虹桥呢。这份由睡前故事悄然播下的想象力种子,终将生根发芽,成为他未来人生中,面对真实世界时一份独特的勇气、创意与温暖的力量。这,就是“儿童故事吧”每晚上演的,最动人的魔法。
关于儿童故事吧:趣味睡前故事培养孩子想象力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儿童故事吧:趣味睡前故事培养孩子想象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