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行焦虑症

更新:05-21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行业不景气!个人无兴趣!职位太初级!薪水太迷人!
  
  根据最新的一份调查显示:在过去一年中,有91。6%的职场人有过转行的念头。但是囿于信心不足,他们一直在此行与彼行的比较中纠结。
  
  我们把这视作危机时期的转行焦虑症。但转行究竟有多少可能性?你以为自己的犹豫是谨慎,大脑结构却表明也许你根本不是转行的积极分子;你以为转行就是开张的弓,其实有时走走回头路也是种智慧。适合转行的大脑长什么样?
  
  国资委管理提升专家詹志辉很早就接触到国外的大脑神经元理论,并惊讶地发现员工的神经元特质与企业人力管理的关系。
  
  比如,当神经传导物质带来的报偿效应发生如下三种改变时,转行的念头便可能自然生成。
  
  1。全面报偿效应消失:工作在一开始会给人带来刺激,带动神经元的活化,但是每天固定的重复劳动之后,神经元活化程度会越来越低,工作带来的愉快感慢慢消失,增进效应递减。
  
  2。产生负面报偿效应:工作时不但愉快感消失,而且开始产生不愉快的负面情绪。管理氛围和职业环境的不友善,使人既无成就感又产生反感。
  
  3。自我概念导致的报偿效应改变:不论工作是否带来愉快,一些自我评价因素带来的压力长期存在,转行之前收集信息时,你已经被大脑开始欺骗了,它会自动过滤那个行业的负面资讯,只让你对好消息印象深刻。
  
  创业不是谁都能做
  
  热衷转行和创业的人要仔细了,好好问自己四个问题:第一,我过去累积的关系跟人脉可用吗?第二,我过去累积的专业知识足够吗?第三,我过去的行为模式和报偿效应的特性适合去开拓一个新行业吗?第四,我天生是适合创业的吗?左右脑平衡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招募一个转行的人时,企业一般都会慎之又慎。按照他们考察的重点,可以知道如何根据个人特质选择转行的方向。第一,你的报偿效应是在工作上还是非工作上,大脑属于哪种动报偿效应。第二,你的神经回路的特性跟工作类型是否搭配。比如做会计的,最好是细节导向的大脑类型,而不是人际脑。第三,过去累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承担现在的工作吗?如果这三点被一满足,这个人几乎可以肯定是百分之百适合这个工作的。
  
  想转行又犹犹豫豫,到处咨询意见,迟迟不做决定,身边这样的人一直不少。我们通常理解是谨慎使然。但詹志辉却断言,其实他们从一开始就是不想转行的。大脑一般有两种特性,一种是追求愉快,比较进取的;一种是排斥不愉快,比较保守悲观的,追求安全和稳定。当从别处得到一些好的信息时,后者的大脑就告诫他,其实这个行业还有些不好的信息,而且似乎那些不好的方面发生率还比较高,担心将来转行后会不开心。其实真正想转行的人,根本就不会考虑么多,他们眼里往往只看到转行后的愉快。

【转行焦虑症】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幸福的齐特琴 下一篇:小小的监狱,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