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清晨的菜市场总是最热闹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自行车铃铛声混在一起,像一曲活色生香的市井交响乐。我本意是去帮老妈提东西,结果却被她拽到了那个熟悉的土豆摊前。摊主是个五十岁上下的阿姨,脸膛红扑扑的,一笑眼睛就眯成缝,围裙上沾着新鲜的泥点,面前堆着小山似的土豆。
“哟,大姐来啦!今天的‘面豆子’可好,新到的!炖肉一准儿烂糊!”摊主阿姨一见老妈就熟络地招呼,声音洪亮。她口中的“面豆子”,就是那种黄心、淀粉含量高的土豆,炖煮后口感沙绵,是我家餐桌上的常客。老妈没应声,只是习惯性地蹲下身,手指灵巧地在土豆堆里翻动。她拿起一个沾着湿润泥土的土豆,掂了掂,对着光仔细看表皮有没有虫眼或青斑,指甲缝里还沾着点泥土。
“这筐底下的个头小点,但更匀溜,便宜两毛钱一斤,大姐你看行不?”摊主阿姨显然摸透了老妈的脾气,主动推荐。老妈没抬头,眉梢却几不可察地挑了一下,手里继续挑拣着,动作不疾不徐:“小点不怕,炖着吃更入味。就是这皮上水汽有点大,像是刚从地窖里起出来不久?”
“哎呦大姐您这眼力!”摊主阿姨一拍大腿,笑得更开了,“可不就是昨儿傍晚才从地里拉回来的!您摸摸,这土还潮乎着呢!您要实在不放心,我给您挑几个放得略干爽点的?”老妈这才抬眼看她,嘴角有了点笑意:“不用麻烦,就这筐小的吧。新鲜就好,回去晾两天一样。称五斤。”
称重时,摊主阿姨特意把秤杆子打得高高的,还顺手从旁边大筐里抓了两个溜光水滑的大土豆塞进袋子:“送您两个‘炒豆子’!这白心的,脆生,切丝炒个醋溜土豆丝,孩子保准爱吃!”她朝我努努嘴。老妈笑着道谢,一边掏钱一边念叨:“你这人,总是这样。”
付完钱,接过沉甸甸的袋子,正准备离开,摊主阿姨忽然又叫住我们。她拿起一块湿布,仔仔细细地把我们袋子外面沾上的泥点子擦干净,边擦边说:“省得弄脏大姐你的提篮。”那动作自然又熟练,仿佛不是在做生意,而是给邻居搭把手。
走出几步,我提着那袋土豆,表皮微凉湿润的触感透过塑料袋传到手心,沉甸甸的。老妈在旁边说:“菜市场买菜,讲的是个眼缘和实诚。这大姐卖菜十几年了,东西好坏从不蒙人,贵贱也肯商量。她认得我是老主顾,知道我家爱炖土豆,有新下来的‘面豆子’总会给我留着点。”她顿了顿,看着远处熙攘的人群,“有时候,挑的不是菜,是那份信得过的人情味儿。”
回到家,老妈把土豆倒在阳台的旧报纸上摊开晾着。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给那些形状各异、带着泥土印记的土豆镶了层金边。晚上,厨房里果然飘出土豆炖肉的浓香。我夹起一块炖得酥烂的土豆放进嘴里,绵软沙糯,吸饱了浓郁的肉汁,暖意从舌尖一直蔓延到胃里。
那顿饭吃得格外香。咬下去的每一口,都不仅仅是土豆的滋味。舌尖尝到的,是摊主阿姨那声洪亮的招呼和悄悄塞进来的两个“炒豆子”,是老妈蹲在摊前那份熟悉的、带着泥土气的认真挑选,是那块擦掉泥点的湿布带来的细微暖意,更是这日复一日的市井烟火里,那份无需言说却实实在在的信任与温情。菜市场的水泥台面或许冰冷,麻袋上的泥点或许斑驳,但正是在这最不起眼的角落,在讨价还价和挑挑拣拣之间,生活的底色反而被擦得格外鲜亮温暖。原来最踏实的幸福,往往就藏在这沉甸甸的一袋土豆里,在母亲絮絮的念叨里,在家常饭菜升腾的热气中,无声地炖煮着,香气四溢。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买土豆的故事:一次温馨的家庭购物体验分享】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