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开始不怕鬼

更新:05-21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早起看“朋友圈”,有姑娘留言“求陪睡两天”。
  
  问过之后才想起,原来今天是鬼节啊!
  
  那姑娘怕鬼,我也怕过好久。
  
  怕厕所茅坑里伸出来的手,怕屋顶裂缝里投出来的光,怕夜里专门跟在小孩身后没鼻子没脸的老太太。
  
  不仅如此,我还害怕一切看不清楚的东西,因为一切看不清楚的东西,我都会把它看成一双眯着的双眼,正在冷冷地打量着我。是的,眼睛。我小时候一直很害怕像眼睛的东西,比如白桦树的树干,我一直怕得要死。
  
  怕了好久。
  
  以至于后来每每提到“鬼”这一话题,我都喜欢急匆匆地向别人炫耀——我是学了心理学以后,就自然而然地不怕了。
  
  最早的时候,是看到一篇李孟潮老师讨论《午夜凶铃》的文章,指出“所谓鬼,不过就是一个十分害怕的灵魂”。就像那个可怜的贞子小姐,本身被自己的母亲所讨厌,所以幼小的她其实好害怕,好需要有人蹲下身子给她一些轻声的安慰。
  
  我一直记得很清楚,那篇文章指出:如果我们去观察一个典型的“鬼”的长相,就会发现那不过是一张凝刻了许许多多强烈恐惧的脸。而当我们去面对一张写满惊恐的面孔,那些原本被压抑在心底的许多记忆深处的恐惧感,自然就会随之悄悄浮起,笼罩在我们头顶的上空。
  
  或者说,是我们体内积累的恐惧感被召唤出来了。
  
  那些恐惧,本来都是我们自己的。
  
  我不想举例子。
  
  谁的成长之路,不曾胆战心惊地怕过?
  
  后来,我又刚好读过连岳先生的一篇《观淫之神》。挺好玩的一篇文字,说的是大概一直要到少年第一次手淫之后、罪恶感浮现之时,那个传说中高高在上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天上“神仙”,才真正意义地存在于这少年的生活之中了。在此之前,神仙与你又有何干?
  
  换成心理学的语言,此处的“神仙”就是我们内心世界中“超我”——负责自我管束、自我批评、自我惩罚的那部分自己。当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犯了错,不管有没有旁人知道,自己都会觉得应该被惩罚,甚至会暗自渴望以“接受惩罚”来结束“等待惩罚”的痛苦。
  
  所以,与其说我们怕鬼神,还不如说我们都是怕伤害。
  
  怕鄙夷、怕排斥、怕忽视、怕戏弄、怕被怀恨在心……
  
  后来的后来,还是在诺诺那里上班的那会儿,我在带实习生读英文教材的一节课上,偶然间被一句话莫名治愈——婴儿之所以会偏爱人类的面孔,是因为面孔上有眼睛;当婴儿看到面孔,就知道自己也正在被另一个人“看着”。
  
  于是我突然间想明白了:其实我一直害怕的不是眼睛,而是眼睛背后的那个人。
  
  那个一直存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对我不怀好意的影子。
  
  很神奇,当我知道,原来自己害怕的,并不是什么超自然的神奇东西之后,就自然感到不怕了。因为我清楚自己实际上害怕的,不过还是人。而我早已长大了,面对一个人,总是能保护自己的。

【终于开始不怕鬼】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笨钱效应越聪明的人越要给自己耐心去维持初衷 下一篇:在太空发推特的话痨宇航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