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是苏东坡发明的吗

更新:05-21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有网友撰文,声称网络流行语“呵呵”最早起源于苏东坡,并举出三封书信为证。其一,《与鲜于子骏》:“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其二,《文与可》:“不尔,不惟到处乱画,题云与可笔,亦当执所惠绝句过状索二百五十疋也。呵呵。”其三,《与陈季常》:“一枕无碍睡,辄亦得之耳。公无多奈裁何,呵呵。”
  
  但翻阅史书,发现“呵呵”一词的发明权并不属于苏东坡。
  
  “呵呵”最早见于《晋书·石季龙载记》。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虎的太子石宣妒忌弟弟石韬得宠,派遣刺客杀了石韬。临葬前,石宣“不哭,直言‘呵呵’,使举衾看尸,大笑而去”。既然是“大笑而去”,“呵呵”当然就是笑声。后赵乃羯族所建。因此,“呵呵”本是胡人之间流行的一种笑声。
  
  入唐后,唐王室本就有胡人血统,加之采取兼容并蓄的国策,遂成就了辉煌的大唐盛世,“呵呵”这种胡人的笑声也顺理成章地传入了中原。《全唐诗》中“呵呵”一词凡三见。寒山的《诗三百三首》之五十六:“含笑乐呵呵,啼哭受殃抉。”韦庄《天仙子》:“醺醺酒气麝兰和,惊睡觉,笑呵呵,长笑人生能几何。”还有韦庄的《菩萨蛮》:“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这些足足比苏东坡早了200-600年!
  
  不仅“呵呵”一词不是苏东坡所发明,其用于书信也不是始于苏东坡。早在苏东坡出生前三年(苏东坡生于1037年),欧阳修就开始在书信中“呵呵”了。到了宋代,“呵呵”一词已经非常流行,尤其是在名人书信中常常使用。当然其使用频率赶不上今天的QQ和MSN,手指一动就可以“呵呵”。不过“呵呵”起源之早,出乎人们的想象。
  
  人们经常有一个误解,认为今天使用的大多数流行语都是现代人的专利,其实不然,古人口中早就说着跟我们一样的话了,“呵呵”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呵呵”是苏东坡发明的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校服再丑,你再也穿不到了 下一篇:海瑟薇和巴菲特的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