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基因

更新:05-21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生物学家发现,幼鼠哪怕从未见过猫,但它们一嗅到猫的气味或者远远听到猫叫,就会迅速逃跑,这意味着老鼠天生怕猫。老鼠为何天生怕猫?美国西北大学一项关于嗅觉受体的研究表明,造成“老鼠怕猫”行为的关键,是一种名为TAAR的基因,这种基因使老鼠具有本能地避开捕食者气味的能力。科学家培育出了缺少所有14个TAAR基因的老鼠,这些老鼠和正常老鼠在行为上有很大不同——它们见到猫不再惧怕,甚至毫无反应,像见到同类一样与之亲密接触。
  
  研究人员还发现,所有的哺乳动物中都存在类似TAAR这样的“恐惧”基因,人类也一样。绝大多数人几乎天生怕蛇,科学家认为这可能与人类早期穴居有关,穴居的人类极易遭到毒蛇的攻击,有“恐惧”基因的人能本能地躲开毒蛇伤害。这意味着有“恐惧”基因的人生存能力更强。
  
  如果动物缺乏“恐惧”基因,它们就会“无所畏惧”,但这绝不是一件好事!没有畏惧,就没有保护自我的逃避行为;没有逃避,就极易成为天敌的口中之物,这样的物种极容易灭绝。看来,“恐惧”并不一定是坏事,它让动物保持了一份必要的警惕;“逃避”也并不全是懦弱,它有时是一种生存策略。

【“恐惧”基因】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卖门票的餐馆 下一篇:大匠之大